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初中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调研和个体辅导我们发现,初中生在目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目标模糊不清,不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目标制定不合适,过高或过低;学习计划流产,半途而废,导致预期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学会制定和管理好目标,可以使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催人奋进,从而产生积极的心态;能让学生看清使命,产生动力。好的目标可以使人自我完善、永不停步,实现自我效能。
【活动对象】
初三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目标在成长中的作用,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
2.情感目标:感受自己掌握方向,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动力。
3.行为目标:懂得在实现目标过程中,面对可能会出现的意外和障碍,既要坚定信念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预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感受自己制定并认可的目标的意义,并尝试用“如果……那么……”工具来应对目标实现过程的障碍。
【活动准备】
1.彩笔、计时器;
2.学习任务单,每人一张;
3.学生分成5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一起学猫叫》,同学们陆续进入教室。
一、热身活动:一起学蛙叫
师:欢迎来到心理课堂。今天,将会有一个小伙伴flog(青蛙),陪伴我们一起来讨论关于flag(目标)的话题。首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一起学蛙叫”的游戏。
游戏规则: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呱!
1.小组内一人一句顺时针合作完成青蛙叫。
2.随着青蛙数量的增加,数词和拟声词也相应增加。
3.预估5只青蛙呱呱叫需要的时间,每次出错加时10秒。
(全班活动,计时)
分享:你预估的时间目标实现了吗?为什么?我们的目标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分享)
师:刚刚的活动中,少数同学预估的时间目标接近活动实际用时,感到很开心,很满足。大部分同学不是估高了,就是估低了,眼看目标悄悄从手里溜走,感到失望和遗憾。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流行音乐《一起学猫叫》,学生一边进入教室一边哼唱,营造了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开课顺势进入“一起学蛙叫”的热身游戏。游戏中的“flog”、预估游戏完成时间等设计很好地引入了本课关于“目标”的话题。
二、辨一辨:怎样制定目标?
师:老师的2020年就是在这种有时开心、有时遗憾中度过的。大家想不想看一下我的目标?
1.出示“燕子的2020年”目标清单,教师逐一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交流:
学习成长 |
体验突破 |
休闲娱乐 |
保持阅读 的习惯 |
成为一个 斜杠青年 |
√生日换华 为P40手机 |
工作事业 |
燕子的 2020年 |
家庭生活 |
√8月完成5000 字的研究报告 |
√国庆节和家人回老家过中秋 |
|
身体健康 |
财务理财 |
人际社群 |
减肥 |
先挣他一个亿 |
√每周2小时 和闺蜜约会 |
(1)我的这些目标有没有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好奇,觉得不可思议的?
(2)我已经达成的4个小目标都有什么共同点?什么样的目标对我说来说更容易HOLD住?
(3)“减肥”和“保持阅读习惯”2个目标我实现得不太好。大家帮我调整下这个目标,帮助我更好地达成。
(学生讨论、分享)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辨析,我们找到了制定目标的小诀窍,那就是——目标要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时限明确。
学习任务单
2.按照目标制定的方法,同学们制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在学习任务单上写下来并互相进行优化。
3.尝试给自己实现目标的信心进行评分(0-10分,0分是没有把握,10分是很有把握),有多少信心就涂红几颗心。
(学生制定目标并相互优化调整,第一次信心评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顺利转换至聚焦“如何制定目标”,并以“燕子的2020年”目标清单为例,通过辨析,归纳出“什么样的目标更容易HOLD住”。教师运用自我表露技术,分享自己的年度目标和亲身经历,有效降低防御,激发学生对自己近期或大或小的学习生活目标的思考和表达。
三、想一想:是不是我的目标?
1.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目标,师生个别对话:
(1)你的目标是什么?
(2)这个目标是你想要的,还是来自父母和老师?
(3)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目标如果实现了,将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2.教师带领全班学生一起确认自己的目标。
指导语:接下来,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回归自己的内心和感受,问自己三个关于“我”的问题:我刚刚写下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我想要的吗?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停顿一会儿)……如果这些问题都有了清晰的答案,请睁开眼睛,在你的目标旁签下你的名字。……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实现目标的信心有没有什么变化?
(学生签名,第二次信心评分)
师:想不到的做不到,想不清楚做不好。以终为始,当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且认同这个目标,它才是我的目标,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一部分。这个目标就会像浓雾中的灯塔一样,将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事实证明,有明确目标的人总是显得能干又有活力,按时完成任务,然后又转向新的目标。
设计意图:这部分通过“3W之问”,即三个关于“我”的目标的“what、who、why”问题,以终为始,让学生尽情想象目标实现后的情景,帮助学生认同自己写下的目标,有了目标,注意力和精力都会转向与目标相关的活动。
四、挑战:青蛙呱呱叫
师:有了合理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会发生什么呢?下面,我们通过“青蛙呱呱叫”的挑战活动来看看。
目标:40秒之内小组合作完成4只青蛙叫
任务:
(1)顺着数,从第1只青蛙数到第4只青蛙;
(2)指定数,从指定同学开始数;
(3)倒着数,从第4只青蛙数到第1只青蛙;
(4)干扰数,挑战时会受到其他组声音干扰;
(5)方言数,用方言顺着数。(这一任务开始用“?”代替,待挑战时揭露)
要求:小组内一人一句合作完成青蛙叫,“呱”必须全组齐说;每组挑战任务由挑战顺序决定,如第一个挑战的组完成第一项任务;挑战顺序随机决定,完成挑战的组,组长指定任意组开始;超出时间、出错即为挑战失败。
活动步骤:
1.小组成员1分钟商讨如何完成这个挑战。
2.老师计时,各小组轮流挑战。
3.教师逐一提出问题并邀请学生交流:
(1)你们商量了些什么,作了哪些安排?
生:人员安排//说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心态……
师:有了目标,这个商量的过程就是制定计划的过程。生活中要达成一个目标要调动很多资源,比如,时间怎么安排?精力怎么分配?我们平时经常列的时间日程表也是计划的一种。只有周密地安排,才有可能抵达目标。如果做出了周密的安排,圆满的计划,目标就一定会实现吗?(生:不一定)那是为什么呢?
(2)挑战失败的小组是什么原因?游戏中有哪些没想到?有没有在安排时间可以提前去想的?
生:紧张、卡壳、说错了……没想到他们会选择我们//没按我们的计划进行//没想到会在他那里出错//没想到我们会在第五组//没想到要用方言说……
师:看来是这些“没想到”,它打我们个措手不及啊,让我们的游戏进行不下去了。是不是就像这两幅图?这些大大小小的“坑”是不是就像刚刚游戏里的那些“没想到”?
设计意图:通过挑战游戏,让学生切身感受目标实现过程中的种种意外情况,对“目标+计划≠制定目标”有了新的认知,为下面“如何尽量避免掉坑”以及“跌入坑中如何继续往前”作好心理准备。
五、说一说:如何HOLD住目标
1.绘制目标线路图。
师:同学们,看着我们刚刚写下的目标,从起点到终点,该有多少“坑”、多少没想到在等着我们,面对生活里的这么多没想到,我们怎么办?(停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提前准备好绳子和梯子再上路,当我们一旦跌进坑中,就可以顺着梯子和绳子爬上来,继续往前。那么,这些绳子和梯子是什么呢?
接下来,大家结合自身实际,用“如果……(某个情景、状态)那么……(某个应对)”的句子来填坑,写得越多越好。
(学生绘制目标线路图)
2.分享:你的目标实现之路是怎样一条路?哪些障碍会成为实现目标的拦路虎?什么情况下会跌进烂泥坑?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提前想到了哪些应对措施?
(学生分享,教师适时点拨)
师:通过交流,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绳子”和“梯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果想放弃了,那么想一想当初立下目标时的初心;如果很难坚持,那么出发时就找同伴一起前行;如果自己总是喜欢偷懒,那么找个可以监督自己的人;如果觉得这个过程很累,那么偶尔可以在实现小目标时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如果心情不好,那么就找老师聊聊,谈谈心;如果上课听不懂,那么就去找老师、同学寻求帮助……当这些情况真实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不慌不纠结了,照着预案做行了。
小方法往往有大作用。每个人遇到的困难不一样,每个人的应对策略也不一样,如果……那么……,等于在潜意识里刻意建立了一个“自动化执行”的程序,给最糟糕的情况做了一个预案。一旦遇到障碍,这个预案就会被唤醒,见招拆招,HOLD住目标。所以——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填坑的能力有多大!
3.第三次信心评分。
师:有了目标和计划,前行的路上还带上了“如果……那么……”预案,此时你实现目标的信心是不是更足一些了?如果是的话,继续涂红 ,点亮信心值。
设计意图:这是本堂课的难点。为什么大部分计划没有效果?是因为大部分计划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大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要做什么。通过植入“如果……那么……”的语句,其实就是在大脑里预埋行动线索,当“如果”这个条件出现时,大脑就会自动反应出该做的事,而不致于遇到困难时而束手无策。
学生绘制的目标线路图
六、结束:“新版青蛙叫”
师:课的最后,我们用一个“新版青蛙叫”来梳理今天的内容。“呱”的时候,我们给自己竖一个大拇指,“飒”的时候,每个人做一个自信的动作!
你有目标,我也有;符合实际,时限留;内容具体,不能丢,呱!
心灵三问,动力久;干扰障碍,预案救;hold住目标,未来有,飒!
(老师和学生一起齐读并做相应动作)
师: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就的。当目标完全融入人生活的时候,人生目标的达成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目标在手,未来我有,最后,用这句话作为大家的行动宣言。我们不仅要做目标达人,更要成为行动高手。HOLD住目标,将目标落到每天的行动中去,一年以后会看到更优秀的自己,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相信大家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灿烂美好的人生。
设计意图:“新版青蛙叫”的游戏有两个作用,一是延续游戏线索,课堂呈现出整体感;二是用来归纳总结课堂内容,升华情感,落实行动目标,增强自我效能感。
【效果与反思】
初中生“目标管理”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又不太容易上好的一个主题。对初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个合理的目标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然而这个年龄的学生有过多次制定目标的经历,习以为常,同时又常常遭遇目标和计划的落空,对这个主题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上出新意。因此,本节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精心打磨教学细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三点”切中学情靶心。一是找准“痛点”。有明确的目标,有周密的计划,为什么目标还是实现不了?这是很多人的困惑,也是这节课前期学情调研发现的问题。本节课紧紧贴着学生的需求,牢牢抓住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展开。二是抓住“对症点”。通过文献查找和课堂实践,选用了目标管理SMART原则中“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时限明确”三个原则来指导学生合理制定目标,同时采用了“执行意图”(如果……那么……)这一工具提前设置预案,指导学生如何尽量避免掉“坑”以及跌入“坑”中如何继续往前。三是制造“惊叹点”。教学过程中,当呈现“计划”与“现实”的图片时,每个学生都张大了嘴,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对“目标+计划≠制定目标”有了新的认知,那些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变化和“没想到”更要引起重视。
“三线”贯穿课堂始末。一是“游戏线”。本节课从“一起学蛙叫”的游戏导入,到工作环节的挑战“青蛙呱呱叫”,再到最后以“新版青蛙叫”结束,flog与flag谐音相映成趣,富有层次、蕴含变式的主题活动串起了整堂课。二是“知识线”。课程紧紧围绕课题“HOLD住我的目标”,从“目标”辨析开始,找到制定目标的小诀窍,再通过“3w之问”明确认同“我的”目标,最后通过绘制目标线路图,尝试提前想预案,见招拆招,进而“HOLD住”目标。三是“信心线”。教学过程中一共设置了三次信心评分的机会,目标制定起初,同学们忐忑、渺茫,只敢涂红两三颗心,当认识到“这是我想实现的目标,它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作业单上的红心不断在增加,第三次信心评分时,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交流分享时也愈加兴奋和激动。
“三心”激发自我效能。一是情境设置“入心”。“燕子的2020年”的情境,是老师的自我开放,很好地拉进了与陌生授课班级学生的距离,自身的案例也是教学素材和课程资源,对于“什么样的目标更合理”更有说服力。教学中的挑战环节,模拟了现实环境中目标实现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变化和不确定,学生就在这切身的感受中体验、感悟和成长。二是方法教授“动心”。心育课的核心目标不仅要让学生“想做”,还要“会做”,合理目标的制定要诀、以终为始的思维方法、提前预案的操作要领,一步一步、一点一点地让学生心有所动,进而落实行动。三是转化蜕变“真心”。教学过程中,老师营造了平等、尊重、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与学生共情,帮助学生厘清问题,并通过具体化和逻辑层次提问技术,链接愿景,给学生赋能,触发转变的内在动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注:本课例在2020年江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展示交流活动中获初中心理健康一等奖。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昌,330006)
电话:1897912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