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如何应对情感挫折

【活动背景】

随着高中生的生理成熟和心理发展,高中生们对异性的好奇心提高,渴望得到异性的赏识和关注,且高中阶段较大的学习压力也会增加高中生对情感支持的需求,恋爱成为了高中生普遍而重要的行为。但因为高中生并未真正成长成熟,缺乏处理情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情感困扰往往会对高中生们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是发生心理危机事件。因此本次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教育戏剧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看待情感挫败的不同视角和应对方式。另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提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积极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危机事件的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活动理论基础】

本设计主要依据前人的心理危机理论。例如,Shneidman(1985)根据心理临床经验总结了自杀有关的10个共同特征,包括:(1)自杀的目的(寻求解决办法);(2)自杀的目标(意识停止);(3)刺激(心理疼痛);(4)压力源(沮丧的心理需求);(5)情感(绝望、无助);(6)对自杀的内部态度(矛盾心理);(7)认知状态(收缩);(8)行动(逃避);(9)人际行为(尝试沟通);(10)自杀行为的一致性(终身应对方式)。类似地,Williams在2001年提出了“逮捕逃离模型”,该模型认为当个体因挫败感和困境感而获得援助(如社会支持)的可能性低时,自杀风险则大大提升,这与Joiner(2005)提出的人际心理模型是一致的,这些理论均提示了个体的获得援助可能性(社会支持系统)对于预防自杀的重要性。通过整合这些理论,可以发现,当挫败感高,困境感高,且获得援助可能性低时,个体自杀风险提高。基于次心理危机发生模型(挫败感高+困境感高+获得援助可能性低=自杀风险高),当高中生遇到情感挫折时,他们往往感受到强烈的挫败感,容易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攻击,这样的“反向形成”防御方式很可能使得他们陷入抑郁状态的困境,产生强烈的困境感,再加上学生可能首次经历这样的挫败,而学校老师和父母往往会打压早恋,造成高中生获得援助的可能性变低。三座大山下,高中生很可能产生了较高的自杀风险。因此,针对此心理危机发生模型,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降低挫败感、困境感,提高获得援助的可能性,从而有效地降低自杀风险。为此,本活动通过创设一个情感挫败的故事情境,利用教育戏剧的工具,在故事的外衣的包裹下,让学生安全地去体悟情感挫败带来的挫败和困境感,由此正常化这些糟糕的感觉,从而降低挫败感和困境感。接着,通过转化困境,给予故事主角以援助的方式,让学生认知应对的方法(如调动社会支持资源等),从而提高获得援助的可能性。

【活动时间】40分钟

【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活动目标】

  1. 情感目标:感受、体悟情感挫败带来的难过、崩溃、绝望等痛苦感
  2. 认知目标:剖析情感挫败带来痛苦的原因
  3. 行动目标:使用建设性的方法应对情感挫败的痛苦感和困境感

 

【活动重难点】

  1. 认知目标:剖析情感挫败带来痛苦的原因
  2. 行动目标:使用建设性的方法应对情感挫败的痛苦感和困境感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法、教育戏剧法

 

【活动准备】

PPT、音乐、大白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思路:

  1. 导入与情境建立(5分钟):一首歌&故事情境
  2. 主轴事件(16分钟):小组讨论&师生入戏(主体活动)
  3. 深入剖析(14分钟):故事续写&人设剖析(深入与转化)
  4. 回归自我(5分钟):指向自我与共鸣

一、导入

教师播放剪辑后的歌曲《给自己的歌》。

询问:这首歌讲的是什么主题?

学生:挫折、爱情、人生……

教师:这首歌里面有一句这样的歌词“爱恋不过是一场高烧,思念是跟着的好不了的咳”,许多同学都能大致清楚这首歌的主题,而这首歌的主题正是本次课的主题——《如何应对情感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一首经典歌曲,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从歌曲里感受关于情感、思念、爱意等词语,为后续的故事做铺垫,达到热身、热声、热心的效果。

二、情境建立

1.故事情境(教师在PPT上展示故事的文字,邀请学生阅读)

小杰是A中的高一学生,他阳光爱笑,喜欢打篮球,在班上与同学相处得不错,有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宿舍的好基友。青少年青春萌动时期,小杰开始对同班一个女生(晓晓)有了好感,随着同学间愈加熟悉,这种好感变成了喜欢,上课或者课间小杰都会忍不住偷瞄晓晓,去和同学打听晓晓的喜好,平时也总有意无意地制造偶遇,每一次和晓晓聊天都能让小杰心跳加速,幻想和晓晓牵手的情形......终于,小杰忍不住心动的感觉,约了晓晓在校园的一角表述心意,却遭到晓晓的婉拒......

好奇/询问:小杰表白被拒绝后,他会有什么反应?(想法、心情、行动)。

学生:羞耻(没脸见人)、愤怒、茶饭不思、怀疑自己不够优秀、厌学……

教师小结: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表白被拒后可能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并做相应的补充和延展

例如:

心情:崩溃、痛苦、伤心、烦躁、孤独、绝望、愤怒...

想法:我好糟糕;我再也不表白了;她怎么可以这样对我!

行为:不吃饭、不做作业、无法集中注意力、失眠、可能会考虑自残轻生等…

 

2.专家外衣

教师:请各位同学化身为心理专家,思考剖析为什么小杰会有这些感觉、想法、行为?

学生:幻想破灭,自我怀疑,钻牛角尖……

教师总结、补充、延展,例如:

  1. 归因方式:攻击自我
  2. 自尊受伤,失去自信心
  3. 理想/幻想破灭
  4. 爱情/心动让人欲罢不能

 

设计意图:进入戏剧情境,感受、体悟情感挫败带来的难过、崩溃、绝望等痛苦感,暴露情感挫折带来的挫败和困境都是属于正常的反应,通过专家外衣剖析情感挫败带来痛苦的原因,达到认知目标。

三、主轴事件

教师继续讲故事:宿舍的“好基友”知道了消息后,安慰了小杰,并且给小杰出谋划策,小杰重振旗鼓,向晓晓再次表白…很遗憾,这次他又失败了…

 

1.学生讨论

面对两次表白被拒的挫败,他可以怎样让自己舒服一点?请各位同学化身为小杰的“好基友”,帮帮小杰应对。(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应对方法用水彩笔写在大白纸上。)

教师扮演陷入情感挫败的小杰,各位同学化身为小杰的“好基友”,请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作与小杰进行对话劝解。

 

2.教师与学生入戏

小杰(教师):不管我做什么晓晓都不喜欢我

好基友(学生1):你应该转移注意力,好好学习,变成优秀的人,才能吸引她…

小杰(教师):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现在控制不住我自己,没法学进去

好基友(学生2):确实,学习很难,那这样把,我们走,我带你去打篮球,好好发泄一顿

……

小杰(教师):我一定是不够好,所以她才拒绝我吧,我太糟糕了

好基友(学生3):不是的,不一定就是你的问题,可能是她的问题啊

小杰(教师):真的吗?我觉得自己不够帅,学习也不够好,别人肯定不喜欢我这样的吧

好基友(学生3):那就好好提升自己!变成优秀的人

……

小杰(教师):我现在感觉好难受,觉得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

好基友(学生4):难受那是必然难受的,但是活着还是很好的

小杰(教师):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好基友(学生4):兄弟,你是不是抑郁了,要不找心理老师看看?

……

(对话期间,邀请每组同学上台记录板书应对方法,写出关键词)

 

3. 教师脱离角色扮演后,进行总结补充

例如:

  • 转变归因
  • 启动自己
  • 与那些能够给你积极情感支持的人相处。
  • 照顾好自己
  • 重拾你的爱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利用团体的资源,生成有效的应对情感挫折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对话化”、“真实化”、“场景化”,让这些方法“活”起来,提升获得援助的可能性。

四、深入剖析

1.故事续写

经过大家的安慰支持,小杰感觉好些了,然后他重振旗鼓,他有了一个决定……他要再采取一些行动,他会怎么行动?行动后,故事的结果如何?请学生分组创作接下来的故事……

各小组进行分享,教师板书,如:

故事1:继续表白,再次失败;屡站屡败

故事2:找第二个女生表白

故事3:当没事发生,好好学习,考上985高校

故事4:积极锻炼,好好打球,认真学习

故事5:变成“渣男”,到处“撩人”,成为“海王”

……

(圈出关键词、同类型的词)

 

2. 人设剖析

教师:很遗憾,这次行动,他又失败了,屡次告白失败,小杰的内心深处……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人设”(专家外衣:教师根据学生生成的故事进行逐一的回应,并剖析小杰经历的困境背后映射的心理活动。)

...例如:

  1. 也许,小杰背后有一种执念,执念可能是____________(对应的故事:屡次表白)
  2. 也许,小杰在关系中总是表现地格外痴迷的人,这种痴迷需要有对象来接收,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感情释放的出口,并从他人身上得到对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应的故事:找其他女生表白)
  3. 也许,小杰会掩藏自己的情绪,依靠内心的力量消化悲伤,在体验悲伤的时刻也从悲伤中获取力量,转化成积极的行动(对应的故事:当没事发生,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
  4. 也许,小杰内心依然有被拒绝的恐惧,做不出承诺,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需要有很多暧昧对象来让自己“盲目地感到安全和不被拒绝”。也许他需要直面自己的失败,勇敢地面对这份悲伤、恐惧、痛苦,才能真正地从这段感情中“痊愈”。(对应的故事:变成渣男)

 

3.转化积极

情感挫折的好处:

  • 认识自己的好时机。体现着我们是谁,我们有哪些思维模式,激活我们的幻想、揣测,特定类型的幻想,描绘出自己的人格结构。
  • 练习承受不确定性的好时机。
  • 从中汲取经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续写的环节,可以拓展主线故事,让学生有空间去生成情感挫折的故事,让情感挫折丰富起来,给予他们投射的机会,并深入理解情感挫折背后映射的心理动力。

五、回归自我

邀请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在小杰的故事中,是否看到了自己有些相似的状态?(暗恋一个人,表白被拒绝,与好友分开…?)

2.通过这节课,你看待情感挫败的角度有什么变化?如果自己处于类似的情境中,可以如何应对?

教师总结:过去、现在、未来的我们大概率会遭遇一些情感挫折,也许是表白失败,也许是与好友分开,也许是与好友闹矛盾,也许是…当这些情感挫折发生的时候,我们也许会崩溃、痛苦、抑郁,甚至产生了一些极端的念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反应。这些挫败在绝大部分人身上都会发生,不仅限于你我。虽然痛苦难受,但是其实我们都不孤单,我们可以获得许多的援助,来自自己、好友、老师、心理医生等等。我们相信自己和身边都是充满了力量的,这样的挫折带来了痛苦,但也带来了认识自己、修炼自己的好机会。

 

设计意图:脱去故事的外衣,从别人的故事中看见自己,照见自我,反思自我,并让经验落地。

 

【活动反思】

本设计是一节区级公开课,依据了心理危机发生模型:挫败感高+困境感高+获得援助可能性低=自杀风险高,运用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创建贴合学生的情感挫折故事,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入戏、专家外衣、故事续写等环节,让学生感悟情感挫折给人带来的心情、想法、行为,深刻理解情感挫折,体悟挫败感、困境感。体悟过后是应对,增加学生获得援助可能性,从而起到心理危机预防的效果。除此之外,本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情感挫折背后的内心活动,情感挫折与自我的关系,从情感挫折中看见“我是谁”,看见挫折积极面,达到危机转化为转机的效果。设计逻辑性强,情境鲜活、贴近学生,其中应对方式、深入剖析贯穿教学环节,具备较强的生成性。

但是,本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于挫折感和困境感的体悟可能较弱,看他人的故事,可能让学生难以产生代入感。另外,学生的应对方法可能受限,此时教师直接介绍应对方法,学生可能体悟不够深刻。同样地,在深入剖析情感挫折与自我关系这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体悟不够,这部分教师的剖析语言需要细细斟酌。

 

【专家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的主题聚焦了高中生的情感挫折,创设一个贯穿整节课的主线故事,是一节兼备深厚内涵与特色亮点的优秀课例。其中,第一个亮点是该课例的切入点非常的独特,选取的是一个失恋的案例,去支持和帮助故事中的学生,这是在过往的关于情感教育方面比较少涉及到的话题。第二个亮点,运用教育戏剧手法贴近人物,是从外在到内在再到转化的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对这个故事人物内心探索,并且在探索与帮助过程中,可以让整个班的学生共同去学习,因为人物内心会折射出一些内在的需求以及认知的方式,学生可以从中进行学习,并从角色迁移到自己身上。第三个亮点是创设的情景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带入很多的想象,发挥和投射出很多的可能,如内在的想法,从而在课堂上提供了机会,丰富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对这些思考进行回应,意味着是一个处理和转化挫折的机会。

 

点评专家:杨阳,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程项目培养对象、广州市中小学心理特约教研员、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河区教育研究院)心理研训员。美国纽约“一人一故事剧场”中心认证导师(国内仅三位)、美国戏剧治疗师协会训练体系受训治疗师(国内首批)、国家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发展辅导师。

 

【参考文献】

Joiner, T. E. ,  Brown, J. S. , &  Wingate, L. . (2005). The psychology and neurobiology of suicidal behavior.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6(1), 287-314.

Shneidman, E. S. . (1985). Ten commonalities of suicide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 Behavior Theories, 7, 27.

Williams, J. . (2001). Suicide and attempted suicide: understanding the cry of pain. Materials Today, 12(7), 68.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