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走近父母,理解父母--初中生亲子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1.理论背景

初中生处于“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Hollingwort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具体表现为“逆反心理严重”,其主要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不再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开始顶撞,甚至驳斥、嘲笑师长,对于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是起劲,倾向于“对着干”。

    2.现实背景

进入初中后,同学们不仅面对中考的压力,学业负担加重。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仅在身体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尤其对家长表现的特别逆反。

   【教学理念】

    1. 启发性是心理健康课程重要特点之一。遵循这一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课程要求,本课主要采用了教师系统讲授法,同时兼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样式,形成以“教师释疑、问题探究、拓展延伸”为中心环节,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与平台,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分析与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 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另一重要特点。遵循这一特点,本课设计了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新颖的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并且从游戏活动导入教学活动环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仅把快乐贯穿其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此外,心理健康课程具有人文关怀性。本课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晓之以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动之以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学情分析】

    1.总体定位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课程。以情化人的心理健康课把培养高情商的学生作为永恒的追求,从内部机制着手为学生发展过程扫除心理障碍,为健全人格保驾护航。

    2.起始能力分析

    ①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学生基本懂得“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等基本思想品德。

    ②学生大致了解目前与父母所处的关系。

    ③学生缺乏在处理亲子冲突问题的相关经验以及对理性行为的认识。

    ④由于处于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心理断乳期,学生对于亲子关系还存在一系列的困惑。

    3.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群体特征角度看,本课程学习者为正处于特殊身心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个体情感体验日以丰满,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所面对学习问题日益增多,问题情境也纷繁复杂。在亲子关系方面,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伴随自主性增强的是对父母的依赖感逐步降低,同时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对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抵触情绪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通过分析父母生活的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能够全面看待与父母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人的感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父母生活的不同方面,深刻体会父母的在生活中面对的压力,加深对父母的情感,掌握恰当与父母相处的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在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懂得父母的爱并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游戏导入,引出问题

    每一排同学围成一个小圈,每个同学先伸出你们的双手,左手张开伸向左侧的同学,右手食指垂直指向右侧同学的左手掌心下。当我喊“原地踏步走——121”,全体有节奏踏脚步,当喊道“123!”的口令时,每个同学左手应设法抓住左侧同学的手指,右手应设法逃掉,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那么,抢口令与手掌不张开则无效。

我们就像那根调皮多变的右手食指,父母就像热切急迫的左手掌心。“掌心”一直追寻着“食指”,想要把“食指”握在手心,而我们调皮的“食指”总在逃离“掌心”的世界,不让他贴近自己,管束自己。有时候啊,甚至矛盾升级,大动干戈,关系甚为紧张。那么,有没有办法让“食指”与“掌心”和谐相处,理解万岁呢?

今天,我们就要走入一个新的话题——走近父母、理解父母

    设计意图:以游戏导入的形式,继而将游戏与现实相结合类比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注重通过游戏内容的类比,与主题相扣,引起学生更直观的去探索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情感反思

通过这份调查表,看看父母这些角色的背后所面临的生活压力。并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

 

个人情况

社会情况

家庭情况

备注

爸爸

年龄:    

爱好:

生日:

优点:      

缺点:

身体状况:

具体的工作:    

每天工作时间:

下班后又做了什么   

爷爷奶奶身体状况:

 

 

妈妈

年龄:    

爱好:

生日:

优点:

缺点:

身体状况:

工作职务:    

每天工作时间:

下班后又做了什么:

姥姥姥爷身体状况: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调查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享:爸爸妈妈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喜欢一下班就开始催我写作业。

   教师分享:原来表格中的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们最爱吃的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更不清楚他们在面对这么多的责任要如何平衡?对于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我们对他们了解的少,关心的更少。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调查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旨在多角度了解父母的生活压力,懂得体谅与关心父母。

第三阶段:情感体验

    画出父母一天的时钟,一起回想他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教师引导:

 1.当清晨的闹钟想起,你们猜,他们在干什么?

    2.吃过早餐,他们又去干什么呢?他们可能要挤上拥挤的公交或地铁前往工作岗位上。有的同学的妈妈是一位急诊大夫,奔驰在生死线上,正在抢救一位伤者的生命。有的同学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正顶着炎炎烈日,高空作业。他们正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挥洒汗水。

    3.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是谁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晚餐?。

    4.晚餐之余,他们又在干什么呢?是的,会收拾家务,辅导我们做作业,忙碌到很晚,才会休息。

 教师提问:通过父母一天的生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1.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很辛苦,自己以前很不懂事。

            2.爸爸的工作不容易,有时会有生命危险,不想他出事。

               3.我妈妈一天喜欢打麻将,自己很不喜欢她这样不务正业。

    教师分享:我们天天喊着升学压力大,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的父母要赡养老人、养育照顾我们、还要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在这么多责任面前做到平衡。或者说当这三方面有一个方面失去平衡时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也有的同学看了父母的一天会觉得自己的爸妈并没有像图中那么辛苦,没事儿还会打打小牌,但没有他们的付出你能成长到现在吗? 我们现在所能体验到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设计意图:以一天时钟的形式展开分析,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父母在他们一天的生活经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的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第四阶段情感深华

    引入问题:走近父母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在与父母相处的不同的场景下,你会怎么做呢,由此展开自由讨论。

    1.父母在做家务的场景

    2.妈妈的唠叨

    3.成绩没考好面对爸爸严厉的斥责

   设计意图:以双选图画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如何做,旨在学生们在生活中不仅思想上学会理解,更能在行动上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五阶段课堂总结

同学们,若想知道手掌和手指如何相处,你觉得他们能分开吗?是的,显然不能!在我们还是一双小手时便是这双大手拉着我们长大,长到今天成为来一个调皮可爱的手指,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一双小手,但请别忘了握住这双早已沧桑的大手。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我们平等的相爱,是因为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相信你们都能和父母这双厚实的手掌和谐相处。

课后作业:

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路上,父母也在成长。他们或许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会犯错误,也渴望听到你的心声。现在,同学们不妨通过写信的方式将你最真实想法向他们诉说。

在信中可以向他们说说你的心底话。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长大,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可以把你具体的想法向他们倾诉。也许想法会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是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记得向他们表达你的感谢。你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设计意图: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进行表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懂得单方面的理解,相互理解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前提。

  效果评估与反思】

   学生的自我探索是本节课所重视的,对于课程的“教”,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有针对性的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同时,通过游戏环节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课后的“做”主要是完成课程教学后的一封信,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