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选科原子图 ——高中生涯规划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

 选科原子图
——高中生涯规划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课
徐越蕾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200086)
关键词:选科;生涯决策;心理剧技术;高二
【活动背景】
高中生正处于生涯成长的关键时期,了解自身的兴趣、个性、能力和价值观,了解社会,具有合理的选择能力,是高中生成长中必须面对的任务。根据克朗伯兹(krumboltz)的生涯决策社会学习论,决策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决定的,包含遗传因素、外部环境、习得经验和知识技能。根据生涯决策的理性系统论中的观点,我们能够理性决定自己的生活,这就需要在决策前应尽可能多地收集有关生涯信息、知识,而后理性分析,从而作出决定。
在日常学生心理咨询中发现,依托于网络上丰富的升学规划信息,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探讨大学专业选择和选科的话题。高二学生眼前面临自主选科的困扰,不少学生内心纠结于该按照自己的兴趣,还是擅长的学科,亦或是根据目标专业对应的学科要求来选科?甚至有的根据所在年级的教师配置、选科人数、好友意见等来选科,非常天马行空。有的对于自己的决定时常“摇摆不定”,到高三年级还在更改科目。
其实,高二学生的认知能力趋于成熟、思维水平进入了理论型发展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意志。无法决策选考科目的学生是没有综合考虑到个人、外部条件因素,没有收集较为全面的信息,也没有自主选科的经验。如果学生无法独立地、理性地选科,可能会对加三科目的学习动机、升学规划、自我发展造成较为不良的影响。
本节课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形式,创设选科情境,运用心理剧技术,学生在角色中体验,理解影响生涯决策的因素,鼓励学生综合思考、积极规划,联系实际,在合作中生成自主选科的解决办法和行动目标,最终促进高中生生涯发展和个人成长。 
【活动目标】
1.了解影响选科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知识技能和习得经验。
2.发现影响自己选科的因素,理解这与每个人的需求、条件等有关。
3.尝试用积极的眼光和行动去解决自主选科中的困惑。
【活动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知识技能、习得经验四个方面来综合分析如何自主选科。
【活动准备】
1.教室安排:教师中间留出舞台空间,给学生进行心理剧展示。
2.分5个小组,每组6—9人。
3.教具:电脑、音乐传输线、椅子、水彩笔、纸、台卡、名贴、实物展示台
【活动对象】
高二学生
【活动时长】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选科十大困扰(2 分钟)
师:前段时间,学校在QQ上发起了选科困扰问卷调查,盘点出了“选科十大困扰”。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如果你也这么情况就一起“跺跺脚”。
师:(过渡)原来我们也有不少同学有一样的烦恼,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选科。
设计意图:帮助同学们更快融入课堂,意识到对选科产生困扰是同学间普遍情况。
二、寻找选科“原子”(8分钟)
师:请说说在选科时你会考虑哪些方面?
生:学习能力、兴趣、专业或职业未来前景、父母支持、老师建议、同学意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归类并板书。

师:非常好,大家的回答就像是构成选科的重要“原子”,看看这些“原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每个人选科思考的角度都不太一样。
生2: 有些同学会联系自己的能力来决定选科,像是数理、语言能力。有些人认为选科前了解行业前景很重要,但我就想不到。
师:很好,能不能给这些“原子”归归类?
生:个人条件、他人影响、对选科和升学的信息、学科知识……
师:生涯决定社会学习论认为包括选科在内的很多生涯决定是由多种复杂因素交互决定的,包含:个人、外部环境、信息储备、知识技能因素。今天我们就尝试从这四个因素出发去思考我们的选科。
教师板书四个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提炼和梳理选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后续综合分析提供多重角度。
三、建立“选科原子图”(18分钟)
师:要选科的我们可以从四个因素出发仔细思考并决策,这会让我们更加清晰。接着,让我们结合自己的故事尝试建立“选科原子图”。
(一)角色扮演
五个小组各认领主角和辅角,并放置台卡。主角为“选科的我”,四个辅角分别为“我的个人因素”“我的环境因素”“我的选科信息储备”“我的知识技能”。请所有辅角小组成员都站在各自点位上,如下图。面向舞台中心的主角小组喊话,尝试说服“我”优先考虑自己,每个辅角小组发言时间为30秒。请用句式:“我代表……,我很重要,选科要考虑我,因为……”用具体的事例,表达自己所在角色的重要性,尝试说服“我”。
师:主角认真倾听并思考自己会如何决策?完成一组发言后,按照ABCDA依次进行角色轮换。
生1:我代表医学的选科限制,我很重要,选科要考虑我,因为我一直想要成为一名医生,一定要选物理和化学。
生2:我代表你的个性,我很重要,选科要考虑我,我不太能坐得定,理科做题会让我更有挑战感,文科越背越烦躁。
生3:我代表你的父母意见,我很重要,选科要考虑我,爸爸是律师行业精英,将来读法学会更方便,现在打好哲学、政治学的基础很重要,记忆力训练也很重要,文科科目更适合你。
生4:我代表你的生物成绩,我很重要,选科要考虑我,你现在基本每次考试成绩都能在90分以上,知识掌握度比较高,也喜欢找老师答疑。
师:每位同学都通过角色轮换成为主角,听到来自不同“原子”喊话。也许你们有很多新的选科想法,让我们镜观一下,并分享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每个学生从不同角色进一步挖掘个人、环境、知识技能、信息四个方面的重要性,为客观分析选科提供保障。
(二)镜观
请全体学生坐回自己的小组,小组讨论及分享:
1.在刚才的心理剧中你看到了什么?
2.你作为主角有什么感受?
3.有哪些选科“原子”给了你启发?
4.你会如何决定自己的选科?说说做法。
每组选一名同学,来到舞台中间成为主角——选科的“我”,回应上面的问题。
生1:我看到了不能面面俱到的我们,我们会有很多自己想要由兴趣发展的职业,但没有考虑到环境、家庭和自己的已有技能情况,我其实很想参加艺考,想要读音乐剧专业,但是我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在选科上面我还是会优先选择物理和化学,在自己还没有想好要选择什么专业前,不要把路给走窄了。
生2:我看到了一个太听话的自己,往往爸爸妈妈的意见就顺从了。我还是想遵从自己的内心,按照我的个人因素来主导我的想法,去选择我的兴趣——刑侦或者犯罪心理方向,就要选择物理。而不是爸爸妈妈希望我用分数最高的科目来决定我的选科。在后面我还是要主动加强对物理的学习,不要害怕。
生3:我看到了一个迷惘的自己,其实自己对于选科限制和专业设置都不了解,就随大流地选择热门的科目。学校优势学科是什么我就报什么……企图等级考分更高一点。我准备找六门科目的老师去谈一谈,问问看他们我是不是具有发展潜力,再把这些信息和父母汇总后,思考下一步该怎么选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想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了对选科的新想法。这些想法会随着你不断的探索而动态调整,每个人的侧重点都会不同,会按照个人需求、现实条件等,建立独属于自己的“选科原子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在选科中每个人的需求、条件都不同,因此侧重角度都会有所不同。
四、我的“选科原子图”(10分钟)
师:经过上面的讨论,请画一画独属于“我”自己的“选科原子图”。要选科的“我”用圆心代表,原子表示影响“我”选科的因素。距离圆心越近表示这个“原子”对“我”越重要,尽可能多地写出“我”在意的因素,并标注在旁。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写出原子,颜色表示“我”的态度。画完之后,根据现在的“选科原子图”,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写下一条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建议。
学生画出“选科原子图”,通过实物展台展示自己的“选科原子图”,分享自己的行动方案。
生1:我从来没有和老师聊过选科,我想要接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找老师聊一聊。
生2:我对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信心,感觉不太适合学习理科。不过我喜欢的计算机学科一般都要选择物理,所以会让我觉得想要再去进一步了解一下后面物理学科会教一些什么内容,自己做一些针对性的训练。
生3:我其实很想读兽医专业,但是我不太了解选科要求,所以还是要再收集一点讯息。
生4:我觉得我现在对小三门还是太“摆烂”了,每天做完作业就结束了,可能要做一下错题的整理和多问问题。
生5:回到家把今天获得的一些信息跟父母沟通看看,问问他们的意见。
师:同学们从师生沟通、知识获取、信息收集、学习方法、亲子沟通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有用的、可实操的建议。相信大家都会有所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绘画和分享,用积极的眼光和行动面对选科,调动资源提升个人发展。
五、课堂小结(2分钟)
师:选科是我们高二学段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选择之一,可以从个人、环境、知识技能和信息储备等方面思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不同的需求、条件等影响着选择。其实我们人生中也有很多要面临的抉择,比如选专业、职业等,用积极的眼光去探索,用具体的行动去突破,谢谢大家!
【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心理活动课的形式,创设选科情境,通过角色扮演、镜观、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选科,帮助学生了解决策前可以去思考的内容。其最大的亮点是打破心理剧的传统形式,即小部分人参与演出、大部分人观察和分享,采用心理剧技术中社会剧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角色,在主角和四个辅角中轮换,在团体动力的影响下,出现新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而且全员参与的心理剧,更符合心理活动课的特点。不仅如此,请学生每个人画的“选科原子图”借鉴了心理剧技术中的社会原子计量,用远近表达自己的关注程度,用不同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态度,都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出学生对于影响选科因素的不同认知和态度。
这节课非常依赖于学生的生成性反馈,也很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课堂上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追问,请学生结合自己具体的情况展开描述,帮助他们澄清自己的观点,加强课堂交流和引导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作者:徐越蕾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虹关路88号
邮编:200086
联系方式:13917158389 xylleilei@163.com
作者简介:1991年出生,女性,回族,籍贯上海,高中心理教师,中教一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11年班主任经历,四届高中毕业班班主任,一届三年年级组长。曾发表青少年个案研究、生涯教育等相关文章20余篇,主持多项市级课题。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