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人悬疑案
——剧本杀在小学探索自我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
作者姓名:何凤婷
(所属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邮编:510630)
文章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许多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比如因为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自己,或者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外貌而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卑,影响其情绪和自我成长。结合以上阐述,本课以团体动力学理论和自我三重认知模型为指导理念,以自我意识范畴中的“自我标签”为切入点,通过学生当下感兴趣的“剧本杀”逻辑推理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以满足此阶段的人格发展,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关键词:剧本杀;探索自我;自我三重认知模型;课程设计;
【活动理念】
小学高年级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许多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比如因为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自己,或者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外貌而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卑,影响其情绪和自我成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2012)》和《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内容指南》指出,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关注更多,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接纳自己,从而增强自信心。进入小学六年级,许多学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以偏概全的误区。比如因为成绩差而全盘否定自己,或者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外貌而在人际交往中感到自卑,又或者刚好相反,因为自我或他人评价过高而无视自身的不足,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
结合以上阐述,本课以团体动力学和自我三重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该模型关注个体对自我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借鉴了三重自我建构理论,指的是个体在认识自我时,会将自我放在何种参照系中进行认知的一种倾向。
本课以自我意识范畴中的“自我标签”为切入点进行设计,通过学生当下感兴趣的“剧本杀”逻辑推理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探索自我,认识自我,以满足此阶段的人格发展,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消极标签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自我三重认知模型,掌握探索自我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探索真实自我的兴趣。
【活动方法】剧本杀,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演示。
【活动准备】
1.教学材料:课件,原创“剧本杀”故事视频,学习单,彩笔。
2.心理环境:6 人一组围圈坐的桌椅摆放方法,共 7 组。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镜中人悬疑案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将作为侦探社的一员,一起帮助报案人侦破案件。请听清今天的活动规则:了解剧本开篇,根据剧本线索,推理事件发生的过程。
(一)剧本背景介绍
故事简介1:幸福镇上住了一位独居老奶奶,因为年纪大了,自称“老糊涂”,镇上的人都亲切地叫她“糊涂奶奶”。这天,她气冲冲地敲开了小侦探事务所的大门,告诉小侦探自家门口总是收到一些匿名的包裹,家里的花园也总是有陌生人来过的痕迹,怀疑是有人要谋财害命,希望小侦探能帮帮她。
故事简介2:糊涂奶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她曾经在家里的镜子中看到过那人的背影:时而高大稳重,时而矮小轻盈,变化多端,似乎十分善于伪装。经过仔细地询问及实地考察,小侦探发现糊涂奶奶的三位邻居有重大嫌疑,分别是面目狰狞的胖胖厨师、沉默寡言的影子叔叔以及独来独往的无业游民。
(二)推理案件真相
这个阶段总共有4次推理机会,每次推理机会都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全面地剖析、了解各位嫌疑人的人物特点,最终帮助糊涂奶奶找出“镜中人”。
推理流程如下图:
(1)糊涂奶奶:我记得“镜中人”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可能还有暴力倾向,很可怕。他似乎是......
师:小侦探们,镜中人是谁呢?
生:胖胖厨师!因为他面目狰狞的样子特别可怕。
师:是他吗?胖胖厨师,是你吗?
胖胖厨师:错了错了,我是被冤枉的!
师:看来我们抓错了好人,眼见未必为真,那么接下来,我们继续问一问。
(2)糊涂奶奶:我记得“镜中人”看起来似乎十分冷酷无情,他似乎是......
师:小侦探们,镜中人是谁呢?
生:是影子叔叔!他沉默寡言的样子看起来十分冷酷无情呀!
影子叔叔:错了错了,我是被冤枉的!
师:看来我们又冤枉了一个好人,感受也未必为真啊。
(3)糊涂奶奶恼羞成怒道:既然都不是这两人,一定就是无业游民了!他的作案动机最大!
生:是的,这回肯定是无业游民了!
师:看来很多小侦探都支持这个答案,我们继续盘问无业游民。到底是不是他呢?
无业游民:错了错了,我是被冤枉的!我不仅没有害糊涂奶奶,我还默默地帮助她呢!
师:看来标签也未必为真,小侦探们看起来毫无头绪了。
小侦探:一定还有线索被我们遗漏了,我要再回“案发现场”仔细考察。真相只有一个!
(4)真相大白时刻:经过实地考察,终于真相大白了!老奶奶门口的包裹是美味的食物和每日的报纸,花园也被人打理的井井有条,十分美观。原来三位“嫌疑人”都在默默地帮助糊涂奶奶:胖胖厨师将食物打包好送给老奶奶,影子叔叔帮老奶奶取信箱里的报纸,无业游民也会定期地帮助老奶奶打理花园,原来每一个人都在默默地帮助她,只是糊涂奶奶患有海尔默兹症。
糊涂奶奶:原来真的是我老糊涂了,错怪了热心帮助过我的人们,多亏了认真负责的小侦探,看来“镜中人”其实都是好人啊!
过渡:小侦探们,现在请回想一下,这是真实的他们吗?大家想了解真实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吗?这些标签又是怎么得来的呢?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胖胖厨师的标签是面目狰狞,这是符合外貌的生理标签;影子叔叔的标签是沉默寡言,这是符合性格的心理标签;无业游民的标签是独来独往,这是符合社会特质的社会标签。接下来,我们一起发挥想象力,通过线索找寻标签背后的成长故事吧!
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就营造出剧本杀的氛围,交代剧本背景、扮演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出本课主题,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好了铺垫。
二、团队转换阶段:追寻成长故事
师:接下来,每位人物会有三个关键词作为线索,发挥你的想象力,结合人物特点,猜想一下他们的成长故事。
学生根据线索,小组讨论人物背后的成长故事,并派小组代表进行角色演绎秀并挖掘消极标签与积极线索间的联系,请你展开想象,思考他们为何拥有这些标签?完成线索任务可揭示标签背后的成长故事。
(一)剧本线索任务-角色演绎秀
胖胖厨师-标签:面目狰狞-线索:欺凌+责任+保护
影子叔叔-标签:沉默寡言-线索:真诚+务实+低调
无业游民-标签:独来独往-线索:才华+孝顺+潜心
(二)揭示成长故事-音频画面展示
师:小侦探们,经历这一次“镜中人悬疑案”,能否谈一谈你的收获呢?
生1:人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外貌、穿着或者性格对他人产生偏见。
生2:人不可貌相,看起来凶狠的大块头也可能很温柔。
生3:不应该给别人贴标签,应该在相处过程中去慢慢了解一个人......
过渡:同学们,刚刚我们差点就因为糊涂奶奶的一面之词,冤枉了好人。现在想想,我们刚刚因为三位热心邻居身上的消极标签就给他们定罪了。说明认识他人的时候,对他人的刻板印象并不一定准确,我们要拥有发展的眼光,允许每个人拥有更过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以角色模仿作为线索任务,帮助学生重新理解消极标签背后,寻找正面意义,自然过渡到主题;通过发放线索卡增强剧本杀体验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自我认知知识,为下一个任务环节作铺垫。
三、团队工作阶段:描绘镜中的我
(一)走近镜中我
师:从刚刚的故事里,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认知三重模型来了解他人和自己。如图所示:
认识自我是人生旅途重要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我们常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有的时候,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照向我们的方方面面。现在,请你回忆曾经收到的标签,通过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及社会自我三个方向,尽可能全面地描绘出镜中的你。
1.写一写你曾经收到的标签(关键词),并填充在镜中空白处。
2.找一找你身上贴的最牢固的消极标签,把它标出来。
(二)对话镜中我
想一想如果它变成标签小人,它会对你说些什么?
1.回忆一下这个“标签小人”是在什么时候和你相遇的?
2.仔细想想“标签小人”曾经是否有帮助过你?是在什么情景下?
3.“标签小人”也陪伴着你度过了许多成长的日子,现在,你可以对它表达你的感谢。
4.未来的日子里,你对“标签小人”有什么期待呢?
5.画一画镜中的你,并送TA一句祝福的话。
师:那么同学们,从“描绘镜中我”这个活动中,你收获了什么呢?
生1:标签也是有两面的,有消极的同时也会有积极的,我们要多寻找积极的标签。
生2:消极的标签会给人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我们能寻找它背后的积极意义,从而悦纳它的存在。
生3:曾经我为别人给我的标签而烦恼,现在我能与它和解了,它也不是毫无意义的。
过渡: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一同探索了成长的故事,接纳不同的标签,寻找真实的自己。也明白了,虽然外界如同自己内心的镜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悦纳真实的自己。
设计意图:将问题拟人化,让问题与学生对话,使学生觉察自己的需求,明白问题的原因,以及自己为什么会受到影响。
四、团队结束阶段:致信未来的我
(一)结合本节课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二)课后实践:【致信未来的我】——定义式仪式
邀请在见证成长环节中,让老师和同学作为见证人,让学生本人和学生家长一起致信未来的“我”,送上祝福或激励的话语。
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不仅一起沉浸式地侦破了“镜中人悬疑案”,感受到消极标签会产生误会、带来烦恼;从探寻标签背后的成长故事,了解到消极标签也存在着积极意义;还通过描绘镜中人活动,与“标签小人”展开了一段走心的对话。探讨了如何对待消极自我标签,重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的问题。非常高兴与大家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全面认识自我,积极认识自我,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外界如同自己内心的镜子,心里的阳光通过反射会让人感到温暖。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吧!
设计意图:学生分享活动感悟,将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识。
【活动反思】
本节课为一节荣获市级优秀课例一等奖的公开研讨课。本课切口小,符合学生实际需要。内容聚焦自我认知范畴中的“自我标签”,并将消极标签的刻板印象通过剧情揭露出来,切中要害,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剧本杀的形式用在心理课上非常具有趣味性,十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本课的创新之处。
“剧本杀”的形式和悬疑的剧情设置引人入胜,预设课堂的教学氛围较好。但后面的对话镜中我活动唤醒学生对于自我消极标签的体验,可能存在部分学生会出现阻抗。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个人探索。
若能统一团队转换阶段的追寻成长故事与团队工作阶段的描绘镜中我的展现形式,更有利于环节紧密衔接,学生更能理解接纳并转化消极标签的意义。
【板书设计】
【评价设计】
参考文献:
[1]覃馨仪.手握角色线索卡,设计生涯剧本杀——高中生涯规划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06):38-40.
[2]郑雅双.撕下消极标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3):44-46.
[3]戎梅.叙事疗法“外化技术”在心理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3):40-42.
[4]韦志中,余晓洁,周治琼.镜中我——运用积极心理技术成长自我心灵[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12):47-48.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4.12.013.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20号广州中学天润校区心理室
获奖情况:本课例荣获2022学年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课例 一等奖
邮编:510630
联系人电话:15626008715
邮箱:3317400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