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与你不同的人
—高一心理健康课课堂实录及教学分析
【关键词】体验表达;理解差异;尊重他人
【设计理念】
高一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之一:高一学生由于自我的关注性和交往的选择性导致自我中心,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往往会在言行举止上流露出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影响同学间的关系,还会使一些学生在集体中没有归属感,影响身心发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人与人是有差异的
2.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别人的重要意义
3.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理解尊重别人的重要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主要运用体验、谈话、讨论、角色扮演、共情、质疑澄清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视剧《匆匆那年》“买磁带”的片断和A、B两组同学角色扮演的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游戏热身,引出课题: “互相揉肩捶背”
幻灯片出示课堂规则:用心体验 真诚表达
师:全体向右转,后面同学的双臂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我说一二三,你们说四五六,并且以自己认为最舒服的方式给同学揉揉肩;再换个动作,我说一二三,你说四五六,同样以自己认为最舒服的方式给同学捶捶背。来而不往非礼也,全体向后转,再来一遍。
师:你们享受到你想要的最舒服的感觉了吗?
生:享受到了。
师:说明你们彼此理解的最舒服的动作力度是一样的。
生:没有。
师追问:你享受到了什么?生:疼……。
师:看起来你理解的舒服的感觉和他想的是不一样的,理解不同,表达出来的动作也是不一样的。
师: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 生:正常。
师: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每天都在面对与你不同的人,(板书:面对与你不同的人)怎样与他(她)相处,让我们彼此都舒服呢?
二、情景分析,促进理解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部电视剧《匆匆那年》片断,播放视频——“买磁带”。
(剧情是:林嘉茉和方茴是好朋友,她们去了音像商店。嘉茉听到“后街男孩”的歌曲欣喜地跟着唱了起来,并拿了一盘“后街男孩”的磁带,问方茴喜欢谁的歌曲,方茴说喜欢张国荣的歌曲,林嘉茉说:你怎么这么复古?张国荣已经过时了,她又指着“后街男孩”的剧照问方茴:谁帅?方茴却说:张国荣。方茴告诉嘉茉:好朋友不一定啥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嘉茉却说:好朋友就应该听一样的歌曲,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东西,看一样的书。于是,她塞给方茴一盘“后街男孩”的磁带,并说:我买来送给你,听久了你就喜欢了。方茴推着拒绝接受她给的磁带,磁带掉到了地上。嘉茉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你根本没有把我当朋友,转身走了。)
师:1.他们彼此得到愉悦的感受了吗? 2.林嘉茉和方茴的不愉快是谁造成的?为什么?
生:磁带造成的。
师追问:磁带是怎样造成她们的不愉快的?没有磁带是否就愉快了?
生:是林嘉茉造成的。她不应该强迫方茴接受她的磁带,并喜欢后街男孩。
师追问:林嘉茉为什么会强迫方茴去接受她的磁带,并喜欢后街男孩呢?
生:因为林嘉末认为既然是好朋友,她们俩的爱好应该是一样的,这个想法不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即便是好朋友,也应该理解这一点。
生:我认为虽然矛盾是因为林嘉茉想要将磁带强加于方茴所引起的,但是矛盾的激化却是方茴引起的,她要是不一味的去拒绝林嘉茉,也就不会将矛盾激化。
师追问:你觉得方茴一味拒绝林嘉茉的原因是什么?
生:方茴一味拒绝林嘉茉是因为她不喜欢“后街男孩”,拿自己不喜欢的磁带又欠下了林嘉茉的人情,所以就拒绝了。
师:林嘉茉知道方茴的这个想法吗?
师:林嘉茉怎样做她们就能相处的比较愉快?
生:她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站在方茴的角度上想一想,不应该将自己的爱好强加于别人。
师:方茴怎样做她们就能相处的比较愉快?
生:不喜欢“后街男孩”,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拒绝林嘉茉,这样做表现出对林嘉茉的不尊重,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林嘉茉爱好的不接纳。出于朋友之间的尊重也应该试着去了解,试着去接受,并不是一味的拒绝。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即便是好朋友,也应该理解、尊重对方,主动沟通,允许别人跟自己不一样。 板书:尊重、理解
三、合作体验,强化感悟
1.按座位分成A组、B组,所有同学都按照要求用心去做。
两个组的任务单是: A组同学:给你的同桌谈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事。B组同学:在同桌开始谈话的半分钟后,逼真地完成以下活动的任何一项:①可以在任何时候打断同桌的谈话; ②在同桌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提出反对意见; ③做出不关注、不屑同桌的表情或动作,但是不能扰乱课堂秩序,不能与同桌发生肢体冲突。
2.请A组同学谈感受
师:1.你给同桌讲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事吗?2.整个过程让你感觉愉快吗? 3.为何会有这种感觉?4.他(她)的这种行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5.你希望他(她)怎样做?
生:他不听我说,我感到对我不尊重。
师回应:当别人不听你说、不尊重你的时候,你的心情不愉快。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生:没有愉快也没有不愉快。无所谓。
师回应:你的意思是说,她对你怎样与你无关,是这样的吗?这是情绪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我们修炼的目标。祝贺你能有这样好的情绪控制能力。
四、深化认识,突破难点
师:如果他告诉你,他这样做也是有原因的,你还会有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吗?
生:那要看是什么原因?
师:什么原因能让你不会有这种不舒服的感受?
生:是老师让他这样做的。
师:哦,如果他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你可能不会有不被尊重的感觉,对吗?
师:请B组同学用最有效的方式消除与A组同学之间产生的误会。
师:你用什么样的有效方式消除了与同桌的误会?
生:我跟她握握手,拥抱了一下。
生:给他说声对不起。
师:哪一种方式是最有效地消除误会的方法?
生:说出真相。
师:通过语言沟通,说明真相就能得到理解和原谅。
师:生活中,如果能多去了解一些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就能更多地理解别人。当我们能更多的理解别人,也就能更多的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与我们的不同。板书:了解、换位、沟通
五、质疑冲突,内化感悟
老师幻灯片出示:“无论他人的外貌、价值观、行为与你有何不同,尊重他(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她)。当与他人出现分歧或误会后,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理解。”
师:这句话你们认同吗?
生:认同。
师:你们没有问题,我提出问题大家思考,某生说: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别人发言只要说得不对,他就发出唏嘘声,我讨厌他的很多行为。面对这样的同学我还要尊重、理解他吗?
生:不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不尊重别人,别人凭什么尊重他!
生:如果这样以牙还牙,就会导致恶性循环,我们应该宽容一点。
师:他的行为确实给别人带来了不愉快,让人体验到不被尊重的感觉。我们不能认同他的这种行为是否就不应该尊重和理解他这个人?
师:你们想一想,他发出唏嘘声可能会有什么原因?
生:引起别人注意;别人冷落过他;……
师:如果真是这样的原因,你能理解他的行为吗?
生:能理解,但他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啊!
师:你们觉得如何面对有这样经历的同学,让我们彼此相处地愉快一些?
生:先理解他,不排挤他,再找他沟通。
师:是的。我们可以跟这位同学沟通,了解他唏嘘的原因。通过沟通也让这位同学理解他的唏嘘带给别人的感受。他的行为或价值观我们可以不赞同,但是我们尊重和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行为背后的原因。
师:我看个别同学有疑惑的表情,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与我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我扮演班主任,你扮演一个经常迟到的同学,今天你迟到了。
师:你能跟我谈谈你今天迟到的原因吗?
生:作业太多睡得太晚,起不来。
师:我非常理解。我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瞌睡也多,尤其作业多的时候,睡得就晚,影响了第二天起床。能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迟到呢?
生:老师少布置点作业。
师:这个建议老师可以接受并加以改进。那你可以做哪些改变呢?
生:提高作业效率,把闹钟声音开大点。
师:同学们,我对这位同学的迟到行为认可吗?从我们的对话中你悟出了什么?
生:不认可他的行为,但是要理解和尊重他。
(现场出现了偶发事件)
生:假的
师追问:假的是什么意思?
生:迟到了,老师哪能这样?骂死你呢!
师:我这样做是假的?是你主观理解的,还是客观真实存在的?
生:是我主观理解的。可现实中班主任不是这样的!
师:是所有班主任还是个别?是班主任所有时候都这样,还是有时候也像我刚才那样与学生沟通?
生:是个别,是有时候。
师:个别班主任有时候不这样说话会是什么原因呢?
生:陷入了思考中。
六、提炼感悟,巩固认识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面对与你不同的人要尊重、理解。
师:无论他人的外貌、价值观、行为与你有何不同,尊重他(她)。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她)。当与他人出现分歧或误会后,通过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理解、尊重与你不同的人,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心智成熟的表现。
【板书设计】
面对与你不同的人
尊重 理解
了解、换位、沟通……
【教学分析及反思】
这节课以生为本,聚焦学生的现实问题,在体验、合作、互动交流中,生成性地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主题以小见大
教学主题“面对与你不同的人”,小切口进入,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比较聚焦,解决了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2.教学资源以小见大
这节课选取了电视剧《匆匆那年》中林嘉茉和方茴买磁带的那段对话视频,仅1分钟的视频,设置几个具体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分享小组的观点。又在合作中质疑,生成了教学的目标。
3.教学环节以小见大
教学从始至终为主题服务,而主题又为终极目标服务。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
4.教学内化以小见大
人类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学生体验到、感悟到,就能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用感官去体验,由学生自己体验、感受、分析出的抽象理论,最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5.教学问题以小见大
问题层层深入,启发思考。具体、明确、开放的小问题,学生有话可说。避免了学生为了迎合老师而进行的“假、大、空”的应答。
6.教学质疑以小见大
既有老师对学生的质疑,也有学生对老师的质疑,质疑就要澄清。有些具有正向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短时间不会产生质疑,或不敢产生质疑,但是并非代表学生对这个问题就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老师在学生容易产生矛盾冲突的地方质疑。并把学生宽泛的理解具体到人的具体行为上,激发学生的质疑,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7.教学生成以小见大
教学中出现了意外事件,即学生对老师扮演的班主任的行为不相信。“哪有这样的班主任,这是假的。”老师抓住学生的具体问题,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质疑,解决了生成的问题,突破了重难点,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