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感之旅——七年级人际关系活动设计
郭嘉豪 广州市执信中学南沙学校 511466
一、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修订)》中提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
人际边界,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际边界。当人际边界被触犯时,人际关系有可能会出现问题。内德拉认为人际边界有六种类型,物质、认知、情感、时间、认知和性边界,而这六种边界也是日常人际交往中对关系影响较大的。其中性边界属于青春期教育,因此本课程不包含性边界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在许多初中学生的来访案例当中,人际边界被触碰导致的人际矛盾十分常见,加上初中生情绪波动大、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小矛盾很容易发展为大冲突。此类人际矛盾的本质其实是双方对于人际边界的认识不足,进而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偏偏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
本课以内德拉的人际边界类型作为课程主线,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边界,并且学会如何分辨他人边界的技巧,引导学生尊重自己与他人的人际边界,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人际交往中存在人际边界,理解人际边界的个体差异。
情感目标:体验尊重相互边界带来的安全感,领会尊重他人边界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评估边界的技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评估自身人际边界,理解边界的个体差异。
教学难点:掌握评估自身边界的技巧。
突破方法:利用绘制“边界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五种边界类型,并通过自身例子给自己的边界打分。
五、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活动体验
学法:自主探究,分享
六、教学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选座实验
交代背景:你去饭堂吃饭时,只剩下一张桌子,其中一个座位上有人,剩下三个位置:A是陌生人对面的位置,B是陌生人对角的位置,C是陌生人旁边,你会选择坐在哪个位置上呢?为什么?这时对方抬起头,你发现原来是你的朋友,这次你会选择坐在哪个位置上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相比起陌生人,我们更愿意靠近朋友坐呢?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我们的选择?这个因素其实就是我们的人际边界,人际边界就好像一层包围着我们的、看不见的屏障,每当这个边界被触碰就会使我们感觉不适,在这个实验里我们感受到的就是人际边界当中的空间边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借助学生的选择引出人际边界的概念
(二)团体转换阶段
师:刚刚我们提到了人际边界,有一个词可能大家更加熟悉“边界感”,当我们在网上搜索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视频,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视频都讲了什么呢?
观看视频《讨厌没有边界感的人类》,本视频是一些人在捉弄小猫,如摸小猫的肚子、轻拍猫头、突然吓一下小猫等,小猫表现得不开心的样子。
师:大家觉得,视频里面的小猫如果会说话,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它们为什么不开心?
生:因为这些人的行为没有边界感。
师:是的,没有边界感的行为会让小猫不开心,那如果你们遇到了这样没有边界感的行为会有什么感受呢?同样也会不开心,实际上,我们人际关系当中出现的很多矛盾和情绪,都跟我们的人际边界有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边界被触碰会导致不适,并且认识到边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了解边界的积极性。
(三)团体工作阶段
1.认识边界:我要表态
活动规则:请学生根据黑板上呈现的描述,对照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体验,做出相应的表态动作,符合自己的情况就用双手比圆,不符合就比叉。
呈现内容:
别人不打招呼就随意挪动、取用你的东西;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不想让别人失望;别人对自己起的外号自己并不喜欢;别人和自己聊天的时候总在说自己的事情,自己插不进去话;朋友想让自己帮忙做一件事情,会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写作业的时候,同桌的手总是“过界”到我的桌面;当谈话触及一些自己不想多提的事情时,朋友却不断追问。
师:这七个描述都是在呈现边界被触碰的情况,从大家刚才的表态中可以发现,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人际边界被触碰而造成的不舒服的体验,这并不是个例;那么既然我们都知道边界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接下来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边界都是一样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表态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边界被触碰的不适感,对自己的边界有初步的认识。并且在表态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边界被触碰的普遍性,降低学生对于表达自我的抗拒。
2.理解边界第一步:边界地图
讲解边界的五种类型:空间边界:你可接受的身体接触程度;物品边界:我的东西我做主;认知边界:我的想法和观点不容他人贬低;情感边界:他人的情感让我们不适;时间边界:我们的时间被他人支配;
请学生对“我要表态”环节当中的七项事件分类。
展示一幅“边界地图”,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五项边界打分,1-10分,分数越高就代表着这一项边界越敏感,别人的行为越容易让我们不适,并且把分数形成一个“边界地图”。(见下图)
完成后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边界地图。
生:我的边界地图分数最高的一项是认知边界,有7分,分数最低的是情感边界,只有2分......
生:我的边界地图分数最高的是时间边界,有8分,最低的......
师:老师观察到同学们画出来的边界地图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意味着我们大家的边界都很不一样,然而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里面往往认为别人的边界和我们差不多,这就导致了很多矛盾的产生。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伙伴,大家一起来分析他的边界地图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边界的类型,明白不同个体之间边界的差异性。
3.理解边界第二步:边界小侦探
重新展示作为例子的边界地图,并告诉学生这个边界地图属于一位名叫小赵的男生,邀请学生根据这个边界地图推理出小赵平日里的形象,并给出一些选项供学生选择。如(认知边界:故意说反话、跟我抬杠、起不好听的外号、别人与我意见不一、有更好选择时不接受我的建议.......)
师:大家推测一下,以下的这些事件,哪一些可能会是小赵的认知边界的敏感事件?哪些又是可接受事件?
生1:小赵的认知边界分数有7分,我觉得他可能“跟我抬杠”这一项可能是敏感事件。
生2:我觉得“起难听的外号”跟“不尊重我”应该也是,因为小赵的认知边界分数最高的,我觉得他的敏感事件应该比较多。
师:那大家认为小赵可以接受的事情可能会是什么?
生3:我觉得“别人与我意见不一”应该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觉得要到满分才会接受不了别人跟自己意见不一。
......
总结学生的分享,并展示小赵的边界事件图:
师:同学们你们推理的能力真强!从刚刚的推理中,我们推理出很多跟小赵边界有关的敏感事件和可接受事件,老师整理出来小赵的边界事件图,有了它的帮助,我想大家都能明白如何与小赵好好相处!同学们,学会了解他人的边界就意味着这段边界感之旅我们已经走了一半,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把善于观察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分析自己的边界事件,完成我们学案的下半部分。老师根据大家刚刚的分析,整理了小赵的边界事件供大家参考。(见下图)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一项边界的边界事件。
生:我想分享我的认知边界,我不喜欢别人给我起外号,还有无视我的一些想法,我可以接受的是不同意我的观点......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了解他人和自己的边界,这段边界感之旅也即将结束,不过对于边界感,我们还有一些不明之处,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段边界感之旅的最后一程:尊重边界。
【设计意图】借助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边界的技能,并且让学生认识自己不同边界的敏感事件,对自身边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团体结束阶段
1.尊重边界—头脑风暴第一波
告知同学们小赵同学的例子是一个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例子,并询问学生假如有一位同学小李想跟小赵交往,大家会给这位同学什么建议?
生:我会建议小李要注意不要给小赵取外号。
生:我会建议小李跟小赵交流的时候注意分寸,不要开一些不适合的玩笑。
师:老师注意到同学们都格外注意小赵的认知边界,都建议小李不要做那些容易让小赵不舒服的敏感事件,这其实就是我们常常提及的“边界感”,了解他人的边界,不触碰他人的“敏感事件”,是边界感的重要部分,恭喜同学们发现这一点。
2.尊重边界—头脑风暴第二波
询问学生如果一个人的边界地图过大或者过小,可能会有怎样的影响?
生:我觉得边界地图太大的话,会很难接近,因为很容易就会生气,可能会导致很难交友。
生:边界地图太小的话,可能会没什么底线,虽然可能很好相处,但是很容易就会被占便宜。
师:是的,其实边界不论是过大还是过小都会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过于宽泛的边界容易让他人和自己都感到不适,过于狭小的边界则容易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失去独立性。我们常常提及要尊重他人的边界,但也不要忽略自己的边界也需要关注与调整,只有二者合一,才是完整的“边界感”。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的关注回到课程的主题“边界感”上,强化学生对于他人与自身边界的理解与尊重,培养学生的边界感。
七、教学反思
课程主题上,本课以当下流行的“边界感”为课程切入点,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需要与现实情况,帮助学生加深对人际边界的了解,发展学生保护自己的边界、尊重他人的边界的边界感意识。
整体设计上,“选座位”和“我要表态”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际边界的存在与重要性;“边界地图”中从分析他人边界地图到推理自身边界地图的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内德拉的人际边界类型;“边界小侦探”的活动则在了解五种人际边界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探索不同人际边界的敏感事件,对人际边界有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头脑风暴思考自身对待他人和自身人际边界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地培养自身的边界感。
本课学生的参与程度相当高,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边界地图,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写下自身人际边界的敏感事件,并且在课后也会积极讨论。作者原本担心学生会羞于表达自己的人际边界,但实际上通过热身环节与转换阶段以后,学生们的表达都相当热情并且到位。
八、参考文献
(美)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界限 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M]. 中信出版社, 2022.
课题情况:
参与(排名第二)广州市级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表达性艺术治疗在中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在研
获奖情况:
第四届广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大赛(南沙区初赛)二等奖
第二届南沙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二等奖
第一届广州市职工心理健康服务职业技能大赛 个人三等奖
通讯地址:广州市南沙区环港路中段执信中学南沙学校
邮编:511466
联系电话:18929012289
邮箱:16051489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