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和悲伤打个招呼

                                                                       和悲伤打个招呼

                                                                                ——悲伤情绪调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

【活动理念】

从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来看,少年期是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被动性错综负责、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内心世界趋于复杂,但向外的表达并不清晰或准确,会有思想敏感,情绪波动的情况出现。通过前期对初一年级学生的开放性调查,发现刺激性事件带来的情绪困扰会引发行为不良,特别是悲伤等负性情绪。可见情绪这一非智力性因素正在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

本节课通过表达性艺术治疗的主题活动、小组合作等方式,指导同学们感受悲伤、面对悲伤,在重新认识悲伤、学习悲伤情绪的应对方法后,和悲伤打个招呼,学会理性面对悲伤,接受现实,肯定自我,用各种积极的资源度过悲伤,重新振作、出发。

【活动目标】

1、正确理解悲伤情绪。

2、感受悲伤情绪,关注调节悲伤的方法。

3、接纳悲伤情绪享,收获适合自己的悲伤情绪调节方法,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活动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接纳悲伤情绪。

难点:感受与学习调节悲伤的方式。

【活动准备】

学案纸、彩笔、空白卡牌、音乐、ppt

【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活动时长】45分钟

【活动过程】

  • 感受悲伤
  • 课程导入

上课预备铃响,学生们开始进入教室。老师播放朴树版本的歌曲《那些花儿》。

师:同学们,你们好!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有人知道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能带给我们什么情绪感受?

      生1:《那些花儿》。

      生2:有点淡淡的哀伤。

      生3:感觉挺好听的,也有一种温柔安静的感觉。

      师:是这样的,这首歌的歌词比较直白“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和“吹散在天涯”,是一首有含有悲伤情绪的歌,深情的演唱,也唱出了悲伤背后的柔软与坚定。

  • 悲伤的原因

老师打开PPT,呈现人物小林。

师:同学们,这位小林同学是一位从虚拟的学生,假设他/她就是咱班的一员,十个你关系非常要好的一位同学,目前呢,他/她有一些表现,比如最近两天闷闷不乐,眼睛有时红红的……请你猜一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生1:他\她生病了,所以眼睛红红的。

生2:好朋友和他\她拒绝交了,所以不开心。

生3:有老师或者家长批评他\她了,所以难过。

设计意图:设定虚拟人物悲伤的表现,引发学生对悲伤原因的思考,唤醒自己关于悲伤情绪的经历。

  • 直面悲伤

(一)解析悲伤

师:刚刚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找到了可能导致小林悲伤的原因,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悲伤,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引发的情绪反应,包括沮丧、失望、气馁、意志消沉、孤独等体验。我们因为失去而悲伤,这些都是由相关的事件引发,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人的悲伤程度取决于失去东西的重要性和价值大小,也依赖于主体的意识倾向和个体特征。

(二)卡牌绘制

老师把空白卡牌按小组发放给学生。

师:我们刚刚通过小林找到了一些引发悲伤的原因,也了解了悲伤的概念,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体验到悲伤这种情绪,请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经历的悲伤有了颜色和轮廓,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请用彩笔在卡牌上涂鸦出来,不用在意你的绘画技术和水平,凭感觉表达出来就好。

(学生开始分小组进行创作活动。)

(三)学生分享

师:我看到了卡片上同学们的表达,悲伤带给每位学生的感受都很独特,都是自己内心非常柔软的部分的表达,有没有同学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生1:我画的是悲伤时候的绝望感,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见图1)

 

 

                                                                    图1

 

 

 

生2:我画的是心很疼的感觉,坐在角落里难过。(见图2)

                                                                            图2

 

 

 

生3:想吃的冰激凌掉地上了,讨厌这种感觉。(见图3)

师:感谢同学们的分享,从卡牌中我们能感受到悲伤带给我们的更细致的情绪感受,孤独、绝望、心痛等等,我们能把悲伤表达出来,证明我们已经能勇敢的面对,并且能经历后回过头去看待悲伤,感谢同学们真诚的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卡片绘制活动,可以把学生对于悲伤的感受可视化,以平常心看待。绘制与分享的结合,可引导学生接纳悲伤 ,体会悲伤背后的心灵的那份柔软,做好应对悲伤的心理建设。

  • 和悲伤打个招呼

师:看到了同学们在卡片上画出的悲伤,我能感受到当时的难过。那么,经历悲伤的这段时间大家是怎么度过的呢?同学们在和悲伤相处的时候,是否有一些方法能让我们平稳的度过?根绝我们的经验一起给小林出出主意?

生1:去打球吧,约上好朋友,痛快的出出汗。

生2: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写下“伤心日记”。

生3:用零花钱买点好吃的,大吃一顿。

师:请大家把这些方法写到小组的学案纸上,情绪卡片也黏贴在学案纸上,相信小林收获到大家的建议,一定能够平稳的度过这段时光。

(老师PPT呈现小林开心的样子)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悲伤,也在学习接纳和应对悲伤。请根据学案成果(如图4)以小组为单位和悲伤打个招呼。如果能和悲伤打个招呼,你会说什么?

 

 

小组1:悲伤!再见吧。

小组2:你好,悲伤。

小组3:Hi!请你离开我。

小组4:去你的,悲伤。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享关于悲伤情绪的感受和总结应对悲伤技巧,学生可以学习经历悲伤后重新面对学习与生活、开始新生活,顺利度过悲伤的重要方法。和悲伤的打招呼是向悲伤表明自己的态度,面对与接纳,虽然不喜欢,但是也可以有信心平稳的度过,给自己建立积极信念。

  • 分享提升

 师: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提出的悲伤的五阶段理论,她认为人在面临丧失时,常常有这样的反应:否认,愤怒,谈判,抑郁和接受。并不是每个人都按顺序经历这样的五阶段哀伤。 悲伤的情绪几乎是我们都体验过的,假设你用过长的时间停留在某个阶段,会极有可能陷入抑郁或各种心理障碍,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适当的积累与学习应因技巧才能顺利的接受现实,重新面对生活、开始生活。

正如同学们提到的,在悲伤时,给自己空间和时间,宣泄与倾诉是很必要的,更要照顾好自己,珍重自己。当我们自身能量不足时,我们需要让我们的支持系统发挥作用,能够寻求家长、老师等成年人的帮助。既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就来面对,用自我的坚定与柔软消化悲伤,给自己时间,目视前方,重新起航。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升华主题,鼓励学生把所学所悟应用到以后的生活实践中。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主活动绘制情绪卡牌,以及在学案纸上以小组为单位有创意的黏贴是采用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部分原理。通过活动,把悲伤这种相对隐晦的情绪可以让学生自由的表达出来。同时,小组制的团体操作与分享则体现陪伴对于悲伤的积极意义,这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其次,活动开始时引入虚拟人物小林,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自身经验的带入,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与之相对应,结尾时小林情绪的变化给悲伤情绪的应对画上圆满的句号,是本次课程的亮点之二。

大部分学生对于悲伤情绪感受深刻,但情绪持续并不长,感受很多,需要更多的倾诉与表达。本节课的活动偏饱满,在实际操作上略显紧促,应充分认同学生的心理感受,肯定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分享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叶紫.以表达性艺术疗法提升心育课的有效性[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32-35.

[2]迈克尔·萨缪尔斯,玛丽·洛克伍德·兰恩. 艺术心理疗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2-3.

 

 

 

工作单位: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作者姓名:蔡石泉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甲14号

邮   编:100086

单位电话:62563522-8064

本人电话:13701325324

电子信箱:caishiquan2011@126.com

  获奖情况:

北京市2020-2021学年度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

北京市2019年首届“教师专业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海淀区2018-2019学年“风采杯”中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心理学科教学设计展示三等奖。

海淀区2017-2018学年“风采杯”中学教师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初中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三等奖。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