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的那些事儿
---以绘本为载体的小学积极关系主题心理课
黄文婷、段宜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深圳,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00
关键词:二胎相处、绘本教学、积极关系
摘要:本课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中关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社会角色适应方面内容为背景,以绘本故事《弟弟是个烦人精》作为活动主线,让“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们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出发,参与有趣的“手足相处情节猜测”环节,邀请独生子女作为第三视角的观察者对姐弟关系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姐弟”相处的良好行为的观察、模仿和课堂互动等,逐步学会“爱与被爱”,通过行动主动、积极地构建有爱、和睦的手足情。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指出,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根据要求,结合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本活动课围绕学生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和角色适应问题展开活动设计。
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PERMA幸福理论认为,R代表的积极关系会给人的幸福带来深刻正面的影响,使人具有更强的心理韧性及更高水平的幸福感。而一段积极的关系的构建,需要彼此都有付出的动机且有所行动。
【学情分析】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孩、三孩政策的落地实施,非独生子女人群越来越多,我校80%以上的学生为非独生子女,因此兄弟姐妹间的相处问题日益突出,也亟待关注。他们时而会有不适应感与失落感,时而会有矛盾与冲突,而这些“矛盾与冲突”带来的负面情绪却常得不到宣泄释放,本课恰好提供了一个宣泄释放、理解对方的机会。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借助绘本《弟弟是个烦人精》,教师将学生按自己在家中的身份角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独生子女)进行分组。通过设置心理“投射”环节,对自己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投射,对故事中的“姐弟分别干了什么事”进行情节猜想,慢慢“走进爱”,从而深度投射自己平日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矛盾与温情,逐步引导学生“发现爱”、“创造爱”,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手足间的冲突与美好,鼓励学生与兄弟姐妹“双向奔赴”,共创有爱手足情。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到在多胎家庭的相处中有冲突也会有爱,而这段关系是需要双方构建的。
情感目标:感受在多胎家庭中与手足相处的冲突与美好,体会爱的双向性。
技能目标:达成手足间的相互理解,并学习相处的技巧。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知道手足相处中存在爱与冲突,并认识到关系是需要双方构建的。
难点:学习在家庭中与手足相处的技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书写磁贴、马克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形象板书贴、白板笔、分组展示板
【活动对象】小学三年级
【活动时长】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猜猜我是谁?
猜谜语:TA是家里跟我们年龄相差最小的人,TA虽然年龄不太大,却有着大大的魔力。有的同学遇到TA会很开心,有的同学遇到TA却伤心难过,有的同学遇到TA可能既开心也伤心。
师:大家能猜到TA是谁吗?
生1:我家跟我年龄相差最小的是我弟弟!
生2:哥哥姐姐!
师:没错了,谜底就是“兄弟姐妹”!大家猜到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兄弟姐妹”的那些事儿!(张贴标题板书于黑板顶部《兄弟姐妹的那些事儿》)
根据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大家能猜到老师今天提前给我们怎么分了组吗?在课前,老师对大家在家的排行位置进行了暗中调查并悄悄分了组。其中1、2组是弟弟妹妹组,你们是家中的弟弟妹妹;3、4、5、6、7组是哥哥姐姐组,你们是家中的哥哥姐姐;8、9组是独生子女组。(教师为各组分别摆上组别展示牌)
独生子女组将要担任的是今天老师的小助手,你们需要动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爱思考的脑筋,一起为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组提供一个崭新、独特的视角,今天的你们很重要哦!让我们开始吧!
今天这节课呀,我们要从一个姐弟的故事讲起,这个故事就叫作《弟弟是个烦人精》。有一位姐姐,她即将有一个弟弟了,让我们看看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猜谜进行课前暖场,通过此引入主题,并导出本课的绘本故事《弟弟是个烦人精》 )
二、展开阶段:走进爱
展开绘本故事,播放音频《弟弟是个烦人精》,教师适时提问。
(播放故事视频:爸爸半夜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知道,我的小弟今晚就要出生了。爸爸说我很快就要当姐姐了。我告诉他,我可不想当姐姐!一点都不想!但是,这根本由不得我。(视频突然故障卡顿几秒) 姐姐突然大吼:毫无疑问,绝对没错,弟弟是个烦人精!!
师:咦,怎么了怎么了,视频怎么卡了,我们只听到弟弟出生了,然后姐姐就大吼了一句“弟弟是个烦人精”!咦,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同学们能帮老师找回故事中丢失掉的情节吗?
(一)姐姐为什么大吼一句“弟弟是个烦人精”,姐弟俩之间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
哥哥姐姐组:讨论“弟弟”可能做了什么?
弟弟妹妹组:讨论“姐姐”可能做了什么?
独生子女组:讨论姐弟可能都做了什么?
小组成员发挥想象力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到事先分发到各小组的黑板磁贴上。
(二)哥哥姐姐组分享(一边分享一边将小组讨论结果张贴到弟弟妹妹的教具贴旁边)
生1:弟弟一定是很吵,整天哭,烦死了!
生2:故事中的弟弟应该是趁姐姐写作业的时候故意把姐姐的作业撕烂,让姐姐很生气!
生3:弟弟应该是经常向爸爸妈妈告状,说姐姐这不好那不好,所以才惹得姐姐对弟弟大吼!
师:弟弟做了这些事,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很生气、很愤怒、很讨厌、很烦!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弟妹妹组是怎么说的吧!
(三)弟弟妹妹组分享(一边分享一边将小组讨论结果张贴到哥哥姐姐的教具贴旁边)
生1:故事里的姐姐应该是不喜欢弟弟,弟弟根本没做什么,姐姐就是看弟弟不顺眼,所以姐姐才大吼“弟弟是个烦人精”!
生2:姐姐应该是故意在弟弟面前吃零食,但是又不让弟弟吃,弟弟来抢,所以姐姐不耐烦。
师:姐姐做了这些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委屈、伤心、难过、不知该怎么办
(四)独生子女组分享: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1:兄弟姐妹的相处真多矛盾,麻烦事儿真多啊!
生2:我本来还想要个弟弟妹妹的,现在我都不太想要了!
教师小结:兄弟姐妹的相处会充满着火药味!有时候哥哥姐姐姐做了某事让弟弟妹妹捣乱,有时弟弟妹妹又会忍不住做一些事让哥哥姐姐不高兴,原来我们相互之间都有矛盾和冲突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姐姐或弟弟做了什么事”进行充分猜测和讨论,投射出他们生活中手足之间相处的真实写照,让学生感同身受,并认识到手足的相处就是会有矛盾、冲突和不理解的。)
三、深入阶段:发现爱
师:是呀!兄弟姐妹的相处是就会充满着火药味的,但是只有火药味吗?
生1:我的哥哥有时会打我,但他有时候也会哄我
生2:有时候有火药味,有的时候也会逗我开心
师:是呀,我们与兄弟姐妹之间也许不一定只有火药味,可能还有点别的,那这里面有什么呢?在这里老师有一个小惊喜送给大家,我们班同学的兄弟姐妹们有话想要对大家说,请看大屏幕------播放班级学生的兄弟姐妹们提前录制的小视频。
播放提前录制的小视频(内容为班级同学的兄弟姐妹们对他们说的暖心话,例:哥哥我爱你!谢谢姐姐经常给我安慰等。)
采访独生子女组:在兄弟姐妹的相处中,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不仅有火药味,还有幽默,有温馨、有温暖,还有很多幸福的甜味。
教师小结:兄弟姐妹的相处中除了“火药味”,也会有很多“甜味剂”!这些甜味剂,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幽默、温馨、温暖与幸福。那上课开端故事中的姐弟俩,他们也会像我们同学和兄弟姐妹那样,充满爱和甜味剂吗?请继续往下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观看自己兄弟姐妹们对自己说真心话的视频,认识到原来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除了矛盾冲突,还会有许多的爱与温暖,这些爱与温暖会让生活变得幸福甜蜜,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升华环节--“创造爱”作铺垫。)
四、升华阶段:创造爱
(故事视频继续开展:姐姐终于忍不住大吼:“弟弟是个烦人精!!”......(视频再次故障卡顿,中间情节丢失)
故事最后的结局:我和弟弟相处得很愉快!弟弟是个烦人精?不可能的啦!弟弟再也不是烦人精啦!)
师:咦,我们中间的故事情节又丢失了,姐弟俩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并书写在磁贴上,全班共同制作兄弟姐妹“快乐相处小锦囊”。
(1)哥哥姐姐组:“姐姐”可能做了什么让姐弟关系变好?
(2)弟弟妹妹组:“弟弟”可能做了什么让姐弟关系变好?
(3)你在与兄弟姐妹的相处中是怎么创造爱的?请分享你的成功经验吧!(独生子女也参与分享)
学生讨论完毕上台分享。
生1:姐姐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弟弟长大了很可爱,原来弟弟的哭闹只是他太小不懂事,所以现在姐姐主动接受弟弟。
师:原来姐姐可能选择了接纳和包容弟弟呀!
生2:他们可能会逗对方开心,相互分享玩具和零食,陪对方一起玩,所以关系变好了!
师:嗯,相互分享、陪伴的确是个促使关系变好的好办法。
生3:我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我跟我表妹相处的时候如果遇到矛盾了就会先忍耐,如果忍耐不了就找大人帮忙,这样就不会让关系变得很僵。
师:哇,你真的很棒,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选择忍耐和寻求外援!很不错哦!
生4:姐姐伤心的时候,弟弟过来安慰她。
师:好暖心呀,弟弟会安慰姐姐!
教师将学生分享的方法归纳总结展示在黑板上的“快乐相处小锦囊”中,如包容、分享、陪伴、谦让、安慰、赞美、照顾、忍耐、寻找外援、冷静等。
(4)采访独生子女组: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
生1:哎呀,有时有兄弟姐妹很烦,有时有又很好,很矛盾。
生2:我现在又有点想要兄弟姐妹了!
生3:我们能有很多方法让兄弟姐妹的关系变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日常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好妙招“投射”到故事中姐弟俩的相处的方法中,主动、共同“创造爱”,让故事中的姐弟俩关系变好,同时也是找到了日常与手足相处的好办法。)
五、总结阶段
结合学生分享,总结:手足情,是一段矛盾却又美好的关系;但爱是双向的,有爱的手足情,我们可以共同创造!
【板书设计】
【活动反思】
在多子女家庭中,胞弟相爱相争是常见的心理现象,许多学生为此困扰,因此在进行了大量的课前调查和素材调研后,我设计了本课。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的家庭角色,认识到手足相处之间会充满矛盾冲突,找到与兄弟姐妹和谐相处的方法是本课目标。
在课后访谈中,学生反馈很喜欢本课的上课形式和内容,老师设置的角色分组和故事猜测填空特别新颖有趣,给了他们一个“吐槽”自己兄弟姐妹的机会,同时也认识到兄弟姐妹相处的背后有矛盾和冲突,更有爱。更重要的是,这些“爱”是可以通过双方的行动去创造的。在上课过程中,我惊喜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合作探索出手足之间的“爱”的过程。原来一段真正的积极关系,的确是需要彼此的付出和行动,也能使彼此一同成长。
但本课尚有不足和遗憾之处,本课主要针对非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在其中显得共鸣少、参与度不足。为了体现全体学生参与的心育课堂理念,经过反复的修改,最终确定让独生子女承担课堂观察员的角色,为“哥哥姐姐”组、“弟弟妹妹”组提供新视角,但只作为观察者观察课堂终究还是缺乏一定程度的体验性,仍待改善。
(本节课为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积极心理课展示研讨活动公开课)
(通讯作者:段宜,418118,深圳市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18126267012,1084709852@qq.com)
参考文献
[1]吴念阳.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2]顾琴华.将绘本故事引入心理辅导课的尝试.[J].江苏教育,2019(56):12-16.
[3]陈萌琪.把问题“搬”进课堂,师生共赴“走心”之旅[N].南方教育时报,2023-03-24(A11)
[4]曾光,赵昱鲲.幸福的科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