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的自我修养》
——高中生应对校园欺凌心理活动设计
赵悦(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杭州311200)
关键词:高中生;应对校园欺凌;角色扮演
【活动背景】
校园欺凌是一种建立在学生之间力量不平等基础上的消极人际关系,具有蓄意切重复发生的特点。高中学生心理成熟度偏低,情绪化与非理性特点显著,易受环境影响,易发生人际冲突,校园欺凌的发生率较其它时期更高。校园欺凌不仅会给被欺凌者的身心带来痛苦,对欺凌者的生活、交际、学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对校园欺凌事件中的第三方——旁观者的人格成长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遗憾的是以往的辅导多围绕着“欺凌者”和“被欺凌者”,而忽略了与他们同处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旁观者们”在校园欺凌中受到的影响及其在欺凌事件中发挥的作用。芬兰学者克里斯提娜·萨尔米瓦利的研究表明旁观者的态度类型与校园欺凌频率之间有着强相关,持反对欺凌态度的旁观者越多,校园欺凌就越少,同时只要旁观者积极干预,在75%的情况下是能够有效制止和结束校园欺凌。我们的课前调查显示,学生中有81.4%的人曾经做过校园欺凌事件的旁观者,而其中更有34.7%的学生曾多次旁观过校园欺凌事件。但在访谈中,我了解到我们的学生常常由于觉得被欺凌者“活该”被欺负,或是害怕成为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等原因,对校园欺凌事件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角色扮演疗法是由精神病学者莫雷诺提出并发展的,这种治疗方式是行为疗法的一种,目的在于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使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更好地调整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人们能亲身体验和实践他人的角色,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在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情感,同时反映出个体深藏于内心的感情。
本堂课将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了解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同时探索旁观者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尝试将这些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转化为干预校园欺凌的有生力量。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漫画创作和漫画解读,正确认识校园欺凌事件,了解到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设立旁观者的行为标准,学会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措施;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鼓励学生做出积极、正义的“围观”行为。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教室,不要课桌,所有椅子按小组围成圈,8-10人一组;
2、身份名牌贴纸、对话框KT板、《漫画设计表》制作;
3、每组一个pad、课件、动画视频、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活跃课堂气氛,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为学生创造安全的环境,让学生学习“漫画创作”的规则和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后面的“漫画创作”。
情景1:小A、小B、小C因为小阳长得比较胖,围着小阳取笑,叫小阳“肥猪”。
情景2:小A、小B、小C觉得小阳把他们违反校规的事情告密给了老师,所以经常找茬堵住小阳,对小阳拳打脚踢。
情景3:小A、小B、小C在“表白墙”上发了小阳的一张丑照,并穿“马甲”进行负面评论。小阳看到了网上的帖子。
情景4:小A、小B、小C和小阳是同寝室的室友,三人很讨厌小阳,把小阳关到阳台,不让小阳进屋。
【设计意图】 创设的四个情景分别代表了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网络欺凌和关系欺凌四种不同类型的校园欺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在漫画创作中扮演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角色,而在观看过其他小组的创作时扮演”旁观者”的角色,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去体验校园欺凌中各类参与者的情绪情感。
【设计意图】 引导观看漫画的“旁观者”与被欺凌者建立情感连结,促使学生产生投射和移情,从而树立作为一名校园欺凌中的旁观者面对欺凌事件的正确态度。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被欺凌者的遭遇和将会受到的伤害,激起学生的同情心和做出积极正义行为的愿望。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到校园欺凌事件中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局外人”,每一个旁观者其实都是校园欺凌的“参与者”,从而引导他们成为积极、正义的“参与者”。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方式为被欺凌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回顾课堂内容,鼓励学生在系统的反欺凌策略引导下,做一个正义的旁观者。
【活动反思】
(一) 活动过程清晰——节节贯穿角色扮演
活动课开始,通过暖身活动漫画4宫格,创设轻松的情境,通过简单的扮演明确了活动规则,并引出主题;接下来4个情景的创设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欺凌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旁观者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同理心,为积极干预校园欺凌做好准备;而后通过讨论和再一次的扮演,探索旁观者干预校园欺凌事件的有效策略;最后总结主题,激励升华。
贯穿整个活动的角色扮演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将内在感受和想法投射到角色身上,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不同角色的感受,更自如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活动设计巧妙——人人都是旁观者
活动中设计了4个场景让学生进行扮演,其中只涉及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两个角色,而旁观者的角色则是由观看“漫画”的师生共同扮演。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更聚焦地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感受和所受的影响进行体验和理解,更易于产生移情和投射,即更多的替别人着想;同时也让学生在观看展示的时候无意识地进入到“旁观者群体”中,有助于降低学生的防御心理,让他们在群体中接受积极地暗示,将彼此的积极情绪相互感染,并形成对干预行为的自发效仿。
(三)课堂生成丰富——调整教师的辅导技术
本次辅导活动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多。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有着各种不同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因此不一定会顺应教师的教学预设,在生成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倾听,是否善于发现学生言行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闪光点,是否能很快地对学生的观点加以挖掘和提炼。比如在漫画的创作和解说环节上,同学们呈现出了很多既真实又有意思的设计,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挖掘。
【附】:漫画设计表
通讯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市心中路1165-28 萧山一职
邮编: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