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少年的“光”——不同旁观者角色在校园欺凌场景中的影响心理课
孙心悦 昆明市盘龙区师大实验昆明湖中学 650204
【活动理念】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指出应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校园欺凌的意识。近年来,人们对于预防校园欺凌行为愈加重视,也越来越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力量。研究表明,中小学欺凌事件中能积极采取行动的旁观者仅占27.05%[1],也就是说,提高学生评估欺凌事件性质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本课程以芬兰学者Salmivalli提出的“旁观者角色理论”为基础,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情景创设,帮助同学们了解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不同角色及应对方式,引导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树立同学们抵制校园欺凌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欺凌的信心和勇气。
【活动目标】
1.觉察并感知校园欺凌的危害。
2.通过课堂活动,学生能够体验并了解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思考不同角色的应对方式。
3.学生学会作为旁观者在遇到校园欺凌场景中的应对方法。
4.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不同的旁观者的做法对事件的影响,增强预防校园欺凌的意识,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体验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了解到在遇到校园欺凌场景时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角色。
难点:理解校园欺凌场景中不同旁观者角色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对事件的影响,提升在生活中抵制校园欺凌的意识。
【活动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套角色扮演头饰;六个信封(内装小组任务卡);六盒水彩笔;一张“轩轩”卡通形象贴;六张爱心形状可书写大卡纸。
【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轩轩”的故事
团体约定: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乐于分享,保守秘密。
师:同学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轩轩”。轩轩有一天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过去那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喘不过气来,无法释怀。那时候的他成绩还不错,每天都乐呵乐呵的,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胖子。当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每次作业也很认真完成,久而久之,老师们有什么事都会找他传递给大家。但渐渐地,有的同学开始讨厌他,当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醒同学们交作业时,他们会阴阳怪气,故意冲着他说反话。开始他只当是玩笑没有在意,但是后来,当他走在路上时,会被人故意撞肩膀;早上到了教室后,桌洞里会出现一堆垃圾;走在路上一不留神,会被人扔小纸团;作业本有时候找不到,然后在厕所的垃圾桶里发现。他开始怀疑自己太爱表现了,于是不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叫他去黑板上写答案,他也假装不会。但是情况反而是更严重了,他们会给他取外号,他甚至会被拖去厕所接受“教训”......他就这样渐渐被同学们孤立,像一直生活在黑暗里。
(二)学生分享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感觉轩轩好可怜,很难过,非常同情他。
生2:感觉很愤怒,不理解他为什么不反抗。
师: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生3:轩轩遭受了校园欺凌,想要去帮助他。
生4:校园欺凌对轩轩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所以他感觉一直在黑暗里。
(三)教师引入主题
师:是的,轩轩遭受了校园欺凌,我们看到他的故事会感到难过和愤怒。一般情况下,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人很难有勇气去反抗欺凌者,轩轩只是众多被欺凌者中的一个。当他的生活中一直都充满黑暗,更需要一束光去照亮他,温暖他。
设计意图:教师以故事为引提问学生,能快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主题——照亮少年的“光”,为之后引导学生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做铺垫。
二、工作阶段
(一)我来演一演
活动规则: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任务信封,不同小组的信封对应轩轩遭遇的不同的校园欺凌场景,学生读场景任务卡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根据内容和角色分配进行讨论和表演,不同角色上台表演时带上对应的角色头饰。
任务卡场景一(肢体欺凌):轩轩走在路上,被人故意撞肩膀。(学生A扮演欺凌者,学生B扮演轩轩,学生C扮演起哄者,学生D扮演局外人)
学生A:这次考试成绩不错嘛?(阴阳怪气)
学生C:是啊,听说这次进步了还被班主任表扬了呢(起哄)
学生B: 谢谢(想要走开)
学生A: 别走啊,和我分享一下学习秘籍呗(扯小B的衣服)
学生C:帮助小A挡住去路
学生D:别看我和我没关系啊(路人,赶紧离开)
学生B:干什么?有话好好说啊别扯我衣服(尝试阻挡但失败)
学生A:怎么了?成绩好就开始狂了是吗?(愤怒)
双方拉扯,小B一人不敌两人被打了一顿。
任务卡场景二(言语欺凌):轩轩课上回答问题时,台下的人阴阳怪气,故意冲着他说反话。(学生A扮演欺凌者,学生B扮演轩轩,学生C扮演起哄者,学生D扮演助人者)
学生B: 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学生A:又开始了,显示自己懂得很多是吧?(阴阳怪气)
学生C:(起哄声音)
学生B:(沉默)
学生A:讲话嘛,别耽误老师的宝贵时间。
学生D:保持安静,听他说完。
学生C:呦,帮他干啥?
学生D:(面对小A一字一句地说)尊重同学就是尊重自己。
任务卡场景三(关系欺凌):轩轩早上到教室后,桌洞里出现了垃圾(学生A扮演欺凌者,学生B扮演轩轩,学生C扮演帮凶,学生D扮演局外人)
学生B:谁在我的抽屉里丢垃圾?(愤怒看向众人)
学生A:你自己丢的吧哈哈哈。
学生B:没有,是不是你丢的?
学生A:自己不爱干净还怪别人,闻着你身上臭臭的,多久没洗澡了?
学生C:啊,怪不得抽屉里有垃圾,因为自己也是臭的哈哈哈。
学生B:(沉默+愤怒)
学生A:不说话就是默认了,大家以后别和他一起玩,否则会变臭。
学生D:咦,原来他是这种人,别和他玩了。
(二)教师总结,引导扮演者去标签化
师:掌声感谢我们三个小组的演员们,老师想采访一下扮演轩轩的同学,当你在扮演轩轩本人的时候,看到同学们这样对待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B1:觉得很愤怒,当对方要动手的时候我是想反抗的,但是对方有两个人,又委屈又无奈的感觉,最后打不过就只能选择放弃反抗。
学生B2:被别人阴阳怪气的时候很委屈,但是,当小D说“尊重同学就是尊重自己”的时候内心很温暖,感觉快要掉进深渊时被别人拉了一把,觉得同学里还是有人支持自己的。
学生B3:非常愤怒!他们人太多了!感觉自己根本说不过他们,本来还是想反驳一下的,但是后来其他同学也相信了他们的话的时候,心都凉了,也不想解释什么了。
师:谢谢同学们。虽然只是表演,但是你们在这样的场景下还是带入了轩轩本人的情绪体验,也说出了在不同场景下轩轩内心真实的声音。请刚才所有演员来到台上,取下角色扮演的头套标签,大声说出:我不是XX(剧本角色),我是XX(自己的名字)
学生A:我不是欺凌者,我是XX。
学生B:我不是轩轩,我是XX。
学生C和学生D:我不是帮凶、起哄者、局外人,我是XX。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
师:从刚刚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大家会发现,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有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不管是哪一种欺凌场景,都对被欺凌者有非常大的影响,你认为校园欺凌有哪些不良影响?
生5:时间长了被欺凌的同学会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有可能会得抑郁症。
生6:校园欺凌是一种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不管是什么方式都有可能会涉及犯罪。
生7:会带动班级里不好的风气,没有人敢出来做正义的人。
师:是的,校园欺凌不仅仅对欺凌者有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波及在场的所有人。当欺凌者占据上风,煽动舆论,正义的声音会被掩盖,败坏整个班级的班风班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并思考校园欺凌的危害。体验并了解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为之后教师介绍旁观者角色的不同做铺垫。
三、转化阶段
(一)旁观者的四种角色
师:当校园欺凌发生,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外,在场的其他人是什么角色呢?
全班:旁观者。
师:在欺凌发生的瞬间,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被卷入其中。芬兰著名校园欺凌研究专家Salmivalli把在场的旁观者分为四种类型:帮凶者、起哄者、局外人和助人者。当轩轩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时,如果你是旁观者,你选择的角色,也会对事件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与探究
师:组1和组2站在“帮凶者”角度;组3和组4站在“起哄者”角度;组5和组6站在“助人者”角度。请各小组分别从轩轩被欺凌场景中任选一个场景进行讨论分析。当你们各自站在不同的旁观者角色之下,在这个场景里可能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些语言和行为对整个事件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派小组代表阐述结论。
组1:我们选择的场景是轩轩被拖去厕所教训。如果我们是“帮凶者”,我们会帮助欺凌者去教训甚至殴打轩轩,堵在厕所门口不让他有机会逃脱。如果这样做,一方面会让被欺凌者感到更加痛苦和绝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欺凌者的士气,影响是很不好的。
组2:场景是轩轩的作业本在厕所的垃圾桶里。如果我们是“帮凶者”,我们会成为帮欺凌者把轩轩的作业翻出来的人,甚至在丢到垃圾桶里后再踩两脚。这样做会让欺凌者错误地认为他做的事情有人支持他,让轩轩产生心理阴影,也是不好的影响。
组3:我们组讨论的是“起哄者”,选择的场景是轩轩回答问题时下面起哄。我们会在台下阴阳他,故意说他知道的好多,让其他同学嫉妒他。我觉得这样做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吧,也是想要保护自己,让其他人觉得我们是站在欺凌者这一边的,不想被欺凌者针对。但是会对轩轩造成语言攻击,也是不对的。
组4:我们选择的场景是被丢小纸团,“起哄者”会在旁边嘲笑轩轩,对他指指点点。这样做会助长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带动其他旁观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对被欺凌者的影响是轩轩更没有反抗的勇气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他。
组5:我们是“助人者”,和1组一样选择厕所被“教训”的场景。当看到轩轩被打,有两种情况:我们如果人多,就会大家一起上去把双方拉开,和欺凌者理论并保护轩轩;但是如果只有我一个助人者,我会马上去找其他帮手,或者去找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我觉得这样做可以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恶化,而且会让欺凌者们感到害怕,从而保护轩轩不再被欺负。
组6:我们选的场景是课堂上回答问题。当有人在下面阴阳怪气时,“助人者”会帮助轩轩怼回去那些嘲笑他的人,让轩轩继续回答。这样做可以转变班上的不良风气,带动班上更多的同学尊重回答问题的同学。我觉得对轩轩而言他会感到很温暖,有力量去反抗欺凌他的人。
师总结:同学们都回答得非常好。不同的旁观者角色的做法对于欺凌事件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当“帮凶者”和“起哄者”更多时,会助长欺凌者的嚣张气焰,带动更多的旁观者加入“看热闹”和“事不关己”的队列,这个时候对于被欺凌的人而言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因此更不会去主动反抗欺凌者,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是当旁观者中的“助人者”角色更多时,欺凌者们会感到恐惧和害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像同学们刚刚总结的,对于被欺凌者而言,感到有人愿意帮助他,他会感到温暖,就像一束“光”洒在身上。
(三)升华主题
师:因此,在旁观者中,“帮凶者”和“起哄者”也是欺凌事件的参与者。做积极的旁观者,就是抵制校园欺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希望同学们在目睹“欺凌行为”时,能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努力成为一个“助人者”而不是帮凶或者起哄的人。在能力范围内向被欺凌者施以援手,帮助受害者。
(四)课后思考
师:我们一开始讨论旁观者分类的时候总共有四种分类,但是我们只讨论了其中三种,还有一种旁观者角色大家还记得吗?
全班:还有“局外人”。
师:是的,“局外人”角色是欺凌事件中变数最大的角色。这个作为留给大家的课后思考:“局外人”会怎样影响欺凌事件的发展?“局外人”可以变成什么角色?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从“轩轩的故事”反思每种“小事”背后旁观者角色具体处理方法。学生能从本环节了解到作为旁观者也要增强预防和避免校园欺凌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认识到除了不做受害者,不做欺凌者以外,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积极旁观者。
四、结束阶段
(一)照亮少年的“光”
师:我们如果不是校园欺凌事件的亲历者,往往很难真正能理解到被欺凌者跌入黑暗的痛苦。“轩轩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这节课的最后,希望同学们作为轩轩这件事积极的旁观者,给予他走出黑暗的光明力量。
教师将代表轩轩的卡通形象贴在黑板中心。各小组分发一张“心型”卡纸,小组成员用自己喜欢颜色的笔每一个人用文字或者绘画的形式共同写在纸上。
师: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吗?
生8:轩轩,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用积极心态勇敢面对,我们会帮助你!
生9:正义,虽迟但到,轩轩,加油!
生10:人生中不顺心的事会过去的,第一束光终将照向你!
师总结: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粘贴小组的爱心,围绕在轩轩四周。每位同学做积极的旁观者,为故事的主人公“轩轩”送上温暖的力量和光明。
(二)课堂小结
师:从这节课我们学习到,当校园欺凌发生时,我们每个在场的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角色,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是那个积极的角色。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增强预防校园欺凌的意识,不做受害者和欺凌者的同时,发挥作为旁观者积极的力量。每个人都有照亮黑暗的力量,聚集起来就是耀眼的光芒。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面对校园欺凌,每个人都可以伸出手,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成为反对校园欺凌的力量,升华课堂主题。以“轩轩的故事”贯穿始终,最后呼应课堂开头,总结课程,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课程目标。
【活动感悟】
本节课教学设计层层递进,设计亮点在于以“轩轩的故事”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开始时故事的氛围营造能调动课堂参与注意力;中间部分学生以小组角色扮演与情景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作为旁观者在遇到校园欺凌场景中的应对方法,加深学生课堂体验;最后全班每人一句话给予面对欺凌阴影时的光明力量。从课堂生成和课后学生反馈来看基本上达到了课堂目标。
本节课的设计还有一些待完善之处:教师讲解校园欺凌旁观者角色,还有最后总结升华部分讲解的内容过多,考虑可以在这些环节多一些引导和学生分享;教师在课后无法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真正能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考虑将本主题的课程设计成一个系列,可以引入教育戏剧、身体雕塑、艺术表达绘画等方式深化学生的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傅纳, 朱春月, 解晓晨, 等. 中学生校园欺凌旁观者角色及其同伴地位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 2022(1):87-91.
[2]汤子毅. 旁观者在校园欺凌中的角色行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 教师教育论坛, 202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