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不再害怕坐车了——系统脱敏疗法的个案研究

 

一、案例描述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小F,男,17岁,身高1.73米,身体健康,无明显家庭遗传性疾病;非独生子,父母做生意,家庭经济较好,与父母关系一般;是高一级的美术特长生,学习成绩中下。
其在2011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乘坐朋友超速驾驶的摩托车,因为车辆急转弯时侧翻摔倒,虽未造成重大伤残,却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同时,他还发现自己做事情越来越没有自信,觉得自己被同学当傻瓜一样看待,他们时常用寒假的车祸事件来嘲笑、打击他,导致睡眠质量大幅下降,经常会在梦魇中惊醒,头脑中总是浮现出车祸当晚的恐怖场景。
(二)收集资料
1、班主任及专业老师评价,认为该生虽然身材高大,但是性格温和,经常被同学差遣,偶尔犯点小错误,但被老师批评后,却居然出现极度恐慌的神情,属于胆小怕事的一类。同时,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上课常经常分心、走神,文化科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后,术科成绩也很一般。
2、同学评价,认为他不善于表达,较内向,做事无主见,人际关系一般。
3、心理老师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当事人脸色苍白、身材偏瘦,讲话时声音略微颤抖、断断续续,双眉紧皱,表情痛苦,双手搓来搓去,双腿不停抖动。
二、初步诊断——对特定事件的恐惧症
资料显示,当事人智力水平正常,但性格内向,情绪低落,做事无主见,对必须坐车上学深感焦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车祸当晚的恐怖情节,导致失眠、做噩梦。其本人虽然知道内心恐惧程度远远超过实际存在的危险性,却无法控制和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属于一种由交通事故引发的典型的恐惧症状。
那么,什么是恐惧症呢?
所谓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患者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不存在与其内心恐惧相对应的危险因素。该症状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惧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患者明知恐惧的对象对自己并没有造成真正严重的威胁,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度的,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但仍不能自我预防和控制恐惧发作。当再次面对相同的客体或进入类似的场合时,恐惧仍会反复出现,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①。
三、原因分析
(一)创伤性事件经历的影响
恐惧是根植于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复杂的情绪,适当的恐惧可以帮助人们趋利避害,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如果对正常人根本不会惧怕的事物也深感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则会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①。
当事人小F的恐惧源于其亲历的交通事故,此次交通事故虽然对身体未造成严重损伤,却造成他心理上的极度恐惧。这种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严重影响了小F的生活和学习。
(二)环境因素影响
小F发生交通事故后,当晚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其本人虽然知道,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自己好,但是却不敢再向父母倾诉。此外,其身边的同伴都是男生,他们的性格较勇敢、豪迈、大大咧咧,情感粗犷热烈,缺少细腻温和的同情心,对于发生在小F身上的事件,不但没有给予充分的安抚,反而当成笑料去反复嘲笑他。而他本人也觉得,在父母、同伴面前如果再表现出恐惧、害怕的心理,就是懦弱的行为。于是,他不愿意再向他们倾诉。
(三)自身性格因素影响
当事人性格温和,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且自信心不足,意志力薄弱,也对其难以摆脱恐惧心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制定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结论,我同当事人本人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1)看到红灯不再焦虑。(2)坐公交车不再感到害怕。(3)坐朋友的摩托车不再恐惧。(4)能坦然地经过发生车祸的地方。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完善求助者的个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培养其自信心。
(二)确定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本案采取的是行为疗法即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恐惧症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恐惧情绪,进而消除恐惧症。
该疗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
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这就是交互抑制作用。而且,能够与焦虑状态有交互抑制作用的反应,不仅仅是肌肉放松,即使进食活动也能抑制焦虑反应。
采取这种方法开展心理治疗时,可从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恐怖反应的刺激物开始进行治疗。一旦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治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治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那么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会再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该疗法的治疗原理。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第一,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第二,对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第三,要求求治者密切配合,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⑤。
五、个案辅导过程
(一)进行第一次辅导,即建立咨询关系,收集信息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小F在另一个同学的陪同下,轻轻地叩响了咨询室的门。我放下手中的书籍,站起来迎接他们:“请进。”
“老师好!”
“两位同学好,请坐。”
随着礼貌的问候,小F和另一个同学坐在我对面。
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平时挺有礼貌,我对他们并不陌生。
我脸带微笑看着他们,轻轻地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
小F:“老师,呃,是这样的……”小F的双手开始不停地颤抖,说话也变得结结巴巴的,口齿不清。他很紧张,眼神游移不定,不停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沉默了一段时间,他的同伴说:“老师,他有很严重的心理问题,我是陪他来的。”
我微笑着点点头,考虑到个体咨询的保密原则,我在征求小F的意见后,让他的同伴先离开了。
同伴离开后,小F明显松了一口气。看来,他还是不愿意让第三者窥视自己的心理。
我让他以最舒服的姿势坐好,然后闭上眼睛,做三次深呼吸。随着深呼吸的结束,小F慢慢放松了下来,语气也顺畅了很多。
师:“好了,跟我说说困扰你的事情吧。”
小F:“老师,我很害怕坐车,真的,很害怕……上个星期,上个星期,我坐公交车回家,坐在前排座位,看着对面飞速行驶的车辆,心“砰、砰”直跳,感觉要跳出心腔!同时,我的额头不停地冒汗,冒汗,嘴唇发抖,手脚发麻,感到非常紧张和害怕。我怕,我怕,我怕对面的车会不受控制地撞过来!于是,我在半路上,我在半路上,就强烈要求司机停下来,让我下车。然后,步行回家,步行回家……”
小F居然用了二十几分钟的时间,才把上星期坐车的情形描述清楚。在叙述期间,他的双手不停地来回搓着,偶尔抹一下额头上的汗珠(那时刚过冬天,天气较冷),语气也结结巴巴,身体不安地扭来扭去,我能感觉到他的紧张及恐惧。于是,我静静地看着他,让他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
待他状态好转后,我让他完成SCL-90量表③,并当场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他的焦虑因子3.1分,人际关系2.1分,躯体症状2.6分,均大于因子分界线2分,我就这些数据向他做了解释说明。随后,我教他掌握深呼吸放松情绪的疗法,嘱咐他如果出现无法控制的恐惧感,就运用深呼吸让自己慢慢放松下来,并约定下一次辅导的时间。
(二)进行第二次辅导,即确立咨询目标、治疗方案
在第二次辅导时,小F按时来到咨询室,寒暄一阵后,辅导便在轻松的谈话中开始。以下是部分谈话内容:
师:“跟我说说困扰你的事情吧。”
小F:“我觉得坐公交车很危险,不安全!”
师:“为什么?”
小F:“我总觉得活在这世界上很不安全,随时都有可能被车撞。连走路都必须小心翼翼的。”
师:“你这种恐惧心理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小F:“这个学期第一次坐车回家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特害怕坐车,尤其是摩托车,根本不敢坐,甚至听到摩托车发出的‘嗷嗷’叫的声音就发抖。”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小F:“嗯,是这样的……”他开始断断续续地向我说起了发生在腊月二十九晚的那件事件。“第二天就是年三十了,就是年三十了。我朋友骑着摩托车,来找我去兜风,我们在高明大道上,飞速地行驶着,行驶着,越走越快,时速超过了100公里∕小时,100多公里呀!耳边不时传来‘嗷嗷’叫的摩托车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我开始害怕了,害怕了。于是,拼命叫朋友减速。没想到,朋友不但没减速,反而加大油门,加大油门!在一个拐弯处,我们摔倒了,摔倒了。我被重重地、重重地甩了出去,一下子没了知觉,没了知觉。当我醒过来后,隐约听到路人在议论:“这两个孩子,真是命大啊,幸好遇上红灯,不然就没命了。”后来,交警来了,我们被送进了医院,虽然只是皮外伤,简单包扎一下就出院了。但是,从那以后,我一听见“嗷嗷”叫的摩托声就害怕,就害怕,再也不敢骑摩托车,也不敢坐了,甚至连坐公交车,或者走在公路边也好害怕,害怕行驶的汽车会把我撞倒,把我撞倒。我看到红灯,经过出车祸的加油站,心跳就加速,就头晕想呕吐,总想快点逃离。一想起当时的情景,就害怕,非常害怕……”
师:“也就是说,你对坐车的恐惧是发生在车祸后的事情了?”
小F:“是的,自从发生车祸后,我的生活就此改变了……”
小F在描述过程中,有好几次因为太紧张而中断。可见,那次车祸带给他的心灵伤害,远远大于肉体上的伤痛。于是,我决定选用系统脱敏疗法来帮助他。
首先,引导当事人掌握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我告诉他,我和他已经找出了他对坐车产生恐惧的原因,且这种恐惧反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鉴于他仍不能自我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可通过“系统脱敏法”的治疗程序,帮他化紧张为轻松,让他坐车上学不再紧张和恐惧。我按脱敏治疗要点,教他学会放松,并在放松以后尝试想象一些场景——从不太有压力的场景开始,逐渐接触更大的压力,逐步缓解焦虑。
其次,经过协商,我们一起制定了咨询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再次,我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让他列出所有会感到焦虑、害怕的事情或场景,并约定下一次辅导时间。
(三)进行第三次辅导,即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实施治疗方案
小F带来了上次布置的家庭作业,列出了所有让他感到焦虑、害怕的事项。我肯定了他做作业的认真态度,表扬他是一个守信的好学生。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对我的信任又增加了几分。
我再次强调了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和程序之后,便开始按步骤进行治疗。
1、放松训练,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首要步骤。焦虑症的核心是紧张,缓解肌肉紧张是当务之急,肌肉放松了,心理也放松了,恐惧和焦虑也就逐步缓解了。放松训练需要5~10次,并且达到预期效果,才能进行后面的脱敏治疗。放松训练的基本要点是,先依次收紧再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体会放松的感觉,每日坚持练习,最后做到可以随心所欲,随时放松⑤。我让小F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在椅子上,然后在我的指导下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练习,直到他完全掌握要领,能较好地进入全身放松状态为止。
2、建立事件的焦虑等级层次表。我和小F一起探讨他带来的作业,并做了一些修改,然后按焦虑事件的刺激程度,建立了事件的焦虑等级层次表⑤。
焦虑等级层次表
序号
事件
程度
1
遇到红灯
5
2
坐父母的摩托车外出
10
3
听到别人说要骑车出去会担心
15
4
看到父母、朋友启动车辆
20
5
看到别人闯红灯
30
6
看到车辆快速地从自己身边经过
45
7
晚上看到车灯
50
8
电视上报道车祸
55
9
不得不搭乘公交车、摩托车的时候
70
10
回忆腊月二十九晚的车祸情境
80
11
听到朋友“嗷嗷”叫的摩托车声音
90
12
到出车祸的地点。
100
3、进行想象脱敏训练。建立好等级表后,我让小F先闭上眼睛做肌肉放松训练,待他全身的肌肉进入松弛状态后,进行想象脱敏训练。我要求小F想象上述焦虑刺激等级表上的第一个刺激情境。如果他感到紧张的时候,就用几十秒的时间做肌肉放松。重复几次,直到他想象该情境时不再感到焦虑后,才可以转入想象第二个刺激情境。如此训练,直到通过等级表上的全部刺激情境。如果经过“放松—想象—再放松—再想象……”的训练,尚不能通过,则中止本次练习。这样的练习每次需要30分钟左右,每周做2~3次⑤。应该注意进行情境想象应尽量真实,想象越逼真,效果越好。
经过8次辅导,小F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想象脱敏进行到最后阶段,本来准备再对他进行现实脱敏,但由于接近考试,咨询次数相应减少。我正担心时,小F主动告诉我,他经过辅导,已经不再害怕乘坐公交车,也敢乘坐朋友的摩托车了,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害怕,但已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且经过出发生车祸的加油站时也能坦然面对,基本上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于是,他主动要求中断咨询。
六、辅导效果
为了巩固辅导效果,我跟他在新学期开始后又预约了一次咨询。在这次谈话中,他很开心地告诉我,他再也不怕坐车了。更让他开心的是,经过这次辅导后,消失的自信慢慢找回来了,敢于在同学中间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取得了他们的尊重,与同学间的相处更加融洽,比以前更加快乐了。我听到,由衷地为他高兴,并祝愿他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七、反思
这是一则因为交通事故而引起恐惧症的典型案例。当今时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有充沛的精力,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无畏精神,加上家庭经济普遍好转,于是,在大街上、乡道上、国道上经常能看见一些青年在飚车,有一些人还要走“S”型路线,这是非常危险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不在少数。
案例中的当事人是幸运的。事故对他的身体没有造成大损伤,反而给他上了一堂深刻的交通教育课程。而他也表示,自从经历那件事后,心里多了几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表示不再参与此类危险活动,也会告诫身边的青少年朋友,驾驶车辆时要小心,做好保护措施,车速不要太快。
在重分数、轻教育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教会他们保护自己,避免意外伤亡,是我们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克服恐惧感和恐惧症:治疗师指南》,(美)克拉斯克等著,姜婷娜 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1出版。
(2)《驾驭焦虑和恐惧:治疗师指南》,【美】米歇尔·G·克拉斯克(Michelle G.Craske) (作者), 戴维·H·巴洛(David H.Barlow) (作者), 张宁 (合著者), 陈进 (合著者), 王建平 (编者), 杨华 (译者), 王希 (译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1日第1版。
(3)《精神分析心理学——世纪心理学丛书4》,沈德灿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4)《认知心理学——世纪心理学丛书7》彭聃龄、张必隐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1出版。 
(5)《焦虑情绪调节手册》,大卫·伯恩斯 (著), 李迎潮 、徐维东 、李孟潮 (译),学林出版社,(2009年1月1 第1版。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