【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初中生刚刚步入青少年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期,生命教育对于其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长期和初中生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初中生已经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尤其对于在学业和生活中遭遇挫折的学生来说,更容易陷入追寻人生的意义感中。初中生虽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但由于其半成熟性半幼稚性的心理特点和缺乏丰富的生命体验,他们常常受困和纠缠于“人生意义”的纠结之中,再加上长时间的学业压力和经常性的学业挫败,容易让他们限于迷茫之中,甚至产生抑郁情绪,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体验。本节课以《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作为导入漫画,将生命的意义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生命中的需求,发现、体验和创造生命中的美好。
【活动目标】
1. 简单了解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透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到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同需求;
2.发现更多生活中存在的“人生甜甜圈”,感受生活中积极和美好的体验;
3.引导学生探索对自己而言生活中不同层次需求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挖掘更多成长需求,丰富人生的美好体验,创造更多的“人生甜甜圈”。
【活动准备】
希沃白板、课件ppt(漫画图片截选,漫画音频)、学案、水彩画笔、彩铅若干
【活动对象】
初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观看漫画《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片段
教师:我们今天的课题叫做《我的人生“甜甜圈”》,提到甜甜圈,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一篇漫画《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这篇漫画是讲述一个弟弟与姐姐之间的对话。漫画中的弟弟一开始就问他的姐姐:“如果我们早晚是要死去的,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教师提问:假如你是这个姐姐,你会怎么回答呢?
生1:不知道,我还没有开始思考过这个问题。
生2:是为了经历过程。
生3:是为了寻找意义。
教师:这位姐姐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弟弟讲述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大家可以一起来看一看,姐姐的理解是否会让你产生一些共鸣。
播放漫画《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截选ppt及与教师提前录制的与漫画对应的音频。
姐姐:你喜欢甜甜圈吗?
弟弟:喜欢啊,怎么了?
姐姐:那你有没有想过“反正甜甜圈吃几口就没了,为什么还要吃”? 你会因为甜甜圈会被吃完而不吃吗?不会,对吧?也许你在快吃完的时候会感到一丝难过。但是知道快要吃完了,会让你觉得甜甜圈更美味。
弟弟:不要把我当小孩子了。人生不是你说的这么简单。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姐姐:你想要知道真相吗?但是你不会喜欢这个真相的。
弟弟:告诉我!
姐姐:好吧,你是个大孩子了。
姐姐:首先你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人生是艰难的。有时候你会开心,有时候你会难过。今天妈妈还陪伴在我们身边,明天她可能就会离开我们。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人生就是这样。甜甜圈不会永远存在。但是我们有机会去品尝它的美味。当你接受了这些事实后,你就能开始享受生活了。享受生活很简单,学会关心和理解;做你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好;学习,并且把你学到的知识传递下去;善待朋友,原谅敌人;不要忘了那些愿意陪伴和守护我们的人; 奔跑、跳跃、 欢笑、哭泣……真正轻松地活着,享受各种乐趣。
姐姐:我知道你是个大孩子了,但是你想吃甜甜圈吗?
弟弟:我想吃巧克力味的。
姐姐:没问题!
弟弟:你真的很喜欢吃甜甜圈呢。
图 1 漫画《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片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与音频的形式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初步思考漫画中“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之间的联系。
二、团体转换阶段
1.教师提问:
(1)漫画中人生的意义与“甜甜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4:“甜甜圈”和人生一样,都会有吃完和结束的那一天。
生5:好像没什么联系。
生6:“甜甜圈”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是指人生中美好的事物。
教师总结: “甜甜圈”会有吃完的那一天,就像每个人的生命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会有终点。我们并不会因为”甜甜圈”会吃完就不吃。生命也是一样,即使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终结的那一天,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依然可以拥有享受过程的能力,也可以寻求我们愿意追求、为之付出努力的事物,感受生命中的美好,发现生命中的“甜甜圈”。
(2)所以你认为“甜甜圈”是指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呢?
生7:好吃的美食。
生8:对我们来讲美好的事物。
生9:我们在生活中喜欢的东西。
教师总结:没错,“甜甜圈”不光代表了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同时也可以指在生命中对我们而言重要、想要追求的事物。
2.教师呈现提前收集到的同学们的“甜甜圈”时刻并逐条展示
教师:如果同学们觉得这也是属于你的“甜甜圈”时刻,你对于这条“甜甜圈”时刻有共鸣,则用掌声表示,掌声越大,表示你的共鸣越强烈。
教师呈现的“甜甜圈”时刻如下:
(1)收到了朋友的生日祝福
(2)吃到了喜欢的食物
(3)看到雨后的彩虹
(4)反复求证终于破解了一道数学难题
(5)安慰完朋友后听到TA说“好多了,谢谢你”
(6)和家人们一起做蛋糕
(7)把物理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听懂了
教师提问:“甜甜圈”都是甜的吗?生活中只需要“享受快乐”吗?
生10:我不爱吃甜甜圈。
生11:不是,巧克力是苦的,但是也有人爱吃。
生12: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付出努力和汗水来追求的事物。
教师总结:我相信,对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有比简单地“享受快乐”更重要的事情,这些事情关乎我们内心的价值感和信念感。也许实现的过程并不那么轻松,会夹杂着我们的泪水和汗水,但一定会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感动和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甜甜圈”的思考,引导学生感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刻,探索“生活中的甜甜圈”的特点,为下一环节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做好铺垫。
三、团体工作阶段
1.介绍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健康保障、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情感和归属需求:亲情、友情、爱情
尊重需求: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
公正度问题解决能力、接受现实的能力
图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列出学生不同的“甜甜圈“时刻,邀请学生找出这些时刻背后分别是满足了同学们的哪些需求。
(1)学会了一首吉他曲子
(2)和家人一起做蛋糕
(3)把自己上课做的笔记分享给同学
(4)反复求证终于破解了一道数学难题
(5)家人总是会亲切地询问我内心的想法
(6)吃到了喜欢吃的食物
(7)新年祝愿自己身体健康
(8)刷抖音
教师总结:一件事背后可能代表着我们不同层次的多种需求,每个人做同一件事背后的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甜甜圈“时刻背后的需求并没有标准答案。
3.探索我的“需求“
教师:假如五个层次的需求完美得分是10分,最少为0分,总分不超过40分,你会如何将这40分分配给你人生的不同需求呢?为什么?
学生5分钟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探索我的人生需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数分配和原因。
图3:学生部分学案(探索我的人生需求)
设计意图:简单讲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借用该理论工具帮助学生探索自身需求,发现生命中值得追求的美好事物,探索生活中不同层次的需求对自己的重要性。
四、团体结束阶段—画出我的人生“甜甜圈”
画出过去在生活中发现的人生“甜甜圈”或者未来你想要创造的人生“甜甜圈”,在甜甜圈下方写出具体事例,并指出其背后需求。
教师呈现示例:
图4:教师呈现的人生“甜甜圈“示例
学生绘画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甜甜圈“。
图5:学生部分学案(我的人生“甜甜圈“)
教师总结:人生可能很难一帆风顺,有时候是很艰辛的,祝愿大家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甜甜圈时刻,带给你力量,让你有力量在人生中继续前行。
设计意图:将课上的思考延伸至课外,并落实于行动中,鼓励学生去创造更多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活动反思】
本节课虽然归属于生命教育课,考虑到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虽然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所以本课的重点并不在于深入和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只是引导学生去初步探索生命的意义,去感受、体验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好体验。在本节课中,教师向学生讲授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有些老师可能会担心这个理论对于初中生略微难以理解,但本节课的重点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知识点,而是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让学生初步了解个体的不同需求,通过了解自身需求引导大家去发现生命中的更多的积极体验。因此该理论在本节课只是作为一个必要的过渡和理论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课堂目标。在本节课的实际授课过程中,也发现,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和接受并不存在困难。
作者姓名:李韵静
工作单位: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教育集团
详细通讯地址:深圳市龙华区观湖街道深圳市观澜第二中学教育集团
邮编:518000
联系电话:18503022536
邮箱:5755497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