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拉近“心”距离 ——亲子沟通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

拉近“心”距离
——亲子沟通心理健康主题活动课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刘睿歆
【活动理念】
心理距离指个体对他人亲密程度的情感体验,亲近、接纳或难以相处的主观感受程度,主要表现为在感情、态度和行为上的疏密程度,疏者心理距离远,密者心理距离近。
本活动课设计以心理距离为切入点,着眼于孩子在家庭整体环境中的能动性,关注孩子主动进行的沟通与交流,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当家庭出现矛盾,孩子如何换位思考,怎样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对家庭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将可能产生的亲子冲突最大限度地减少。
【活动目标】
1、学生能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了解在与父母沟通中他们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父母也会有负面情绪、有压力。
2、用“情绪数轴”将学生与父母的“心理距离”具象化,运用换位思考、“我”语言等方法缩小“心理距离”。
3、以“盲盒”秀的形式,提供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亲子关系中主动沟通,发挥学生在与家人沟通中的能动性。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以“盲盒”秀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演绎中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好方法,愿意主动尝试与父母交流,为家庭创造积极环境,促进亲子关系更和谐。
活动难点: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换位思考、“我”语言等沟通方法缩小与父母的“心理距离”。
【活动准备】
1、制作“情绪数轴”,情绪“脸谱”四种类型:绿色大笑表示很好、黄色微笑表示还可以、橙色无表情表示有点差、红色生气表示糟糕(如图所示)

2、准备“盲盒”秀以及相应的“盲盒”好方法
3、亲子冲突视频《小明的烦恼》、采访小明妈妈的想法《妈妈的心里话》
4、学生分组:4人一组
【活动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35分钟
【活动过程】
一、解码情绪:小明的烦恼
1、情境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并观察父母的情绪
师:我们和爸爸妈妈每天生活在一起,你们是否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
2、解码情绪
师:小明同学在居家学习期间和妈妈产生了矛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播放亲子冲突视频《小明的烦恼》
视频内容:
小明:作业写完了,看会动画片吧!(拿出平板电脑开始看动画片)
妈妈走进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正拿着平板电脑看动画片。
妈妈:你这人怎么回事啊?一点自控力都没有,和你说了多少遍了?保护视力,保护视力,就是不听,把pad关掉!
小明:可是我刚写完作业想休息一下!
妈妈:休息也不是你这种方式休息的!你可以眺望远方,可以看看绿色植物,或者闭目养神也好啊!给我!(妈妈把平板电脑收走了)
小明:我觉得这都不是休息,我有自己的休息方式!(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师:如果你是小王,感觉如何?(引导学生举起情绪“脸谱”,进行情绪的自我觉察)
生:不开心,愤怒,委屈……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不是很愉快,那妈妈当时心情如何?(引导学生举起情绪“脸谱”,尝试察觉妈妈的情绪)
生:短片中妈妈的情绪是生气的,愤怒的,不开心的……
师:这些都是消极情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因为妈妈一下子很用力地把pad收掉了。
生2:视频里的妈妈非常大声地在批评小明。
生3:妈妈从有一点点的微笑到皱着眉头,到最后很生气的表情,让我感觉她不开心了。
师:我们可以观察一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来推测他的情绪。
设计意图:五年级学生已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也能够将情绪分为积极、消极情绪,在初步掌握通过表情、动作观察同龄人情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父母的情绪。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通过视频中直观的表情、动作、语言进行情绪觉察。

二、测测“心”距离
师:同学们在与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开心、满意、失望、愤怒等等情绪,当你发现他们的情绪不这么好时,可能也会觉得心情有些低落,此时此刻你们之间的距离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摆一摆你认为当时你和家长的距离。(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调整心理距离,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用情绪数轴调整心理距离)
师:看来,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和父母都离得远远的。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没有类似被没收ipad的,或者其他与父母、家人发生不愉快的经历呢?我们来开一个“吐槽”大会吧!
生1:有时,我正在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他们却大声地喊着我的名字催我快点去做家务,让我觉得很烦恼,明明我已经在做了,为什么还要催我?
生2:上一次我用我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把新弓,结果被妈妈看到了,她觉得我不好好学习,就把我的弓扔了。
生3:一次我去拿快递,起初我以为快递员是把快递放在小区门口的,但是没找到,最后是在楼下发现的快递,回家后妈妈觉得我是趁拿快递的时候偷偷出去玩,把我骂了一顿。
师:看来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闹得大家都不开心,家里乌云密布……都没法与家人好好说话。
设计意图:由“吐槽”大会引发讨论,了解学生目前已有的亲子沟通经验,呈现学生现有的一些沟通状态,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进展,提供更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技术。

三、“盲盒”秀
师:接着我们一起探索在这样的情景中与父母沟通的好方法吧!大家开过盲盒吗?接下来我们共同开启“盲盒”方法秀。
1、介绍“盲盒”方法秀活动规则:
(1)四人小组,抽取盲盒中的沟通方法,在组内表演。
(2)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妈妈和小明,其他同学做观察员。
(3)小组上台表演,大家一起测量“心”距离。
师:规则清楚了,请每组派代表上来抽盲盒,然后开始活动。
2、“盲盒”方法秀分享展示
“盲盒”方法秀①
在一旁悄悄观察,等妈妈不生气了,对妈妈说:“刚才做完作业后,我玩平板电脑让你很生气,我只是想休息一会儿却被你批评了,有点委屈。妈妈,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玩一会儿?”妈妈说:“你先让眼睛休息一下,再玩十分钟。”
(1)一起回顾情境,小组同学接着短片继续演。(播放视频《小明的烦恼》片段)
(2)师:大家摆一摆你认为此时的“心”距离吧!(引导学生在情绪数轴上移动“心”距离)这样的对话,让他们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这是一种怎样的神奇对话呢?
(3)师:接下来,请两位同学分别读一读这两段话,来体会一下。
出示对话:
每次玩ipad你都要指手画脚的,你能不能别来管我?你真是太烦人了!
我只是想休息一会儿却被批评了,有点委屈。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玩一会儿?
学生读第一句话。
师:你喜欢别人这样跟你说话吗?听到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会很生气,觉得这个人真没礼貌。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中“你”出现得很多,这就是“你”语言,听起来感觉凶巴巴的,不自觉地会评判、指责对方。
学生读第二句话。
师:你喜欢别人这样跟你说话吗?听到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挺喜欢的,我觉得这样的话更加让人容易接受。
师:这样是不是可以让对方更了解我们的想法?这就是“我”语言,感觉更温柔、更有意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4)判断“你”语言和“我”语言
师:接下来请大家判断一下,若是“我”语言请大声回答并用手势表示自己,“你”语言则大声回答摆出往外指的手势。
你为什么总是不尊重我的想法?
看到这样脏乱的房间我有些不开心。
我想了解一下这个作业没有及时上交的原因。
你从来不说你的感受。
你怎么总是打扰我?
我听到这些话有些紧张。
(5)尝试转换“你”语言
师:你能将“你”语言转换为“我”语言吗?和同桌一起试一试。
生1:我想得到你的尊重。
生2:我很想听听你是什么感受。
生3:我希望一个人安静一下。
师:这样的表达比原来的好多了,“我”语言这种神奇的表达方式,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试一试。

“盲盒”方法秀②
尝试换位思考,试着站在妈妈的角度,考虑她会怎么想。(请抽盲盒的学生尝试换位思考,指名其他同学补充)
生1:妈妈很担心我的视力,不希望我经常看电子产品导致近视。
生2:我们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妈妈把ipad放在孩子的手边,可以看的出来妈妈对她很信任,妈妈说不定会这样想:你居然辜负我的信任,偷偷玩ipad。
师:站在父母的立场上,我们有时候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想法。让我们听听妈妈的心里话吧!(播放视频《妈妈的心里话》)
师:听了妈妈的心里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1:哎,我为什么当时要这么做呀!妈妈都为我着急了。
师:你能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了!
生2:妈妈做的这些原来都是为了我好,我应该好好和她沟通。
师:换个角度,你更了解妈妈了。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有时说话高八度、大嗓门,其实他们背后有很多想法和原因。我们要尝试换位思考,试着去体会妈妈爸爸的用心,这样你们的心理距离会更近一步!

“盲盒”方法秀③
大声对妈妈喊:“我就看一会儿ipad怎么啦!”手叉腰,气呼呼地说。妈妈说:“就是不可以!”妈妈也气呼呼地说。
一起回顾情境,小组同学接着短片继续演。(播放视频《小明的烦恼》片段)
师:大家摆一摆你认为此时的“心”距离吧!大家都和妈妈离得远远的,这样的沟通,只能让大家不欢而散。

“盲盒”方法秀④
我的内心独白:虽然我很生气,也有一些委屈,但是看到妈妈这么生气,还是不要去和她说话了,免得再惹怒她。这件事就这样过去吧!
师:大家摆一摆你认为此时的“心”距离吧!
师:这位同学的“心”距离不近不远,说说想法吧!
生:虽然我的内心独白说想让这件事情过去,但是烦恼还是存在的,不和父母继续争吵,所以我觉得距离是不近不远的。
师:暂时的避开有时是有效的,可以帮助我们彼此冷静、缓一缓再去想办法,这位同学的“心”距离有些远,能说一说感受吗?
生:我觉得逃避这件事不是一个好方法,万一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矛盾还是无法解决的。
师:避开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会积压在那里,需要你选择合适的时机再沟通。
设计意图:“盲盒”方法秀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又陌生的,简单介绍规则,以开“盲盒”的方式抽取方法进行“盲盒”方法秀。根据“盲盒”设置的内容请学生随机抽取并表演。按照学生抽取顺序进行课程推动,用“盲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通过表演秀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沟通的好方法。引导学生知道,当亲子冲突产生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方法与家长沟通。

四、我有好妙招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尝试用“我”语言和换位思考拉近了“心”距离,学了不少好妙招,但小赵同学还是和父母产生了小摩擦,你们能帮帮他拉近“心”距离吗?接下来同桌两人根据场景演一演吧!
出示情境:
小赵没有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妈妈认为他在故意拖延时间。
小组展示1:
学生扮演妈妈:你怎么还没有写完作业?时间都到了!
学生扮演小赵:今天的作业的确有点多,我已经很努力地在写了,我也不是故意在拖延时间,我知道你现在内心很着急,能不能稍微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完成?
师:你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还提出了请求。
小组展示2:
学生扮演妈妈:距离我们约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了,你怎么还没写完?
学生扮演小赵:看到我还没有完成,妈妈很着急,她应该是担心我养成拖沓的坏习惯,所以一直督促我。
师:你学会了心平静和地与妈妈沟通,也能站在妈妈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可以避免进一步的争吵。
师:同学们,这样的对话让他们的心距离变得怎么样呢?(引导学生用情绪数轴调整心理距离)
设计意图:选用亲子冲突的事例,引导学生用本节课所学的“我”语言、“换位思考”,将方法运用到实践,来拉近亲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师:同学们,父母、家人在我们成长道路中陪伴我们、关爱我们。希望我们学会用“我”语言或换位思考,在与他们的相处中不断拉近彼此心的距离,让家变得更温暖。这就是今天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主题:拉近“心”距离(出示课题)。下课!

板书设计:
拉近“心”距离

【活动反思】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家庭系统中的一环,现有普遍的家庭教育重点可能更侧重于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传统亲子关系互动中,父母处于中心、主导、控制地位,子女处于被动、依赖地位,缺乏一定的平等性,忽视了孩子们的能动性。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能力在亲子关系中尝试主动沟通,在两个主体间双向交互中,学会一些方法,可以避免家庭矛盾激化,这样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社会化顺利进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课前通过调查,发现约74%的学生都因为电子产品的使用与父母产生过矛盾,甚至发生争执。于是本课将此情境录成视频《小明的烦恼》,引发学生共鸣,觉察自己和父母的情绪,并将心理距离具象化,制成“情绪数轴”,学生在课堂上用“情绪数轴”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并反馈亲子心理距离。在“盲盒”方法秀板块,以“盲盒”的形式激起学生兴趣,学生自导自演,真实地反映了这些方法是否有用。学生在演中玩、在玩中学,换位思考、“我”语言等方法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在亲子矛盾中主动地缩小心理距离,促进亲子关系更和谐。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