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内在小孩》
王静 高立平
【剧情简介】
主人公李华是一位心思细腻,性格内向、敏感的高一女生。在自己看来,她从小就是个不被爱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脆弱被他人看见,她渐渐压抑、隐藏了真实的自己,成了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和亲子沟通中渴望被看到的“隐形人”。后来,在又一个疲惫不堪的午夜,李华在天使的引导下,看到了过往经历,认识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被爱的,也认识到自己当初作为一个孩子,没有看到过往经历的全貌,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后来通过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李华内心充满了爱和力量,开始慢慢走向成熟。
【主要人物】
李华、同学a、同学b、爸爸、妈妈、爸爸的合伙人叔叔
【心理剧技术】
旁白、独白、替身、梦境投射
(第一阶段:问题呈现)
场景1:教室
独白:夏至将至,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而对于我,离夏天最远的地方是我所看见的世界。孤单,是萦绕身旁的主旋律;寂寞,是习惯了的轨迹。我似乎是个渴望被人关注的隐形人。
旁白: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等待同学们的解答,李华却陷入了深深的矛盾挣扎之中,她跃跃欲试,然而内心充满着纠结……
替身:你不希望表达你的看法吗?你的思考是多么的全面,你多想发表你的看法。
李华:可我担心,我担心同学们并不能认可我的观点。
替身:你就真的甘心这样的机会又在你眼前错失吗?
李华:(沉默)
(这时同学a已经站了起来回答问题。)
(拉回现实)
老师:回答的很好,请坐!
替身:你看,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比她更好吗,为什么你不敢表达?
李华:万一我说错了……
场景2:食堂内
同学a:干饭了,干饭了,干饭人的魂要饿晕了!
同学b:这还吃得下去啊?今晚可就出成绩了……哎,我感觉我这临阵磨枪,枪没磨光,头快光了,肯定又考砸了。
李华:(努力想要加入她们的对话)诶,你们知不知道过两天要开体育节了?
同学a:(一脸嫌弃)这都多少天前的消息了,你才知道。(转过头去继续和同学b交谈)那道数学题真的好难啊。
李华:(尝试融入)确实很难。我……
同学b插话:嗨,补充完能量再说数学题啦。对了,一楼新上了车轮饼,要不要一会儿去尝尝!
同学a:好啊,我请客!
李华落寞低着头。
替身:为什么我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融入她们呢?
(第二阶段:冲突升级)
场景3:教室
旁白:夜幕降临,同学们正在上自习,班主任匆匆来到班里,发完成绩条……
同学a:我不愧是我啊,班里的定海神针,有我在,班级排名才不会飞上天。李华,你呢?
李华:(面露难堪)额……我、我这次,还好吧,额,也不是太好。
同学b:我才不信呢,天天那么努力。(一把抢过李华的成绩条,李华想遮挡没遮挡住。)
同学b:嗯?(看到李华的成绩条,做惊讶状)
同学a:该不会是退了吧?
李华:(小声的)额,应该是……没发挥好。
同学b:怎么会呢,明明很努力了呀!
李华(勉强挤出一个微笑):哎呀,就退步了一点,我没事啦,不用担心!
(课堂上,老师在讲评试卷。)
班主任:这道题,谁还不懂,举手示意老师。
(这道题正是李华失分的题,可是,李华犹豫半天,最终还是没能够举起手来)
替身:为什么你不懂,又不肯举手呢?
李华:我是担心……
替身:担心、担心!你每天那么多的担心,这就是你!
场景4:家中
旁白:放学后,李华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下着雨,雨滴轻轻拍打在李华的肩上,但却依旧不能洗涤疲惫。她缓慢的打开沉重的房门。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中传来,她在准备明天的早餐……
妈妈:听说你们最近又考试了,考得怎么样啊?
李华(沉默):额……
妈妈:(内心焦急的从厨房中跑出来,打开李华的书包)我看看。
(李华低着头,沉默。)
妈妈:(手中拿着成绩条)唉,怎么又退步了,是什么原因?
(李华低着头,继续沉默。)
妈妈:你听见我说话了吗?这孩子怎么和木头一样,急死人了。
爸爸:(对着妈妈)你也别这么急了,(拍拍李华的背)先早点进屋休息吧。
旁白:李华回到卧室,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她看来,每次考完试,都会因为自己,让家中的气氛变得紧张。李华默默地打开书,复习功课至凌晨12点,她叹口气疲倦的躺下,看着曾经贴满奖状的墙,久久不能入睡。
独白:每当午夜的钟声响起的时候,黑夜就开始悄悄地侵蚀我的梦想,是该屈服于现实还是撕碎这黑夜的嘶吼?
替身:李华,你是怎么了?每天假装坚强,累吧?每天一个人,孤单吧?
为什么你明明想和她们交流,又不说出口?为什么你这么敏感,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你累不累啊?
(听着替身的低吼,李华逐渐蜷缩、抱头,痛苦难受。)
(第三阶段:问题转化)
场景5:梦境
(灯光一暗,四周出现了大声又嘈杂的声音)
(天使上场。)
天使:李华,如果你感觉到了悲伤、痛苦,那就提醒我,因为我是你的天使。
李华:我的天使?(一脸疑惑)
天使:是的,我非常理解你的痛苦和悲伤。
(天使牵起李华的手,看向灯光明亮的屏幕。屏幕中开始播放一个婴儿的画面。)
旁白:一个八个月的婴儿在黑暗中不停哭泣,她不会说话,只会爬,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哭着找妈妈。孤单,害怕,没有人理她。
四岁时,她坐在空荡荡的家里,脑中想着妈妈说的一会就回来的话,看着锁着的大门不知所措,能听到的只有闹钟每分每秒走的滴滴答答的声音,她第一次害怕被遗弃,害怕被忽视。
(天使拉着李华慢慢走向小孩),她七岁时,和六个月的弟弟玩耍,弟弟不小心磕破了头,爸爸妈妈赶紧抱起弟弟去医院,她在一旁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以为是自己闯了祸。
十一岁时,她最崇拜的一个叔叔来家里做客,她想多和叔叔交流一会,可是爸爸却不允许她多话。她止住了自己要说的话,微微低下头,眼神已不再神采飞扬。她开始变得更善于察言观色,开始带着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并且以别人看它的方式对待自己。
(李华看着这些画面,这些画面是那么的似曾相识,李华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凄凉,紧紧抱住天使,低声哭泣。)
天使:(拍拍李华的肩膀)在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它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抚慰,才能够慢慢长大,才能够有成长的能量。现在我们一起带她再去看看这些故事吧。
(李华使劲点点头。)
时光回溯,往事一幕幕重新呈现在李华面前。
(以下场景通过哑剧的方式演出,一幕幕过往经历重新呈现在李华眼前。)
旁白:
那年她八个月,生下她后,妈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迫切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给她,产后本就虚弱的身体在忙碌的工作压力下终于病了,妈妈只能暂且将她送到乡下老家。
那年冬天,她4岁,漫天大雪中爷爷从乡下过来看望孙女,可是与接站的爸爸错过了,爸爸没能等上爷爷,焦急的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去附近公交车站去看看,妈妈说:“外面太冷了,小华还感冒,我就不带着她了。”然后她迅速排查了屋内所有危险品后,和她说了句:“妈妈出去一下,马上回来。”然后锁上门急匆匆的走了。
那年夏天,她11岁,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爸爸辞职,自己开了一家设计公司。那天,她最崇拜的叔叔来家里找爸爸设计一个重大工程的图纸,她很兴奋的和叔叔说个不停,爸爸见状就打断她,让她安静一点。叔叔走后,爸爸兴奋的跟妈妈说:“干完这一单,小华下半年的辅导费就有了!”
李华:(吃惊中留下了泪水)原来,这场剧,我只看到一面。原来,我一直都是被关爱的。
天使:是的,孩子。 你一直都是被关爱的。当初,你只是一个孩子,目光很有限,现在你看到了这些美好和爱,用这些去关照你的内在小孩吧,只有内在小孩长大了,我们才会有可能真正的成熟和独立!
李华:我本来就一直被爱着啊,我并不孤单,我有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有心爱的同学、我有敬爱的老师,他们一直在等我慢慢长大,我要大声告诉他们,我爱你们。
(第四阶段:问题解决)
场景6:家中
李华:(精神抖擞)妈,我起床了。
(驻足,鼓起勇气走向妈妈,抱住妈妈)
李华:妈,谢谢你和爸爸一直以来对我的付出,我爱你们!(忍不住留下感恩的眼泪)
妈妈:(激动的语无伦次)哎哟,这…这是咋了?咋…咋突然这么说?
李华:嗯,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一直以来,您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消极情绪,为我担心,从今天起,我长大了,不要您再为我担心了。
妈妈:哦……那…那吃饭!?
李华:(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吃饭!
场景7:新的开始
旁白:李华感到身心舒畅,带着轻松回到了学校。
(去教室路上,同学a、同学从李华身后出现)
同学a偷偷从后面捂住了李华眼睛:李华,有个礼物送给你,我数一、二、三,你再睁开。
一、二、三。
(李华睁开眼,看到同学b手中精致的阳光罐,吃惊并感动)
同学a:李华,最近看你总是不开心,我们就想了这个主意,当你不开心时,希望你看到它,想着总会有阳光,总会有我们在!
李华:这、这,谢谢你们!我爱你们……
(面朝观众)以前,是我自己束缚了自己,从今天开始,我要敞开心扉,拥抱生活,拥抱阳光,与自己和解!
天使:(与台下观众互动)同学们,在你的内心又住着怎样一个不同的小孩呢?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探望一下ta呢?当你准备好了,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关注于自己本身,感受你身体的存在,让自己放松下来。此刻,你是安全的。深深的吸气,呼气。你的内在小孩渐渐出现在你的眼前。仔细看看ta,看看ta向你展示了什么。ta有怎样的需要?ta非常天真,ta渴望友善、需要被爱,被接纳,被保护,被支持。ta带着希望的眼神看着你。或许ta感觉孤独,或许ta感觉生气,或许ta想要大笑,这都是可以的。拥抱ta,对ta说声谢谢你,我爱你,我们一起,加油!
现在,你可以静静地坐一会儿,当你想睁开眼睛时,可以睁开双眼,回想刚刚你所经历的旅程。
落幕。
【反思】
每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潜伏着一个“内在小孩”。成长中因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导致的情绪,会被带到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影响我们的身体、认知、关系等。很多时候成年时期出现的心理、精神甚至身体症状,其实很多是内在小孩受伤的反应。
本剧运用了独白、替身等心理剧技术很好的揭示了主角的心理冲突,巧妙的运用了梦境投射技术引领主角发现、走近、疗愈、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使得矛盾冲突很流畅的得以解决。剧本故事素材贴近高中学生生活,角色语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点,极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在冥想中学会去发现自己的“内在小孩”,学会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实现真正的独立和成熟。
(作者单位:1.王静,淄博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山东省淄博市张周路11号淄博实验中学,255000,15253365296。2.高立平,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号市直机关第二综合办公楼903房间,255000,18753369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