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伪装者的现身 ——突破考试事件中的自我设限

伪装者的现身——突破考试事件中的自我设限
卢颖,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523129         沈倩倩,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311421


【活动理念】
       高中生处于生涯发展阶段中的重要时期。高二年级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与高一的知识相比,高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上面临着较大挑战,同时还可能面临由同辈竞争大、师长期望高、在意外界评价等原因带来的压力。社会普遍对学业的重视、“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可能无形中造成许多高中生对学业表现不佳、考试失利的恐惧。由于自我意识的爆发式增长,为维护自尊心,有的学生还可能出现自我设限行为,使自己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更加步履蹒跚。
       自我设限(又叫自我设障,自我妨碍)是指,当预见到自己可能会失败,难以接受失败,更不愿意把失败归于自身的原因,为保护自我价值,维护自身形象,保护自尊,人们主动地采取行动或制造借口,为自己的成功设置障碍,以便把失败归于外因,回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或压力。自我设限是人们对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的关心超过对自己实际能力的关心时使用的一种保护和提高社会尊严的印象管理策略,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手段。
       但自我设限也可能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危机的表现之一,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或语言表达中的“摆烂”给自己设置“障碍”进而“伪装”自己。这增加了学习障碍,加剧了挑战难度,加大了失败风险,易于坐实“自己无能”的预言,加强“自己无能”的信念,增强对自我设限行为的需要与依赖,形成“越来越糟糕”的循环。
       因此,帮助学生识别自我设限行为,领悟该行为潜在的影响,激活其改变的意愿,提供其改变的方法,对于其轻松前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本节课聚焦考试事件,创设体验式情境,逐步带领学生由人及己,觉察领悟,获得直面真实自己、突破自我设限的勇气。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自我设限的概念及背后的心理机制。
2.情感目标:以考试情境为例,感受习惯性自我设限潜在的负性影响,唤起突破自我设限的意向,感受榜样示范的力量,获得突破自我设限的勇气与信心。
3.行为目标:觉察与识别自我设限行为,有意识地学习、借鉴、使用突破自我设限的方法与技巧。
【活动对象】
高中生(刚升入高二的学生)
【活动过程】

 

 

 

一、热身阶段
(一)中转换乘,伪装者露痕
教师导语: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所不同,大家能发现不同在哪里吗?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有些同学的回答让我看到了你们的活泼和俏皮,也有同学暴露了你们的睿智和机灵。没错,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坐在了高二的教室里,坐上了由“奋斗高二”开往“热血高三”的D2011(说明:D指代动车,2指代高二,11指代十一年级,即高二)次学习专列。
设置情景:同学们,老师刚得到一个情报,在我们这趟“学习专列”上隐藏着一批“伪装者”,在从由“萌新高一”开往“奋斗高二”的K1010(说明:K指代快车,1指代高一,10指代十年级,即高一)次列车下来换乘到当前列车的过程中,他们放慢了脚步,拖延了当前列车的发车时间,打乱了运行秩序和进程。伪装者是你吗?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走进今天的课程《伪装者的现身》。
(设计意图:构建情境,制造悬念,引发好奇,引出主题,过渡至下一环节。)

 

 

 

二、转换阶段
(一)情景测验,伪装者现身
发起活动:为了让伪装者现身,请同学们配合行动,参与接下来的情境测验,并把答案写在活动单上。
【情境测验一】
各位都是我校的储备人才,智商突出者将得以培养与优待。为选拔人才,现在,你将接受一场专业权威的智商测验。
测验开始前,你要做一个选择。在你面前有两颗药丸,A药丸能够暂时提升人的智力,B药丸则会暂时降低人的智力。你必须选择服下一颗。
测验结束后,只公布智商排名,不公示所选药丸。
教师:请在活动单上写下你的答案,你会选择哪颗药丸?这样选的理由是什么?
【情境测验二】
测试是讲究科学和谨慎的,在这场智商测验前,你可以再做一次选择。
在你面前还是这两颗药丸,A药丸能够暂时提升人的智力,B药丸则会暂时降低人的智力。你必须选择服下一颗。
测验结束后,不仅公布智商排名,并公示所选药丸。
教师:请在活动单上写下你的答案,你会选择哪颗药丸?这样选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在活动单上的“考察项目1”处作答。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自己的6人小组内顺时针依次传阅活动单,直到拿回自己的活动单。在这期间,彼此交流所见所想,试着观察、推测一下谁是伪装者吧。
学生小组内互动交流。
教师:在座的同学们,有觉察到自己可能是伪装者的吗?如果有,请起立现身吧。
生1(起立):我觉得我可能是伪装者。
教师:能和大家说说判断自己是伪装者的依据吗?或者说,是什么让你猜测自己可能是伪装者呢?
生1:我第一次选择了A药丸,第二次选择了B药丸。
教师:嗯,那你伪装了什么呢?
生1:第一次想要通过药丸提升自己的智力去获得好成绩,但这成绩有水分。第二次选择B药丸,希望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假如测验结果不理想,还可以说是因为受了药丸的影响。
教师:谢谢你的回答,如果伪装者就是这样子的,那我看到了你现在自我揭发的勇敢和坦诚。同学们,让我们为他送上掌声。
教师:还有认为自己是伪装者的同学吗?请起立现身。
……
(设计意图:情境测验激起学生兴趣。药丸选择,让学生感知自己隐藏实力想法的习惯性和同学们相似操作的普遍性,为“自我设限”的解读做铺垫。)

 

(二)画圈自查,伪装者显迹
教师过渡:由于不能确定伪装者的特征,我看到有些同学还在思考、观察。下面,让我们逐步揭开伪装者的神秘面纱,请同学们带上细心和勇气完成接下来的自查。
活动规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活动单,在“考察项目2”处画着一个火柴人。假如这个火柴人是你自己,接下来,老师会呈现几种日常表现或行为,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被戳中,每中一项,就在火柴人外围不重叠地加上一圈。
① 考前吐槽刻苦复习的同学“卷”,表现出自己的无所谓。(言语)
② 宁愿明面“躺”背后“卷”,也不想被人看到自己的努力。(行动)
③ 考试来临,逢人就说任务多、时间紧,来不及好好复习。(言语)
④ 有意无意地和别人说自己不擅长某一学科,缺乏学习能力。(言语)
⑤ 明知道考试在即,没复习完却故意花更多时间做其他与复习无关的事情。(行动)
⑥ 在考试前,强调竞争对手的强大和自己的准备不足。(言语)
⑦ 在一些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希望自己生病,或容易感觉到身体不适。(想法)
⑧ 考试当天,特地昭告天下:“昨晚没睡好,估计考试要完了。”(言语)
⑨ 考试结束,忍不住说做错了几道选择题,少写了几个知识点,比惨。(言语)
⑩ 考后和老师家长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想请假回家。(言语)
学生在活动单上的“考察项目2”处画圈。
教师:画圈自查中,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画了圈,有的甚至全中,完成了一场很真诚的自我对话,请为自己的诚实画圈鼓掌。有个别同学没有圈,如果情况属实,请继续保持;如果有所伪装、掩饰,你可能要再画一个圈。目前聚焦考试事件,其他暂不涉及。此刻大家意识到伪装者是谁了吗?
生:是每一个画圈的我们。
教师:哪些描述让你看见了自己的伪装呢?
生:……
教师:我们为什么伪装?我们在伪装什么呢?
生:因为害怕失败,更害怕把失败归于自身的原因,面子上挂不住,于是提前找好理由或借口,为自己开脱。
教师点拨:同学们,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或做法,是人之常情。网球巨星纳芙拉蒂洛娃也曾在采访中这样暴露自己,“在比赛时不敢尽自己的全力,唯恐发现自己即使尽了全力仍被击败。一旦如此,那就证明我彻底完了”。当预见到自己可能会失败,难以接受失败,更不愿意把失败归于自身的原因,人们主动地采取行动给自己的成功增设障碍,或者提前宣称一些理由,以便把失败归于外因,回避或减轻自己的责任或压力。心理学家把这种故意给自己制造障碍,加大难度,好像故意阻挡自己成功、提前宣告自己失败的心理称为自我设限,又叫自我设障、自我妨碍。
(设计意图:画圈自查,加深学生的自我觉察,加深对伪装和自我设限现象的领悟,理解自我设限概念。)

 

 

 

三、工作阶段
(一)回忆往昔,伪装者问心
教师引导:原来,我们的学习专列还可以被叫做“伪装者集结号”啊。看着眼前活动单上的小人,你想对它说什么、做什么?此时此刻,你联想到哪件学习上让你印象深刻的自我设限事件呢?当时发生了什么?此刻的你,内心又有着怎样的感受?现在,请你用颜色、线条、形状、图案甚至文字等,把这段经历、此刻的心情还有想对小人说的话、做的事等简单呈现出来。
学生在活动单上的“考察项目3”处完成活动。
分享时刻:请同学们找到自己信赖的伙伴,彼此分享,相互交流(可自行选择分享的内容,可不描述细节)。
(设计意图:用艺术性表达手法唤起学生的亲身经历,贴近生活,引发感触与思考,激发改变的动力。)

 

(二)挑战来袭,伪装者变型
教师过渡:就在刚刚老师走下讲台走近同学们的时候,老师观察到有些同学的感受里存在遗憾,也有同学表示要是当时能更勇敢一点就好了。现在,改变的机会就在眼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未知考验】
1、邀请两位同学上台,独立完成一个相同的未知考验!
2、请台下每位学生自我觉察,在活动单上的“考察项目4”处留下答案:
(1)你决定不来迎接挑战时,当时想的是什么?有没有自我设限?如果有,请在小人外围再画一个圈!
(2)你怎么看待敢上台参加未知考验的同学?鼓励赞赏还是质疑嘲笑?
3、与此同时,台上两位同学领取各自的纸质试卷,并作答。
(1)你决定站上讲台时,当时想的是什么?有没有突破自我设限?
(2)你是如何突破的?
(3)是否预想到上台可能被质疑或被嘲笑,你又是怎么想?
(4)考题难吗?和你在台下预判的相比呢?
4、分享交流。
生2(未上台):我害怕未知的挑战,害怕失败,不想让自己难堪。有自我设限。但我还是很敬佩他们,他们很勇敢,是我学习的榜样。
生3(上台):我想的是,再也不能因为怕丢面子而丢掉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今天是有所突破的,我决定把它当作锻炼自己胆量和心态的机会或平台!
教师:你有预想到上台可能会被质疑或被嘲笑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4(上台):如果逃避成为一种习惯,那我以后就更难了,被周遭人质疑和嘲笑,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经历,但重要的是我如何面对,所以我把上台当作历练,锻炼强者心态。
教师:同学们,如果自我设限成为一种习惯,对我们自身的发展会有什么影响呢?
生5:本来很简单或者很轻松的一件事,做起来变得真困难了,更难以成功了。
生6: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对自己更没有信心,更不敢去尝试、去挑战了。
生7:更需要理由和借口了。
教师(对生4):你发现考题的难度如何?
生4:还可以,没那么难。可能是因为我不害怕了,所以不觉得难。
教师小结:上台需要勇气,没有谁天生擅长面对未知的考验。每一场考试也总在我们没法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对我们发起挑战。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我保护,是一种暂时地回避困境的选择,但不能成为唯一的选择。伪装久了可能就难以看清自己真实的实力,甚至会自我怀疑,让自己泄气。但当我们坦然面对时,勇气变大,困难就变小了。
【破圈行动】
教师过渡:刚才两位挑战者很勇敢,我已经把他们纳入了代号为“破圈”的行动组,行动组还有3位增员名额,如果你想要加入这个行动,请站上讲台,来尝试另一场未知的挑战。
(补充说明:邀请过程中,教师重复播放30秒的紧张激烈的背景音乐。如果遇到学生过于腼腆的班级,可以请台上的同学去鼓励邀请自己的朋友,还可以让同学们相互推荐。)
行动解密:行动组人员集合完毕。行动目标是“改造”学校最难的小南,他的身上有很多自设的限制。下面请挑战者们阅读小南平时的口头禅,为他量身定做改造方案。
(1)(努力没有)努力复习不一定有用,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2)(没人帮我)我爸妈的英语就不好,我也不是学英语的料,考前也没人可以指导我。
(3)(兴趣问题)我爱国,对学英语不感兴趣,我宁愿把复习时间挪用在优势科目上,拉开差距。
(4)(时间问题)我不知道怎么管理时间,没复习到英语。
(5)(心态问题)我也很难过啊,平时都会,一考就废。
具体规则:
1、5位挑战者每人认领一个“圈”,用自己的理念或经验帮助小南破圈,观点鲜明,语言简短。
2、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小南”,强调是扮演,代入角色,开杠5位挑战者,被说服就通过,不认同可回怼。
3、现场依次扮演和对话,每位挑战者和小南对话两个来回左右。
4、其他同学任选一个圈,尝试破圈,写在活动单上。
采访:
(1)请小南小结对话过程中的感受、被说服的时候和回怼时的想法。
小南:我感受到对方强烈地想要开导我的意愿,然后他们的想法很积极,办法也很多,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被他们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感染到。
(2)邀请挑战者,分享自己的破圈感受。
生8:“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一样的,为了保护面子,我们总能找到理由。康德说过,人不能被判为奴,人只能自认为奴。所以要破圈,关键还得是自己。
(3)邀请台下学生分享:你自己比较受用的突破自我设限的方法是什么?你想对小南说什么?
生9:看见长处,建立自信;改变心态,调整思维;接受挑战和失败。想对小南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生10:不论成败,在实践中培养自律和坚持。想对小南说,行动为意愿服务,要觉察自己的意愿,为自己拿主意。
生11:重新确定学习目标,积累经验,拓展能力资源层。想对小南说,加油,相信自己!
生12:发掘自身优势和资源,寻找激励和支持。想对小南说,有志者事竟成!
教师小结:刚才的环节很精彩,也一定程度展示了我们每个人面临考试这件事的伪装和破圈的矛盾时刻。有时,我们也会像小南一样,给自己不断加圈,即使身边的人好言相劝,也有自己的坚持,并试图说服对方自己真的很难。生活中,我们可能听到一些振奋人心、令自己耳目一新的建议和观点,但行动不一定跟上,尝试的勇气会被预想的失败阻碍。所谓的伪装,也是人自己的选择,事在人为。
PPT呈现:伪装者的伪字拆开是人为。
(设计意图:“未知考验”环节,引导示范性“榜样人物”说出敢于面对的勇气和不惧旁人看法的观点,帮助学生看到自我设限的获益点和习惯自我伪装的弊端。“破圈挑战”环节,通过角色扮演,领悟到“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行动为意愿服务”“有志者事竟成”等,强调了“事在人为”,印证了“改变心态、调整思维”的具体建议的正确性,同时还生成了其他的突破自我设限的方法和建议。)

 

 

 

四、结束阶段

PPT呈现:先出现舒适圈和成长圈,再依次出现恐惧圈和学习圈,进行讲解。

 

 


教师总结:鸡蛋,从内向外破壳是生命,我们,从内向外破圈是成长。打破伪装的自我圈套,只要你愿意,可以让每个圈都变得有意义!我们要及时觉察自我设限的言行,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学习的试题,我们慢慢去解,成长的课题,我们慢慢去破,让我们从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起,尝试从应对考试或者活动单上写下的这件事做起吧,相信时间也相信自己。
(设计意图:“伪”字解读和成长图的小结,深化内容,升华主题,赋予学生直面学习试题和成长课题的信心与希望。)

 

 

 

【活动反思】
该设计主题立意深刻,教学内容生动,活动形式丰富,过程过渡自然,逻辑紧凑。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重视学生的直观感性体验和抽象理性感悟、总结。
“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目标完成度较高,解释了自我设限的概念,挖掘了背后的心理机制,讨论了该现象的获益点和弊端,触发了情绪情感,探索了突破自我设限的方式方法。
这节课的框架预设性比较强,指向学习自我设限表现突出的学生群体,且对学生的探索和领悟能力有要求。如果要对“自我设限不明显”的学生起到预防和发展的教育作用,也可以尝试,所以考虑到教学过程中不同班级的共性反馈和个性差异,心理老师要善于巧妙应对,对心理老师的操作技巧提出了考验。

 

作者:
卢颖,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东城南路东城段11号(东莞市第二高级中学),523129
沈倩倩,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春江街道(杭州市富阳区江南中学),311421

联系人:卢颖
联系人电话:134 7625 3038
联系人邮箱:1989348105@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