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直视骄阳——高三学生丧亲之痛的心理辅导

 

一、背景描述

叶子,女,18岁,高三文科班学生,成绩优异(班级排名前5位),家庭经济状况中等,非常喜爱家庭。在父亲病故后,叶子的期中、月考成绩下滑明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叶子的母亲极度担心女儿受父亲病故影响,一蹶不振。同时,叶子自身也处于极大的精神压力下,思念父亲,担忧母亲。特别是担心母亲身体状况,以至于每节课间都要打电话确认母亲安好,才会放心。来访者自述睡眠较差,食欲减少、体重未有明显变化,但近来胃部明显疼痛,恶心呕吐。在母亲的要求下由班主任介绍前来咨询。

(二)个案诊断

初步诊断为中度应激焦虑,经来访者同意,对来访者做了SCL-90自评测试,经统计量表九个因子得分如下表:

躯体化

强迫症状

人际关系敏感

抑郁

焦虑

敌对

恐怖

偏执

精神病性

0.3

0.5

0.6

2.2

2.4

0.6

0.2

0.4

0.2

来访者除哀伤情绪外,焦虑情绪明显,尤其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现实,让来访者非常害怕母亲“出事”,高频率的给母亲打电话,确认母亲的安全。同时,自身也承受着来自对父亲尚未报答的愧疚与悔恨,对自身成绩下滑的担忧,以及对未来茫然无措的焦虑。

二、个案干预

一般情况下,班主任和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尽快从悲伤中走出,减少丧亲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然而,研究显示,青少年哀伤过程要经历四个阶段,即面对生活的巨变、体验丧亲的痛苦失落、在哀伤中继续生活、重新诠释死亡。从叶子的现状来看,正是处于面对生活巨变,经历丧亲痛苦的失落阶段,与其安慰,暗示不要悲伤,不如给予理解、允许悲伤。

本案例中,咨询师首先与来访者核对其需要,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访关系,然后使用角色书信疗法、社会关系图,宣泄悲伤,觉察自身拥有的支持力量。再次,使用空椅技术,处理未完成事件,允许个体体验哀伤。最后,重建认知,澄清悲伤情绪的疗愈价值,最终有勇气直视骄阳。

三、辅导过程

第一次会谈:核对需求,建立安全信任的关系

在叶子到来之前,我了解到班主任的需求是减少丧亲事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叶子母亲的需求是减少女儿的担心。但是,叶子自身的需求我并不确定,是需要一些方法尽快提高成绩?还是需要一些支持走出低谷?亦或是需要一个发泄渠道,纾解情绪?

充分尊重来访者的需要是走进叶子内心的关键,因此,首次会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与叶子核对其真实需求,共同商定咨询目标。并且,由于叶子是由班主任介绍来到咨询室,本身可能尚未做好接受咨询、面对创伤的准备,首次会谈还需要谨慎,逐步建立安全、信任的咨访关系。

师:坐在这里感觉怎么样?(叶子身体略有僵硬)

生:还好(面带尴尬,很有礼貌)

师:你可以让自己慢慢的放松下来,在椅子上稍微调整一下,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些(叶子略作调整,身体放松很多)最近发生的事情,班主任知道你非常不容易,他非常关心你,所以联系我,看看能否帮助到你……能跟我说说最近发生了什么吗?

生:我爸爸918日去世了……(叶子语气从控制下的平静,到逐渐颤抖,在谈及自己尚未尽孝父亲已经不在时,失声痛哭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打断,并用眼光鼓励学生多讲一些,充分释放哀伤允许叶子在自己的伤心中多呆一会。)

……

师:当你说完这些,现在感觉怎样?

生:好多了,在家里我不敢跟我妈妈说,她看我哭比我还伤心,我担心她的身体,因此一直忍着,我一直不敢这么放肆的哭,我现在感觉好一些了

师:你很体谅你的母亲,想照顾好妈妈。不过,在我们想要照顾别人之前,是不是需要先准备好我们自己?只有自己有力量了才能照顾别人?

生:是

师:所以,你想通过咨询先梳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有力量,然后去帮助你的母亲?

生:是

从咨询对话中可以看出,叶子真实的想法,是担心母亲的情绪和身体健康,接受咨询也是为了降低母亲的焦虑,满足母亲的要求,改变母亲的情绪状态是叶子的愿望。然而,叶子不首先调整,就不可能去影响母亲。因此,通过对话,咨询师帮助叶子意识到要想照顾母亲,首先需要照顾好自己。顺利的得到叶子的认可后,咨询目标就从照顾母亲,帮母亲降低焦虑,转移到改变自身,聚焦处理自身的情绪上。

第二次会谈:觉察自身支持系统、宣泄哀伤情绪,完成对话

考虑到来访者正处于高三,客观环境确实需要叶子能更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恢复高效的学习状态,因此在取得来访者信任,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第二次咨询加快脚步,进行干预。

第一步:回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包括家人、朋友、老师或者其他给过支持和影响的人,男性用“□”,女性用“”标注出来。目的在于发掘来访者的支持系统和潜在的心理资源。

第二步:梳理关系:关系密切用“直线”连接,关系疏远用“虚线”连接,关系冲突用“曲线”连接。目的在于进一步厘清来访者与这些重要他人的关系性质,如图1所示。

第三步:运用角色书信,写下心里话:分别和这些重要他人说说话,将自己心底最深的话写出来。目的在于帮助来访者宣泄悲伤情绪,处理未完成事件。

师:做这件事儿需要一点勇气,跟生命中的每个人说说话,最深最深的话跟他讲,有一些难过,有一些悲伤,没有关系…就让自己有机会,跟生命中的每个人做一次接触,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自己疗愈自己的机会……

花一些时间…跟生命中的每个人说说话,就像他在你面前一样…想哭就哭出来,因为有些话没有来得及跟他讲…笔不要停,没有对错,只是一种表达…跟生命中每个人打个招呼,有些害怕,那是正常的,邀请自己,把最深的话写出来…

生:(完成书写、流露感情)如图2所示。

 

图1(略)                          图2(略) 

 

第四步:读出书信内容。想象对方就在你面前,将写给他的话念出来。目的在于向自身“承认”所有情绪、处理内心的未完成事件,并且从勇敢的面对中获得内心的力量。

经过这次咨询,叶子的情绪有很大的纾解,并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的支持,来自妈妈的,姥姥的,朋友的,老师的……自己并不孤独,也并不懦弱。为了爸爸和家人,愿意努力调整,更快的恢复自己的学习水平。

第三次会谈:进一步处理未完成事件,允许自身体验悲伤

第三次会面,叶子描述白天在学校,已经可以正常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也集中了很多,但是害怕晚上的到来,因为晚上一个人的时候,特别容易想念父亲。当悲伤情绪来袭时,会像第二次咨询时那样,把心底的思念、后悔都写下来,但还是感到伤心。

师:当你把心底的思念写下来时,感觉怎么样?

生:不舒服。

师:那个不舒服是什么?

生:即使自己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再有机会看到爸爸,再多陪陪他了

师:你想对爸爸说些什么(在叶子的面前放一把空椅子,代表父亲就在面前)来到这,跟你的爸爸说一些。

生:爸爸其实我一直都特别爱你,你一直以为我只爱妈妈不爱你,不是这样的我要是早点意识到你的身体,就不会这样

师:告诉他你心里多难过,多不舍,现在的你为过去的你说说心里话,告诉爸爸那个时候你是很爱他的。

生:我一直都很爱你,希望你好好的,多陪陪我。

师:还有什么是你想要的,想做的?

生:我好好学习,我想让你们放心

师:可以告诉他你有多努力。

生:我白天很努力的集中注意,不想影响学习,我知道那是你愿意看到的,爸爸,你都看见了吗

师:现在感觉怎么样?

生:(深呼吸)

师:(等了等)你已经在努力调整了,白天努力的学习,晚上的时间留给自己思念父亲,现在你已经不再完全的陷入悲伤,无法自拔,你已经在努力的调整,白天让学习和生活继续,只是晚上的时间还是想和爸爸多呆在一起,多思念一会儿,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当你发现自己只是不舍得,不是不能走出来的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不是没有能力,只是我很舍不得。

师:是的,其实你已经在调整,在改变了。你为你已经走的这一小步感觉怎么样?

生:感觉自己好多了。

师:那我们可以走一小步就好好的肯定自己一下吗?

叶子的情绪一部分来自对父亲离世的思念,另一部分可能来自对自己的不满。在叶子的观念中“不应该影响学习”,“要坚强”的规条一直影响着叶子。

师:爸爸去世,伤心是可以的吗?

生:伤心是可以的,但老伤心,影响学习就是不可以的。

师:所以,白天你专心学习,集中到晚上悲伤。

生:(哭泣)是的。

师:从哪里学来的,白天要很努力的坚强,晚上才允许自己悲伤?

生:好像妈妈和老师都希望我能尽快恢复,我不想让他们担心,所以白天我就好好学习,晚上没人的时候,我坚持不住了。

师:哭出来感觉怎么样?

生:舒服很多。

师:所以,你有没有发现,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在你的观念里觉得“不应该哭”,谁制定的这个要求?

生:我自己。

师:这对你来讲,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一直以为是我妈妈希望我不要哭,原来是我自己要求自己。

师:是的,发现这点,你愿意做些改变吗?

生:我可以允许自己伤心的。

家长和老师常常会期望学生“不要太悲伤,集中注意在学习上”,学生从家长、老师的期待中学来了这些,也要求自己不要太悲伤,不要影响学习。因此,当悲伤情绪突然来袭时,学生就批评自己,认为“不应该悲伤,不应该哭泣”。然而,丧亲时悲伤的情绪是控制不住的,要求“不要悲伤”和“忍不住悲伤”之间的落差,就会使得学生感到挫败,感到无力,结果在悲伤的情绪中又加入了自责、愧疚、着急。

事实上,亲人离世,一段时间的哀伤是必要的。这是完成哀伤任务,实现心理重组达到平衡的必经阶段。生活中的睹物思人,突然的悲伤来袭也是会发生的,这些都是正常的。承认自己处于悲伤的情绪中,接纳自己的悲伤状态,允许自己体验悲伤,才能真正完成哀伤任务,走出痛苦。

因此,在本次会谈中,叶子意识到悲伤是可以的,并且每个人走出悲伤的时间不一样,没有对错之分。允许自己悲伤,接纳悲伤的存在,反而在情绪上舒服很多,躯体上的压力症状也会减少。

第四次会谈:心理重建,直视骄阳

来访者描述在过去一周中,允许自己悲伤,反而伤心的情绪少了很多,而且不再担心上课时注意力走神儿,更加放松,学习效率已经和以前差不多。

在认知层面上,来访者意识到,无论何人,无论是否做好准备,在生命的某一阶段都有可能面对亲人离世。哀伤意味着我们珍视,哭泣意味着我们深爱。直视骄阳,面对死亡,往往更加启发人思考生命的意义。亲人离世,允许自己有一段时间去体会哀伤,思念亡者,完成哀伤任务,是心理重新整合达到新平衡的过程,接纳悲伤,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咨询已经接近结束,评估来访者现状,情绪稳定、身体放松,学习效率逐步恢复。

四、给予家长和班主任的反馈

本案例的咨询过程,得到班主任和家长的极大关注,因此咨询结束后,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前提下,将主要内容对班主任给予反馈,并希望通过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进一步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共同度过心理危机。

首先,建议班主任对叶子的哀伤反应“视之正常”。像这样,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哀伤情绪,行为退避,甚至成绩下降的孩子,其实是在完成哀伤任务,是逐步走向正常的必经阶段。反而那些假装什么事儿都没有,强装镇定的学生才更加危险。因此,老师和家长如果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视之为正常的心理重建过程,就能允许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情绪低落,当孩子觉得悲伤是可以的,不需要掩饰,压力会小很多,反而能更快她从悲伤中走出来。

其次,对于家长,建议营造一种宽松的家庭氛围。因为传统的文化价值中,许多中国家庭是回避谈论死者的,如果母亲不知道怎么做合适,那就尊重孩子有独自哀伤的需要,这是青春期孩子独立的一种表现,别干涉,少担忧,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并给孩子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也能尽快恢复起来。

五、咨询效果追踪

咨询结束一个月后,叶子描述可以重新投入学习,虽然,偶尔仍会感到悲伤,但允许自己去体验悲伤,因为思念,因为深爱,所以不自责,不纠结,没有了焦虑轻松很多。

班主任反馈叶子近来情绪状态好转,很多老师都观察到叶子上课状态集中。在给咨询师的反馈中,班主任写道“真的非常感谢,我问过叶子,她说跟你聊过之后好多了,谢谢您。”母亲在家观察叶子的情绪稳定,家长和老师均感到放心。

本案例使我更加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危机,成长的力量总能推动生命的自我疗愈,而每个生命本身都具有从悲伤中走出的强大力量,只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允许,给予一定的空间,在完成哀伤任务后,人们必会在更高层面实现新的成长。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