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运用“WDEP”模式法,尝试改变攻击型学生

 

 
 
 
运用“WDEP”模式法,尝试改变攻击型学生
 
 
 
 
 
姓名:   谢壁妆                  
单位:   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电话:   18938809175            
通信地址: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邮政:    521031               
 
 
 
 
 
 
 
运用“WDEP”模式法,尝试改变攻击型学生
 
 枫溪小学    谢壁妆
摘要: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教育,是班主任最为棘手的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在长时间里、多方因素影响而成。事实证明,采用传统的强制性行为改变方法,或空洞说教、惩罚教育往往会事与愿违,但光有爱没有艺术性、技巧性的教育又是收效甚微的。一个教师能否理智地去爱学生,因人而异,采用新颖而有效的方法,艺术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正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本文通过呈现问题学生的案例,总结出转化问题学生的一些方法,对班主任的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WDEP模式、改变、攻击型学生;故事

 

    WDEP模式法也被称之为差别强化法,该模式非常适合于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WDEP中的W(Want)代表愿望,D(Doing)代表行为,E(Eualuate-代表评价,P(Plan)代表计划,通过WDEP模式,我们对学生提出期望,引导学生制订针对不良行为的“行为改变计划”,让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逐步增强,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从而实现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逐步转变。
 
前言
今天,收到一个简讯“小谢,好久不见”。
查了好久,原来,是学生。
“小谢,偷偷跑去学校看你,怕打扰你”
“如果想见老师,我随时欢迎啊”
 是很想你”
 “哇,被我训了一年,被训上瘾了?”我故意凶巴巴地吼
 “呵呵,几个月没被人训着,还真不习惯,不过,我现在基本不动手了,你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小谢,好好保重,我会去看你”
   我呆住了,心里却有些感动。这真是他吗?是的,是那个曾经让我对教育产生迷茫,是那个让我费尽心机极力要改变的学生,我的思绪,飘回了一年多前……
那一段故事
   今天, 学生小钊,一个让教过他的老师无一不为之烦恼的学生从文武学校转学而来,170厘米多的身高使他在同学中鹤立鸡群,他暴躁的臭脾气以及爱攻击别人的行为可是全校闻名)被值日生拉着站在了我的面前。只是,今天除了班里的值日生,还来了个校性值日生。“谢,谢老师,你,你要给我做主,你班的小钊打了我……”校性值日生抽噎着,小钊倒是一副壮士断腕的样子。在我的询问下,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小钊因为仪表不整洁,被值日生拦住,他便动手打了值日生。我还没开口,他便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他让我在那么多人面前丢脸,我当然要打他”。其实,类似的事情举不胜举,例如: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搞一些惹人发笑的恶作剧,面对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指责,他当面毫不在意,背后却谩骂开来;体育课上输了篮球比赛,他暗自不服,于放学后在校外把进球最多的同学揍了一顿;……
面对小钊的恶劣行为,我狠狠批评了他,随即又把他的情况向他爸爸汇报了。隔天,他来上学的时候,手上贴了创可贴,大腿上布满了伤痕,上衣中间掉了两颗扣子。我心里一颤,忙拉着他询问了起来, “这是昨天晚上给我爸打的,哼,总有一天,他会拿我没办法的”看着他凶狠的目光,我心里充满了愧疚亦充满了担忧,没想到我的一个电话,却让他受到这么大的伤害,我更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攻击性与报复心理这么强,我拿出了红药水,为他擦洗了伤口,并拿出针和线,准备为他缝好衣服,他连忙说“老师,没关系的,我习惯了”。
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明白光是关心、说教显然是行不通的,得从心理的成因去研究对策,对症下药。经过多方调研,我制定了以下教育干预计划:
调研,整合干预计划
对症才能下药,找到小钊产生行为问题的根源,才能根治。我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先后找到教过小钊的老师、同学、家人了解情况,从中了解到,原来,小钊的父亲具有轻微暴力倾向,从小对小钊实行的是“棍棒教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小钊也形成了“以暴制暴”的行为,再由于教师对小钊的屡次说教收效甚微,也就把他列为“差生”,于是,小钊也就死猪不怕开水烫,心安理得当起了“差生”。是啊,死猪不怕开水烫,那就先救活,再烫吧。对这样一个受不当家庭教育影响以及缺少关注从而导致个性偏执,产生心理障碍,具有迁怒性及模仿性攻击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转化,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于是,我与科任老师、班干部、家长等一再沟通,制定了详细的“行为改变计划”,开始对他进行各方面的行为干预。
一、提出期望,激发学生自我认同感
我知道,面对这样的学生,说理、威逼、利诱等方法他已司空见惯,我必须另出奇招。班会课上,我与学生商量,我说:“你们需要别人照顾,谢老师也一样,我们一家人,要互相照顾对不对?”“对”“那老师需要一个同学当我的秘书,照顾我,你们谁愿意?”同学们一听都笑了,考虑了一会,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小钊,他也慢慢举起了手,我也慢慢说“那就请小钊来照顾老师吧,他有力气,又讲义气”同学们都笑了,小钊也笑了。
下课时我把他拉至办公室,对他说:“你是老师的秘书,也是老师最亲近的人了,以后,你要照顾好老师,还要多帮忙一些事务,你能做到吗?”“老师,我试试吧”“ 老师相信你能行的!老师知道你有一些缺点,但没关系,我会帮你,你愿意吗?”小钊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谢谢老师,我会努力的”。
用“秘书”一职,既表达了我对小钊的信任与期望,也是对小钊的认同,而从老师的信任中,小钊又产生了自我认同感。 “亲其师,信其道”我知道,已与我接近了心理距离的小钊,会听从老师的引导的。
二、行为干预,加强学生自我控制力
(一)实施家庭教育行为干预。
对小钊的教育,我选择了从他的家庭入手,尝试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对其家庭教育行为进行干预。我同他父母进行了一次诚恳的谈心。通过谈话使他们明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要求他的父母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应辱骂、踢打的教育方式。
在与小钊的家长多次交流之后,他们开始改变以往的家教方法,抽出时间真正去关心小钊,在随后的时间里,当小钊犯错时,他的父亲也极少用打骂的方式对待,而是采用了讲道理说服的方法教育他。由于家长采用了疏导的教育,小钊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得到改善,为他的进步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二)确立攻击行为干预策略
1.手之控
(1)沙包发泄
和小钊进行了一次长谈。我以商量的语气对他说“小钊,这么冲动,终有一天会出事的,要不这样,老师给你几个小沙包,你身上要带一个,你生气的时候就用力捏着它,用于提醒自己不能欺负同学,也可以释放一下自已多余的能量,你看,这个方法可行么?”,小钊想了想,同意了我的建议。
(2)表格记录法及代币奖励法
在取得小钊的同意之后,我给了他一张表格,让他自己用正负号做好记录,并让纪律委员及班里同学对其进行监督,每天分上下午记录,如果没有招惹同学,没有动手打人便记个“+”号,如果做不到,就记个“一”号,如果这一天刚好都有,那么就只能互相抵消,如果有两个正号,就能奖励他听十分钟的歌,而且是用MP4给他听。如果累计到十个正号,而负号少于三个的话,便能得到一张班级特有的“嘉奖令”,一张“嘉奖令”要以换一朵康乃馨在母亲节送给妈妈,这是班里学生喜欢争取的。他高兴地接受了。我也及时地把这做法与小钊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取得了家长的支持。
(3)允许过程反复
第一天:第一次实施,小钊紧张得如同第一次上战场,紧紧地捏着沙包,看着他的模样,有同学不小心笑了出来,他看见了也忍了下来,我忍俊不禁,赶紧表扬他说“看来,你还是蛮有自制力的嘛”,他得意地看了我,在表格中写了个大大的正号。第一天他获得了两个正号,也获得了十分钟听歌的时间。
第三天:小钊的父母打电话反应小钊在家面对邻居孩子的挑衅,忍住没去理睬。听到反馈,我有些许高兴,但我知道,还得继续关注,攻击型的孩子情绪较不稳定,要彻底进行转化,还得需要一个过程。
第四天:一下课,小钊摇头晃脑地想走到操场散散心,这时,因为顾着玩手上的沙包,一不留神碰到了正在着急补作业的小张,小张一急“你凭什么撞人,混蛋”“你骂谁”“谁接话就骂谁,真混蛋”,同学们都看好戏地看着小钊的反应,他脸上一挂不住,一拳便朝小张挥了去……
听到消息我急忙赶了过来,制止了事故的发生。我对小钊说“该记哪个符号,你自己看着办吧”小钊争辩着说“老师,这次是他先骂人的,我是不小心的”我盯着他说“我们约定的是没有动手打人便记个“+”号,如果做不到,就记个“-”号,记得吗”小钊想了想,无奈地在表格上记了个“-”号。当然,过后我各自批评地两个同学的不当之处。
接下来,类似这样反复的情况还是会偶尔发生,但情况越来越好了。
 
2.让“手”有事可做
     在教育小钊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与班里篮球打得好,成绩与纪律也好的小吴同学关系比较好,于是我动员小吴去帮助他,把小吴调到他的旁边,督促他学习,并在课余时间与他切磋篮球。由于课余时间与小吴经常进行篮球切磋,小钊的“手”忙得很,也就没多余的时间去攻击别的同学了,而且由于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小吴,受到了小吴的影响,小钊慢慢地懂得去学习别人好的方面。
3.进行情绪干预
在行为干预的同时,我还及时注重对小钊进行情绪调控,引导小钊宣泄负面情绪,教给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如当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大哭大叫一番,可以进行一些运动如慢跑、打篮球,让不良情绪得以发泄;或者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游戏来转移不愉快、压抑的感情,用愉快的游戏来缓解消极体验。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小钊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培养换位思考能力,使其设身处地地体验,体会到攻击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快与伤害。
三、多方评价,增加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
(一)过程性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在转化的过程中,及时对小钊的良好行为作出肯定性的评价,也注重对小钊一些反复的坏习惯进行批评指正,允许小钊行为反复,在反复的过程中不断修正。鼓励小钊自身纵向对比,每周一次对小钊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对他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多方评价促进步
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既有老师的评价,小钊的自我评价,也有家长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集体中同学对小钊的认同感与评价。因此,我大力动员集体对小钊进行帮助,让小钊体验集体的温暖:
    我深知攻击型的孩子很多时候是缺少朋友,缺少别人的关注,因此,便用攻击的行为引起教师及同学的关注,以达到突现自我或保护自我的目的,因此,干预的过程中,我重视集体监督与教育的力量,也重视集体的教育力量,我时刻地寻找着机会。终于,让我等到了机会,一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就有几个同学向我跑来,急着向我汇报:小钊在学校里捡到了十块钱,已经交给了主任,我心中一喜,决定抓住这个契机来鼓励他、感化他,并在班集体中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注互相监督的氛围。
    回到了班里,我故意让那几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把那件事讲给同学们听,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看着他高兴的样子,我趁机组织了一个小活动:让小钊说说自己的优点。他站了起来不不知所措,好久蹦出一句话“我没有优点”,说完便把头埋到了胸前。同学们都愣住了,一阵短暂的沉默之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列举了他的优点:如果老师有什么不好拿的东西,他会主动地上前帮忙;如果有同学东西没带,他会大方地借给同学;……在同学们的赞扬声中,小钊涨红了脸,感激地望着同学。我趁机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小钊笑笑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肯定,我会努力做到,请同学们帮忙监督我!”。在与同学们的集体评价中,小钊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善意与关怀,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也增强了他战胜自我的决心。
那一段故事的结局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干预,通过家校共同的努力,渐渐地打开了他的心窗。在面对我给它的控制攻击行为的做法方面,甚至我不提醒,他也会自己登记表格了。他得到的正号也越来越多,最后,他慢慢地改掉了随意攻击别人的行为,从一开始的经常打架到现在的偶尔与同学起冲突,昨日的问题少年已渐渐转变成一个让人喜欢的学生,虽然他还有很多方面的缺点,还有着许多的反复,但犯错总是难免的,我相信,只要继续坚持,他的心理能够越来越健康的。
教育感悟
面对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不管老师和家长采用哪种方式来帮助他,重点在于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点,改变其周遭环境,减少环境的刺激,给予孩子适当的关心,不忽略小事,将小事情分析清楚,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在儿童期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你留给孩子的是一笔无穷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迟毓凯,华东师范大家出版社,2012年。
2、《班主任工作的鬼点子》刘坚新,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