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送女孩玫瑰花的假小子

 送女孩玫瑰花的假小子

关健词:假小子、高中生、玫瑰花、认知治疗、心理辅导

一、个案背景:

小语(化名),20139月入学的高一女学生,20131111日,她给邻班的女孩送了一支玫瑰花。

小语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身为军人的父亲一直把她当男孩子培养,从小给她买的玩具都是刀呀、枪呀,穿的衣服也是中性化的,留着齐耳短发直到初一。初一发生的两件事促使她完全变成了假小子。一件事是父亲出了车祸,当晚,全家人都去了医院只留下她看家。面对空荡荡的家,她第一次感到非常害怕,她想起爸爸常说的一句话:你要是男孩子就好了。她想,如果我是男孩子就不害怕了。另外一件事是一天的上学路上,一个同校初二的男生问他要钱,并用一把小刀威胁她,如果不给钱就划破她的脸。当时她害怕死了,哆哆嗦嗦地把口袋里的零钱全给了那个男孩。到了学校她也不敢告诉老师和同学,生怕那个男孩报复她。回家后,这件事一直在她脑海里盘旋,她想,我要是个男孩就好了。第二天,她就去理了个小子头。去了学校后她发现所有的人都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她,女孩子们都赞美她,男孩子们都和她玩,那个问她要钱的男孩也主动和她玩还和她交朋友。她觉得自信满满的。从此,她开始逃课,结交早早辍学流落在社会上的坏小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得知她的情况后就训斥她,反而引起她的叛逆,结果是经常挨父亲的打,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我父亲没话说,我恨他,我讨厌回到那个家里。

二、情况分析:

      小语父亲从小对她的教育,使得她认为男孩子就比女孩子强,女孩子就是弱者,男孩子会更受人们的欢迎。初一两起事件的发生,促使早期形成的这些图式被激活,使得她的认知越来越偏,觉得只有保持男孩子的形象才能不被人欺负,才能讨得别人的欢心,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她,尽管有着男孩的外表,但依然保持一颗女孩的内心,也对异性有着矇眬的好奇,既然男孩子都把她当作了同伴,那她就在女生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给女孩子送玫瑰花。作为小语的班主任了解了她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后,将她的情况整理如下。

       1、阳光帅气。一眼看去,我们的小语高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五官,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微微上扬的嘴唇荡着笑意,怎看也看不出是个女孩来,谁看都说是个阳光帅气的男孩。但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却很沉重,这是在扭曲人性呀,想想孩子的内心是经过多么痛苦的挣扎才有了这个形象,平时以这种形象示人内心又是多么的纠结呀!

2、不懂事非。小语平时爱打抱不平,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的事她都管,但她管的事却让别人感到不合常理。记得新生入学第一个月的一天,我进了教室看见值日生没扫干净地,就叫组长出来了解情况,没想到她也跟着出来,而且不让我批评组长,要批评就批评她。我觉得很好笑,她既不是组长,又不是组员,干嘛批评她。于是我先让组长回教室,先解决她的问题。一问才知道因为组长是外地人,她怕我欺负组长,让我觉得好可笑。

3、大大咧咧。干什么事情都是满不在乎,没心没肺,前头说后头忘,不长记性。

4、敏感多疑。小语对于他人的言论特别敏感,尤其是不喜欢别人与他的身体有接触。有一次,我找她聊天,只是轻轻拍了拍她,可她下意识地躲开了,但她愿意主动接触别人的身体,有一次,我看到她一下课就把手搭在了一个男孩的肩膀上。

三、辅导策略

1、认识错误认知

小语的认知歪曲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非此即彼。小语看事物比较极端化,既然男孩子强大,男孩子不被人欺负,我就要变成男孩子的样子,因为她不知道用什么更好的方法去面对它。(2)灾难化。“如果是个女孩子, 我会觉得不安全的,我将无法面对大家。”她把事情想得糟糕极了。(3)帖标签。“我这种形象帅呆了,酷毙了。”“如果我是女孩,我会一无是处。”

可见,小语给自己定的生存规则就是:我应该尽量保持男孩子形象。她的认知可以这样分类:

(1)自动思维;a如果我和人交往,就得保持男孩子形象。

                      b保持男孩子形象,女孩子也会喜欢我。

                      c如果我保持女孩子形象,就没人喜欢我,我就会被人欺负。

(2)中间信念:不是男孩就不好。

3)核心信念:男孩勇敢,受人欢迎,是家里的顶梁柱。

小语的核心信念是如何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必须搜集她的早期资料,于是我先从她的家庭入手,先后对她的家庭进行了三次访谈。

第一次访谈:重点了解了小语的童年、小学和初中经历。小语从小随母亲长大,但受父亲影响很大,看得出母亲在家里较软弱,对小语也非常溺爱。父亲较强势,对小语也非常严格。父亲希望她象男孩子一样坚强、勇敢,所以给她买男孩子玩的玩具,衣着打扮也象男孩子。我说:“那你是很喜欢女儿的这种形象了?”父亲说:“是呀,多精神呀。”我问小语的母亲:“你给女儿买过裙子没有?”妈妈说买过一次,但因女儿不喜欢以后就再也没买过。我又问他们是如何看待女儿送别的女孩玫瑰花这件事时,他们的表情都很惊讶,但又不知该怎么回答我。我问小语:“你送玫瑰花时心情怎么样?”答:“非常兴奋、激动。”又问:“那个女孩儿高兴吗?”答:“高兴呀!”

第二次访谈:小语一再强调她父亲多次打她,还说有一次打得她差点报了110。当询问父亲为什么打孩子时,无非就是逃课、不听话,和社会上来往的人多等。我又问***妈:“他打女儿的时候你就不管吗?”母亲说:“看着心疼,但管不了。”我把小语的一幅树木人格图给他们看,画面上的小语觉得家里压抑,喜欢外面的世界。我问她父亲:“知道你女儿为什么愿意和社会上的人来往吗?”父亲沉默了。我意识到应该先和他沟通一下,于是就让小语先出去一会儿。我说,“您管教女儿没错,但能不能换种方式?”没想到父亲却说:“我这方法就没错,她不听话就应该收拾她。”看来他执拗的性格的确遗传给了小语。我说:“社会在进步,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您也应该学习点教育新理念,试着低下头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别总是用老一套的思想,这样,孩子会离你越来越远的。”小语母亲也附和着,他不言语了。

2角色互换表演

为了让小语的情绪得到渲泄,在第三次的家庭访谈中我让这个家庭上演了两场心理剧,但让小语和父亲换了一下角色。第一场剧情就是小语小时候父亲给她买回来一把枪并教她怎么打枪;第二场剧情是小语逃课回来被父亲撞见一顿毒打。演完以后,一家三口抱头痛哭,久久不分开。小语的父亲边哭边不停说:“小语,爸爸对不起你。”他终于领悟了女儿的表现都是他错误的信念影响的,女儿也领悟了父亲是爱她的,只不过表达情感的方式不确当而已。此时,我的内心似乎也轻松了很多。

3、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改变错误的信息加工过程,矫正那些使情绪和行为失调的信念或假说。作业是我们共同商定的,简单、明确,操作性强。

给小语父亲的作业包括两个栏目:每天见到女儿的自动想法和合理想法,坚持记一个月,其母亲监督。

给小语布置的作业:

1两个栏目:每天见到父亲的自动想法和合理想法,坚持记一个月,其母亲监督。

2)试着把头发留的长点儿,以提升当女孩儿的自信心。(概念重建)

四、辅导反思

小语个案看上去是个行为问题,但实际上还是认知偏差带来的结果,而认知偏差主要是受童年经验的影响,她在不知不觉中适应了“男孩勇敢,受人欢迎,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种不良图式,当初一的两件事件发生后,这种图式迅速被激活,于是成了活龙活现的一个假小子。所幸,我不仅是心理课老师,还是她的班主任,除了给她以心理辅导外,还经常找她聊天,给予她情感上的支持,并有意让班里的女生去和她玩,鼓励她多参加班内的集体活动,经常给她灌输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学习理念。现在,小语留着齐耳头发,干净整齐的校服内映着红色的衬衣,那个漂亮呀!她是班内公认的班花,而且学习成绩也不断上升。所以,我相信,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航途中,我们做父母的、当老师的一定要为他(她)保驾护航,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抵达胜利的彼岸!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