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命计划——高中生校园自杀危机救援活动设计
王帅(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杭州 311121;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青岛,266000)
关键词:高中生;危机信号;危机救援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活动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的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高中生群体的自杀现象尤为严峻。在学业、家庭、友情及校园等多重压力的交织下,高中生承受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若这些压力无法得到有效排解,他们极易陷入绝望情绪,进而萌生自杀想法。
随着高中生自我意识的日益增强,他们在心理与行为层面展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往往更倾向于向同伴寻求心灵慰藉,而非轻易向父母或老师袒露心声。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自杀前通常会向同龄人透露出自杀迹象。因此,借助同伴的力量来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自杀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既不了解危机者的心理状态,也缺乏救助危机者的具体策略。[1]
鉴于此,本次自杀危机救援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处于自杀危机中的同伴,培养他们的危机救援意识,并提升他们识别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识别危机信号,给予处于危机当中的同伴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指导学生掌握危机救援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提供正确的干预、及时寻求资源、做好自我防护。
3.培养学生积极应对人生困境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危机救援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危机发生时提供正确的干预、及时寻求资源、做好自我防护。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应对人生困境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活动准备】
视频、学案
【活动对象】
高中生
【活动时长】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围绕一个影片的主人公欧维展开。这几个月以来,欧维一直有一个决定……他做了什么决定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短片来观看一下。
播放视频。
教师:欧维做了什么决定?
学生:自杀、结束生命。
教师:对,他决定自杀。但是同学们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如果我们身边有像欧维一样的人,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帮助到他呢?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让我们开启生命守护计划,一起来拯救“欧维”。
设计意图:借助影片中主人公的决定,婉转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危机背景
教师:欧维为什么决定自杀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欧维的一生。7岁,母亲离世;16岁,父亲遭遇火车事故,意外身亡;18岁,欧维唯一的住房,因其拒绝拆迁,被恶意烧毁;21岁,在火车上偶遇真爱索尼娅;24岁,索尼娅遭遇车祸,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孩子;59岁,索尼娅因癌症去世,不久欧维又被工作了43年的公司辞退。
如果你是欧维,有这样的经历,你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太惨了、悲伤、绝望……
教师:经历了那么多痛苦的事情,欧维一定非常绝望、无助,他自己无法排解内心的忧郁,找不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所以才会做出这样不明智的决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危机者决定自杀前大都有着痛苦的经历,他们往往非常无助,借此激发学生对危机者的关爱之情。
三、危机信号
教师:欧维在决定自杀前,曾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痛苦。心理研究也表明,很多有自杀倾向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发出各种求助信号。这些信号被称为危机信号。危机信号是指某种潜在危机或紧急情况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迹象、表现或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决定自杀前会有一些变化和表现。
危机信号主要包含四种,分别是言语信息、情绪表达、行为表现和身体状态。一个人在自杀之前,他会经常说些什么,这是言语信息;他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这是情绪表达;和别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习惯方面的变化,有没有特殊的行为、动作,这是行为表现;生理和器官方面的变化,这是身体状态。下面每个小组抽取一种危机信号,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这种危机信号有哪些情况。
抽签。
小组讨论。
学生:言语信息方面,可能会说“我真的想死”、“我想结束这一切”这样直接表达想死,也可能会说“活着真没意思”、“这个世界没有我会更好”这样间接暗示想死的话,还有可能会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我要走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这种和亲人告别的话。
教师:言语信息主要是直接表达、间接暗示和告别性语言这样三种话语,表达的方式也比较多样,比如朋友圈、微博、短视频或者写遗书等。
学生:有自杀倾向的人情绪会比较复杂,而且会因人而异,主要是悲伤、绝望、易怒、焦虑、内疚和自责。
教师:很好,总结的非常到位,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情绪淡漠的情况,对什么事情,都无动于衷,无法引起其情绪。
学生:一个人想自杀,往往与周围的朋友和亲人的联络变少,一些行为习惯发生改变,比如失眠、暴饮暴食或厌食,还有可能会出现某些自残行为来伤害自己。
教师:对的,这是一些行为表现。有的人还会清理房间、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或者突然把珍贵的物品赠送给亲友。
学生:一个人决定自杀前,身体一定会不舒服,像头痛、胃痛、胸闷,明显的疲劳感无力感、体重减轻或增加等。
教师:心理出现问题,身体会随之受到影响,身体的各个器官各个方面都可能会出现不适。所以,处于危机中的个体,一定会在言语、情绪、行为和身体方面有所表现。
设计意图:深入分析危机信号,引导学生给予处于危机当中的同伴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四、危机救援
(一)案例分析
教师:假如影片中的欧维,就是你我身边的人,他们已经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让我们开启守护生命计划。大家首先来看一下小A的具体情况。
案例介绍:小 A 由于中考发挥失常,未能考入理想高中,父母对其很失望,他希望在高中努力学习,重新回到原本规划的发展道路上。于是,进入高中,他埋头苦学,可是高中的知识难度增大,即使上课认真听讲,也听不懂,下课就更无法顺利完成作业了。渐渐的,他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情绪异常低落,整夜难以入眠。在学校,他经常面无表情,一言不发,参加集体活动也不积极,更不愿和别的同学说话。有一次体育考试,他的防晒袖掉下来一部分,手臂上露出些许划痕。
这天,自习的时候,小A猛地站起来,拿着小刀冲出教室。
教师:老师将危机救援划分为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是危机发生时,如何安慰小A恢复平静;小A平静情绪后,如何劝说他放下小刀;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小A真正解决烦恼。每个小组根据抽签中提示的时间节点,思考如何为小A提供帮助与救援。选中时间节点1和2的小组需要现场角色扮演。
(二)小组讨论与表演
1.危机发生时,如何安慰小A恢复平静
(同学们迅速而有序地跟上,保持一定距离,同时用温柔的话语安抚小A。)
学生1(轻声细语,眼神充满关怀):“小A,深呼吸,慢慢来,我们都在这里,不会让你孤单。”
小A(声音颤抖,眼中含泪):“我...我真的好累,听不懂,学不会,我觉得自己好失败。”
学生2(递上一瓶水):“喝口水,我们都能理解你的感受。但你知道吗?失败只是暂时的,我们都在努力,你也一定可以。”
学生3(站在稍远的位置):“小A,记得我们上次一起做的那个项目吗?那时候你也觉得很难,但最后还是完成了,对吧?现在也一样,我们一起面对。”
(小A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犹豫。)
学生2(轻声提议):“要不,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聊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都在这里。”
(小A点了点头,跟随朋友们来到了一个安静的角落。)
教师: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生动形象,通过倾听、理解、关心和爱护来稳定小A的情绪。
2.小A平静情绪后,如何劝说他放下小刀
小A在角落里仍然紧握着小刀,眼神中透露出不安。
学生5(轻拍小A的肩膀):“小A,我们都知道你最近很不容易,但小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可能会伤害到你,也会让我们担心。放下它,好吗?”
小A(低头,声音微弱):“可是...我觉得只有这样,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学生5:“你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痛苦和挫败。你是我们的朋友,你的笑容、你的努力,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放下小刀,让我们一起面对这些困难。”
学生6(举起双手,做出投降的姿势,以减轻小A的紧张感):“你看,我们都把双手举起来了,表示我们不会伤害你。你也把刀放下来,好吗?我们可以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小A犹豫片刻,最终缓缓放下了小刀。)
学生6(迅速而小心地接过小刀,确保安全):“小A,你做得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下来,聊聊你的感受,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你。”
(小A点了点头,与同学们一起回到教室。)
教师:对这组同学提出表扬,帮助别人,一定要确保自身安全,我们可以劝导让其主动放弃危险行为,但不能抢夺。
与此同时,另一队要去寻求老师的帮助,比如班主任、心理老师、校领导等,若在特殊时间点,找到任何一位成年人亦可。请学生们牢记:你们并非危机救援的主体,不必给自己施加压力。今天这堂课只是期望大家掌握一些急救方法,如同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去帮助气道阻塞的人那样。
3.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小A真正解决烦恼
教师:当然,危机救援不仅发生在危机那一刻,也在于日常生活中。
学生:可以和老师一同关注其行为状态;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形成互助小组帮助其学习;同时,建议其寻求专业帮助。
学生:带着他一起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找到自身的意义;分享一些自己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帮助他减轻压力;带着他参加户外运动、玩玩游戏,让他看到生活中不只有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美好的事情。
教师:很好,老师还有一点最为简单却也极为重要的希望同学们能做到,那就是请大家给予危机者调整的时间和空间,以一颗理解和接纳的心与之相处,共同营造安全有爱的人际环境。
(三)播放电影
教师:小A的危机得以解除,欧维的自杀有没有完成呢?让我们再次回到生命剧场来了解一下欧维自杀的后续。
播放视频。
教师:新来的邻居意外打断了欧维的自杀计划,后续也正是因为邻居们的守护,欧维才彻底放弃了自杀的想法。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邻居对欧维的守护。
播放视频。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通常不会像影视作品中呈现的那般悲惨。况且欧维遭遇这么悲惨的人生,最终都活出了另一番有意义的人生。所以在我们面对挫折时,更不能采用极端的方式去解决。
教师总结:老师希望所有的“欧维”都有人守护,也希望大家都是那个守护“欧维”的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请珍爱生命。
设计意图:不同小组分别完成任务,先后串联起危机发生的处理与应对办法,现场扮演,让学生有实际操作的参照和依据。同时,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挫折,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活动反思】
本节课紧密围绕当前高中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自杀危机预防和救援教育,极具现实意义。通过影片中的主人公“欧维”这一虚构人物及其生活经历,将复杂的心理问题情境化、生活化,使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兴趣,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综合运用讲授法、视频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参与度高,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自杀是一个敏感且沉重的话题,可能会引发一些学生的不良回忆或情感波动,需要在课堂上小心处理,避免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环节需要充分的时间来保证效果,但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平衡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是一个挑战。这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确保教学流程的顺畅进行。
参考文献
[1]陈雪梅. 成为一束光,照亮你前行的路——高中生校园自杀危机救援活动设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 (24): 43-45.
作者简介:
姓名:王帅,
学习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博士在读);工作单位: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
电子邮箱:1021210645@qq.com,
联系电话:18669748098,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永平路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