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生活指导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姜丁瑄 崔美玉1
摘要: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在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受到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如适应力降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校园暴力等问题都在逐年增加。因此我国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视,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在2012年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等,但是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旧存在诸多问题等待解决。韩国与中国同处于东亚文化圈,且受儒家教育思想深远,致使两国的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韩国比我国开始的要早,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对韩国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既可以避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弯路,还可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生活指导;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韩国
韩国将心理健康教育称为生活指导(guidance),在8.15解放之后,美国的教育思想传入韩国,影响了韩国教育的发展。生活指导这个词翻译于guidance,它的用法多样,其内涵也很难一语说明,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看,源于动词guide,意思是指导、引导、引领等。guidance这个用语现在在美国的学校教育中主要多使用于小学和初中。对其更深层的涵义则有很多种理解。部分学者认为广义的生活指导是学校以达成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而进行的一切活动,与此相反,有人则倾向于狭义的生活指导,即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并促进学生发展,结合个人特性而进行的教育活动。还有些人将重点放在对不适应行为或问题儿童的发现、预防和治疗上。
一、韩国生活指导的历史起源
1945年,韩国在解放之后受到了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儿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继而开始了生活指导运动。解放前韩国的学生指导以日本的教育方式为主,多是采用以训育为主的强压型指导方式。当时的学校文化非常严格,体罚是非常普遍的,认为只有通过体罚才能使学生学会做人。然而,美国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传入韩国后,生活指导理论开始在韩国发展起来,韩基恩(1952)在硕士论文中首次将guidance翻译为为“向导”,这篇论文是韩国最先介绍美国guidance概念的文献。教师们开始学习发现、理解儿童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指导的方式解决问题。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期,首尔大学师范学院的郑范模教授领导的“教育心理研究室”为韩国心理检测的开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韩国一些学校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运用了智力检查和心理测试等方法,效果很不错,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借鉴。心理检测等方法在韩国大范围普及,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误解,人们盲目相信检测结果,以为心理检测就是生活指导,将两者划等号,因此受到了学界的批判。
1957年,首尔教育委员会举办了咨询研讨会,开展了培养专业咨询教师的活动,对40多名教师进行专业的咨询教师培训,教育时间总共为240小时,而且教育对象是经过层层筛选,由校长推荐而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可以说是韩国首次进行的专业咨询教师教育活动。20世纪60年代起,政府投入开发多种心理检测手段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将多种咨询理论广泛普及到学校社会中。很多学校开始将“训育室”改名为“生活指导室”。还有的学校聘请专业咨询教师负责生活指导室的工作。与此同时,首尔教育委员会还创设了韩国咨询协会,主要由各学校的指导教师构成,由此展开了生活指导运动的新局面。70年
[作者简介]崔美玉,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教育。
[基金项目] 2014东亚跨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建设项目课题“中韩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的系列成果。
代,韩国指导教师制度法制化,80年代韩国咨询协会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全国的所有大学都开始设立“学生生活研究所”,丰富韩国的生活指导理论,生活指导理论在韩国教育界站稳了脚跟。
二、韩国生活指导的教育内容
最初的生活指导主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学校生活的所有领域,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可以分为教育指导、出路指导、人性指导、社会性指导和闲暇指导五个方面。
(一)教育指导
教育指导主要针对学生的学校生活做工作。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影响到学生正常的生活。教师就要通过多种观察和心理检测等手段,发现、理解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正确的处理问题,从而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并能持续这种良好的状态。比如除了生活方面,学业方面的指导也是教育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因学业问题引起的压力过大、考试前过度焦虑、学习能力低下等,都会造成学生无法正常适应学校生活。教师则需要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观察了解,进行心理咨询,分析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并预防这种问题的再次出现。我国与此类似的有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心理问题进行辅导。
(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我国被称为职业生涯辅导。就业指导就是对学生的职业选择、职业准备、学校选择等与未来出路相关联的问题提供信息或经验。教师通过自己搜集和掌握的资料为学生提出建议,并结合学生的性格、兴趣进行科学的评估,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就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自己,充分掌握自己在学业和职业上的优势,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正确的判断和具体的规划。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国家层面来看,它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分配有密切的联系。从个人层面来看,它帮助学生做到个人的“自我实现”。
(三)人性指导
人性指导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为了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能健康成长和发展而进行的指导。相当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的自我意识辅导,但是涵盖面要比我国的自我意识辅导更大。人性指导的构成要素是情绪教育、价值教育和道德教育。韩国人性指导主要侧重对学生的心理和社会成熟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指导,主要包括集体孤立、神经过于敏感、情绪不安定,具有攻击性、自卑、优越感过强、自私等。韩国通过人性指导所要实现的方向是培养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的人;能够尊重并接受自我的人;懂得理解并尊重他人的人。
(四)社会性指导
社会性指导指的是对学生的教养、伦理观、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指导学生尊重他人,合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异性正确交友,学会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在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学会牺牲,有奉献精神,在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国类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人际关系辅导,与韩国的社会性指导相比较为单一,不够丰富。社会性指导强调的是对学生的社会性的教育,社会性的特征就是乐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或集体活动,社交性好,待人亲切并具有协同精神,人际关系处理得当且适应力强。青少年儿童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时期,处在包括学校和家庭的社会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为了维持积极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心理,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五)闲暇指导
闲暇(leisure)指人在心理、生理都处于自由状态时,个人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而进行的能够对社会和自我开发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闲暇指导在我国被称为休闲辅导,是生涯辅导的一部分。闲暇指导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合理的分配闲暇时间。指导学生培养自己的兴趣,通过运动、音乐、艺术或者读书等健康的方式来度过假期,不消磨时光,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并使生活更加的具有意义,丰富多彩。
韩国生活指导的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生活,还包括学生个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且所有内容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缺一不可。
三、韩国生活指导的教育方法
韩国生活指导发展至今已有大约50多年的历史,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在小学实际运用的生活指导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训诫和惩罚 2、咨询 3、心理检测4、家校合作。
教师最常使用的生活指导方法是训诫或惩罚。学生在犯错误时,用言语进行指责的称为训诫,用较为温和的语言指出错误的称为劝导,在学生做出错误的行动之前,为了将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而进行的谈话称为训话。超出语言的范围,在身体上有接触的手段称为体罚,现在韩国认为体罚不是正确的生活指导方法,基本上已经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教师在进行教育指导和人性指导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了解自身的不足,训诫和惩罚是最直接的方法,针对的问题也比较简单,对于较为严重,涉及到心理等复杂的问题时,则需要进行咨询来对学生进行更透彻的分析。
咨询在生活指导方法中最重要的一项,教师在进行教育指导、人性指导、社会性指导、闲暇指导、升学就业指导时,都会涉及到咨询。咨询与训诫不同,训诫是指责学生错误的活动,咨询是以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潜能为重点。咨询包括提供信息、忠告、建议、推荐、说服、引导等多种方法,其目的不单纯是为了改变学生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等,更多的是让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发现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教会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能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韩国学校咨询的特点是:第一,必须在校园内进行;第二,负责咨询的人必须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咨询教师”;第三,咨询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必要时服务对象可以扩展到家长、教师;第四,咨询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所有的学生有一个美满的校园生活;第五,学校咨询把重点放在问题的预防上。韩国每个学校有生活指导室,配有专业的咨询教师,学生随时可以去生活指导室进行咨询。咨询分为个人咨询和团体咨询,进行团体咨询的教师要求必须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专业咨询教师,团体规模要求在10人左右,团体咨询与个人咨询一样,要以成员间的相互信赖为基础。
想要准确的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需求、问题所在等,单靠咨询是不够准确的,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心理检测是非常必要的。进行心理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个人心理的、行动的属性,包含性格、兴趣、取向、智力、态度等,对个人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或比较。韩国除了咨询的时候会进行心理检测外,在入学、升级、分班和课程安排的时候都会根据学校的情况做心理检测,目的是为更科学、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智力、兴趣、人性、等,并实施更人性化的教育。检查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学校通常会根据情况选择检查内容,定期实施一到两项内容的检查,比如韩国所有小学都会做智力检查,还有的学校会做适应性检查、创意能力检查、价值观检查、出路发展检查、兴趣检查等。
韩国生活指导教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也看得非常重要。教师对家长也会进行指导,除了探讨关于学校组织或制度相关联的问题外,更重视的是解决和预防学生的问题,充分认识到生活指导的重要性,了解孩子的情况,理解孩子的心理,并有意识的配合教师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在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并在未来发生类似情况的时候学会处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等,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韩国生活指导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韩国生活指导的历史起源、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分析,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得出以下启示:
( 一)丰富生涯指导的内容,加大闲暇指导的力度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虽然包含了生涯指导,但是实际上却并未能引起学校的重视,人们意识里生涯教育是到高中或大学毕业时才需要做的,再加上教师课业繁重,专业心理教师不足,学生升学压力大等问题都影响了生涯指导的进行,使得工作很难做到位。韩国青少年开发院(1999)针对初高中生做了关于前途规划的合理时期的调查,42.2%的学生认为在初中就应该做前途规划,33.4%的学生认为在高中阶段比较合适,认为小学阶段比较合适的占12.9%,大学阶段则占8.2%。这表明韩国大部分青少年认为在中学阶段最有必要进行前途规划。韩国的生活指导的雏形是职业指导,因此对出路指导非常重视,比如每年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性格、取向和兴趣爱好等;通过咨询,由专业咨询教师或班主任根据结果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出路指导,提供相关信息等;学校还会定期的开展讲座、参观活动;在学生毕业班阶段,教师会进行家长和学生的三方面谈,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共同探讨学生的就业问题,确定毕业后的走向。通过这种指导,学生可以更客观的了解自己,做出更有益于自己的选择。
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有益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而我国在中学阶段基本没有进行生涯指导的相关工作。我们借鉴韩国的生活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每周一次采用班会的形式,由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学校、职业的各种信息,是学生对升学和就业有明确的概念;2、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单位参观,比如到工厂、单位进行参观,设身处地的了解每个职业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3、由专业咨询教师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和职业的信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4、定期对学生进行生涯计划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每个阶段对未来出路的计划,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向家长和学生进行反馈,提出有效的建议;5、加大闲暇指导的力度,将闲暇指导工作渗透到生涯指导中,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选择安排有益的休闲活动,充实生活,健康发展。
(二)加强社会性指导,多开展体验活动,促进学生间的交流
社会性指导不仅在学校教育和生活指导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学生的人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工作。人类处在家庭、学校等社会单元中,离开社会将很难生存,因此社会性指导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我国的人际关系辅导相当于韩国的社会性指导,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冲突解决、维持和异性交友等内容。韩国社会性指导除了人际关系指导外,还包含教养、伦理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不是单纯的教导学生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是从自身素质开始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奉献精神的修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比如韩国部分中学的学生每周末都会到地铁站进行义务劳动,帮助工作人员维持地铁的秩序和卫生,我国与此类似的教育工作多在思想品德或政治课上进行,但是没有联系实际,只是简单的看看理论就结束了,没能从实际上取得教育效果。
做好社会性指导,除了做好现有的人际关系辅导,还可以进行一下工作:第一、定期开展社会义务服务活动,不是简单的捡捡垃圾、擦擦窗户,而是给学生机会与社会上各个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接触,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们的生活,如老人、孩子,工人、服务人员等,与他们交流,感受他人,获得经验;第二、多开展以道德、伦理为主题的班会,学生们自己搜集资料、排练小品等节目,从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协作、奉献等合作精神,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第三、定期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学生在班级的人际交往情况,及时通过咨询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定期进行心理普查,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家校合作互动
心理检测结果是能客观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一项依据。我国高校会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但是中小学却很少做相关的工作,只有在较发达的地区的部分学校才会做心理普查,相比韩国普及范围不够广。在韩国,小学阶段都会做智力和心理检测,根据结果,学校会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由专业咨询教师对结果进行筛选,将需要关注的学生心理反馈给班主任,共同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咨询等指导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教师科学、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方便进行心理辅导工作,还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是进行全校范围的心理检测,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因此建议选择在每学年开学初,与本地高校的心理专业合作,共同完成这项工作,一方面为心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增加了人力资源,使心理普查工作更有效的进行。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而且需要家长对学生的关心与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长不具备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繁忙,缺乏沟通等因素,都会造成家长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需要合理地建立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关系网,比如班级建立家长qq群,随时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反馈;每年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宣传活动,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对家长也进行定期的讲座或培训,使家长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学会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教师更好的沟通,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加强家校合作,一方面促进了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有利于相互了解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能更好的做好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金桂玄.韩国 《学校咨询与生活指导》.学智社,2012.
[2]姜正华.韩国 《小学班主任对生活指导的认识研究》,安阳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3]金英来.韩国 《学生人权条例的实行对小学生活指导的影响》.京仁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尹载恩.韩国《师生对生活指导的需求分析与改善方案的研究》.忠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