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念】
初二学生的身心迅速发展,人际冲突日趋增强,青春期烦恼较多,承受着较大的人际交往压力。初二级又是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比较突显的时期,不少学生积累了比较多的学业挫败,厌学情绪增加。由于他们的大脑边缘系统已发育得相对成熟,而前额叶皮层又还未成熟,初二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容易情绪不稳、思维和处事方式极端。
挫折超越力 (Overcoming Adversity),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挑战、逆境时不仅能够恢复正常状态,而且能够超越原有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和发展。它以加拿大心理学家迈克尔•温加(Michael Ungar)提出的韧性理论(Resilience Theory)为基础。我们可以通俗地将它理解为挫折后成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认为,挫折超越力是心理韧性的第三层境界。挫折超越力可能带来的成长方面有:1.更强大的适应力;2.更高的自我效能感;3.更深刻的人际关系;4.更积极的心态;5.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思考;6.心理韧性的提高;7.更高的幸福感。近年国内许多研究发现心理韧性对心理危机有预防作用。
目前常用于增强心理韧性的有效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斯托茨提出的LEAD工具理论。LEAD工具,是L、E、A、D四个字母代表的单词,Listen倾听、Explore探索、Analyze分析、Do行动。LEAD工具是一套思维方式,它告诉我们在挫折和逆境中应如何思考,如何摆正心态,寻找解决方案。
本课以挫折超越力为主题,借用“新枝桠”这一隐喻,拓宽学生对挫折的认知,让他们看到挫折带来的成长,从而接纳挫折,将挫折看成是发展个性的资源。营造温暖包容氛围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推动学生们掌握、运用LEAD工具,提升挫折超越力。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挫折和挫折超越力的含义,认识挫折超越力的表现。
2.情感目标:接纳挫折,愿意在受挫后主动成长,相信自己能收获挫折超越力,体验到挫折后成长的舒心感。
3.技能目标:掌握促使挫折后成长的LEAD方法。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促使挫折后成长的LEAD方法。
难点:接纳挫折,愿意在受挫后主动成长,相信自己能收获挫折超越力,体验到挫折后成长的舒心感。
【活动方法】
游戏法、讲授法、认知改变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活动准备】
PPT、绕口令小纸条、视频、盲盒奖品、人手一张圆环卡活动单、小绿叶贴纸、若干枝桠形状的磁贴条
【活动对象】
初二学生
【活动过程】
一、暖身阶段:游戏方式感知挫折
(一)老师讲解游戏规则:学生自由组队,4人合作挑战。挑战成功,将获得奖励:每人3个盖章(可以提升期末考评等级)+盲盒奖品。挑战成功标准:从最左边开始,不超5秒间隔时间轮流读,每人只读只一次。所有同学一气呵成读对。
(二)30秒自主练习:瘪(biӗ)玻璃棍比鼓玻璃棍瘪,鼓玻璃棍比瘪玻璃棍鼓。
(三)提问:1.知道挑战结果后的感受是什么?2.产生这一情绪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好失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我脑子完全跟得上,但没想到嘴巴跟不上。
生2:我很伤心,因为没有得到奖品,我想要盲盒。
生3:我没什么感觉,反正就是个游戏而已。
师作结:老师之所以设置这么诱人的奖励,就是想激发大家的强烈动机,确定目标,为此做出努力,但因为个人因素或外部因素妨碍了目标的实现,一些同学就产生了情绪反应,至此,挫折就产生了。刚刚1和2同学在绕口令游戏中就体验到了挫折。同样的事件,对同学3来说就不是挫折,因为他没有情绪反应。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团体动力,引出课题内容。
二、转换阶段:挫折后萌发新枝桠
(一)理解挫折后成长
师:经历挫折后,我们会有哪些反应和表现呢?接下来一起听听专家的说法。
老师给同学们播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解读《心理韧性的三个境界》的视频,进一步促进同学们对挫折后成长的理解与认可。
该视频源自微信公众号“知子花教育”。视频内容简介:心理学上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心理韧性,即人面对挫折、打击、痛苦、创伤的时候,会出现三个心理韧性境界。第一个境界是复原,受到挫折、打击后,能够爬起来继续前行。第二个境界是抗逆力,就是对一个长远的目标能够坚持、能够坚韧、能够有耐力。第三个境界是创伤后的成长,就是压力、挫折、打击、逆境,反让他迸发出一种旺盛的生命活力,他一定要比以前活得更好还要好。
(二)找到挫折里长出的新枝桠
师引导:彭教授说的挫折让人活得比以前更好、还要好,其实就是挫折之后,我们获得了成长,长出了新的枝桠。
师提问:你有过挫折后成长的体验和经历吗?
老师统计有过挫折后成长体验的人数。再邀请举手的同学分享挫折里长出的新枝桠。
生4:有过。小学四年级时,我连续两次考试都不怎么理想,我爸妈批评教育了我,我知道了要认真学习,也反思并改变了学习的方法,后来就考得越来越好。
生5:有过。暑假我去做公益活动,结果因为专注力不够,没有做完活动,后来我就去练习我的专注力,现在我的专注力好了很多。
生6:有过。小学时,我的好朋友突然不理我了,其他人也不怎么跟我玩,我感觉很孤独,像被孤立了一样,我就想应该是我性格不好导致的,因此我就刻意地改变性格,主动关心人、友好耐心地待人,现在到了初中,我结交到了很多朋友。
生7:没出现过。我不知道怎么能让自己在挫折后有所成长。
师小结:心理学家认为,挫折带来的成长点、新枝桠大致有4个:1.心理韧性的提高;2.更高的自我效能感;3.更深刻的人际关系;4.对生活意义的重新思考。
希望有过挫折后长出新枝桠经历的同学,将这些新枝桠纳入自己的优势与资源库,以便你下次再遭遇挫折时,可以让它们迸发出生命的力量。即使目前还没体验过挫折后成长的同学,也不用紧张自责,因为
心理学研究给了我们启示,即使我们在挫折、逆境来临时,心理功能有受损,经过我们有意识地训练后,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在挫折中得到成长的。
设计意图:理解挫折,从自身经历中感受和认识到折带来的成长;通过举手统计和倾听他人挫折后成长,意识到挫折后成长是有普遍性的,从而更加接纳挫折并从中主动成长。
三、工作阶段:巧借LEAD工具长新枝
师:要想能够从挫折里长出新枝桠,除了同学们留心捕捉,我们还可以请心理学知识来帮助。接下来心理老师将带着同学们来做个练习。
(一)写挫折理思路
1.学生静坐1分钟,回顾一件自己遇到过的印象深刻的、让我们有断枝桠般痛苦无奈感受的挫折事件。
2.在活动单上书写。
3.如无挫折经历,则记录你认为什么事情会让自己有挫败沮丧的感觉。
(二)听心声清责任
师提问1. 挫折情境中的你是什么感受与反应?请写在L环。
生8:我感觉孤独,觉得没人在意我。
生9:挺失望的,我当时有好长一段时间都不努力了。
师小结:不带评价地聆听自己在挫折事件中的情绪、身体和行为反应,允许它们的存在,这是获得挫折后能够长出新枝桠的第一步。
师提问2.出现这个挫折是谁的责任?我们需要对挫折的哪一部分担起责任?不应该对哪些部分担责?请写在E环。
生10:我认为之所以产生这个挫折不全是我的责任,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外部原因,像那次的卷子特别难。
生11:我不够认真对待,也没充分准备,所以考级没过,我认为是我的责任。
师小结:客观划清责任,不属于我们的责任,我们坦然放下;有我们的责任,也要尽可能归因到个人行为上,而不是个性。不过度内疚自责,也不推卸责任。这是让我们在挫折后能够长出新枝桠的第二步。
(三)集思广益做分析
师:刚刚我们已经觉察了挫折情境带给我们的感受与反应,也划清楚了责任,这其实就是心理学家保罗•斯托茨提出的LEAD工具中的L聆听和E探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A分析。
1.老师出示三个分析辩驳要点:(1)这个挫折一定就是个失败;(2)这个挫折它一定会蔓延到生活的其他方面;(3)此次困境必然会持续很长时间。
2.小组自愿选择其中的1个要点,以某位同学的挫折事件(匿名)为例,尝试搜集证据来反驳。选好记录员和代言人。将反驳证据写在枝桠条上。
3.老师指导同学如何搜集证据:将所有能想到的反驳证据逐项罗列出来。反驳的证据可以是你曾经的成功经历、你的优势或资源,他人对你说过的一些话,你看过的一些名人或身边人的事例,或者是一些研究数据报告等。如果你发现很难找到证据,那么可以先找出所有支持你想法的证据,然后问自己,哪些证据是属于反对这个想法的?强迫自己考虑两面性。
4.挑选2-3个组代言人上台汇报他们组的挫折事件简介、分析要点和反驳证据,组长张贴枝桠条到黑板上。
5.听众评选最佳反驳证据。“觉得这个反驳证据有力”,站立;“觉得这个反驳证据不足”,静坐。
得票较高的反驳证据有:(1)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2)这个挫折不是失败,它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我也更明白我需要怎样的朋友。(3)不会影响我多久,也就几天吧,因为不是只有这个比赛、这个考试,还有很多机会,下次努力就好。(4)我不会让挫折影响到我其他方面的,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
6.师小结:遭遇挫折,有情绪是很正常的,给自己一些时间调整,但要尽可能保证正常的生活作息,不伤害自己和他人。毕竟挫折不等于失败,就像小林漫画说的,人生游戏里没有失败,只有经验值+1。我们在分析挫折情境时,我们要树立2种思维方式:(1)特定性思维:只影响这次,而且影响范围有限;(2)暂时性思维:持续时间有限,挫折终究会过去。
7.选用同学分享的或原创的证据,填写到自己LEAD工具的A环。
(四)反攻计划促成长
1.老师“三提问”启发同学们找到D行动方案。
(1)我可以做些什么来获得对当前形势的一点点掌控感?
(2)我可以做什么来限制困境的影响范围?
(3)我可以做什么来限制当前困境的持续时间?
生12:努力训练,饮食规律,比赛前吸取以前的教训。
生13:我可以及时告诉老师、家长,快点从负面情绪中脱离出来。
生14:我可以自我安慰来限制当前困境的持续时间。
生15:我可以上课认真听课、多背书、做好笔记,找回掌控感。
生16:我对友谊应该有边界感些,我要去找朋友解释清楚并道歉。
师小结:温馨提示同学在确定行动方案时,找准方向,有针对性行动;采用5分钟行动法从具体、可行、简单的事做起。从一点点小行动做起,都能让我们有掌控感,动力十足,未来可期。
2.每个学生在活动单上完成D环。
3.组内轮流分享。
4.师作结:至此,我们从挫折里长出的新枝桠就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了,我们又能蓬勃生长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有效增强挫折后成长的LEAD工具。激发学生愿意在挫折后主动运用LEAD工具获得成长,体验挫折后成长的舒心感。
四、结束阶段:挫折新枝桠更立体
(一)绿叶妆点新枝桠
1.小组同学将自己的LEAD圆环活动单一起摆放在桌面。
2.老师给每个同学派发2片“小绿叶”贴纸。
3.全组同学围绕整组活动单顺时针走动,犹如观赏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那样欣赏每一张同学们的LEAD环作品。在观赏过程中,如果觉得同学的A(分析)有理有据、D(行动)可行的,给在相应位置贴“小绿叶”,为他妆点他新长出的枝桠,让其枝繁叶茂。老师也可赠送“小绿叶”添活力。
(二)老师作结
老师分享自创的打油诗:
挫折非失败,逆风新枝浓。
聆听内心语,抚慰伤与痛。
探索谁责任,巧辩找掌控。
善用 LEAD ,坚韧在行动。
(三)拓展延伸
向1位以上家人或朋友介绍挫折后成长的方法,尤其是LEAD工具的使用。下次心理课分享你的宣讲经历。
设计意图:借鉴他人智慧,融入自身思考,让挫折后成长更有可能。在教授家人朋友的过程中,更加认同、内化LEAD工具,更加相信自己能收获挫折超越力。
【活动反思】
首先,本课选题视角比较新颖,聚焦在挫折带来的成长和发展,即挫折超越力。以往较多课程集中在挫折容忍力,即个体如何在挫折面前保持镇定、理性和适当应对。其次,教学内容理论依据比较充分,选用的理论比较前沿和实用,如LEAD工具理论、挫折后成长理论。再次,课程讲解的方式是演绎归纳演绎,以活动体验引出理论,再运用理论来解决自身情况,最终达成教学目标。最后,学生的参与度高,发言有真情实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升。不足之处就是比较考验老师的控场能力和对课堂中生成的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总结能力。
参考文献
[1] 1.Ungar, M. (2008). Resilience across culture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38(2), 218-235.
[2] Masten, A. S., & Obradović, J. (2006). Competence and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094(1), 13-27.
[3] (美)道格•亨施.心理韧性的力量[M].李进林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4] (美)达蒙•扎哈里亚德斯.心理韧性手册[M]. 罗君译.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22.
[5] 范航, 朱转, 苗灵童, 刘燊, 张林. (2018). 父母婚姻冲突对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心理发展与教育, 34(4), 481–488.
[6] 杨雪岭, 冯现刚, 崔梓天. (2014). 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8(3), 227–233.
[7] 彭凯平.清华积极教育课程汇编(4-6年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