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例由“安眠药”引发的心理辅导

个案情况 小胡,女,13岁,初中生,非沪籍,校投掷队运动员。在家排行老大,有一弟一妹,父母均为来沪务工人员。文化学习成绩一般,比较热心,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易激动,近一周睡眠较差,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 事情缘起 五月的一天,一名女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走进校卫生室,问道:“老师,有没有安眠药?”听到“安眠药”三个字,我当时心里一惊,因为现在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自杀的情况屡见不鲜,难道这名女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我镇静了一下,看了看她,认出她是校投掷队的小胡同学。问她,“你为什么需要安眠药?”她吞吞吐吐地回答,“晚上失眠,睡不着,好几天了。”我马上说:“晚上睡不着的话,感觉一定很难受,白天也会很不舒服吧。”她嗯了一声点点头表示同意,我继续问:“那到底发生了事情,让你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呢?”她沉默了几秒,似乎在想怎么回答。这时上课铃声响了,我提醒她:“你先上课吧,如果愿意和我说说的话,来找我好吗?”她看了我一眼,说,“好的,老师,再见!”然后回教室了。看着她的背影我心里充满了疑惑和忐忑,到底这个女孩遇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心里有什么样的情绪在扰动?同时还有担心,她会不会来找我,如果不来的话,我以什么样的理由去找她?午饭过后,随着她的再次到来,我紧张的神经终于稍许放松了些,随后我和她一起来到了心理辅导室。 辅导过程 1、鼓励疏泄 在心理辅导室里,小胡同学终于说出了睡不着的原因。原来,一周前她参加了上海市中学生田径比赛,因为状态不太好,每次试投都不满意,而且一次比一次差,导致最终比赛成绩很不理想,她非常沮丧。谈话间感觉她思维比较跳跃,情绪容易激动,谈到比赛失利,偶尔还有哭腔,压抑了许久的情绪终于释放了出来。 辅导老师:“能说说当时你的感受吗?” 小胡:“脑子一片空白,丢死人了。以前我的成绩都很好的,从来没有这样丢人,这次不知道怎么了,气死我了,我都不敢看我们教练,肯定要说我了。” 辅导老师:“那你教练后来说你了吗?” 小胡:“没有。教练就说,这是小比赛,没事,锻炼锻炼。” 辅导老师:“你听到教练这么说,你怎么想?” 小胡:“小比赛都比不好,那明年的大赛,不就更完蛋了吗?唉,我真是没用。” 辅导老师:“你当时一定是很难过吧,你的队友们呢?他们是什么反应?” 小胡:“A说我很笨,比得那么差,B说没事,回去再练练呗。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 辅导老师:“然后呢?” 小胡:“晚上就睡不着了,想想就觉得对不起爸妈,他们还指望我拿个好的比赛成绩呢,这样就可以将来留上海了,本来学习成绩就不好,比赛再不好的话,我还有什么脸留在上海。越想就越睡不着。寝室里队友打呼噜的声音我听的清清楚楚,平时根本听不见,倒头就睡,现在就是睡不着,怎么换姿势都不行,迷迷糊糊地早训铃响就起床了,昏昏沉沉的。” 在谈话中了解到,小胡同学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第一次碰到这样比赛失利的情况,不能做到本应该能做到的事,她感觉低人一等,可能还有自我蔑视。虽然教练和队友并未责怪,但她自己似乎很难越过这个坎儿,严重自责,过分夸大失误,甚至否定自己。情绪非常低落。 青春期的青少年认识社会的能力尚不完善,虽然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但却往往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跟不上,分析问题通常比较肤浅,容易以片面代替全面,模仿性强,易受暗示。 2、增强信心: 通过前一阶段的倾诉,小胡同学发泄了自己的情绪,愤怒、委屈、无奈,之后情绪渐渐平复,我们继续讨论比赛。 辅导老师:“那比赛成绩不好,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小胡:“我笨呗!” 辅导老师:“哦?你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小胡:“你看我文化学习也不好,比赛成绩也不好,同学们也说我笨。” 辅导老师:“你父母是怎么说的?” 谈到父母和家庭,她的话多了起来,了解到当时小胡同学的妈妈骨折受伤在家休养,她作为大姐,勇于挑起照顾弟妹、承担家务的重担,13岁的小胡会买菜会烧饭,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孩子,我马上给予了赞扬。 辅导老师:“你还这么小,就已经能照顾妈妈和弟弟妹妹了,真的很了不起啊,我们学校很多女生都不会做家务呢,你又有责任心又孝顺,***妈也为你骄傲吧。” 小胡:“哼,我妈什么也没说,还嫌我管不好弟弟妹妹呢!” 辅导老师:“那是***妈不太会表达她的感受,其实她心里在说,女儿已经这么能干了,是不是?”我笑着看着她。 小胡:“也许吧。”她也微微笑了一下。 辅导老师:“那你爸妈知道你比赛的事情吗?” 小胡:“我没和他们说,省得烦我。” 辅导老师:“哦,其实你是不愿爸妈为你担心吧,你能这么体谅父母,为父母着想,说明你是很有爱心、很懂事的孩子,怎么会说自己没用呢?你有这么多优点,你自己也不知道吧。”我引导她挖掘自己的优势。 小胡:“我是挺好的。A有时候指挥我干这干那的,我都不和她计较,我们都是一个队的嘛,她有时候有好吃的也都给我吃,谁让她是独生女,没人可以指挥,像我就可以指挥我的弟弟妹妹干活,她又没有。”说着自己都笑了,很天真。“我和B挺能聊的,她也是家里老大,也有妹妹,我们差不多。” 辅导老师:“没想到你这么大度,我也听说过A 有时候发脾气,不讲道理,你这么宽容,怪不得我总看见A到哪里都和你一起,原来你这么包容她,她有你这么个好朋友,真是不错,别的人可能受不了她吧。”这时候小胡同学呵呵笑了起来。说:“A就那样的人,我还帮她洗过衣服呢,就是让她找找做大姐的感觉呗。”小胡同学的下巴微微抬高了一些。 辅导老师:“那老师要再给你加一个优点,对同学友善,乐于助人。你有这么多优点,怎么会说自己没用呢?”她低头不语。 通过转移注意力,让她了解自己还有这么多的优点,重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价值感、明确的成就感。获得能量,燃起自信。 青春期的特点之一就是伙伴关系密切。伙伴是青少年社会交往中最重要的形式。伙伴之间互相模仿、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甚至可以达到言听计从的程度(小胡对A同学即是如此)。和伙伴会无顾忌的谈心里话,互诉苦恼、互致同情(小胡与B同学的情况),有时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和劝告会持怀疑、忽视的态度。 3、认知治疗: 咨询辅导的核心部分就是要纠正小胡同学的错误认知。 辅导老师:“比赛已经结束了,成绩也无法改变了,那我们现在来看看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避免再次发生这样不好的情况,你看好吗?” 小胡:“好啊,我可不愿意再那么丢人了。” 辅导老师:“你前面说过,以前比赛成绩都很好,说明你是有实力的。你仔细想想这次比赛和以前的比赛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吗?” 小胡:“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投不好。” 辅导老师:“可以听听你教练和你们队友的意见,去了解一下好吗?”布置了家庭作业。 小胡:“B说我的技术动作不对,我也不知道。” 辅导老师:“也就是说这次比赛失误是你的技术动作不好,不是你不好,你同意吗?” 小胡:“这是什么意思?” 辅导老师:“比如你是一个整体,你的技术动作是其中一小部分,是这一小部分出了问题,其他部分都挺好的。” 小胡:“好像是这样。” 辅导老师:“那么,如果按B说的要改善你的技术动作,可以有哪些办法?” 小胡:“可以让B教教我啊,还有师兄也可以教我。” 辅导老师:“很好,还有呢?” 小胡:“还有看别人是怎么练的,学习一下。” 辅导老师:“还有吗?” 小胡:“看自己的技术录像?这得让教练给我拍下来。” 辅导老师:“你看,你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接下来可以尝试一下,你愿意吗?” 小胡:“我试试看。”布置了家庭作业。 经过回访得知,第一次咨询的当晚,小胡同学入睡很早,睡眠质量很好,直到早上打铃才醒。自觉整个人充满活力。睡眠问题得到解决,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也得到了改善。后续的咨询以纠正其错误认知为主要目标,促使其认识到:一次失败不代表以后每次都会失败。一次比赛成绩不能反映所有的努力,还有场地、天气、对手等不可预测的原因,而且这次的失误不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而是在技术方法上出了问题,通过教练、队友的帮助,改进技术动作,训练和比赛时避免失误,就可以拿到满意的成绩。无需一味埋怨自己,甚至否定自己。 总结与反思: 1、尊重、信任与关爱 本案例中小胡同学的心理问题是以躯体症状出现异常(睡眠不良)为主要表现形式,常常容易被忽略。辅导老师应提高敏感性,抓住学生细微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仔细询问,深入了解学生发生异常变化的原因,尊重她所有的情绪反应,共感她的情绪感受,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安全的交流氛围,多加关心和疏导,引导其找到自己的办法并合理应对,相信其有能力处理好成长中的困惑,鼓励其实践新办法并不断修正,辅导老师应避免说教和包办,决不能代替他们做决定。 2、调整认知 对于责任心很强的学生,一次小的失误会让其联想到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导致消极对待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产生悲观感、无价值感。本案例的咨询辅导过程以消除错误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认知模式为核心,找到问题的焦点,找到认知曲解的环节,针对性对症处理,循序渐进地进行矫正。经过六次的心理咨询辅导后,小胡同学的焦虑情绪得以缓解,降低了自责心理,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次年的重大比赛中发挥稳定,成绩优异,获得了宝贵的银牌。本案例咨询辅导效果明显。 3、青春期引导 小胡同学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尊心迅速发展、需要成就感和认同感。同时,这个时期心理社会化的过程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埃里克森)。社会化任务变得复杂,出现了谋求获得独立、确定自我、获得性别角色、适应性成熟和适应成人社会等内容,对人的内部世界、内心品质发生兴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开始思索“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形成了评价别人和自己个性品质的自我意识特点,世界观开始萌芽。本案例中小胡同学在比赛失利后出现自尊心受挫,自我评价过低、情绪起伏变化等情况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正常的,在咨询中引导其认识这也是一个自我逐渐成长成熟的过程,给予其充分的理解与尊重。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