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来源:本文系山东省济南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2022XL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课获2023年度山东省济南市“一师一优课”一等奖。
【活动背景】
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人际、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与挑战。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措,甚至会产生焦虑情绪。这一现象在开学初的心理辅导来访学生身上得到了明显的印证。本节课秉持焦点解决技术理念,以聚焦问题解决为辅导取向,旨在引导高一学生看到自己在生活、人际、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普遍性及资源所在,能够学会运用自身资源及团体的智慧掌握有效应对环境、人际和学习等多方面适应性问题的基本方法,正确认识和接纳高中生活的新变化,建立起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期待。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评估自己的入学适应状态,洞察入学适应性问题的普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正确认识和接纳高中生活的新变化,从困境中看到希望和资源。
情感目标: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面对入学以来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希望感和自信心,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能量,建立对未来校园生活的美好期待。
技能目标:通过教师引导挖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潜在资源,在同伴互助下获得解决适应性问题的智慧与策略。
【活动准备】
视频《鹬》、折叠小书、彩笔、轻音乐
【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活动时长】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 :适应概况小调查
教师:我会说一些句子,请同学们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你同意或符合你,请你将右手高高举起,如果反对,双臂在胸前交叉,如果是中立,则双臂平举。
1.今天食堂的饭菜很好吃。2.我昨晚睡得很好。3.我昨天和父母通了电话。4.我常常想念初中的老师和同学。5.我能叫出班级中所有同学的名字。6.我感觉学习上有些吃力。7.我感到每天的生活节奏很快。8.我第一次离家开始独立的寄宿生活。9.我最近的情绪不稳定。10.我希望获得高质量的高中校园生活。
教师:从刚才的小调查来看,我们在感受升学喜悦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适应与挑战。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开启高中新旅程,来寻找获得高质量高中生活的答案。
设计意图:采用社会计量从概况上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以肢体上的“动”,带动“感受”,启动课堂气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团体转换阶段:小鹬鸟的成长
播放视频《鹬》。
教师提问:(1)大家在观看的时候思考视频中的哪个点最打动自己,让自己印象最深刻?
学生1:小鹬鸟的妈妈不溺爱孩子,适时放手让小鹬鸟自己去觅食。
学生2:小鹬鸟第一次找到食物之后兴奋地跳跃,还有寄居蟹和小鹬鸟之间的互动都令人印象深刻。
视频中的小鹬鸟第一次学习觅食,它由初次面对新环境(大海)时的恐惧到最终克服恐惧,享受觅食的乐趣,这个过程跟学生适应环境的过程相类似,很多学生由视频联想到了自己当前的处境。
(2)小鹬鸟最后为什么能成功?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1:小鹬鸟学会了寄居蟹躲避海浪的方法。
学生2:小鹬鸟不怕困难,也不逃避困难,在经历过被海水淹没之后依旧愿意尝试觅食。
学生3:小鹬鸟的妈妈一直在鼓励和引导它。
学生4:小鹬鸟很勇敢,在困难面前不打退堂鼓。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有道理,小鹬鸟最终能成功得益于寄居蟹的帮助、妈妈的鼓励,还有我们大家都很认可的一点,那就是小鹬鸟身上有着不怕困难、敢于直面恐惧的勇气,有着积极探索环境的主动性。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看似困顿无助的情境之下或许就蕴藏着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和资源。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感同身受”,将小鹬鸟学习觅食的过程延伸至对自身入学适应情况的思考;在问题回答中引导学生尝试用资源视角看待小鹬鸟最后的成功,为后续解决自身的适应问题作铺垫。
三、团体工作阶段:制作“我已经准备好了”小书
教师:小鹬鸟在面对新环境和新任务时,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最后战胜了对海水的恐惧,获得了觅食的本领,这是小鹬鸟的成长。那么升入高中以来,你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呢?你做好迎接它们的准备了吗?
(一)完成“问题”大漂流任务
请学生拿出事先折叠好的小书(小书折叠方法详见链接),在书的封面正上方居中位置写上“我已经准备好了——开启高中新旅程”,右下方写上姓名和日期。
任务一:A.在书的第1页和第2页写下自己进入高中以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或其他方面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感受它们带给自己的感受,并将这种感受写下来。B.完成以后,小组内顺时针漂流小书,如果彼此遇到的问题相同,请在后面标注“+1”,如果不同,可以在后面画上一个小红心,表示我们对这位同学的支持与鼓励。
教师提问:(1)你遇到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1:有很多,数学课听不懂、作业太多写不完、交不到知心朋友、早上起床困难、很想家。
学生2:每天爬宿舍楼太累、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晚上熄灯时间太快了,没时间洗衣服、晚自习不知道要干啥。
(2)这些问题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1:学习上我真是急死了,感觉刚开学自己就要被别人甩开了。以前在初中,总有一群人陪你嘻嘻哈哈的,现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特别孤单。早上起床这么早,每次都要挣扎好久,真的好想多睡一会儿,这也是我想家的原因之一。
学生2:烦恼、郁闷,一会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觉得刚进入高中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以慢慢来,一会又会觉得高中太难了,很怀疑自己。
(3)你在哪些问题上收获的“+1”最多?这些都和你的预期一样吗?
学生1:“作业写不完”和“没有朋友”,这和我的预期一样。
学生2:“爬楼太累”、“没时间洗衣服”上“+1”最多,我能感觉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有这方面的问题。
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看到升学以来的很多问题是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是共性问题;在这些问题背后是各种莫名其妙的烦恼、焦虑或者其他负面情绪,这都是正常的。我们要学会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既允许自己产生各种负面感受,又不因各种负面感受而深陷其中,失去向前的动力。这就像那只小鹬鸟,虽然被海浪打湿了翅膀,但它并没有放弃。相反,它勇敢地面对挑战,接受挑战,并最终战胜了挑战。
教师继续提问:(4)我们再来审视自己的小书,看看收获的“小红心”主要是在哪些问题上?
学生分享:起床困难、作业写不完、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我们说小红心代表着我们在这些方面遇到了困难,但是我身边的同学没有或者他们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同样是面对海浪,小鹬鸟一开始是害怕的,后来它习得了寄居蟹的方法,学会轻松应对。如果你的问题清单上有小红心,这可能意味着你身边存在可以向你提供帮助或建议的资源。不要害怕向他们寻求帮助,因为他们可能就是你的“寄居蟹”,能帮助你找到应对困难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红心”上的问题开展组内交流,学生取长补短,学习他人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
教师提问:(5)如果让我们用1-10分来表示自己对当下高中生活的适应情况,分数越高表示适应得越好,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学生1:7分。
教师:这是一个还不错的分数,你是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才会给自己打7分?
学生1:我初中就是寄宿,很多生活上的事情我能应付得来。还有我感觉我们班同学都很好,上次我跑操扭到了脚,他们都积极地帮助我,带我上医务室,给我带饭。
教师:过往的寄宿生活让你有了处理生活问题的经验,同学们的帮助让你感觉很温暖。
学生2:3分吧。
教师:是3分而不是2分或者1分,那是什么支撑起了你的这部分呢?
学生:我和初中的朋友保持着联系,我们经常互相倾诉一些烦恼。我们班主任对我们很好,我很喜欢她。
教师:很好,听起来你与初中的朋友关系很亲密,能够相互倾诉和支持。同时,你也对班主任有着积极的评价,这说明你在学校中也有一个很好的支持者。这些人际关系能够在你遇到困难时给予你帮助和力量。
教师小结:我发现不管大家给自己打的分数是高还是低,我们总能找到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所以,“人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们是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方法的。
设计意图:“问题”书写和漂流旨在帮助学生看到问题的普遍性,看到不同问题背后相通的情绪,减少或避免问题个性化和感受个性化给自身带来更重的焦虑。“小红心”的设置让学生看到身边的同伴资源,并通过同伴互助获得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法。量尺问句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心和决心。
(二)探寻问题解决之道
将小书翻至第3和第4页,写下自己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写完以后小组同学互相讨论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问题和方法进行分类汇总,请小组代表分享。
教师回应和小结:同学们的分享都很有价值,在大家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你们群策群力的智慧,也看到了大家想要改变的渴望与可能性。
设计意图:集结小组同学的智慧,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法。
(三)体验活动:《冲破挑战我能行》
规则:一位同学作为闯关者,若干位同学扮演该同学书写下来的入学以来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扮演者面对面站立,手拉手搭起一道道关卡,请闯关者用自己的解决之道化解问题,顺利闯关。
随机挑选学生参加活动。
教师小结:谢谢你!你表现得很不错!在你身上我看到了智慧和机变。约瑟夫·坎贝尔说“当生活看似最具挑战性的时候,恰是发现内心更深力量的好时机”。希望同学们可以借此坚定自己的内心力量,选择迎难而上,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不负高中这一程。
设计意图:用体验活动强化学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描绘未来画卷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首应景的诗:
暑气渐消秋云开,
泱泱济中聚俊才。
运筹擘画今日事,
他日摘星信手来。
教师: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大抵就是运筹擘画、手摘星辰。所以接下来我想邀请大家拿起画笔,在我们小书的第5和第6页,以我对高中生活的美好憧憬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不必在意作品好不好看,只要能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即可,完成以后为这幅画取一个名字。
学生作品展示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画作五彩斑斓,看得出大家对高中生活的积极期待和美好憧憬,这幅画卷会定格下来内化为我们不断求索的力量。
设计意图:用学校校长原创的小诗渲染气氛、点燃学生对未来的憧憬与热爱之情;通过绘画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高中生活的积极情感。
四、团体结束阶段:结语寄情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开启了高中新旅程,悉数了入学以来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也通过小组的智慧寻得了一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描摹了高中生活的理想模样,愿你带着不惧挑战的勇气馈赠,向着未来,沐光而行,收获一段高质量的高中之旅!
活动反思:
根据以往秋季开学的心理辅导经验,不少新高一学生都面临着适应性问题,这些问题无论轻重,如果处理不当,都可能给学生的后续发展埋下潜在的隐患。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被精心安排在开学心理第一课。
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本课融合了社会计量、焦点问题解决等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巧妙的任务驱动和连贯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洞察适应性问题的普遍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共鸣。借助“小红心”的象征性引导,学生得以发现身边的同伴资源,减轻孤立无援的心理压力。量尺问句的巧妙运用,帮助学生更深刻地意识到自身具备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强他们面对问题时的自信心和决心。小组讨论与合作,总结出适合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冲破挑战》的体验活动更是进一步强化学生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信心。最后,在共同描绘美好高中生活的画卷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以充分释放和加强。
整体而言,本课教学设计连贯流畅,教学目标具体而微,层层递进。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运用重述、共情、正常化等心理辅导技术,倾听他们的声音,肯定他们的感受,并给予学生积极正向的引导,体现了积极心理学的辅导理念,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
本课内容丰富,在时间安排方面需要多加注意。此外,授课阶段学生尚处在适应新环境的初期,他们所提及的挑战有很多涉及生活方面,如“打饭时间长”、“起床困难”、“宿舍高峰时段用水困难”等。这些问题虽然切实存在且对学生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更深层次的适应性问题可能尚未充分暴露或仅有少数学生面临。如果再过个把月再来上这样一堂课,肯定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适应新环境是一个复杂且持续的过程,仅仅依靠一堂心理课是难以完美解决的。因此,建议把“适应”当做一个连续课程,通过系列心理课、心理讲座或者主题班会来逐步开展,确保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都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与支持。
附录:
小书折叠方法: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90808022b50d88bc90c80f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