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友情不能承受之重—一例缺乏爱与关注的女生的心理辅导

 

友情不能承受之重
                             ——一例缺乏爱与关注的女生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关注与爱 友情 亲子关系 
她走进咨询室的脚步很轻,低头看书的我浑然不觉。“老师,我想去宣泄室,可以吗?”声音很小且显得犹豫。我抬头看见一张清秀面孔,低着头,微微咬着下嘴唇,手指来回搓着。“她看起来难过而焦虑,是遇到什么事情了?”我心理一边想着,一边给她打门,叮嘱她两句走出来轻轻把门扣上。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面静悄悄,没有一点动静,不像很多学生在里面会传出一阵阵击打声或叫喊声。等她走出来,我叫她坐下来谈谈。
一、基本情况
她叫小雨(化名),女,14岁,初二。来咨询室是因为最好的朋友(化名嘉嘉)要和她结束友谊,这让她难过万分,不能接受和适应。嘉嘉是小雨同班同学,从上初中关系就很要好。上周一放学回家路上,嘉嘉一直和另外一同学有说有笑,没和她讲话,她觉得受到冷落,有点生气,当时一个人走掉,没理睬嘉嘉,随后连续几天互相不搭理,周五嘉嘉写小纸条给她说决定不再和她做朋友了。
在此之前,两人也出现过类似矛盾。例如:前不久小雨过生日,想嘉嘉给她买一个生日蛋糕,嘉嘉不愿意,两人为此“冷战”好几天;班主任调座位,将一个曾开小雨玩笑的男生安排和嘉嘉同桌,嘉嘉明知道小雨讨厌他,两人还经常说笑打闹,这也让两人疏远了好一阵子。
小雨班主任反映小雨偏内向,很安静,看起来心事很重,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几个关系还不错朋友,在班级没有被排挤现象。学习成绩一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二、评估诊断
小雨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自知力完整,知情意统一,说话无逻辑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小雨由现实的人际关系问题出现悲伤、焦虑、自责等负性情绪,情绪反应强烈但还未泛化;时间较短;对学习、生活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
初步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三、辅导过程
(一)              建立咨询关系,宣泄负面情绪
采取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与小雨逐渐建立起信任、安全的咨询关系。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处理好情绪,从小雨走出宣泄室后的表现来看,小雨仍积压着许多负情绪。
我问小雨现在感觉如何,她低头沉默一会儿,轻轻回答道:“还是很难过”。在我的询问下,小雨把从上周一到昨天的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在学校,她没几个朋友,嘉嘉是她最好的朋友,两人形影不离,吃饭、课间操、写作业甚至去上厕所都一起。
“听得出来,她对你来说很重要,你暂时还难以接受和适应。”我顺着小雨的话说道,小雨点点头,轻轻哭起来。对于一个压抑自己情绪的人来说,“哭”能够使积压的负面情绪得到很好的宣泄。过一会儿,小雨似乎找回一些理性,她告诉我两个人也经常闹别扭,她经常喜欢生闷气不理睬嘉嘉,虽然知道这样不好,但总是控制不住,和解的方式多数情况是嘉嘉找她说话。她觉得这次嘉嘉是真决定和她断交了,几天后小雨鼓起勇气主动找她说话,但嘉嘉不理她。小雨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感觉太难受,自己已经承受不住。
我告诉她人在非常悲伤的时候容易把事情想得很糟糕,并向她介绍了几个情绪宣泄的方法,希望她回去尝试一下。时间关系,我们结束了这次咨询,并预约了下次咨询时间。
小雨情绪状态虽稍有些好转,但从小雨神情和讲述中依然感到明显的难过、焦虑、内疚感。宣泄只是为积压的情绪暂时找一个出口,想让她走出这片“雾霾”,还需要找到问题症结。
(二)              探讨问题,找出症结
从表面看,小雨的问题是初中生常见的人际关系矛盾,但从小雨强烈而复杂的情绪反应来看,问题似乎并不简单。小雨第二次如约到来,显得轻松、大方一些。
“根据你上次的讲述,你好像不太喜欢嘉嘉和别的同学一起开心的玩,是这样子吗?”我尝试性问道。嘉嘉沉默一会儿,轻轻点点头。继续追问下,小雨告诉我嘉嘉班级人缘比她好,不止她一个好朋友,而小雨确只把嘉嘉当作唯一的好朋友,之前另外一个同学向小雨转述嘉嘉的话说:“相比之下,和小雨在一起玩就没有那么开心”,这让她感到难过、惭愧。
“你觉得自己在她心目中没那么重要,是吗?” 我问她。小雨点点头,表示赞同,承认有时候感觉到“被忽视”,随后,小雨还举了一些例子。
从谈话中,感觉小雨对嘉嘉有很强的情感需求,敏感且被动。“你感觉她忽视你,所以你很生她的气,不理睬她,是吗?”我问道。
小雨摇摇头,表示否认。经过进一步追问,我了解到小雨的“闷气”其实只是想假装生气引起嘉嘉关注,能重视她。
“听起来她好像对你有误会,你向她解释过你生气的原因了吗?”我问她。小雨想了想没有回答,转而说道:“我学习成绩不好,不会哄人开心,爱哭,也不喜欢和同学们打闹、开玩笑,她和我在一起肯定觉得不好玩,无聊,最终也会不再跟我做朋友。”在小雨看来,嘉嘉最终都会离开她,解释没有意义。
看得出来,小雨个性敏感、自卑、内向、被动。自卑、敏感的她关注的都是自己所谓的缺点,这让她一直担心朋友会弃她而去,这是她焦虑、自责、抑郁等情绪的来源;她渴望嘉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但内向、被动的她不能直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感觉小雨的个性和问题可能与其成长经历有关。
(三)追根溯源,成长之需
 在我的询问下,小雨向我讲述她的成长经历。小雨排行老二,有一个哥哥、弟弟,哥哥在厦门外国语读高三,寄宿,平时不在家,成绩优异;弟弟还在上幼儿园。老家在四川,爸妈来厦务工多年,小雨从小一直与奶奶爷爷在老家,小学三年级才接来厦门上学。由于爸妈平时工作忙,奶奶身体不好,只能小雨的爷爷随同来厦门照顾姐弟二人日常生活。
关于和家人的关系,小雨告诉我爸爸工作较忙,平时话较少,一直感觉很陌生。妈妈脾气急躁,没有照顾好弟弟或被告状都会指责她,所以小雨也很烦弟弟。妈妈有时候会有拥抱、摸摸头等亲昵动作,这会让她感觉不自在。奶奶最宠她,但身体不好,由老家二伯照顾,小雨很牵挂她。
小雨告诉我弟弟是家里小霸王,电视由他换台,吃什么菜由他决定;哥哥是家里的希望,妈妈喜欢在别人面前夸奖他。在她看来,自己既没有哥哥那样受爸妈重视,也没有弟弟那样被宠爱,所以是家里最不起眼,经常被忽视的那个。
孩子从出生到五、六岁阶段,和谁接触多,就最容易和谁形成亲密依恋。小雨妈妈遗憾缺位了小雨心理发展这一重要阶段,加之小雨处在老二的尴尬位置,家庭的关注与焦点会习惯性偏向最大和最小,使得即使回到爸妈身边的她现在也难以与爸妈建立亲密、信任的情感连结,个性也变得自卑、敏感、内向。小雨对嘉嘉强烈的情感依赖也正是源于其对关注与爱的强烈需求。
(四)认知领悟,信心训练
处在青春期的小雨希望得到朋友关爱、重视,这本是正常的情感需求,但与父母微弱的情感连结使得这一需求太强烈,让她变得过分依赖和粘人;由于自卑、敏感、被动而内向的个性,小雨却习惯性采用生闷气、不理睬这样的方式寻求关注和重视。解决小雨的问题,首先采用认知领悟疗法,让小雨领悟自身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改变认知方式缓解症状;其次,要帮助小雨建立信心,主动、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形成积极的沟通模式。
我把对小雨问题的分析讲给她听,小雨刚开始沉默,好似在思考,看起来有些难过,眼睛中泛着泪花,之后慢慢地说:“老师,原来是这样,难怪嘉嘉以前总说我太爱粘着她,简直受不了。”
“嗯,友情也需要留给对方一些空间,不能超载,也许她感到压力太大啦!”
“那我应该怎么办?我觉得我没办法改变自己和我爸妈。”小雨虽然已经知道问题所在,但一如既往地表现出不自信。我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小雨回忆生活中一些与爸妈互动的片段及当时的感受,并说出来。
对话一
小雨:爸(放学回家推开门看到爸爸正坐在沙发看电视)
爸爸:嗯(没有看她,应了一声)
小雨:明天晚上家长会你有时间参加吗?(声音很小)
爸爸:让***去吧,我有事!
小雨的感受:(难过)哎,他总是一副爱搭理不搭理的样子,从来都没有参加过我的家长会,是因为我的成绩一般吗?
对话二
妈妈:都这么晚了,你弟弟怎么还在看电视,没有洗澡?!(妈妈夜班回家,很生气)
小雨:我已经催促他好几次了,他不听我的。
妈妈:你应该关掉电视,拔掉插头,不然他怎么会听!
小雨:沉默……走进房间睡觉去了
小雨的感受:(委屈、生气)凭什么弟弟淘气反而我要挨骂呢,也没关心下我。哎,谁叫弟弟最小最受宠呢!
我再次让她轻轻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一下爸妈的内心独白(我扮演)。
爸爸:我这人就这个性,嘴巴比较笨,也不爱和人交往,开家长会叫***去合适些,我负责挣钱就好。
妈妈:弟弟太小还不听话,女儿已经懂事了,不需要我每天叮嘱她,平时也能帮我分担很多事情。我平时性子急,稍有不如意说话口气就不好,她应该也习惯啦。
随后我问小雨,如果当时你知道爸妈是这样想的,感受会有不同吗?小雨认真体会了一下,觉得舒服多了,不会那么难过、委屈,反而可以理解爸妈,觉得他们也很不容易,其实也关心她。小雨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过年压岁钱是一样的,也同样有新衣服,有一次生病了妈妈很着急的带她去医院。
我很高兴小雨能从中领悟,我告诉小雨改变自己和别人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需要那么费劲。爸妈表达对你关爱的方式与你期待、想象的不一样,需要你换一种思考方式才能理解和感受到。
咨询结束,小雨走出咨询室时突然问我:“老师,我爸妈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你都没见过他们,怎么会知道他们的想法呢?”我非常期待小雨能主动提题,我让小雨自己去向爸妈求证,算是本次的咨询作业。实际上,我是在鼓励小雨能主动和爸妈沟通交谈,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
一周后,小雨过来分享了她作业完成情况,她主动和妈妈沟通过,发现并没有她想象不关心她,只喜欢弟弟,她还没尝试与爸爸沟通,不过她愿意相信爸爸内心想法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不过小雨说即使这样,但与爸妈的关系依然不像一些女孩子和爸妈那样亲密,也不会主动做一些拥抱妈妈的亲昵举动。我告诉小雨,这需要时间,你已经感受到最需要的关爱,这将是你成长的强大动力。
一般来说,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要真正与爸妈产生亲密要在度过逆反期十五六岁以后,如果依然能够持续感到爸妈的爱,她才会慢慢表现出一些深层次的亲密与依恋。
随后,我采用自信心训练法提升小雨自信心。我让小雨写十个优点在纸上,并让她每天读或用心默念一遍。我们还一起讨论了这些优点,比如小雨爱画画而且画得很好,可以为班级出黑板报,丰富课余时间,可以交新的朋友等等。这时的小雨很信赖我,我也充分利用这点给了她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我告诉小雨要多发现和关注自己的优点,这比改正自己一个缺点要容易、有效许多。最后,我让小雨抬头挺胸走出去,从她的背影,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朝气。
(四)处理离别情绪,结束咨询关系
期末考试渐近,我提前告诉小雨我们咨询关系就要结束了,给她一个时间缓冲。这次,小雨早早就来了,很不舍,她以为我是担心影响她期末考试而结束咨询关系的,她一再强调不会影响她期末复习。我很高兴她终于能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再闷着,说明她的成长和进步。我告述小雨心理咨询是“有始有终、助人自助”,最初的咨询目标已经达成,我相信她已经能独立解决接下来的问题,如还有需要随时可以再来。接着,我们一起回顾了这段时间小雨的心路历程,我鼓励她带着在这里的收获继续尝试着改变。
四、咨询效果评估
第二学期开学没多久,小雨主动过来“汇报情况”,精神面貌很好,会主动找话题。她告诉我与嘉嘉重新做回了好朋友,感觉关系更亲密,自己不再会“小心眼”、“生闷气”、“紧紧黏着她”,嘉嘉确实也把自己当好朋友。在家里与爸妈交流也多一些,有时候还会开妈妈玩笑。
小雨同学和老师评价:小雨开始和其他同学交往、玩耍,变得开朗一些。
小雨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回归正常状态。
 
专家点评:
亲情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自我要素与亲子依恋关系息息相关:依恋体验:产生爱与被爱的能力;客体关系:获得独立与依赖,并拥有信任他人的能力;自我认同,协调自卑与自尊,创造与发展的能力。对于小雨而言,这仍是三个极为艰巨的心理发展任务,不仅会影响现在与朋友相处,未来与伴侣的亲密关系也可能会或多或少、无意识地刻录亲子关系模式。因此,这既是一个阶段性问题,又是一个发展性问题。小雨只有持续不断的感受与领悟、学习改变头脑运作的方式,才能避免未来掉入同样的陷阱。
咨询老师在整个咨询过程中,思路情绪,结构顺畅,咨询节奏把握很好,是先没有着急处理问题,而是接纳、安抚来访者情绪,这有利于与缺乏关爱、人际信任且敏感的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这正是咨询能顺利进行且最后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步骤。认知领悟疗法对引导来访者转变认知,解决根源问题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来访者已形成的自卑、被动的个性,自信心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人际交往中自信心和主动性,改变以往被动的局面。
如果条件允许,咨询老师可以邀请当事人爸妈前来做家庭系统治疗,加强家庭人员的沟通与情感连结,帮助当事人获得成长的长足动力。
点评人:张兴元老师
点评人简介: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厦门一中集美分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已从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10余年,教学和咨询经验丰富,擅长精神分析疗法。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