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心理治疗(IPT)在一例人际孤独个案中的应用
赵红
(四川什邡市实验外国语中学)
摘要:
本文是以人际孤独问题为个案,主要运用人际心理治疗(IPT)对具有人际孤独问题的高二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个案报告。经过咨询逐步改变了来访者非理性观念、人际交往技巧,求助者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所好转,失眠有所改善,学习注意力逐步集中,成绩有所提升。
关键词:
人际心理治疗 改善 人际孤独
一、人际心理治疗(IPT)简介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简称IPT)是由Klerman和Weissman创立的一种短程、限时和操作性很强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目标是改善来访者的人际间功能,减轻来访者的痛苦。IPT作为一种带来改变的方法,其焦点在人际间的关系上,它的目标可以是帮助来访者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可以是改变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另外,这一治疗也帮助来访者改善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这样他们便能更好地处理他们当前的人际间痛苦。
二、个案背景及主要问题:
小Y,女,17岁,是我校高中班的一名学生。身材高挑、面容秀气、性格沉静。小Y本是从本校初中考入高中重点班的优生,但因进入重点班后成绩下滑幅度较大,高二时被调到非重点班,调班后小Y状态依然没有好转,存在失眠、人际焦虑等问题。其母亲职业为个体户,对小Y期望较高,对小Y的状态很着急,其父亲在外地工作,不太关注小Y的问题。
据小Y自述,她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就入睡困难,从上床到入睡需2-3小时,白天精神困倦,曾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但服药治疗后睡眠仍无多大改善。进一步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无家族精神病史。
小Y自述很爱幻想,幻想内容有:成绩不好,却幻想考入年级前10名站在讲台上领奖并发表演讲;不擅长吉他,却幻想抱着吉他在同学面前演奏;不敢与同学聊天,却幻想去插话了情况会怎样;感觉与同学相处不好,却幻想找老师咨询后情况会变好……入睡前会幻想,上课时会幻想,有时候整堂课都会幻想,注意力很难集中,成绩下滑快。
小Y感觉融不进新班,感觉自己不受人喜欢,经常在内心纠结与同学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不知如何解决:如同桌的垃圾袋放在自己书箱旁边,小Y觉得很厌恶,起初不好意思说,后来忍不住说了,同桌向旁边挪了一点垃圾袋,但与自己的书箱还是挨得很近,小Y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又如坐第一排的同学喜欢把脚伸出桌外挡着道路,小Y抬脚迈过去时那位同学会抬眼看自己,小Y担心他不高兴,但不知该说什么。小Y座位前面的同学爱晃动脑袋,影响自己看黑板的视线,自己给那位同学提醒过,但那位同学还是不自觉地又晃动起来,小Y不知该如何处理。小Y座位后面的同学上自习课时爱打闹、说话、吃东西,发出的声音对小Y有很大干扰,但小Y不知如何劝止……诸多纠结让小Y情绪焦虑、烦躁。
小Y觉得自己也不受新班主任的喜欢。调班之前因不满原来的班主任,考试故意不认真考,成绩下滑明显。现在调到另一个班,起初很想给新班主任留下好印象,减少了很多请假、迟到等问题,但后来因睡眠问题老没得到解决,白天精神困倦,觉得中午在学校里很烦躁,想回家休息,于是小Y又忍不住请假或迟到了,但新班主任越来越不同意准假。本学期发放助学金时,小Y本以为名额中有自己,但实际没有,小Y询问班主任,班主任解释说是因为小Y爱迟到表现不太好,小Y想不通班主任为什么不依据家庭经济状况发放奖学金,觉得分配不合理,对班主任也很不满意。
三、个案问题研究与分析:
小Y的问题主要属于人际孤独问题。她感觉自己不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感觉融不进新班级,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的矛盾和冲突,体验到明显的孤独感。这与小Y近两年先考入精英班,一年后又被调到其他班级,环境改变较快有关。
小Y的问题也与小Y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和建立有关,她越来越发现自我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意识到自己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开始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重视他人的评价,产生了了解别人内心世界并且被其他同龄人接受的需要,而小Y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因此陷入了惆怅和苦恼,产生与同学、与班级格格不入的孤独感。
小Y的问题还与小Y自我评价不当有关。小Y对自我的评价偏低,有自卑心理。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让他人耻笑。与人交往不够主动,经常压抑自己的言行,不敢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这种心理影响到小Y与别人的交往,也使她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小Y的问题还在于缺乏交往的技巧。小Y除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也不善于觉察他人的情绪与感受,不善于沟通与协调,不善处理与同学的矛盾与冲突,人际交往经常陷于受挫的状态,增加了小Y的孤独感。
小Y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不少错误的认知,她认为与同学间不间断的矛盾与冲突,是因为自己太软弱、好欺负所致,认为自己强势一些或许同学会在乎自己的感受一些。小Y认为班主任不准假、不给自己发助学金是故意针对自己,给自己过不去,因此讨厌班主任。小Y认为自己学习提升不了主要源于与同学的矛盾与冲突,把所有问题解决得合乎自己心意了,自己才能安心学习……这些错误的认知妨碍小Y调整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影响到小Y的情绪的稳定性。
小Y的父母起初忽视小Y的困扰并给与否定,只是批评小Y胡思乱想,成天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没有接纳和包容小Y的情绪与困扰,没有给小Y以恰当的引导。尤其是小Y的父亲,大多时间在外地工作,很少主动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很少关注孩子的情绪与困扰,在家庭教育中处于缺位状态,不利于孩子问题的及时引导。
鉴于以上种种因素,咨询师决定主要采用人际心理治疗(IPT)技术改善小Y的人际关系,同时改善小Y的社会支持系统,帮助她能更好地处理因人际问题导致的痛苦。
四、运用人际心理治疗(IPT)技术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1、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咨询效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为来访者建立一个社会支持。鉴于小Y感觉自己的问题不被他人接纳,甚至小Y对自己也不够接纳,因此咨询师在咨询的整个过程中,均以真诚、尊重、共情的态度倾听小Y诉说自己的烦恼,对小Y的困扰表示理解和接纳,并给予正常化,让小Y感受到支持,对咨询师产生信任,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与咨询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配合咨询师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2、调整交往观念,训练沟通技巧,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关系
(1)调整交往的错误认知,合理看待矛盾与冲突。
小Y在交往中存在不少错误的认知,这些错误的认知既影响她的情绪,又妨碍她寻找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咨询师致力于调整小Y的认知。如针对小Y认为与同学间不间断的矛盾与冲突,是因为自己太软弱、好欺负所致的错误认知,咨询师请小Y列举详细事例,分析诸多同学令小Y不满的所作所为只是他们的习惯所致、无心而为,并非故意为难小Y,或许那些所作所为也是那些同学想改而很难改的困扰之一,如前排同学爱晃动脑袋、后排同学自习课爱打闹、说小话、吃东西等行为,那些行为虽令小Y不舒服,但也是那些同学作为个体的特性之一。经过更换看待问题的角度,小Y觉得对同学的诸多行为增加了理解,情绪也有所好转。
又如针对小Y认为班主任不准假、不给自己发助学金是故意为难自己的错误认知,咨询师分析班主任是为了在班级管理中严明纪律,公平对待守纪的同学,对事不对人,纵然小Y因身心状态不佳有可谅解之处,但班主任为了管理的需要以助学金作为奖惩的方式也是情非得已。经过调整看问题的角度,小Y对班主任的惩罚方式有了理解,情绪也有所平复。
(2)训练沟通技巧,妥善处理矛盾与冲突。
A、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
针对小Y缺乏交往技巧的问题,咨询师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请小Y再现与同学之间令自己困扰的场景,通过改变表达的内容、语气来获得不同的沟通效果。如小Y前排的同学爱晃动脑袋影响自己看黑板的视线,而前排同学如果把前额的头发烫卷后则挡得更厉害,以前小Y只是提醒她别晃动,但没说明什么原因,前排的同学没多久又不自觉地晃动起来,令小Y很烦恼。咨询师与小Y重演与前排同学冲突的场景,由咨询师扮演小Y的同学,让小Y对前排同学诉说被其晃动的脑袋及头发所困扰的情绪与感受,进而表达其做出改善的期望。
角色扮演场景:
咨询师:(把座椅拉到小Y面前,夸张地晃动脑袋)
小Y(鼓气勇气):“***,打扰一下,你的脑袋有时候晃来晃去,我看黑板也不得不跟着把头偏来偏去,很受影响,特别是你烫头发后,晃动起来把黑板就挡得更多了,我看不清黑板心里很着急,你能不能尽量减少一些晃动呢?”
咨询师:“哦,不好意思,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对你影响这么大,我以后一定尽量注意。”
小Y后来对前排同学表达了感受和期望,前排同学也表示愿意配合做出改变,要么尽量向一边侧身留出空挡,要么不烫发减少遮挡的幅度。经过这次成功沟通的经验,小Y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面对同学令自己不满意的行为可以表达感受和情绪,无论对方是否完全改变,但只要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情绪就会有所好转。
B、学会觉察他人的情绪与感受
咨询师除了指导小Y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愿望,还指导小Y学会觉察他人的情绪与感受,妥善沟通与协调。如小Y的同桌爱冲咖啡喝,咖啡杯没有盖,浓郁的咖啡味令小Y很不舒服,她很想同桌能找盖子把咖啡杯盖上,但又不知如何沟通,比较纠结,咨询师与其进行角色扮演,请小Y先表达。
角色扮演场景:
小Y(犹豫地)说:“你找盖子把咖啡盖上吧!”
咨询师(面露不悦):“为什么?它妨碍你什么啦?何况我的咖啡杯没盖。”
小Y(尴尬地):……
咨询师反馈听了小Y提出突兀要求的内心不舒服的感觉,探讨适宜的表达方式,并再次进行角色扮演。这次由咨询师扮演小Y。
咨询师(微笑):“***,咖啡可以提神,我真羡慕你会喝咖啡,可惜我不喜欢咖啡的味道,这味道令我不太舒服,不知你能否找个盖子把咖啡盖上?或者我帮你找个盖子可以吗?”
小Y(微笑):“哦,这样啊,我先找找,看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杯盖,如果找不到,就只有麻烦你帮我找一个了。”
咨询师:“那就太谢谢你了!”
咨询师与小Y再次探讨,小Y比较认可后一种表达方式,并意识到以前沟通无效有时是因为没有觉察到他人的情绪与感受,没有运用妥善的沟通方式所致。
3、争取父母合作,营建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
鉴于小Y的父母未能给与小Y恰当的引导,没有给小Y形成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咨询师在与小Y咨询的同时约见小Y的母亲,了解小Y的背景信息及其父母的教导方式。咨询师发现其父母对小Y期望偏高,不接纳小Y的情绪困扰,因此引导其母亲调整期望值、接纳和包容小Y的情绪与困扰。并通过小Y的母亲动员小Y的父亲参与到对孩子的关注与教导中,起到父亲对孩子应有的引导作用。
除了约见小Y的母亲,咨询师还通过电话经常向其母亲了解小Y的情况,指导其倾听孩子的诉说。经过反复工作,小Y感受到父母的明显变化,尤其是感到父亲对自己关心了很多,经常在电话里耐心倾听小Y诉说困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让小Y很受启发。情绪也因此平稳很多。
四、个案辅导成果:
在咨询师与其父母的合力协作下,小Y对交往的认知结构逐步调整,开始学习从不同角度看待与老师和同学的矛盾与冲突;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如除了向咨询师寻求帮助,还向父亲倾述困扰并征求父亲的意见;开始尝试与同学聊天,独立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小Y在学校的人际关系逐步好转,来自老师、同学、父母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步完善,小Y的情绪日趋平稳。
据小Y的要求,咨询的间隔时间逐步延长,表明小Y的状况逐步好转。据小Y反馈,其睡眠状况有所好转,学习注意力逐步集中,成绩也有所上升,虽然情况有时候还存在一些反复,但小Y亦不再回复到咨询前难以忍受的状况,小Y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一年后,在高考中小Y的分数如愿超过一本线,进入了自己期望的高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