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探索家庭——我的家庭资源》

 一、教学背景

很多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都证实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是难以随我们的主观意愿发生变化的,我们就只能被动的接受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了吗?今天分享的这堂心理课《我的家庭资源》,是以主动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觉察、挖掘家庭环境中的资源,并学会用成长型思维将其转化为能够助力自己生涯发展的优势资源。

二、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觉察、梳理自己的客观家庭环境情况,意识到家庭对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用成长型思维挖掘自己所拥有的家庭资源,并将其转化为能助力自己生涯成长的优势资源。

四、教学流程

1.导入:课前调查

请同学们都趴在桌上,闭上眼睛,老师会提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请大家用举手或不举手来代替回答。

教师提问:

1. 感到对自己现处的原生家庭100%满意的同学请举手。

2. 你觉得你的原生家庭给你带来了更多积极影响的同学请举手。

3. 希望自己的原生家庭在某个或某些方面有所改善的同学请举手。

教师总结:在刚刚的课堂调查中我发现极少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100%满意,也就是说更多的同学还是希望自己的家庭环境能得到更好的改善,从而对自己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因此,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自己的家庭资源。

 

2.家庭环境象限图

教师引导:

我们把家庭环境分为两个维度:家庭环境对个体造成的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家庭环境的优劣势(优势环境-劣势环境)。因此第一象限就代表你认为能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优势家庭资源,第二象限代表你认为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的劣势家庭资源,第三象限是带来消极影响的劣势资源,第四象限是带来了消极影响的优势资源。

请根据材料,分析A同学的各项家庭环境情况应分布在哪个象限并说明理由。

在分享中,存在不少分歧。在优劣势环境的划分上,大部分同学意见一致,A同学拥有的优势家庭环境很少。于是有同学认为家庭的支持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及空间,因此A同学的家庭环境会给她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比如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会让A同学失去很多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因而没有办法获得更多更好的选择。而另一部分同学认为,正是由于A同学目前的家庭环境恶劣,才更能激发TA奋斗的意志,从而突破家庭环境的限制,产生更多积极的影响。比如A的父亲不上进没担当,就能促进A更成熟懂事,帮助母亲共同承担家庭的重任。

接下来请同学们预测,A会成长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这一次,大家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答案。有同学觉得A同学会成为一个非常刻苦、努力、勤奋,成就一番大事的人,也有同学觉得A可能会成为一个庸庸碌碌,平凡一生的人,还有同学觉得A可能会自甘堕落、误入歧途,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 

其实,正如大家所说,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A有可能成长成为各种各样的人。就如电视剧《都挺好》中演绎的一样,同样的家庭环境,却养育出了缺乏主见和担当的大哥苏明哲、性格暴躁的妈宝男苏明成、外冷内热事业成功的小妹苏明玉这三种截然不同的人。请大家思考:享有相同家庭环境的苏家三兄妹,为何发展出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境遇?

 

3.什么是家庭资源?

教师引导:

每个人应对家庭环境的态度和行为,造成了不一样的家庭影响。就像面对自然环境,智慧的人类把物质的客观性质加以开发和利用,形成了各种自然资源。对应的,每个人也可以从家庭环境所给予的客观条件中,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将其转化为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的家庭资源。就像苏明玉一样,她虽然出生在重男轻女、母爱失衡的家庭,但她仍可以为了追求关注和爱,培养自己爱与被爱的能力,从而得到自爱自信积极与接纳这些积极家庭资源。

 

资源并非与生俱来,是客观物质/条件经过人的挖掘、转化之后,才成为可利用的资源

 

4.转化我的资源

如何转化我们的家庭资源呢?

Step 1: 调整心态

少有十分完美的家庭。承认、接纳它的不完美是我们跳出原生家庭限制的第一步。

Step 2:转化思维模式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因此,选择更加积极的思维模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挖掘家庭环境中的优势资源。

 

Step 3: 积极行动

在课前,何老师让大家写好了自己的客观家庭环境状况。现在,请你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去思考,你将哪些家庭环境利用、转化为你的家庭资源了?有哪些被你忽视了的优势家庭资源还没被充分利用?又有哪些劣势的家庭环境依然可以转化为你的积极家庭资源

总结:优势家庭环境固然有利于我们的生涯发展,劣势家庭环境可以经过转化利用,激发出它对我们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认知、突破环境限制、激发潜能等方式,改变家庭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从而为自己的成长发展挖掘出更多的优势家庭资源

 

五.教学反思

这堂课主要从积极地角度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客观家庭环境进行积极赋意,但也许还会存在某些家庭状况真的很糟糕,学生无法从情感上给予它积极的定义的情况,那么他们会不会因为强行积极而压抑了内心的真实部分呢?基于这样的担心,我在后续的课堂上也追问了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家庭环境第四象限那些无法转化为积极影响的劣势资源呢?有学生会回答: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强化积极影响,虽然有些不可避免的消极影响,但这也是我们成长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吧。这个问题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学生对家庭资源更深度的思考,也能从认知上帮助孩子们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目前无法转化的劣势资源。

从课堂效果来说,引导学生转化负面的体验,特别习惯对自己有负面评价的学生来说,把家庭环境的消极影响直接转化为积极的资源,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消化,对于这个群体的需求,也许还需要我们课后通过更具体的问题对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