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提起高中生活,很多学生的描述就是累,压抑,枯燥,紧张,焦虑。确实,在高中阶段,由于知识量的增大,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压力感增强,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者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负性情绪体验多于正性情绪体验。鉴于此,本节课以“提醒幸福”为主题,旨在通过幸福涵义的重新阐释,以及自己对幸福的体验分享和同伴之间对幸福瞬间的捕捉,使学生认识到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成长,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嗅到幸福的味道。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刚进入高中阶段在学习节奏、人际、环境等方面还未完全适应再加上学业的压力以及青春期的各种烦恼会使他们更加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体验。 【教学理论依据】 (一)塞里格曼于2002年第一次提到真正幸福论。塞里格曼推出的真正幸福论在积极心理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真正幸福论认为“幸福”这个词很难有科学的定义,所以塞里格曼把它分成三个“部分”: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快乐生活” 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包括安宁、知足和满意。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包括躯体愉快(意指直接且相对短暂的知觉上的欢欣)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围绕着这个基本理论生活的人会拥有接近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美好生活”。因为聪明地利用个人的特长和天生潜能会给人在生活中带来更多的参与和融入,也就是说拥有一个更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生活”是指参与和为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服务。生活的意义是从参与和在为这种机构服务中取得的。带有积极性的机构和组织包括宗教、政治、国家、社区和家庭。积极心理学家们相信积极和正面的品质和情感只有在积极和正面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得到发挥和发展。 (二)真正幸福论的临床实践——积极心理疗法 塞里格曼和其两名助手——拉西德和帕克斯过六年的不断试验和研究,设计出了一整套建立在真正幸福论上的临床积极心理疗法。他们为真正幸福论中的快乐生活、充实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设计了相关的积极心理疗法练习。他们在一次次实验中,要求参与者运用这些练习并对抑郁症状进行前测和后测,发现对生活意义与充实生活的追求和更高的生活满意水平与抑郁症状减少是密切相关的,而对快乐的追求只是小幅度地提高了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减少了抑郁症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幸福的涵义,幸福可以是某个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实现,幸福也可以是生活中某个微小而确切的瞬间,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幸福,从而提高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高中生活,发现并体验生活中幸福的点滴瞬间,增强学生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理解幸福的涵义,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幸福观。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提升学生发现、感受幸福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情景创设法,绘画体验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成9个小组,礼品盒和小礼物,准备彩色卡纸60张,爱心贴纸60张,在黑板上画出幸福树的主干。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流程】 一、导入活动:神秘的礼物(5min) 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神秘礼物,同时播放轻松的音乐,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把右手张开放在桌面上,然后老师把礼物发到每一位同学的手里。拿到礼物后请大家先不要睁开眼睛,猜猜这个礼物是什么?现在请同学睁开眼睛,然后把你手中的礼物打开看看。打开礼物发现是一颗小小的葡萄干。然后请同学们把这颗葡萄干吃掉。老师提问:“当你打开礼物,看到这个小小葡萄干的那一刻是什么感受?”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惊讶,有些可能会说开心,有些可能会说礼物太小,有些也可能说不够。在同一个时间,同一间教室,拿到了相同的礼物,同学们的感受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有些同学感觉能在课堂上还能吃上一颗酸酸甜甜的葡萄干就已经很开心很幸福了,有些同学抱怨老师也太抠了发了那么小的一份礼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在生活当中我们是不是也是这样,实际上,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幸福瞬间,我们是否能感知到呢?我们又该如何提升自己感嗅幸福的能力呢?这就是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问题。 二、描绘幸福(15min) 画出幸福的模样 师:同学们,谈起幸福这个话题,我们可能会感觉有点难,幸福好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我想在每位同学的内心一定有一个对幸福的具体景象,老师想请大家把你心里所想的幸福的模样画出来,让后再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生:嗯……(开始绘画) 学生画好后,请几位同学进行全班展示与分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的分享很好,根据刚才几位同学的分享大家觉得获得幸福的体验难吗?对,不难。曾经有一部电影《求求你表扬我》,男主角是这样理解幸福的,他说: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师:所以,幸福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幸福其实是一件简单的小事。 三、体验幸福(10min) 环节一:情景体验(2min)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片,当你遇到这类情况时,会产生什么样的体验呢? 图片一:当你参加考试时,考题正好是你昨天刚刚做过的。 图片二:当你饥肠辘辘时,有人送来了垂涎已久的美食。 图片三:早上醒来,发现还可以再睡十分钟 图片四:请别人帮你挠痒痒,他一下就挠到最痒的部位。 师:这些都是生活中微小的幸福瞬间,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微幸福”。每个人生活中都会存在许许多多这样的“微幸福”,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留意到。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分享活动来晒晒我们的微幸福吧。 环节二:分享活动(8min) 晒晒你我的“微幸福” 活动要求:每位同学回忆近一月内,发生在自己和同学身上的幸福小事,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讲述: 1、在 … 时间 … 地点 发生了…事情,让你感到很幸福,比如有一次我感冒流鼻涕,没有带纸巾,同桌给我递了一张纸巾,我感觉很幸福。 2、在 … 时间 … 地点 发生了…事情,我觉得你好幸福,比如放学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我发现你打的菜都是比较合你胃口的,此时感觉你很幸福 。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之间幸福故事的分享启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从更加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的生活,通过关注生活中容易被忽略掉的“微幸福”提高学生对幸福体验的捕捉能力;每个同学感受幸福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以同学的视角来发现自身的幸福点,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幸福体验,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学习如何发现。 四、寻找幸福(1min) 活动:种植幸福树 1、播放视频《幸福到站,请叫醒我》 2、师:同学们,你觉得按照视频中老人寻找幸福的方式,他能找到幸福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他一直都是闭着眼睛睡觉 师:有没有人犯过和这位老人一样的错误? 生:嗯嗯 师:好,生活中那么多可以给你带来幸福体验的事情,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发现它,寻找它呢?请大家在爱心便签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贴在我们的幸福树上。 生:学生写好开始种植幸福树 教师总结:同学们,这棵树漂亮吗?看到它你体验到幸福了吗?希望每位同学内心都有这样一棵幸福树,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都能够体验到幸福,做一个幸福的人。 五、课后延伸作业(1min) 每人准备一个幸福笔记本,随手记录每天的幸福瞬间,提升幸福能力(每天至少记录三件)。 【板书设计】 提醒幸福 描绘幸福 体验幸福 幸福的能力 幸福树 寻找幸福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学生对幸福的感嗅能力的提升,通过绘画表达、积极的互动,学生在讨论与分享中获得快乐体验,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同学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忆并完整叙述幸福故事,需课前要求学生先做好准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或者与主题相关的故事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