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呢!
——与绰号面对面
象山县高塘学校 潘家琪
其中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取绰号、叫绰号时的注意事项;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慎重使用绰号。
操作过程:教师说“叫你呢”,学生回应“叫谁呀”,教师说一个称呼,学生如果曾被他人这样称呼过就迅速起立,并大声说“有”然后坐下。活动结束后请同学分享自己在活动中各种称呼给他带来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称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师小结,并引出本堂课的话题——绰号,提问学生“绰号是什么”并做简单介绍:“绰号,又称外号,是根据个体的一些特点,而命名的有代表性的称谓。有自己所起和他人命名两种形式。既有善意的昵称,也有侮辱性绰号。”
操作注意:选择的称呼应涵盖各种内容且是学生所熟悉的,既能调动气氛,让大多数学生有参与感,同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称呼带来的情绪。例如来自父母的“宝贝女儿”、绰号“帅哥”“胖子”,一位班级同学的姓名,在校内的身份“xxx班的同学”等等。既有温馨愉快的,也有无好感的,还包括没有特殊感受的。
2、环节二:体验感悟,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分辨不同绰号对当事人带来的影响,辨别令人喜欢不喜欢以及不确定感受的绰号在内容与使用上存在的区别。并探讨大家对“没有绰号”现象的态度。
操作过程:现场通过举手调查大家被别人取过绰号、叫过别人绰号、给别人取过绰号的经历。在引起大家的共鸣后让学生在绰号万花筒中抽取一个绰号,根据自己对这个绰号的态度是喜欢不喜欢还是不确定,将抽到的绰号贴到黑板上对应的卡纸,并选择就坐在不同的小组。学生走动就坐后让学生分享不同感受的绰号,并讨论这些让人喜欢、不喜欢、不确定感受的绰号的特点。接着提问学生面对同一个绰号为什么同学们有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学生抽到了“没有绰号”的纸条,I这几个同学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绰号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却取决于绰号本身蕴含的褒贬涵义,以及是否与本人实际情况相符合,或本人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验对绰号进行解读。而对于没有绰号的情况大家也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解读而有了喜欢与否的感受。
操作注意:绰号万花筒的绰号来自前期调查搜集的绰号,绰号内容有重复,且加入了“我没有绰号”纸条,意在让学生发现绰号的特点,并思考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绰号以及“没有绰号”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3、环节三:案例讨论,换位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被叫不喜欢绰号的感受,以及感受哪些绰号使用的行为会伤害对方,从而了解不能随意对他人使用绰号。并让被叫绰号的人学会客观判断、理解对方的行为意图。
操作过程:播放视频《胖土豆,为什么没来上学?》。
操作注意:本环节注重对学生的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能够换位思考并澄清使用绰号的意图。
操作注意:让学生感悟绰号并不是必须存在的,应慎重使用,引导学生发现取绰号、叫绰号时考虑的各种情况。
你有被别人取过绰号吗? |
你给别人取过绰号吗? |
你叫过别人的绰号吗? |
|
|
|
你觉得大家为什么给别人取绰号? |
|
|
你对绰号的态度是喜欢、讨厌还是无所谓?为什么? |
|
|
你觉得怎样的绰号被人喜欢?什么情况下使用绰号给对方带来好感? |
|
|
你觉得怎样的绰号被人讨厌?什么情况下使用绰号让对方带来反感? |
|
|
你被叫过哪些绰号? |
|
|
被别人叫过绰号
|
叫过别人绰号
|
给别人或自己取过绰号
|
有
|
95%
|
89%
|
62%
|
没有
|
5%
|
11%
|
38%
|
白骨精 傻 逼 胖 子 鲍 鱼
小百科 大 头 包 子 光头强
小短腿 粽 子 乌 鸦 萝 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