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语言能看见
——小学生校园欺凌之语言暴力主题心理课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 曹雅静 201323
摘要
我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严峻,在小学阶段的发生率最高,语言欺凌又是最常见的形式。因此,本课以语言暴力为切入点,通过故事辨析、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暴力的危害,做到在生活中从自己做起拒绝语言暴力,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操练引导学生看到良言的力量,当自己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能够从自身做起,多说良言,为被欺凌者减少伤害。
关键词 校园欺凌 语言暴力 良言 【活动理念】
欺凌是一种强势者对弱势者的重复攻击行为,它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严峻,在小学阶段的发生率最高。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个月内遭受校园欺凌行为的学生占17.83%。小学生最高,为19.26%,其次为初中生18.26%和职校生12.74%,高中生8.06%。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容易出现抑郁情绪,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较低,校园欺凌对他们在学校的学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应急管理学会2017年的研究显示,语言欺凌是我国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这些数据都表明目前校园欺凌不容忽视,尤其是语言欺凌作为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时不易被发觉的形式。因此,本课以语言暴力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语言暴力的危害,做到在生活中从自己做起拒绝语言暴力,另一方面,也了解到良言的力量,当自己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能够从自身做起,多说良言,为被欺凌者减少伤害。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将语言形象化,认识良言和语言暴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故事辨析、角色扮演、现场操练引导学生体会良言的力量及语言暴力的危害,当自己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能够从自身做起,多说良言,为被欺凌者减少伤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良言的力量,感受语言暴力的危害,提升在生活中拒绝语言暴力及多说良言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会良言的力量,看到语言暴力给人带来的伤害。
难点:拒绝语言暴力,提升在生活中多说良言的意识并实际操练。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PPT,空白纸张(每个同学两张),心学案-我来帮帮甄正程(每个小组一份)
学生准备: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6人,确定小组长,明确职责。
【活动对象】
小学四五年级学生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热身游戏--“纸的心事”
某学校五年级来了一名转校生,一个星期里他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这使他的心情很复杂,现在请你化身为这名转校生,将你听到这些语言时的感受表达在你面前的两张纸上。当你听到让你舒服句子时,请你将感受表达在其中一张纸上,当你听到让你不舒服的句子时,请你将感受表达在另一张纸上,你可以在上面任意地写写画画,可以用颜色、线条、图案、表情包等来表达,也可以将纸折起来、揉起来、撕开等等。
句子示例(教师将两类句子交叉呈现,激发起学生不同的感受):
(1)“你的字写的真漂亮,我好喜欢呀!”
(2)“你是猪吗,死胖子!”
(3)“别担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一直陪着你支持你的!”
(4)“又把事情搞砸了,你这个废物,没有人喜欢你。”
(5)“这次你又进步了,我真为你感到开心呀!”
(6)“这么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真没出息。”
(7)“你今天上课很专注,并且积极回答问题,特别赞!”
(8)“没有想清楚就举手,你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2.回答问题
(1)分享你的两张纸,现在它们是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举例:
生1:我的其中一张纸上被我画上了爱心、笑脸、云朵、太阳。另一张纸上被我画上了一支剑、乌云、听到后面的句子时我把它揉皱了、撕开了,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生2:我在一张纸上画上了彩虹还有糖果,另一张纸直接被我撕掉了,越撕越碎。
两名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将学生的两张纸贴在黑板上展示,引导全班同学思考,为什么原来一模一样的两张纸现在变得如此不同?
生:因为听到了不同的语言。
教师总结:看来语言的力量真的是非常强大呢!它能让原本一模一样的两张纸变得如此不同,听到温暖优美的语言后纸张上充满了开心美好的元素,而听到恶意的诋毁、谩骂后,纸张上充满了令我们受伤的元素,并且变得皱巴巴甚至不完整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纸张,引导学生直观地看到良言和语言暴力的不同力量(可根据学生实际分享拓展,每个人的心理承受力不同,纸张的受损程度不同)。
二、转换阶段:
1.在生活中,你听到过哪些类似的语言?你是什么感受?
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每天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语言,有些语言听起来就让我们感到很舒服,比如,早上出门前父母温暖的叮咛;来到学校同学间的相互问候;你伤心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安慰;你失意的时候别人对你的鼓励等,同学们听到过哪些类似的语言呢?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分享,教师给予回应)
除此之外,我们也不免听到一些让我们不那么舒服的语言,比如,他人的侮辱、谩骂、诋毁、冤枉等等,你又听到过哪些这样的语言呢?或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语言在哪里发生?
(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分享,教师给予回应)
2.如果语言能看见,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如果语言能看见的话,那么我们刚刚提到的两种语言,它们会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以板贴的形式呈现)
学生常见回答:温暖的语言是红色的爱心、金黄的太阳、黄色的五角星、彩虹等。不好的语言是黑色的乌云、灰色的钉子、匕首、剑、破碎的爱心等。
教师总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好的语言一般是温暖的让人舒适的颜色,它的形象都是太阳、爱心、彩虹等美好的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而不好的语言呢,一般都是让人沉闷和压抑的颜色,它的形象则是钉子、匕首等锐利的会对人造成伤害的。下面呢,老师带来两个小故事,我们一起看看故事的主人公他们经历了些什么样的语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两种语言带给自己的感受,并在思考中将语言形象化,更进一步地实现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工作阶段
1.陈真真的故事--体会良言的力量
(1)讲述“巧克力女孩”陈真真的故事
2022年4月初,正值疫情封控期间,物资紧缺,某大学学生陈真真拿出自己拍商业视频赚来的5万元零8分买了78箱近200斤巧克力,送到了学校,在学校保障学生饭菜之余,陈真真还想给疫情中封校大半个月校友们带去一些甜蜜和安慰······
(2)学生角色扮演
同学分别扮演陈真真的父母、老师、同学及旁观者(即学生自己),说出对陈真真的评价及感情(采取第二人称的表述方式,你···),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陈真真形象画左侧)。
一名同学扮演陈真真,说出听到这些评价及感情后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陈真真形象画右侧)。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大家对陈真真的评价都是正向的积极的,在大家的评价中老师知道了她是一个善良、温暖、乐于助人的同学,听到大家的评价后她也很开心、自豪。那么这样的陈真真会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3)学生具体化陈真真的形象(表情、心情、以后会怎么做等)。
教师总结:听到这些话语的陈真真是开心的、笑容满面的,可能是这样的一个形象(板贴,形象画),这些话语对她来说也是鼓励,让她觉得自己做的事是值得的,她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更乐于去帮助别人。
此部分板书呈现:
2.甄正程的故事--体会语言暴力的危害
(1)讲述甄正程的故事
与此同时,另一位同学甄正程身上也发生了一件事,很多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如下,请同学来读:
①你真是有点大病。
②富二代吧,炫富而已。
③不要那么自私,想一下爸妈挣钱有多不容易。
④拍视频是为了博流量吗?
⑤为什么要买国外的牌子?真是不爱国!
⑥你不就是想火吗?真是个垃圾!
(2)学生根据恶评猜测甄正程身上发生的事并分享
学生回答举例:
生1:她在疫情期间买了很多国外的奢侈品发到网上炫富了。
生2:她可能崇洋媚外了,觉得国外的东西都好,并且嘲笑身边的人买不起。
生3:她的父母过的很辛苦,但她却不体谅父母,反而把钱都用在自己身上炫富。
教师总结:同学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但不管是哪种猜测,我们都认定甄正程一定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才会让人们这样来评价她。其实甄正程也做了一件帮助友爱同学的事,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事实便盲目跟风发言,使甄正程遭到了和陈真真完全相反的评价。
(3)具体化甄正程的形象
明明也做了好事,但却遭到了这样的恶评,我们假设甄正程原来也是一个和陈真真一样爱笑、开朗、乐于助人的女孩,听到这样的评价她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感受呢?
学生将感受贴在甄正程身上。
(4)引导学生发现陈真真和甄正程的关系,澄清语言暴力的概念。
学生观察陈真真和甄正程两个名字的关系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两个人的名字是颠倒的。那老师在这里向大家揭示一个事实:其实甄正程并没有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她在疫情期间给全校同学送了巧克力,给大家带来温暖,她就是那个大家一开始看到的那个开心、善良、乐于助人,我们会为她感到骄傲的陈真真,但现在她身上却背负了很多负面感受,变成了一个愤怒、伤心、失落等的甄正程。到底是经历了什么让她变成了一个和原来的自己完全相反的人呢?
生答:他人的恶评。
教师:他人这些不好的评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以谩骂、侮辱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带有诋毁的成分,会对他人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样的语言称为语言暴力,正是他人的语言暴力让陈真真变成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人,我们看到语言暴力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它让人变得不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一个被那些口出恶言的人定义的自己,这不仅会给我们本人带来伤害,也会让其他的人无法认识真正的我们。接下来,请每一位旁观这件事、了解真相的善良的同学们,针对甄正程身上的这些负面感受,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帮助她重新变回陈真真吧!
此部分板书呈现:
3.多说良言,少说恶语,从我做起
请你帮助甄正程变回陈真真,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每个小组认领具体的负面感受(教师现场分配),针对其讨论并分享。
学生班级内分享,学生回答后,教师请该学生上台将甄正程身上的这条负面感受摘下并扔进垃圾袋,通过这一行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我们在作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是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的。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归结到:我们可以对甄正程进行安慰、赞美、鼓励、支持这四种语言和行为上。
教师总结:感谢同学们的努力,在大家温暖的安慰、赞美、鼓励和支持下,甄正程终于又变回了陈真真,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善良、开心、乐于助人的小伙伴。当同学们在生活中,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也希望大家像本节课对甄正程所做的一样,不要吝啬你的安慰、鼓励、赞美和支持,大胆的送出你的温暖。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故事,引导学生体会良言的力量及语言暴力对人的伤害。通过帮助甄正程变回陈真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升拒绝语言暴力及多说良言的意识,当自己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能够从自身做起,为被欺凌者减少伤害。
此部分板书呈现:
四、总结阶段
教师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从陈真真身上看到了语言的强大力量。那些优美温暖的语言,它们像爱心、像太阳、像彩虹,像所有美好的事物一样让我们心情愉悦,而语言暴力则像钉子、像匕首一样,在说出口的那一刻就给他人造成了伤害,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拒绝恶语,多说良言,当你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也请大胆地送出你的安慰、鼓励、赞美和支持,你的这些温暖的话语和行为可以帮助他人消解掉语言暴力带来的伤害。当然,只要有意识,我们都能做到不去伤害别人,但可能有时候会很不幸,我们会变成被语言暴力的那一方,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
心理小作业:
过去的一周里你是否也说过钉子、剑一样的语言,试着去补救。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核心内容,加深印象。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感悟】
本课聚焦校园欺凌事件中常见的语言暴力,帮助学生澄清语言暴力的概念,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及良言的力量,并且让学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被欺凌者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以达到“拒绝语言暴力,从我做起”的目的。
课后,对课堂进行反思,发现还有一些环节可以改进:
1.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体验深入,并且在后续“帮助甄正程去掉身上的负面感受”这一环节较为投入,但时间原因,没能让更多学生进行分享,之后可以给学生更多分享的时间,深化学生的体验。
2.在“当我们成为语言暴力的旁观者时,我们该怎么做”这个问题上虽有涉及,但依然有所欠缺,未来可以采取教育戏剧、一人一故事等更加艺术性及操作性更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去体验、更有效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Dieter Wolke. (2000). The nature of school bullying: 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by p.k. smith,y.morita,j.junger‐tas, d. olweus,r. catalano and p.slee.london: routledge, 1998,pp.384,25.00.isbn 0‐415‐17985‐8. Paediatric and Perinatal Epidemiology,14(2).
[2]Obed,S.,Sacre,H.,Hallit, S., & Salameh,P.(2022).School bullying—the silent epidemi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lebanese adolescents: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37(1-2),NP1147-NP1169.
[3]陈道湧,姚玉华,俞爱青,沈建,龚向真,&姚文等. (2013).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遭受校园欺侮行为状况.中国学校卫生,34(11),3.
[4]大成由子,&李奕.如果说出的话能看得见.绘本.
通讯地址: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光明学校 邮编:201323 联系人电话:15933233176 邮箱:cyjer159@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