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学校单主体很难完成欺凌防治工作。如何发挥多方力量,建立综合有效的校园欺凌综合防治体系,成为了教育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校园欺凌的防治中,美国除了构建法律体系,政府积极引导和提供保障支持外,学区、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力量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构建了综合的欺凌防治体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美国的措施与政策值得我国学习与参考。
一、以法制为保障,政府为校园欺凌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推动因地制宜的立法和政策制定
在美国,联邦层面从宏观角度对校园欺凌防治提出了要求,各地因地制宜立法施策。2002年推动制定和实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CLB),明确要求各州因地制宜的以法律的形式对校园安全进行规范和保障,指导各州立法建立学校安全年报制度,每个学区均要对学校发生的暴力事件进行统计公开。在此前提下,每一个州根据本州教育实际和校园欺凌发生的特点,以专门法案的形式,确立了有本州特点,包含了概念鉴定、预防措施、报告步骤,到调查取证、处置干预、相关数据的记录保存和上报,以及事后对相关人员的惩戒帮助、心理干预等内容的的校园欺凌防治机制。近年来,针对网络欺凌愈演愈烈的情况,近一半的州根据实际情况专门为网络欺凌设置了相应的条款[1]。
2.多方位进行观念引导和资金保障
联邦政府还通过举办系列高峰论坛、发布调查报告、开展教育宣传等方式不断开展欺凌防治的引导普及工作。2010年联邦政府成立跨部门的校园欺凌防治机构,通过定期召开防治校园欺凌联邦峰会,建立专门的防治欺凌网站,利用文稿、系列趣味视频等方式,宣传和发布具体的防治指导政策,并且二年一次对联邦校园欺凌防治工作进行预判和研讨。为促进各州防治工作的开展,联邦政府还将教育经费与各州的欺凌防治成效相挂钩,鼓励各州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向欺凌防治领域倾斜。各州政府也相互借鉴,为欺凌防治工作提供各类支持和并进行资源保障[1]。新泽西州设立专门的“预防欺凌基金”,用于校园欺凌的预防培训以及帮助学校进行良好环境的营造[3]。新墨西哥州成立“卡洛斯守夜纪念五人委员会”专门监管反欺凌专项基金“根除欺凌基金”的使用情况[4]。佐治亚州教育部门定期为学校提供校园欺凌防治的培训项目,在网站上发布反欺凌的相关资料信息[2]。各州还积极通过官方渠道对受欺凌者开展健康、心理和法律方面的援助。
二、明确法律职责,发挥学区在校园欺凌防治中的统合指导作用
重视发挥学区的作用是美国校园欺凌防治的一项特色,作为学校的行政区,学区承担了重要的职责,在各方力量的统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学区的法律责任方面。最高法院在格布泽案欺凌判例中明确[5],学区在对校园欺凌“实际知情”和“有意无视”的情况下,未采用有效措施来阻止欺凌的发生,将承担责任。美国法律遵循判例制,这一判例明确了学区承担责任的法律标准。在之后的众多判例中,法院进一步延续和明确了该标准。法院认为学区使用了联邦财政资金,所以必须按照联邦规定,根据《教育法修正案》的要求保护学生不受到欺凌、性骚扰以及性别歧视的侵害。如在典型校园欺凌的万斯案的判例中,法院认定学区没有根据欺凌发生实际状况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故意漠视欺凌的继续发生,判定学区赔偿受害学生二十二万美元补偿金[6]。
其次,在具体实施层面,一方面学区要统合学校、家庭、执法者、专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同制定细化的防欺凌政策规范;另一方面学区需要为本学区教职工、家长等相关防治主体提供各具特色的项目支持和培训。各州均对学区在欺凌防治中的政策制定职责进行了明确要求,如新泽西州《反欺凌法案(修正案)》明确规定由学区会同本区学校、家长、专业机构等相关主体研制实施本学区的校园欺凌防治项目,并指导协助落实,提供经费支持[3]。明尼苏达州和亚利桑那州关于校园欺凌的定义,是由学区根据本区实际状况来进行具体界定。纽约州帕特南谷中心学区统合专业资源,为本学区学校研制了手机和官网的匿名举报应用程序,鼓励师生、家长、知情人员及时举报校园欺凌、网络欺凌、心理异常等安全问题[4]。新泽西州学区教育委员会每年组织专家力量从欺凌的预防、分辨以及处置方式等方面对学区内欺凌防治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3]。学区对区内各种防治力量的规范和统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学校发挥核心和主阵地作用,联合多种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工作
(1)学校分类分层进行惩戒干预
分层分类,区别干预是美国学校欺凌干预的主要理念和工作方法,在美国最典型的校园欺凌防治组织模式是“全覆盖正向行为干预与支持”(SWPBIS)模式,该模式被三十多个州的2000多所学校采用,倡导学校依据欺凌发生的不同阶段和程度,构建多层次的干预体系。纽约州的学校将所有的学生根据年龄、年级分为两类,采取不同的防治以及惩戒措施[7]。一类是五年级及以下的学生,第二类是六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每类学生均分四个层级进行干预惩戒,惩戒措施包括从初级的口头谈话、告诫到最严重的勒令退学以及开除等。学生在前一级惩戒中没有改善或屡教不改,则进入下一级的干预。对高年级学生的惩戒比低年级学生的惩戒要严厉。如胁迫或威胁使用暴力,伤害他人的行为,对五年级的学生惩戒措施包含有家长谈话、校内纪律措施、逐出教学场所等选项,而对更高年级的学生,则是直接停学或开除。同时惩戒体系还为停学处分的学生,要提供心理咨询、行为训练等帮扶服务,如果停学达到一年,则要前往专门机构接受训练和矫正,只有达到复学标准的学生才能返回校园。干预体系还积极引进专业人员,如心理咨询师、行为矫正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专家等,设计综合的干预举措。
(2)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反欺凌教育和培训
美国学校的反欺凌教育分为学生教育和教师培训两种。学生教育方面,开设了欺凌防治的专门课程,并将防治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如美国有40%左右的八年级以下学校开设了“第二步暴力防治”课程,采用情景模拟、游戏活动、趣味视频、技巧传授、周主题日等形式,分三个层次,提升学生在情绪管理、情感发展、人际情感识别、冲动控制等情绪情感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交往、观点判断、问题解决、朋辈交流等实际应用方面的技能,帮助学生减少欺凌发生的内在压力,掌握应对策略[4]。同时学校还根据实际需要开发欺凌应对的校本项目,如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开发了“和平正面回应法”项目,帮助学生提高对欺凌的回应意愿,提升应对冲突的能力。教师培训方面,美国针对教师开展“欺凌终结”培训项目,帮助教师掌握欺凌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概念界定、欺凌防治、社会情感支持、以及受害者心理压力等方面的知识。项目还建立专家团队,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支持[8]。
(3)融合校外力量共同进行防治和干预
校园欺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美国学校积极引入校外专业力量共同发挥作用。纽约州柯马克中学,聘用专门的心理专家团队定期对校园欺凌状况进行调研评估,同时制定防治方案,对师生和家长进行培训,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7]。奥尔维乌斯项目是另一个受到学校欢迎的欺凌防治项目,被美国500多所学校引入。该项目从个体和系统两个层面开展防治工作,为欺凌发生的双方提供个性化的干预,在课后为学生进行欺凌应对技能培训并,同时注重改善学的环境和创设积极氛围。美国学校还与司法机构建立紧密的关系,司法和警务人员进驻学校,指导学校开展欺凌防治管理,提供法律及行为上的咨询和培训,必要时进行执法。学校还建立了校园暴力上报机制,与执法机构共同遏制校园暴力[8]。
四、家庭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共同组成欺凌防治体系
(1)注重家庭参与,发挥家庭在欺凌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在美国,家长参与到学区、学校欺凌政策制度制定、实施以及改进的各个环节,全程参与校园欺凌防治的过程。美国学界一般认为,父母自身行为能力的提升,家庭教育的改善,对欺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在欺凌防治中作用还体现在:(1)积极了解和参加反欺凌活动,认识欺凌的形式和危害;(2)为孩子创设积极和睦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帮助建立自尊自信;(3)当孩子进行欺凌或被欺凌时,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提供情感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学校暴力与安全手册》倡导学校开展“家庭与教师链接”项目,班级设立家长热线,家校共同对学生的暴力与攻击行为进行交流探讨,分享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对欺凌行为进行干预[7]。耶鲁大学詹姆斯·科默教授发起的“校园发展计划”(SDP)尤其强调家校关系、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帮助,认为有效的家庭参与、师生关系的顺畅对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激发反欺凌的内在力量,波士顿研究机构开发了“真正问题项目”。项目强调父母对孩子教育积极参与的重要性,通过情感体验、行为训练等方式帮助父母与孩子进行有效情感互动,以此来发现孩子的真正问题,对症施策,激发内在力量[4]。
(2)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第三方组织在欺凌防治中的作用
美国众多社会力量积极力量投入到防治工作。这些组织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欺凌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美国最有影响的校园反欺凌组织“欧米茄人&朋友”,借漫画“宇宙英雄欧米茄人”六名超级英雄进行主题设置,邀请在青少年中有影响的明星、运动员、演说家参与,通过绘画、舞蹈、音乐、视觉艺术以及演讲、角色扮演、游园集会、生动的家校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反欺凌教育[10]。这些活动将科学性、知识性与娱乐性、趣味性相结合。近十年来,“欧米茄人&朋友”反欺凌获得吸引了超过一百五十万的青少年参加,取得了良好的相关,获得了广泛好评。公益教育组织芝麻街工作坊则制作了五集名为《快乐自己》的反欺凌视频,用生动和深入浅出的方式鼓励受欺凌孩子勇敢寻求帮助,向学生教授应对策略,向家长阐释了应对孩子被欺凌时的有效作为方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9]。同时,为了更好的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许多地方政府进行积极的引导与鼓励,如纽约州建立了统一的校外支持组织平台,学校每年六月份之前与可能提供反欺凌支持的社会组织进行协调,统合力量为学校提供欺凌防治的专业帮助[7]。
五、对我国的启示
1.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欺凌防治法律及政策体系,加强校园欺凌防治的宣传引导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发生,欺凌防治工作越来越引起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为了有效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201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7年教育部联合十一个部委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要求各地各相关职能部门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综合治理。但相关政策对欺凌具体行为的认定存在笼统化的情况,缺乏细化认定。同时,由于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校园欺凌防治的法律法规,这给界定、干预和处理欺凌工作增加了难度。借鉴美国的经验,建议我国应尽快加强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各地省情、市情的欺凌防治法律及细化政策体系,为欺凌防治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并对网络校园欺凌等新型欺凌形态进行关注,同时通过高峰论坛、舆论引导、学术研究推进、调查报告发布、教育宣传开展等方式推进校园欺凌防治的宣传引导和普及工作,促使全社会对欺凌防治更加重视和有更科学的认识。
2. 统合力量,构建欺凌防治共同体,全方位开展欺凌防治工作
校园欺凌的发生情况较为复杂,学校单主体很难完成欺凌防治工作。家庭、民间机构、群团组织、科研团体是重要的防治力量,只有激发这些力量的参与才能使防治工作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统合力量,建立以学校为主阵地,各方力量共同投入的校园欺凌防治共同体,是治理取得成效的关键。由美国的经验可知,对本地情况最为了解一线基层教育部门—学区,在各方力量的统合上引导上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的县市区等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在校园欺凌的防治工作中应起到横向协调、纵向指导,提供项目支持和争取经费保障的作用。尝试构建以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为主要统合方,以学校为核心和主阵地,以家庭、社会力量、公共安全和司法部门、专家团队为多方参与主体的校园欺凌防治共同体,是我国校园欺凌防治的重要工作。
3.发挥学校的防治核心和主阵地作用,明确防治机制,深入推进防治工作
由美国的经验可知,作为欺凌防治主阵地的学校:(1)在制度上要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建立学校防治领导小组,形成欺凌的预防机制、监督机制、发现和报告机制,以及调查取证、筛选评估和处置干预机制和相关数据的记录机制等。实际操作中,应设定预案,分层分类的对欺凌发生进行预警、惩戒和干预。(2)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注重优良校园人际关系的创设,包括师生关系、朋辈关系以及引导家长重视家庭关系等,利用良好的人际支持消解校园欺凌的发生。(3)加强教职工的教育培训。应注重教师欺凌防治理念和能力的提升,培训内容应包括欺凌类型识别以及处置方式和流程等。(4)对学生开展全覆盖的欺凌防治教育。将欺凌教育的内容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开展分层分段教育,将欺凌防治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5)与校外专业力量的合作能够有效的提升学校的欺凌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新良,姚真,王瑞朋.英美两国欺凌防治比较研究——基于学校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8):68-78.
[2]The new anti-bullying bill affects all schools[EB/OL]. (2010-09-09)[2017-07-09]http://www.reporternewspapers.net/2010/09/09/antibullying-bill-affects-schools.
[3][DB/OL].https://en.wikipedia.org/wiki/New_Jersey_Anti-Bullying_Bill_of_Rights_Act 2015-10-15.
[4]Dimitrios, Nilcolaou. Do anti bullying policies deter in school bullying victimization?[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2017, (5): 1-6.
[5]Kelly Titus. Students, Beware: Gebser v. Lago Vista Independent School District[EB/OL].http://digitalcommons.law.lsu.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5808&context=lalre v:322-323、329-330. 2016-06-22
[6]Vance[EB/OL].(2014-05-06)[2017-08-06].https://www.nsba.org/search/site/vance/tags/bullying.
[7]Department of Education,N.Y.C.City wide Standards of Intervention and Discipline Measures[Z/OL].(2016-13-14). http://schools.nyc.gov/AboutUs/schools/support/SSOfaq.htm.
[8]赵茜,苏春景.美国以学校为基础的欺凌干预体系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8,45(01):106-116.
[9]Patrcia Bolton Allanson,Robin Rawlings Lester &Charles E.Notar. A history of bully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2015,11(2).
[10]Omegaman&Friends[EB/OL].( 2017-07-09)[2016-12-07].http://omegamanschools. com/omegaman-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