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校动态绘画;高一新生;学校适应
活动背景:学校适应指学生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程度,是学生通过积极的身心调整和学校环境相互作用,顺利完成学业、发展个性、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过程[1],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课堂教学转入在线学习、从漫长假期到开学复课、从中考延期,再到步入新高中面对选课走班和高考压力,较往届,“适应变化”对2020届高一新生来说尤为重要。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身心发展不要平衡,其本身面临一系列心理成长危机,面对主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适应的好坏和快慢不仅影响到其能否取得学业成功、能否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情感,能否发展良好的社会技能,而且与能否对未来生活产生美好的期望,从而自然顺利地踏入社会紧密相关[2]。因此,对高一新生其学校适应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干预辅导十分重要。
设计理念:学校动态绘画(Kinetic School Drawing ,简称KSD )最早由Prout & Philips 提 出并应用于心理投射领域,它以直观的形式突显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及紧密的心理互动关系,探 索学生在学校中对自己(如自我形象的积极与消极)、同伴(如对同伴的态度)、老师(如对老师权威的感知,心理距离的远近)以及之间关系的感知 ,也可用于对课堂环境的感知及其学校态度等[3]。相较于语言叙述和文字表达,动画绘画更具天然性和象征性,更接近参加者的潜意识反映其内在信息,降低其心理防御机制,让参加者兴趣盎然,是一种评价学生学校适应的新视角。本方案设计将学校动态绘画应用于高一新生入学适应的团体心理辅导中,希望对其应用于对学生适应水平的评估和干预,引导学生尽早适应高中学习生活节奏进行初步探索。
活动对象:高一年级新生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对学校适应状况及自身情绪状态的觉察
2.对学校适应不良而产生的相关情绪进行疏导与处理
3.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其掌握学校适应的手段和策略,提高适应能力加快适应节奏。
4.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看待学校适应问题,促进学生成长。
活动方法:
1.活动场地:教室或心理辅导专用教室
2.活动材料:A4白纸若干,2B铅笔、橡皮若干,24色彩铅、水彩笔(每组各一套),放松音乐(班得瑞音乐:《童年》、《清晨》、《山林小溪》)三段;歌曲《明天,你好》音频一段、白色告示板若干块;录制新生开学相关视频;放松冥想音频一段;心型彩色卡片若干。
3.活动分组:每组4—6人
活动过程:
教师引言:欢迎同学们走进新校园,开启高中生活。现在我们来玩儿一个游戏,加深一下对彼此的了解。
三年初中时光匆匆而过,现在我们成为了一名高中生,现在请你轻轻闭上你的眼睛,伴随着轻音乐《童年》的优美旋律,请你回顾一下你的初中母校,首先映入你脑海的什么画面,它可能是一个人、一件事、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种习惯、一个标志、一种颜色、一种感觉、一种味道……,请你把它画出来!
具体方法:
⑴请同学们在A4纸上把脑海中对于初中母校的画面,画在纸上(纸张方向,画材自主决定)
⑵画完之后进行小组分享,具体内容包括:a.请描述一下你的图画;b.介绍你的姓名、初中毕业校;c.请说明选择绘制这个画面的原因;d.介绍结束后,请说:“非常愿意加入这个集体,成为一家人!”;e.组内分享后,每组成员将自己的图画贴在告示板上,并通过讨论决定告示板的名称,每组推举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暖身阶段活动反思:本阶段的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彼此了解,初步形成凝聚力,吸引注意力,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同时让学生熟悉图画这种形式,有的学生因为不熟悉画画或者担心自己画不好而不愿动笔,可先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随着活动的深入逐步引导,不宜操之过急。
暖身阶段学生出现的绘画主题:初中学校的校徽、主题雕塑、初中校服、教室窗外的紫藤架和每天悦耳的鸟叫声、学校门口的小吃摊、以前的班主任、好朋友、初中时做得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情……
课前教师拍摄高一新生从开学报到、新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第一天上课等节点的镜头并制作成三分钟视频进行播放。
教师引言:通过视频我们回顾了开学以来一系列具有“仪式感”的事件,我们踏入新校园,正式成为了一名高中生,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同学老师、新的高中课业、新的挑战、新的征程,你都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我们这节课用你的画笔、你的思绪、你的语言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新学期 心适应
具体方法:请准备好铅笔和橡皮在A4白纸上,画上这样一幅画。请画一幅关于现在高中学校的画,画中包括场景(例如:教室、操场、图书馆等)、你自己、你的老师以及一到两个朋友。画中的每一个人正在做某事或者某个动作。请尽量画完整的人(不要画火柴人),尽可能画出你的最好水平,允许涂改。
为营造氛围在放松训练过程中可播放相关放松音乐(本课选用班得瑞音乐:《清晨》)。图画活动结束后,请在纸的背面回答如下问题:
⑴讲故事,用简短文字描述图画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⑵画中人绘制的先后顺序,他们都在干什么?⑶观察和回想,画中出现的场景和你在原来学校的学习生活比你感受到的最大不同是什么?⑷画中的你心情是怎样的?
完成后进行小组分享前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自己写下即可)。然后进行全班分享。教师可参与到活动中适当进行自我开放,讲述自己之前求学和工作经历,引发学生共鸣。分享完成后,对学生面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出项的相关情绪困扰,教师做出解读与总结。
教师总结要点:察觉并接纳自己因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不适感受并积极应对。
⑴了解变化。进入学校主要面对如下变化:a.人际关系的变化;b.学习环境的变化;c.生活习惯的改变;d.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变化;e.自我定位的改变等。
⑵明了原因。心理舒适区理论。心理舒适区,是指人们习惯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新环境、接受新挑战时,内心会从原本熟悉、舒适的区域进入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的压力区。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此处为图一)
⑶积极应对。来到新学校,我们跳出了原本的舒服圈,感到有点紧张,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积极的应对策略,其中“学习区”就是最佳突破口,我们不断学习、掌握新技能新方法,拓展“学习区”去应对适应不良,减少“恐慌区”面积。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和拓展“舒适区”,达到心理平衡和良性循环,提升适应力。我们怎样拓展“学习区”,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讨论。
转换阶段活动反思:本阶段要比第一个阶段更加深入,完成学校动态绘画可让心理教师对学生对自身的环境适应状况进行评估,并引导学生对“不适点”进行自我觉知。如时间允许,尽量给学生自由时间进行图画,充分调动主动性。为保护隐私,可只分享前三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可留给心理老师,作为后续心理干预的依据。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自己图画的解读和感受的表述。教师要掌握自我开放的时机,如果学生参与踊跃,教师可以放到最后;反之,可以适当提前,起到带头作用。有的学生因为不熟悉画画或者担心自己画不好而不愿动笔,可先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随着活动的深入逐步引导。教师要及时掌握和归纳学生在图画和描述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好调整,有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为下一阶段活动做铺垫。
课堂实践中发现,结合图画和问题回答,学生感受到的人际关系上的变化(包括与老师、与同学)是最为剧烈的,并由此产生了各种情绪体验,并且在适应快慢上也有所差别。
案例一:
(此处为图二)
(图二)一位女生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我画的是我们班里的日常,同学们在一起聊天、吃东西、开玩笑、做卫生……,图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我,我已经融入这个班级了,初中和高中我感到最大的不同就是同学不一样了,不过现在我已经和大家打成一片啦,挺好的!”
案例二:
(此处为图三)
图三中的女生用更加精细和着重的笔触先画了画面中左侧的女孩,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作品的:“我先画了画纸左侧的女孩,是我现在的一位同学,但我更怀念初中时坐在相同位子的同学,她是我的知己、挚友,我俩就像一家人,我和她的相处模式很习惯很舒适,不像现在,大家只知道学习,没有多少交流,我好想回到初中去呀!”
案例三:
(此处为图四)
图四上图的一位男生这样描绘自己的作品:“这是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我和我的好朋友中午忘了值日,就去操场玩了,班主任很严厉,批评了我们,初中对我来说已经过去了,高中认识了很多好朋友,对于老师的批评他们都很自信觉得是小事一桩,只有我躲在朋友的身后,我很不安,担心会给班主任留下坏印象,我不想这样!”
图四下图的男生描述了当时进行动态化的场景,并这样描述:“虽然我初中也是在这个学校,但上了高中后同学和老师都变了,我需要重新开始,此时此刻我感觉很紧张慌乱,图画中的那只手是我,我想隐藏在角落里,不让老师发现,这位老师我不熟悉我担心一会儿她叫我回答问题,我答不上来!”
3.工作阶段(头脑风暴:调动自身力量)
教师引言:今天,我们已经顺利的成为了一名高中生,面对种种变化,我们要怎么样拓展“学习区”,重新建立“舒适区”呢,你有什么妙招吗?
具体方法:
第一部分:请在A4纸上画出你左右手的手模,在左手手心写下你自己的应对策略;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接着进行全班分享,最后把你学到的别人的策略写在右手手心。教师适当进行总结,亦可适当进行自我开放,讲述自己面对环境变化时的一些应对方法。
教师总结要点:
……
第二部分:我们挥别初中,步入高中生活,刚刚来到新环境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适和挑战,也许你很快就适应,也许你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但这都不会影响我们成长的坚定步伐。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着优美的音乐(班得瑞音乐《山林小溪》)和指导语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去体味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指导语——《小溪、巨石和大海》[4]
工作阶段反思:本阶段第一部分无论是将策略写入手模这样的象征活动还是彼此讨论,其目的都是调动起学生自身力量。教师在进行总结和引导时可根据工作阶段显现的人际关系适应问题适当有所侧重,展开讨论。第二部分就是将这种力量不断内化为自身成长力量。本段放松指导语选取自然界一个常见的情景,听者可以把自己的故事投射到象征性的语言中。水的意象是人们所熟悉的,河流是水的一种形态,可以代表人的一生成长,让人们感觉到安全感、接纳感,并在此中处理分离、融合和接纳的情绪[4]。
4.结束阶段(真心话对对碰)
在歌曲《明天你好》(牛奶咖啡原唱)的伴奏下,同学们在事先分发的心形彩色卡片上填写如下内容:
⑴对画中的你自己:恭喜你,顺利进入高中,未来我祝福你********************************* ,加油,一切顺利!
⑵对你所在小组的其他同学:亲爱的伙伴,我们是一家人,未来祝愿你 ********************************* !
完成后进行全班分享,然后每位同学将卡片祝福亲手粘贴到班级展示墙上。
结束阶段活动反思:本阶段主要希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环境带来的挑战,增强团体的凝聚力,也是对整个活动的升华和内化。要引导同学关注和倾听每位同学的祝福并从中获取成长的力量,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向同学们表达真挚的祝福,拉近师生距离。
设计方案整体反思:
1.本方案是对学校动力绘画应用于高中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的初步探索,尚有不足之处,需在实践中继续进行完善。
2.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图画和分享,因此本活动不仅限于一节课时间。有的学生因为不熟悉画画或者担心自己画不好而不愿动笔,可先采取文字描述的方式,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循序渐进。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不宜操之过急。
3.以学生对图画的解读为主,教师不要进行过多干预,充分调用学生自主性。同学之间活动之前应约定“彼此包容、保密”的活动规则并践行。
4.指导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图画技术的相关知识。
5.指导教师应对学生集中出现的适应问题和个别突出问题予以重视,为后续心理干预策略做准备。
6.教师要及时关注课堂上的变化,对于集中出现的适应问题及时调整课堂进程,积极予以关注和回应。
7.本方案中多个环节提到教师可参与其中,适当进行自我开放,以教师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自我开放的时机也要视学生参与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而灵活掌握。
8.耐心细致,全面深入掌握学生情况,为后续工作做好铺垫。例如从图四当中两幅图画加上作者描述来看是来到新环境师生人际关系不适应,但可能还与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自信,不接纳自己有关,这都需要教师细致发现,认真分析,必要时进行一对一面询,本活动设计只是一个初步的评估与干预,后续工作一定要跟上。
参考文献:
[1]毕有余,赵晓杰. 升学准备:促进中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途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47-151.
[2]汪清华,张通昌,孙晓明.社会环境与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7(3—4):308—312.
[3]张琳,黄喜珊. 评价学校适应的新视角:学校动态绘画[J].心理研究,2012,5(6):87-89.
[4]严文华.我手画我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