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应对“小焦”——接纳与承诺疗法在调节焦虑情绪中的团辅应用
【活动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中的青少年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心理冲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产生多种心理问题。最新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中,焦虑占第二位,且在十年中不断增加[1]。可见,焦虑情绪的调节仍然是高中生要面对的主要心理课题之一。因此,本课以焦虑情绪调节为主要内容,并希望以接纳与承诺疗法为理论依据,设计相关活动内容。
【理论依据】
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是第三代认知行为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个体心理灵活性,让来访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此刻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接纳无法回避的痛苦,澄清价值观,并付诸行动,过上有意义的生活。ACT 理论认为,导致各种心理病理问题的原因是心理僵化,而心理僵化是由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概念化自我、脱离当下等六个方面共同导致的,可以借助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关注当下等六种方法使僵化的心理更加灵活[2]。已有研究表明,ACT可以广泛应用于包括焦虑障碍在内的一系列身心疾病当中。
本课以ACT理念与方法为基础,针对学生面对焦虑常采用的“回避”、“概念性自我”、“脱离当下”等僵化的应对方式,提出更为灵活的“接纳”、“观察性自我”、“此时此刻”等应对策略[4]。期望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焦虑,以观察性自我看待焦虑时产生的负性思维,通过正念练习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应该做的有效行动,不被无关思绪打扰。
【活动目标】
1.认识焦虑情绪的表现形式和可能的积极影响;
2.能够客观地观察焦虑时自己的情绪感受,并尝试不回避、不压抑、接纳焦虑情绪的到来,觉察影响,思考与之共处的方式。
3.能够以“观察性自我”的视角看待焦虑时产生的负性思维,将负性思维与自我分开。
4.能够尝试使用正念呼吸法关注当下,排除意识上的无关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需要做的有效行动。
【适用对象】
初三学生、高中阶段学生
【重难点】
理解并尝试应用灵活应对焦虑的策略。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外化焦虑
1.看图猜词:引入“小焦”
师:有这样的一个“人物”,老师认为它有特异功能,可以变幻莫测,又可以无孔不入,它是谁呢?(PPT呈现关于考试、工作,学生、成人等不同情况、不同个体焦虑状态的漫画图片。)
生:焦虑。
师: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焦虑,我们给它取一个拟人化的名字——“小焦”,我们这节课来聊一聊,如何灵活应对“小焦”。
2.活动一:看词画图——外化“小焦”
师:老师想先了解你心理的“小焦”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画一画你心里“小焦”的样子,可以是你对“小焦”的感受,或是“小焦”对你的影响 ,不要求画功,只希望同学们用图案表达清楚“模样”、“感受”或“影响”。
小组讨论与分享。
(学生分享图片见 表2 导入阶段与结尾阶段学生作品对比展示 )
设计意图:根据ACT认知解离技术,外化焦虑,即通过学生绘画,给“焦虑”或是对于“焦虑的感受”赋予具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使它成为客观的事物,初步帮助学生客观看待焦虑,与“焦虑”保持距离,将“自我”与“焦虑”情绪分开。同时,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看到,焦虑几乎存在于所有人身边,弱化对于焦虑感的恐惧与厌烦。
二、展开阶段——认识“小焦”
以活动一中学生画出的“小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于“小焦”的感受,或是“小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生理哪个层面?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1.“小焦”的所有“本事”
(1)心理层面:感受到烦躁、担心、恐惧、紧张、不安等;常出现负性思维,如对自我的否定、与他人的比较、过去不成功的经历,或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过度思虑等;
(2)行为层面:坐立不安、身体发抖、无目的活动增多等;
(3)生理层面:疲惫、失眠、心跳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肠胃系统、泌尿系统问题;不明原因的胸闷、心悸、腹痛、头痛等。
2.焦虑的积极影响:
(1)焦虑是把双刃剑
师:如图所示,这是Z同学的“双刃剑小焦”,剑右边杂乱无章的部分代表焦虑的“弊”,左边有序整齐的部分代表焦虑的“利”。小Z说:“焦虑会让我知道一件事的重要性、会让我付出更多努力、更加细心谨慎、做事效率更高。”同学们,你们有同感吗?
生1:会的。
生2:有时候有,但焦虑最好还是不要太多。
(2)耶克斯-道德森曲线显示:焦虑适度时学习效率最高。
师:如果“小焦”是一个人,那正常情况下我们已经全方位地把它了解清楚了,“小焦”所有“本事”都在这里了,其实,也不过如此嘛!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通过同学们对焦虑已有的认识和感受,带领他们全面认识和了解焦虑的表现形式及可能的积极影响,让同学们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深入阶段——与“小焦”共处
师:如果此刻,“小焦”正从走廊走来,来到了教室里,你打算如何与它相处呢?你以往是通过什么办法缓解你的焦虑情绪的呢?
生:听音乐、跑步、踢球等。
师:很好,这些方法对同学们一定都是有效的。现在同学们步入高中阶段,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些更加灵活、更加内在的策略,这些策略源自接纳与承诺疗法。虽然这个名词听上去有点深奥,但并不难理解,老师将通过同学们画的“小焦”来聊一聊“小焦”的影响,我们共同探讨更为灵活的应对策略。
(一)策略一:接纳
“我想把焦虑挡在外面,但好像无济于事,反而越挡越多,最后我被包围了。”——C同学
师:大家看图,C同学是以怎样的方式应对焦虑的呢?
生1:抵抗。
生2:压抑。
生3:想逃避。
师:是的,C同学应对焦虑的态度是逃避、压抑。然而,我们发现,越对抗,越焦虑。当有限的认知资源被消耗在压抑、控制某想法上,其出现的频繁可能更高。例如:请同学们尽量不去想今天的晚餐吃什么,你会发现,当越克制自己不想时,反而想法出现得越多。
隐喻:溺水
当人溺水时本能反应是抵抗水、挣扎,然而越挣扎下沉越快,并且迅速力竭。正确做法是,不抵抗水,深吸一口气,抬头后仰漂浮在水面,等待救援。
师:所以,与其回避、压抑与抵抗,不如接纳。接纳并不代表认输和投降,而是允许和承认它的存在,觉察它以及它对你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与它共处。
(二)策略二:观察性自我(重难点)
“遇到不会写的题时我很焦虑,我觉得我很笨,我很没用,我很失败……”——L同学
师:大家看到L同学们画的“小焦”有何感受呢?
生1:我觉得简直画到了我的心里,当焦虑袭来,我也会这样自我否定。
生2:有同感,焦虑的时候我仿佛会掉进一个很消极很负面的思维旋涡。
师:“自我否定”、“负面的思维旋涡”,是的,同学们说得都很真实,很多同学可能和L同学一样,在应对焦虑时会出现一些关于自我的负性思维。用ACT的理论解释,L同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自己贴了个标签叫做“我很笨”,给自己下了个定义叫做“我很失败”,他把自己“概念化”了,因此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感!怎样调整与改变呢?——我们不要用一个或几个词来“概念化”自己,我们要做“观察性自我”,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让我们通过三个隐喻来体会“概念性自我”与“观察性自我”的区别。
隐喻1:天空与云朵
师:“概念性自我”就像“白云”,而“观察性自我”则是“天空”。“我很笨”、“我很失败”、“我很棒”、“我独一无二”等等这些都是用语词定义的“概念性自我”。如果,我们以某个“概念”来看待自己,那么我们可能有时候信心满满,有时候又垂头丧气。因此,我们不要做“概念”,我们不要做这样的一朵朵“云”,我要做“天空”,做观察者。
做始终存在并觉察所有云朵的“我”;
做不被任何词汇和形式定义的“我”;
做不被任何概念束缚的“我”;
做全部的天空、全部的我!
即使有的时候乌云密布,但所有人都知道乌云不可能挡住所有的天空。
隐喻2:电影与观众
师:有的同学说,但有时候有一些“云朵”确实让我不舒服,就像L同学说的,遇到不会写的题目时,我感觉“我很笨”,当我复习了很久的科目还是没有考好的时候,我感觉“我很失败”……是的,这些“概念”确实让我们不舒服,那我们能不能试着换一种“观众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呢?
师:假如,你是一个观众,正在看着一部以一个中学生为主角的电影,这个中学生经常遇到不会写的题目,偶尔也会考试失利,那么你会怎样看待他呢?
生1:我可能很同情他,觉得他很可怜。
生2:我想看看有没有能够帮到他的。
生3:我觉得他一定很难过,我想安慰他。
师:是的,当你看到了这样一个中学生时,你可能会同情他,共情他,想跟他做朋友,想安慰他,你可能还会打开电影弹幕看一看其他观众的态度。总之,当你以观众的身份来看待问题时,你会发现视角是那样多样、丰富且灵活。
隐喻3:棋盘与棋子
师:课程进行到这里,同学们心里对于“小焦”的感受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呢?让我们继续探讨。
活动二:棋盘与棋子
师:同学们的活动单上有一个小棋盘,请同学们随意在棋盘上画上黑子和白子,它们正在对抗。
师:画好后,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正在对抗的黑子与白子。假如,黑子是你的负面思维、情感、记忆和感觉,白子是你的正面的思维、情感、记忆和感觉。你希望哪一方能赢呢?
生1:我当然希望白子赢。
生2:对于我来说,可能黑子会赢。
生3:可能有赢有输吧。
师:是的,无论哪一方能赢,都有一方会输,而这两方都属于你,都是你的一部分,而且越是大的战斗,损伤就越大。所以如果你一直以黑子、白子这样“玩家”的身份参与这场内战,你就总会有输赢,长此以往,你会感觉疲惫和无望,这就是精神内耗的原因之一。那么你还能是谁呢?
生:棋盘!
师:是的!同学们领悟得很快,在这张图上,除了有黑子与白子,还有棋盘呀!若你是“棋盘”,那面对这场战斗的心态就会发生变化,战斗本就有输有赢,你不会因哪一方会输而战战兢兢,战斗可以继续也可以停止。如果,战斗偶尔太过焦灼,你还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来控制“战斗”的强弱。是什么呢?
生:调整棋盘的大小?
师:是的!你是棋盘,棋盘的大小可以由你来自由控制,如果棋盘扩大了,那么原本看似焦灼的战斗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扩展你的棋盘。
师:观察性自我会让自己从一些贴便签式的概念化自我中摆脱出来,更轻松地应对,扩展地应对。
(三)策略三:此时此刻
“比赛前我特别焦虑,满脑子都在想如果拿不到第一怎么办,辜负了教练的期待,以后父母还可能不让我继续练体育……我根本无法专心比赛。”——W同学
师:这是W同学的“小焦”。同学们听到他的想法有何感受呢?
生1:他太卷了,拿不到第一就拿第二呗。
生2:我能理解他的感受,考试前我也会胡思乱想,如果考不好家长什么态度,老师什么态度,复习的效率很低。
生3:我有的时候睡觉前脑子里会冒出很多想法,很想睡但反而睡不着。
师:感谢同学们的真实分享。老师看到W的图片倒是很能理由,老师也有很多明明需要专心思考脑子里却出现很多无关思绪的时候,这些无关思绪很杂,可能一会回到过去,对一件往事耿耿于怀,一会又担心未来,对一些不确定过度思虑,反而无法专心于眼前的事件。其实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哪里呢?
生:现在!
师:是的,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此时此刻!那么如何将我们繁杂的思绪拉回到现在,集中在当下呢?老师来带大家做一个简单有效的练习——正念呼吸法,这可以帮助大家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
课堂练习:正念呼吸法。(指导语略)
PPT:正念是一种有目的地、不评判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着眼当下,不忧未来,不滞过去。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降低焦虑水平,改善注意和记忆能力、提高自我监控水平[5]。
师:在刚刚的练习中,如果你认为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有一些困难,也没有关系,你只要观察是什么让你分心,不拒绝,然后让注意力继续回到呼吸上来即可。正念需要练习,你可以选择每天练习几次,也可以选择在无法专心的时候练习,但不管怎样,都需要练习。
设计意图:ACT理论认为,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心理僵化,而心理僵化是由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概念化自我、脱离当下等原因导致,可以借助接纳、认知解离、以己为景、关注当下等方法使心理更加灵活。此部分“与小焦共处”在学生的“小焦”中找到僵化的应对方式,以隐喻和练习启发学生思考更为灵活的应对方式,具体见下表:
僵化的应对策略 | 灵活的应对策略 | 理解 |
回 避 | 接 纳 | 隐喻:“溺水” |
概念性自我 | 观察性自我 | 隐喻:天空与云朵;观众与电影; 棋盘与棋子。 |
脱离当下 | 此时此刻 | 练习:正念呼吸法。 |
表1 面对焦虑僵化的应对策略与灵活的应对策略
四、结尾阶段——以“观察者视角”看本节课
师:还记得我们刚刚说的“观察性自我”吗?现在,就让我们以“观察者视角”看一看本节课。
活动三:再画“小焦”
师:此刻,你的“小焦”发生了一些变化吗?未来你期望自己怎样与“小焦”共处呢?用图画或文字你的感受。
活动一与活动三学生作品与分享见下表:
学生 | 导入阶段:“小焦”的模样 | 结尾阶段:再画“小焦” | |
学生1 | |||
分享 | “焦虑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像这些线团,很乱,很烦,没有头绪。” | “我用了田园里最常见的三种颜色绿色、黄色和蓝色,我现在的心情是平和的,没有上课前对于焦虑很烦的感觉。” | |
学生2 | |||
分享 | “我的头上有很多座大山,比如父母施加的压力、考试成绩、写不完的作业等,这些都让我很焦虑,造成我无法入睡。” | “虽然原来的那些问题都还在,但是通过这节课我感觉看到了希望,它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我可以站在这些问题上与焦虑共处。” | |
学生3 | |||
分享 | “试卷、考试让我很焦虑,我感觉浑身发冷又内心烦躁、头痛,很不舒服。我感觉只有我很混乱很愚蠢,其他人都好好的……” | “我原来以为只有我被焦虑困扰,现在知道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以后我不会再做被焦虑控制的小丑,我想和它友好相处,尽量让自己保持平静和放松。” | |
学生4 | |||
分享 | “让我焦虑的事件很多,我的头上阴云密目,还让我肥胖、脱发、睡不着觉……” | “尽管那些事件都在,但我想与小焦达成了一个友好协定:它会在我需要的时候出现,给我一些紧张让我更加专心,不要过多地出现,出现了我也有能力与它和谐相处。现在我感觉乌云没有了,太阳更加夺目。” |
表2 导入阶段与结尾阶段学生作品对比展示
师结尾:祝愿同学们能够灵活应对“小焦”、
灵活应对除焦虑以外的其他负性情绪、
灵活应对未来的生涯发展!
【活动反思】
1.本节课是一次将心理治疗技术应用在心理课堂中的一次有效尝试。说实话,一开始看到ACT理论的时候有些云里雾里,但很神奇,同学们面对焦虑的处理方式跟ACT中“僵化的应对方式”是高度契合的,所以按照理论,用相应的更为灵活的应对策略进行调整,便很自然地取得了的良好效果。
2.本节课成涉及到了ACT中一部分应对策略,还有一些如承诺与行为改变部分希望能在后续课程中继续渗透。
参考文献
[1]于晓琪,张亚利,俞国良.2010~2020中国内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22,05,978-990.
[2]曾祥龙,刘翔平.接纳与承诺治疗的理论背景、实证研究与未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1,07;1020 - 1026.
[3]张婍,王淑娟,祝卓宏.接纳与承诺治疗的心理病理模型和治疗模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05:377-381
[4]王敬(2017).接纳承诺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昌:南昌大学.
[5]姚丁琪(2022).高中生正念、自我接纳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