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活动设计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决策平衡单法的“7选3”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小游戏导入主题,《桃源摘桃》的决策风格测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决策风格

小游戏导入主题:教师呈现三个小礼物,请三位同学上来彼此背对着背写下自己想要的礼物,如果只有一位同学写了其中一样礼物,这位同学直接拿走那样礼物,如果有两位同学写了同样的礼物,就需要通过玩石头剪刀布,赢的人拿走礼物,输的人没有礼物。

教师: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选择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己的决策风格。

1.决策风格测试指导语:

路边有一片桃园,假如你可以进入桃园摘桃子,但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能摘一次,要摘一个最大的,你会怎么办?

A. 反复比较、确认,但始终在犹豫中徘徊不前。

B. 哪个离我近我就抓哪个。

C. 先别管了,走到最后再说吧。

D. “我感觉这个大!”就摘这个了。

E. 再怎样也摘不到最大的,随手而摘吧。

F. 别人说哪个大,我就摘哪个。

G. 脑子短路了,自己都不知道要干啥。

H. 对视野内的桃子进行观察比较,并咨询下种桃人和其他摘桃人的意见,形成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选择最大的桃子。

2.请学生做出选择

请你记住你的选项,如果你的情况符合好几个选项,请选出更多的时候你的倾向性选项。

3.教师呈现决策风格自测结果(参考)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的选择对应的决策风格类型。

A.痛苦挣扎型(Agonizing :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确认有哪些选择、收集信息、反复比较,却难以作出决定。 (“我就是拿不定主意。”)

B.冲动型(Impulsive):抓住遇到的第一个选择,不再考虑其它的选择或收集信息。 (“先决定,以后再考虑。” )

C.拖延型(Delaying):将对问题的思考和行动一再往后推迟。(我还没准备好。)

D.直觉型(Intuitive):将自己的直觉感受作为决定的基础。(爱你没商量。)

E.宿命型(Fatalistic):将决定留给境遇或命运。( “我永远也不会走运”。)

F.从众/随大流型(Compliant):顺从别人的计划而不是独立作决定。(羊群。)

G.瘫痪型(Paralytic):接受了自己做决定的责任,却无法开始决策过程。(“我知道我应该开始了,但想到这件事我就害怕。”)

H.计划型( Planful ):决定时会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考虑外在环境的要求,以理性方式平衡理智和感觉,做出适当、明智的抉择。(理智型、信息型)

4.教师分析决策风格类型

教师:根据对自己和环境的认知的多少,我们可以将决策风格分为以下四类。

   

自己

   

未知

已知

环境

未知

困惑和麻木性决策

(挣扎型、麻木型、拖延型)

直觉性决策

(直觉型、冲动型)

已知

依赖性决策

(宿命型、顺从型)

信息性决策

(计划型)

 

5.教师小结:决策,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风格,更是需要培养的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一种能力。 决策风格是可以改变和调整的。我们的目标是追求信息性决策风格。

 

 

 

 

课堂开始通过趣味小游戏导入“选择”主题,再通过趣味测试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决策风格,探索自己的决策风格,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去思考自我的决策风格,认识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决策能力的可培养性。

(二)情境展现

1.教师呈现高考新政

教师:为什么我们要在高一讲决策,而不是在高考后呢?是因为国家的新课改需要我们在高一就学会抉择。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下新课改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在哪里。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节选)

(一)统一高考招生。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教师:新课改意味着我们需要在高一结束前确定7门里面哪三门是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某高中高一学生小A的故事。

2.情境展现

根据2015年初各高校公布的各个专业对应的选考科目要求,小A发现自己想就读的某高校建筑学专业要求选考物理,ta不喜欢物理,学起来也很吃力,成绩又一般。而另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要求技术,小A的技术成绩比物理要好很多,可这个高校并不是小A心仪的大学。小A征求父亲的建议,父亲推荐报考物理科目,因为这个科目可以选择93.5%的专业,班主任建议报考技术,因为成绩好才有可能在填报志愿时占有优势。小A不知如何抉择?

教师:看了小A的情境,请你拿出纸和笔思考并写下。

学生思考:你在决定选考科目时,你会重点考虑哪些因素?请写下你考虑的所有因素,并按重要程度顺序排序。

教师:写好的同学,请看接下来的小组讨论的两个任务。

小组讨论与分享:

任务一:小组交流并统计组内所有成员提到最多的前三名考虑因素。

任务二:头脑风暴——决定选考科目的考虑因素还有哪些?

请记录员负责统计和记录,发言人准备发言。

教师总结并板书各组发言人总结提炼的考虑因素。

 

 

 

本环节主要通过高考新政解读与真实情境展现引发学生对高考选考政策的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自己选考科目的考虑因素,为接下来进一步的选考决策做好准备。

(三)情境再聚焦

教师:刚才我们小组交流了大家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也讨论了所有可能影响选考决策的因素。接下来请我们同学继续来看小A的故事。

1.情境聚焦:

A分析了自己高一各次测验成绩发现:相对于其他科目成绩,化学科目成绩在段里名次最好而且也比较稳定;技术和地理也是自己擅长的,成绩不分伯仲;ta比较喜欢的科目是地理,也很喜欢地理老师;ta心仪大学的建筑学专业要求报考物理,另一高校的建筑学专业要求可以选考技术。

教师:小A要怎么样做出决策呢?今天我向我们同学推荐一种科学决策的方法——决策平衡单。

2.教师幻灯片呈现小A的“73”决策平衡单

教师以实例解说决策平衡单的选择项目、加权分数和考虑因素的意义,并演示计算方法。

 

 

 

将情境展现的实例再次聚焦具体化为小A的选科科目决策,然后以小A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决策平衡单。

(四)

制作我的决策平衡单

过渡语: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小A的决策平衡单,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制作属于你的专属“73”决策平衡单。

制作步骤:

 

1.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将表格里的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增减,制作属于你的专属生涯决策平衡单。

2. 分析各个因素对你的重要程度并给予权重的赋值,加权范围1-5倍,填写权数一栏。权数越大说明你越重视该因素。

教师发放平衡单模板,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平衡单,教师引导。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性对考虑因素进行增减并赋予相应的权重。

在环节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选考科目决策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的权重,从而引导学生制作“73”专属决策平衡单。

(五)完成我的决策平衡单

教师引导语:制作好你的专属决策平衡单的同学,请你来进入科学决策环节——填写“我”的决策平衡单。

1.将你需要考虑的备选科目填进你的决策平衡单里。(确定不考虑的科目可以不填)

2.目前没有备选科目的同学,可以将7门科目全部填写进去,也可参考以下步骤列出方案:①写出你擅长的1—2门学科②写出你在内部探索(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和外部探索(了解职业、大学)活动后你所倾向专业的学科要求③写出你喜欢的学科1—2门学科3.学生完成决策平衡单,得出各个方案的分数。

教师引导:根据学科决策平衡单,我们可以初步确定目前选择哪一个组合是相对最合适的,但是生涯要规划更要学会适应,学科学习要有计划,也要随着时间、政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随时进行调整。

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选项的利弊得失并分别给予赋分,然后加权计分后再计算出各个方案的最后总分。引导学生认识目前最合适方案也可以随着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

【操作建议】

1.决策风格自我测试前,指导语要明确说明学生应选择平时第一反应倾向于的选项而不要对各选项做过多分析与考虑。呈现结果后,教师要强调决策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能力,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2.在高考新政介绍中要明确说明第一次报考某科目时就必须确定该科目为选考或学考,第一次报考后以后不得更改。所以各个学科决策的截止期限就是第一次报考该科目的时间。

3.在制作我的决策平衡单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个性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减考虑因素并给予不同的权重,尤其是要考虑自己大学报考专业的学科限制和擅长学科等因素。

4.学生完成决策平衡单后要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方案的分数高低体现了通过这种决策方法得到的最适合自己的组合,如果得到的组合并不是学生内心所向往的,学生还需要去考虑理智和情感的权衡,也可以尝试用其他决策方法如SWOT评估法进行再次决策。最后要引导学生认识目前的决策结果不一定是最终结果,学业规划可以随着时间、政策和学习内容的改变而有所调整。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