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自画像与亲子镜——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

    【活动理念】

       第一,积极心理品质也被称作性格优势,源自积极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特质,是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是人的优点和美德,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学习来建构。[1]

       第二,家长积极心理品质指家长在家庭教育环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的一组积极人格特质。包括感恩奉献、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坚韧顽强、谦虚诚信、包容宽恕、奋发进取、尊敬礼让等。家长拥有积极心理品质能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或消除消极情绪,并能建构合理育人理念,实施合理教养方式。研究证实,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可通过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实现有效提升。[2]

       第三,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是指在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利用其教育优势,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家长实施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证实,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通过提升家长积极心理品质,改善家长家庭教育观念,完善家庭教养方式,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四,本次以提升“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为主要目标,实施“自画像与亲子镜”为主题的家长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活动。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理解亲子关系问题是双向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其中,做为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秉持“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不断学习,不断完善教养方式,提升家庭教育实效。

      2. 情感目标:家长在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中感受各个环节带来的体验,反思自身的家庭教养方式,提升“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并完善家庭教育观念。

      3. 行为目标: 家长通过完成自我评价任务、对照学生评价与自我评价、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分享感受等方式获得启发,发现亲子问题的根源,在“谦虚诚信”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的基础上,积极投身解决亲子关系问题。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索亲子问题的根源,提升“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亲子关系问题。

      难点:家长对照“学生对家长的评价与家长的自我评价”获得启发,反思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并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家长

      【活动时间】

      1个小时 

      【活动准备】

      1.邀请20位高一年级家长参与本次团体积极心理品质辅导,与家长约定好时间,并登记孩子的姓名。

      2.指导老师找到报名家长的孩子,请这些学生提前完成一个任务。请学生想一想经常跟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家人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想好后,在一张A4纸上以“某人是一个……的某人”为格式,写出这位家人的优点和缺点,至少写出5个句子,多则不限。例如“妈妈是一个……的妈妈、爸爸是一个……的爸爸”。请同学们给每一个家人都写一写吧!还可以把自己的理由写在下面。请大家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家长继续保持优点,而要改掉缺点。学生写完后,指导教师收齐备用。

      3.准备20张A4纸、20支签字笔,选择4种颜色的彩纸,每种颜色剪出6个相同的圆。

      4.教室桌椅按分小组布置,共4个小组,每组5人。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找到有缘人

      家长进入教室前,需要从指导老师处从4种颜色的圆形图案中挑选出1种颜色的1个圆,然后随机坐在座位上。待20位家长到齐后,指导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中央放1种颜色的1个圆,4个组4种颜色。

      指导教师:家长朋友们,这个环节叫找到有缘人。在茫茫人海中,我们常会因为一些机缘而相遇,并一起经历一段难忘的时光。一会儿,我们就会找到自己的有缘人,他们可能是谁呢?请各位家长根据自己手里圆的颜色,对照各组桌子上的圆形颜色,找到同颜色的小组位置,坐好。(家长们开始寻找,并找到位置坐好)

      指导教师:坐在同一组的家长朋友因为相同颜色的圆而坐在一起,确实是有缘人。接下来请大家在组内相互之间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家长们愉快地交流,相互认识)

      设计意图:增强活动的神秘感和趣味性,创设愉快、和谐、亲切、激动的活动氛围。这有助于开展活动。

      二、团体转换阶段家长自我探索——自画像

      指导老师给每位家长分发1张A4纸和1支签字笔。然后提出任务和规则:请家长们在一张A4纸上以“我是一个……的家长”为格式,至少写出5个句子,多则不限。例如“我是一个……的妈妈”。在写的过程中,家长需独立完成,不要参考别人,也不要影响别人或受别人影响。家长开始操作,指导教师在旁边观察,等待家长们完成任务。

      指导教师:做为家长,刚才大家都写下了对自己的看法。为什么这样看自己呢,里面有怎样的故事或经历呢,它又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请大家进行组内分享。讨论结束后,请各组代表说一说自己的讨论体会。(家长开始讨论,指导教师在4个小组间走动并仔细观察与倾听。)

      设计意图:引导家长探寻“自我评价”的根源,通过自助与互助发现真相,获得启发。

      家长A:我写的是“我是一个不负责的爸爸”。因为我做点小生意,所以很忙,常常不能陪我女儿。女儿现在成绩不好,我只要一看到她,就说她两句。最近,我发现她好像总躲着我。我很着急啊!但不知道怎么办?刚才,讨论的时候,几位家长很理解我,但也提醒我,孩子上高中待在家里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我很少陪孩子,现在孩子学习有困难,我不能帮她,还总说她,孩子能愿意见我吗?我觉得这几位家长说的有道理。我确实有问题。这个讨论对我帮助很大,感谢老师,感谢几位家长。

      三、团体工作阶段:探索亲子问题——亲子镜

    (一)提出问题,暴露各类亲子问题

      指导教师:有没有家长一直被亲子问题所困扰,并且一直找不到原因?

      设计意图:对于自助和互助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是团体心理辅导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家长B:我写的是“我是一个焦虑的家长”。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我是单亲妈妈,平时我忙我的,孩子基本上是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看着好像不用我操什么心,可是孩子最近的成绩下滑很快,我很着急。但是无论我怎么问他,他总是说:没事,叫我不要担心。有时我气急了,声音很大,可是我儿子从不跟我生气,就是坐着听着,整得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刚才讨论中,一个家长跟我说,孩子很懂事,知道妈妈不容易,不和我生气,叫我不要逼孩子,可是我还是很想知道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或是遇到了什么事?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指导教师:之前我找到各位家长的孩子们,请他们用刚才的句式做模板,写一写自己的家人。孩子们完成的都很认真,有的孩子还附上了理由。这里我发给各位家长,请家长们看一看孩子眼中的我们是怎样的?再对照一下各位对自己的评价,看看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亲子关系困惑主要是双向的,因此遇到问题,需要从双方角度去探索问题。家长主动提出困惑的时候,正是转变的契机,指导教师这时就可以拿出之前同学们写的评价,让家长们对照,做进一步的探索。

      指导教师把学生的评价发给家长并注意观察。指导教师注意到,家长们都仔细地看着自己孩子写的内容,教室气氛十分安静。一些家长看过后,低着眼,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一些家长看过后笑了,并一直看着,像是在回味。还有几个家长看过后,就折起来放衣服兜里了……

      分析:家长不同的表现反映出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参与度。若是有情绪反馈,说明日常参与亲子交往,且对孩子的反馈十分在意。若是把纸折起来收好,则是准备带回去给孩子的主要教育者观看,自己则起着指导者或传递者的作用。

      (二)分析问题,探索亲子问题根源

      1.自由分析

      指导教师:各位家长眼中的自己跟孩子眼中的自己有差距吗,您是怎样看这种情况的呢?(家长们思考片刻后,指导教师请家长自愿分享。)

      设计意图:用问题把家长从情绪中拉出来,去找出问题的真相。同时,家长的发言能够起到相互启发的作用。

      家长C:咱们管孩子,说重了,孩子肯定烦,所以对家长有看法很正常。我觉得差距应该都有吧!

      家长D:我觉得家长与孩子的看法要是差距不大,说明家长与孩子关系和谐,能相互理解对方。要是差距大,应该是关系不太好,彼此不理解吧!

      2.引导大家分析

指导教师:我记得每一个孩子都写下了家长的优点和缺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呢?

      设计意图:家长在探索真相的过程中能积极思考、相互分享,相互启发,但由于家长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具有指导性,需要指导教师及时引导家长从积极的角度去看问题,发现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优点,激发家长的信心。

       家长们重新看了一遍,一些神情依然淡然。而一些家长动了动自己的身体,情绪似乎有所转变。

       家长E:我儿子写的是:“妈妈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是一个爱管闲事的妈妈,是一个爱做饭的妈妈,是一个负责任的妈妈,是一个勤劳的妈妈,是一个有孝心的妈妈。”他还在下面还写了一句话:虽然我妈总唠叨,我知道她是看我学习成绩不好着急,听她唠叨真是心烦,但是我妈做饭那是真好吃。她很勤劳也很孝敬老人,是一个贤妻良母。(这位家长笑了)而我写的是:“我是一个失败的妈妈。”因为孩子成绩不好,我觉得是自己没管好孩子,所以感觉很失败。我是见到孩子就忍不住说他,也真生气。我原以为孩子对我会很不满,没想到是这样的,真挺意外的。我觉得孩子对我的评价还是挺客观的。现在,我觉得自己也不是完全失败的妈妈,咱家孩子成绩是差了点,但还是挺懂事的。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家长不满意孩子,孩子的心里其实是很爱我们的……

      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

       家长F:我很羡慕刚才的家长,做饭好吃都能拉感情,(家长们笑了),我啥都不会。我女儿写的是:“我的爸爸是一个严肃的爸爸,是一个秋后算账的爸爸,是一个有时候很吓人的爸爸,是一个爱我的爸爸,是一个爱家的爸爸。”我是当兵的出身,我家是女孩,我是舍不得打舍不得骂,但我是真受不了她拖拖拉拉,磨磨唧唧。孩子说的情况我都认。说实话,最开始我真有点担心:这孩子怎么看我?现在,我放心了。孩子说的情况,我以后注意。

      3.实施个体分析

      指导教师看向家长B。因为之前家长B一直处在亲子问题的困惑之中。

      家长B:孩子写的是“妈妈是一个勤劳的妈妈,一个善良的妈妈,一个好妈妈,一个爱忘事的妈妈,一个爱焦虑的妈妈。”孩子在下面也写了一段话:妈妈很辛苦,我很心疼她,真希望能快点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减轻妈妈的负担。最近的学习内容对我来说很难,我真的搞不懂,成绩确实下来了, 我知道妈妈很着急,我会继续努力的。看到这里,我终于知道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了,孩子学不明白了。这孩子就是太懂事,从不麻烦人,他肯定怕麻烦老师,就自己研究,结果自己也研究不明白了。

      指导教师:这回咱们知道原因了,您就不要再担心了,老师会找孩子并帮助他的。孩子说您爱忘事?

      设计意图:孩子重视的事情,家长给忽略了。这样的情况也会对亲子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关注自己的问题,并反思自己的问题。

      家长B:孩子不提我都忘了。我跟孩子约好去给他姥姥过生日。我那天没去上,只有孩子自己去了。哎呀,好像还有点别的事,真的,还有一些事,我都忘了。都是我的错!这是我的问题,让孩子失望了。这样的事情,我不会再让孩子失望了。

      4.实施分析总结

      指导教师:刚才,各位家长的分享让我们知道,孩子对我们的付出是能感受得到的,而且是理解的。这说明,我们做为家长不失败,孩子身心理健康,充满正能量,这是多么宝贵啊!但是人常说: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可见,学业不但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也给亲子关系带来不小的挑战。高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期望自主决策,渴望获得肯定,所以我们不能单纯地用“管”来面对孩子。需要从尊重、理解、关怀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当下,人发展道路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有多种成才的选择。谁能说学霸未来就一定生活幸福,成绩一般的孩子就不能事业成功?事实证明,只要孩子心中有光,积极向上,身心健康,不管投身在哪个领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充满无限可能的。

      设计意图:澄清问题的真相,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三)解决问题,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指导教师:做为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帮助?请大家对照孩子评价和自己的自评,思考一下我们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呢?

      设计意图:引导家长,直面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导教师组织家长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提醒家长分享的观点避免重复。(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在4个小组间走动并仔细观察与倾听。)

      家长G:孩子的学业压力挺大,我们除了提供生活保障其他什么帮都帮不上。依我看,不给孩子添乱就行。咱也别给孩子压力,咱也别唠叨,咱也别总问学习的事。让孩子安心学习,考个大学就行。当然,该配合老师,咱配合老师。

      家长H:我觉得家长还是需要看着点孩子,不能太相信孩子,有些孩子就是懒散,就是贪玩。别看到高中了,也不让人省心。学校不让带手机,孩子晚上就回家玩,咱家孩子有一次晚上玩手机到后半夜,让我发现给制止了。

      家长I:我们组的观点是:还得管孩子,但不能过分。看了孩子的评价,我觉得孩子不是不理解家长,也不见得是不懂事,就是家长有时候太着急了,所以表现得比较强势,搞得跟孩子关系紧张。我建议,咱也不唠叨,也不打骂,只要孩子能学,咱们就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坚持到最后。孩子若能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一定会感谢我们的。

      家长J:我觉得现在的家长太累。我们要搞清楚:到底谁学,谁考大学?怎么都是我们在想怎么办?为什么不是孩子想怎么办?孩子不想学,我们努力有什么用?高中生了,就需要自我管理。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孩子明白为啥学习?并承诺会全力支持他们。其他的事儿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的。

      家长K:我补充一下个人看法。我觉得孩子学习,家长也要学习。咱们也得了解一下现在的新高考,此外,我本人买了不少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书,也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心理。学习了一段时间,书里面的案例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到目前,我觉得对我还是挺有用的,孩子比较信任我。

      分析:基于不同观点分享的要求,在讨论分享中,家长从个人一维角度拓展到多人多维角度去思考,从个人感受的表达过渡到问题解决策略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获得提升。这里的“谦虚诚信”指的是家长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理性分析自己的家庭教养方式,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善于采纳他人的建议,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同时诚实守信,遵守对孩子的承诺。[2]

      四、团体结束阶段:完善教养方式——提升自我

      指导教师:从大家的分享,我能看到,各位家长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感受,注意到了自己家庭教养方式的不足。大家通过相互交流,开始思考完善家庭教养方式的策略。大家的不放弃、勇敢面对自身的问题、自我反省、勇于探索问题的真相、热爱学习、对孩子诚信以待的精神特别令我感动。大家的这种“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解决亲子问题的有效途径。期望各位家长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家庭教育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学习,祝愿每一个家庭携手奔向美好的未来。做为同组的有缘人,让我们相互鼓励,一起出发!

      设计意图:指导教师归纳总结,集中向家长传递反思、完善、学习等提升自我的意义,强化“谦虚诚信”的积极心理品质。

      【活动反思】

       1.提前实施学生对家长的评价

      亲子问题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双向关系问题,指向双方具体的事件与感受。因此不能仅从家长的单向角度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由于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只有家长没有学生,因此学生参与项目只能提前实施。在本次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之前,提前实施的是“学生对家长的评价”。这些评价会在“团体工作阶段的亲子问题探索——亲子镜”中出现,引导家长对照“自我评价”,探索亲子问题的根源。

       2.重视指导教师观察与倾听

      在家长自我评价环节、家长对照孩子评价环节、家长讨论环节等过程中,指导教师需要观察与倾听。第一,通过观察与聆听,指导教师能够评估家长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投入程度、推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能够获悉各种亲子问题困惑以及各位家长对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第二,根据观察与倾听的情况,指导教师依托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选择合适的契机“提问”,推动各个主要环节的进程。第三,指导教师可依据观察与聆听的结果对此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与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

      3.把控各环节的进度

      在家长团体心理辅导中,常常因为一些家长的积极分享感受导致严重超时。对于一些注重时间安排的家长来说很烦恼。为此,指导教师要关注不同家长的需求,在“问题引导、阶段小结、分享总结”等环节,可以采用指导教师直接发言的方式对时间进行调控。此外,指导教师可以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法来控制辅导时间。例如,依据辅导方案,在按时结束前,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对本次辅导主题有积极兴趣的家长通过线上会议室继续探讨,并安排时间。这样既延续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影响,并强化效果,也不耽误家长们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姜静.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辽宁教育,2022(10):33-37.

[2]安宁.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长团体心理辅导的设计与实施[J].辽宁教育,2022(06):39-43.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