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有“泥点”,也精彩!——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初中生自我接纳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潘晓敏
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南湾学校
【活动理念】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建立自我同一性阶段,在面临自身不满意的方面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消极情绪等情况。若自我认知上有偏差,学生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与此同时,研究表明自我接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水平的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的情绪如希望、喜悦等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另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了,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是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之一。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非言语性沟通、操作便捷、趣味性强等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提供一个安全轻松的氛围帮助学生放下心理防御。本节课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结合粘土和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看到自身不满意的方面,并在作品的重塑过程和积极释义中,接纳自我,树立积极的心态,获取成长力量。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认识自身不满意的方面,如缺点或失败经历,认识接纳自我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粘土和绘画,帮助学生积极看待自身不满意的方面,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行为目标:通过艺术治疗技术,引导学生在作品重塑过程中学会接纳自我。
【活动重难点】通过艺术治疗技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学生积极心态。
【活动准备】橡皮泥、彩笔、白纸、背景音乐、视频
【活动对象】八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问题导入
师:假如某一天醒来,你变成了一个泥人,从头到脚都是泥,你会有什么反应?
生1:很惊讶,还很开心。
生2:我会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生3:我会很兴奋,因为我很期待可能会发生什么。
生4:我会很难过,这个样子我还怎么见人……
生5:我会找一朵花插到自己头上,看看能不能继续生长。
……
师:当我们面对不一样的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老师今天就给同学们带来了这样一个泥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反应跟大家一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维,为下一阶段泥人的视频做铺垫。
二、展开阶段:遇见泥点
教师播放视频《这烂泥一样的人生》前半段,内容如下:
一个泥人在一个白色的房间,踩出了很多带泥的脚印,泥人用尽办法想把泥点擦掉。
师:看完了视频,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泥人为什么要擦掉这些泥点?
生1:泥人不想把白房间弄脏,所以要擦掉。
生2:他可能有洁癖,接受不了一点点印迹。
生3:我感觉他是有点不开心的,因为这些泥点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让他难堪。
师:是的,泥人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泥点。那么,泥点可能是什么呢?
生4:泥点就像缺点一样,会让人看到自己的不完美。
生5:这些泥点可能是他人负面的评价,让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生6:可能自己身上的污点,比如那些做不好的事情。
生7:我觉得泥点也可能是一些失败的经历。
师:同学们对泥点的解读非常到位!泥点存在于泥人身上,这是客观事实。虽然我们不是泥人,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身上也存在一些“泥点”。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思考自己的“泥点”,然后取一块橡皮泥,在白纸上呈现出来,橡皮泥的形状、大小、颜色和位置由你自己来定。
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在白纸上粘贴橡皮泥代表自己的泥点,完成后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泥点。
生1:我的泥点有两个,大的是我的成绩不太好,小的是我有点矮,这些都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
生2:绿色的泥点是我养死的植物,黄色的泥点是我养死的动物,它们都让我看到我似乎是动植物的克星。
生3:英语就是我的泥点。
生4:800米需要跑五分钟,每次跑到最后我都有种没脸见人的感觉。
师:看来同学们都进行了深入的自我觉察,从大家的分享中,老师也看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泥点”,尽管每个人的“泥点”不相同,但是有“泥点”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验证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无完人。
[设计意图]借用视频中泥人的泥点,引导学生看到泥点的象征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对自身不满意的方面进行自我觉察。
三、深入阶段:对抗“泥点”
师:“泥点”各不相同,对待“泥点”的态度和行为也各不相同。对于你身上的“泥点”,你会如何来对待呢?在大家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泥人还有哪些反应。
播放视频《这烂泥一样的人生》中间部分,内容如下:
泥人越擦越脏,泥人变得非常沮丧、烦躁和愤怒,干脆破罐子破摔从自己身上扒出一大团泥土扔向玻璃墙。
师:泥人的情绪或行为有什么特点?
生1:泥人越来越暴躁。
生2:擦不掉泥点他很着急,这个过程中他可能会焦虑。
生3:他越想做到,越做不到,这种情况他对自己可能会失望,进而自暴自弃。
生4:我感受到他是很气愤的,气他自己也气那些泥点。
生5:他很伤心,明明努力了还是没用,可能努力的方向不对。
师:从泥人极力擦掉泥点这一行为中,我们看到它对自身的泥点是接纳还是不接纳?
生齐答:不接纳。
师:泥点是泥人身上的一部分,泥人却不接纳。不接纳的态度之下,泥人出现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行为也越来越有破坏性,自我怀疑的声音也越来越强烈。
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你是否有过泥人类似的情况?
生1:有些事情做得不太好的时候,当我盯着它们不放,我就像这个泥人一样越来越焦虑。
生2:数学一直是我的弱项,每次数学作业碰到一堆不会做的题目时,我就觉得自己很笨,都想放弃写作业了。
生3:每次英语成绩下来,我都要emo一天。
师:没错,生活中的例子也让我们看到,无论是缺点、失败的经历还是其它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当我们不接纳它们时,它们就会成为我们成长中的阻碍,我们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更找不到应对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中泥人的反应,引导学生觉察自身存在的不接纳自我的现象,与此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不接纳所带来的后果,如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解决问题等。
四、升华阶段:重塑泥点
师:前面视频中,泥人打破了玻璃墙,通过这个墙洞,他可能看到什么呢?
播放视频《这烂泥一样的人生》后半段,内容如下:
泥人从墙洞中看到隔壁房间另一个泥人(泥人2)用自己的泥点和其它颜料彩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作品,并且乐在其中。
师:泥人2有没有泥点?
生齐答:有!
师:泥人2是如何对待他的泥点?
生1:他能利用起自己的泥点。
生2:他能乐观看待自己的泥点。
生3:他接受了他自己。
师:在这种态度之下,泥人2获得了什么?
生4:他得到了色彩斑斓的世界,也象征着他有精彩的人生。
生5:他获得了快乐,这是前面的泥人得不到的。
生6:他将自己的泥点发展成为自己的特长。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是尖锐,你们从泥人2身上看到了接纳自我所带来的无限可能。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化身泥人2,对你的“泥点”进行重塑,想办法把你的“泥点”变成一副新的作品,你可以利用桌上的彩笔或借用其它组的工具,创作时长6分钟。
学生进行创作,创作过程中播放轻音乐。作品完成后请学生分享几个问题:
(1)作品的名称是什么?
(2)你的作品有什么寓意?
生1:我的作品叫“泥点也漂亮”。它象征着在面对自己的“泥点”时,不要轻易排斥它们,因为它可以给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或许我们往这个方向努努力,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师:你的作品帮助我们看到了“泥点”暗含了发展的方向。
生2:我的作品叫“笑看泥点”。笑意味着乐观、坦然地接受,用这种态度来看待自己泥点,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师:老师从你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笑”,这种乐观的态度能够让我们释怀,我们也就不会盯着“泥点”不放了。
生3:我的作品叫“独一无二”。我觉得无论泥点是什么,都是属于你自己身上的一部分。也是因为这些泥点,你才跟别人不一样,每个人因为自己的泥点也变得独一无二。知道自己的独一无二,我们就能够勇敢做自己。
师:你的作品给了我们勇敢做自己的勇气!这种勇气正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谢谢你!
生4:我的作品叫“五彩缤纷”。虽然英语、数学、历史这几门功课是我的泥点,但是其它学科却能让我在年级里叱咤风云。我想这就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也正因为我们都是优缺点的合成体,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成长过程才显得五彩缤纷。
师:虽然有“泥点”,但是你也清楚自己的优势,你能将两者结合,已经让我们都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你了。
[设计意图]通过重塑泥点活动,在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积极释义中,接纳自我,树立积极的心态,获取成长力量。
五、结束阶段:有“泥点”,也精彩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泥人”,我们或多或少有些“泥点”,“泥点”可能不容易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很失败,它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认清自己,也能让我们更好的领悟珍惜,“泥点”可能让我们的成长变得精彩。请同学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这节课的感悟。
呈现句式:有“泥点”,也精彩,因为
学生书写并分享。
生1:有“泥点”,也精彩,因为“泥点”能激发我们前进。
生2:有“泥点”,也精彩,因为“泥点”让我们变得独一无二,也能给我们动力。
生3:有“泥点”,也精彩,因为“泥点”让我们看清自己。
生4:有“泥点”,也精彩,因为“泥点”让我们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师:是的,“泥点”能够帮助我们获取成长力量。愿同学们都能够积极看待自身不满意的方面,接纳自我,让“泥点”成为我们绽放自身光彩的资源,成就更加精彩的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式的句子书写,激发学生对自身不满意的方面进行积极释义,强化学生接纳自我的意识。
【活动反思】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指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四无”现象,即学习无动力、生活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在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中,我发现“四无”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在对待自身不满意的方面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导致自卑心理、消极情绪的出现。因此,引导学生自我接纳非常重要。
在备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烂泥一样的人生》这个视频,我欣喜若狂,这个视频跟我的主题太吻合了。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这样一个泥人呢?身上明明有“泥点”,却因为不接纳而陷入在焦虑、暴躁、伤心等负面情绪中,阻碍了自己往更好方面去发展的可能。于是我果断将这个视频作为本节课的主要载体,将视频分为三段,分别对应“遇见泥点”、“对抗泥点”和“重塑泥点”三个部分的内容。三个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能帮助学生看到自身的“泥点”,又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接纳自我。
本节课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技术,用橡皮泥比喻成“泥点”,能够帮助学生外化自己的“泥点”,并察觉到自己对待“泥点”的态度,再通过使用彩笔等工具重塑“泥点”的过程,对“泥点”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接纳“泥点”,接纳自我。
课堂节奏合适,学生参与度较高,无论是观看视频、自己创作还是分享内心,学生都能投入其中。同龄人的分享也能引起较好的共鸣,课后学生也反映这节课体验很深。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让所有学生进行分享。对于课堂中没来得及分享的优秀作品,教师可在课后将作品贴在教室学生成长墙上,供学生课后欣赏、学习。这也是强化课堂效果的方法之一。另外,最好的感悟来自于学生的课堂生成,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课堂生成,只有教师引导得好,才能够保证课堂的层层递进,才能够给学生带来足够的启发和思考。
【参考文献】
陈艺彬.表达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初中生自我接纳教育的教学研究——以“我的小黑点”心理课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20):43-46.
通讯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南湾学校
邮编:518000
联系人电话:15820424600
邮箱:15292185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