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概况
小朵(化名),女,14岁,现为某农村学校初中二年级在读学生。其生父在她五岁时不幸离世,随后其母亲携她与弟弟再婚,目前与继父及其父母共同生活。据她自我评价,性格较为外向开朗。在家庭环境中,她与家人相处和谐融洽;在学校生活中,她的学业成绩处于年级中等水平,且在同学中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问题缘由
某日傍晚,小朵走进镇上的派出所,向警方报告了自己遭受继父长达三年的性侵情况。警方随即采取行动,带领小朵至相关房间进行证据采集,并将涉嫌犯罪的继父依法拘留。由于担心母亲的责备,小朵不敢返回家中,主动给班主任刘老师打了电话。在刘老师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后,通过当地教育局的协调,安排她入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在小朵得到妥善安置后,我被告知需为孩子提供紧急危机干预辅导。我的主要职责包括:了解事件的详细经过,安抚小朵的情绪,以及协助她调整心理状态,减轻事件对她造成的心理创伤。
三、辅导过程
初始阶段:构建信任,掌握事实
我来到未保中心的时候,小朵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她睡眼朦胧地简单给我打了个招呼。我随即向她表明,我是由教育局委派来关照她心理健康的教师,她可以卸下防备,向我倾诉她的想法与需求。在她身旁一直陪伴的是她的班主任刘老师。刘老师告诉我说,孩子昨晚住进来后,哭了很长时间,反复询问老师她的做法是否正确。刘老师已在前一晚对她进行了初步的安抚,帮助她稳定情绪。在我到来之前,已经征询了她的意愿,是否愿意与心理教师进行交流。在她点头表示同意之后,我才接到了通知。随后,小朵向我叙述了自小学六年级起,她如何遭受继父性侵犯的经过。
在听取了事情的经过之后,我询问道:“昨天报警后,你有何感受?”
小朵:报完警我松了口气。可是看到警察把他带走,我突然想起了我妈。
我:妈妈之前是否知道这些事呢?
小朵:知道,妈妈骂了他几次后,就不再管了……妈妈告诉我说,我们还要依靠他生活,你把事情捅出来,你的脸往哪里放,我们以后如何生活。
我:那家里的其他人知道吗?
小朵:除了弟弟不知道,应该都知道。奶奶爷爷对我也不错,但一是年龄大了,也要依靠继父养老。二是他们好像又觉得这没什么。
我:你之前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制止吗?
小朵:我告诉过他很多次,这是犯法的。他给我说,你有本事去报警啊,以后你们娘仨个就喝西北风,等着饿死吧。所以,我不敢去,我害怕家散了,又无依无靠了。
我:在你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想知道是什么后来让你选择了报警来保护自己?
小朵:因为……(她沉默了几秒)昨天发生了。可是我这学期学了法律,我想要保护我自己。我也应该保护我自己。所以我去报了案。对了,老师,他会被绳之以法吧?
我:会的,一定会的!
得益于刘老师先前的对小朵的安抚与陪伴,在我与小朵会面时,她的情绪已相对稳定,并对我展现出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她愿意向我倾诉,这一点出乎我的预料,因此整个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此外,通过“问题应对”这一环节,我了解到小朵由于知识水平的提升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已不再选择沉默忍受,而是开始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二阶段:合理评估,明确需求
随后,我尝试借助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的“量表评估”,引导她对当前状况进行合理化评估。
我:10代表着你感觉到很安全,而0代表着你处在危险中,你觉得你现在的情况应该属于几?
小朵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我想,我现在应该是6吧。”
我:能告诉我打6分的原因吗?
小朵平静地说:虽然报警了,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和害怕。不过,比之前好了很多。昨天晚上我和刘老师聊到凌晨三点多,我知道他被抓了,再也不会有人伤害我了。虽然三点多才睡,但这几年就昨晚睡得最踏实、最安心了。哎,已经好几年没睡过好觉了。
她的话让我明白,尽管她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保护自己,但心理上的康复仍需时间和支持。我继续追问:那怎么做,你觉得你的安全感会提高,超过6分呢?
小朵沉默了一会儿,说:其实我还是担心妈妈,我现在最不放心的也是她……她老公被抓走了,她以后的日子怎么办?她会不会恨我?
我:你觉得妈妈能不能理解你的选择呢?
小朵很坚决地说:不能。不然这些年她明明知道,却一声不吭。我以前心里一直都在怪她,但昨天报案后我自己突然觉得很轻松了。等我反应过来后,我却又开始担心她以后的日子了,因为我现在就剩她一个亲人了。所以我昨晚才不敢回家。
我:这么久了你有没有跟妈妈联系呢?
小朵低声地说:我不敢……我害怕她不原谅我,我害怕听到她哭……
我了解到小朵当前主要的忧虑在于害怕妈妈不原谅自己,责怪自己。于是,我试图借助“奇迹问题”这一方法,帮助她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需求,重新审视母亲对自己的态度。我向她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假设今晚你入睡后,奇迹降临,你当前面临的困境一夜之间彻底解决,当你清晨醒来,第一个让你意识到这一奇迹的迹象会是什么?”小朵闭上眼,思索了片刻告诉我说,她回到了六七岁的时候,那时母亲再婚,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不再那么拮据,继父对她和弟弟也颇为关爱,经常骑电动车带他们进城购买好吃的零食和漂亮的衣物。随后,在我的引导下,她分享了许多童年时期与母亲之间的往事。她逐渐理解到,自生父离世后,母亲因生活艰辛而选择再婚,是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母亲选择默默忍受,更多是出于对“面子”的考虑,错误地以为这是在保护自己,实际上却让自己反复受到伤害。小朵表示,她期望继父能够受到法律的制裁,她能够重返校园,同时希望母亲能够理解并原谅她的行为。说完,她缓缓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奇迹的发生。她苦笑着说:“要是能真的回到过去,该多好。”
第三阶段:探寻例外,重塑价值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个体内在已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与资源,而治疗的关键在于帮助来访者识别并利用这些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例外”时刻给予我们支持。因此,我尝试引导小朵觉察并强化她自身的“例外”资源。通过开放式提问,我了解到小朵自幼对舞蹈怀有浓厚兴趣,尽管受限于家庭经济条件无法接受专业训练,但她始终积极参与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并通过自主练习不断提升舞蹈技能。在此过程中,我持续运用肯定性技术,强化她的努力与坚持,并引导她认识到持续的努力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交流中,小朵情绪激动,表示多年来我是第一位对其梦想给予积极反馈的人。她提到,周围的人往往认为她的梦想不切实际,认为一个农村女孩学习舞蹈是荒谬的,从未有人认可过她的梦想。基于此,我进一步引导她认识到,成功的路径具有多样性,当直接路径受阻时,迂回的策略同样可以成为实现目标的可行方式。最终,小朵明确表达了坚持舞蹈梦想的决心。
第四阶段:借助赞美,重新启程
在咨询过程中,我观察到当话题聚焦于小朵的梦想——“舞蹈”时,她的情绪状态显著提升。她进一步分享了多年来通过自学舞蹈的经历。根据这一关键信息点,我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中的“赞美”技术,从多个维度对她的资源与优势进行了强化与肯定。首先,我肯定了她对梦想的长期坚持,尽管面临外部条件的限制,她依然不懈追求,这种坚持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其次,我肯定了她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勇气与行动力,终止了伤害。最后,我肯定了她对母亲的关爱,尽管自身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她始终将母亲的幸福置于首位考虑。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小朵将注意力转向未来,强调过去的事件不应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桎梏,而是可以通过“一小步”的改变逐步实现自我突破。当我询问她现阶段希望采取的具体行动时,她思索了片刻,告诉我说,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因为上学是实现舞蹈梦想的重要途径。她还提到,尽管继父受到法律制裁可能导致家庭经济压力,但她感到内心的安全感显著增强。以后好好工作,也能撑起整个家。为进一步探索她的未来规划,我询问了她对未来的设想。她经过深思后回应道:“昨晚我一直在思考以后该怎么办。我想要成为一名业余舞蹈教师,教授儿童舞蹈。即使未来继父获释,那也将是多年之后的事情,那时我可能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我的伴侣也会为我提供保护,我不再需要感到恐惧。”
我看到了她对未来生活的积极规划,对自我能力的信心以及对安全感的重新建构。她眼神中的坚定,意味着我们的咨询也接近了尾声。她主动起身拥抱了我,并说道:“谢谢您,王老师。我会为我的梦想继续努力。您让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女孩,我值得被这个世界接纳和爱护。”随后,她向我深深鞠躬,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
后续通过刘老师的反馈得知,小朵的继父已被依法判处。此外,教体局积极协调社区与妇联等相关部门,为小朵及其家庭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与教育支持,确保其基本权益得到保护。小朵已顺利重返校园,且相关事件的所有信息均被严格保密,以保护其隐私并减少对她的心理与社会影响。
四、案例反思
本次辅导案例主要阐释了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如何借助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通过建立信任、进行合理评估、探索例外情况、运用赞美技巧以及积极跨出“一小步”等技巧,帮助受害者逐步恢复心理平衡并重新规划未来。小朵的案例尤其凸显了法律意识提升对个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普法宣传中学校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的应用,我帮助小朵识别并强化了她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使她能够从创伤中逐步恢复,并重新树立对未来的信心。本案例不仅为类似情境下的危机干预提供了参考,也进一步验证了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理论在创伤后心理康复中的有效性。
在干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受害者的心理康复不仅需要外部的支持与保护,更需要其内在力量的觉醒与重建。小朵从最初的恐惧无助,到后来选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再到最终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一转变充分展示了心理干预在危机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教体局等多部门的协作在保障受害者权益、提供后续支持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讯地址:陕西省汉中市第一中学心理中心
联系人:王琦 18591615617
邮编:723500
邮箱:8462761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