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阳是一年级的新生,经医学诊断为自闭症,他是个急性子,活闹钟,行为很是刻板。到点了该做什么事,相当清楚,行为少变化并急匆匆:下课铃声一响就即刻重复喊“下课,下课,下课!”,当老师说完下课还没说再见时,他却赶紧跑去喝水(其实是灌水,哗啦啦大喝几口),随即又冲出教室到室外去活动;吃饭时,边听舒缓的亲音乐边吃本应是很享受的事情,但阳阳却哗啦啦没十分钟把将近两碗饭菜都塞到肚子里后,少吃肉和菜,就急着喊“洗碗,洗碗,洗碗”,更像斗牛一样一心往门外冲,拦不住,扯不回;放学一到点就马上拿起书包向外冲,奶奶若迟点接他或是想和老师聊聊情况都不行,急得他一边不停大喊“回家”一边扯着奶奶的衣服往校门口走,不如心愿就拼了小命的尖叫哭闹。
更让所有老师都没办法的是:阳阳上课时坐不了几分钟就会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走一次呕吐一次,一开始是在自己座位上吐一小口,后来是感觉呕吐时很随心,想吐就吐,随地乱吐。为了纠正随地乱吐的问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会反复告知他要吐到垃圾桶。再到后来,阳阳每次都会重复说“吐到垃圾桶,吐到垃圾桶”。有时上课我还看到他吐出的全是中药水,味道特别的难闻。就这样走着吐着不是办法呀,该怎么办呢?
家长着急了,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的学生家长是一个很值得尊重的人,他们都经历过太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从孩子被诊断后,他们痛苦着,努力着,永不言放弃。多数人都会带着孩子走上求医之路,之后又寄希望于教育,阳阳的家长也不例外。阳阳来校入读并不是一件顺利的事,由于学校刚刚开办,学位有限,在面试的时候他没有通过,是家长上访残联等才争取来试读的。同样是做了妈妈的我,更加理解了这些家长的不易,我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孩子情况如何,他成为我的学生,我就要用心对待他们。并学会理解孩子的家长,走进家长的心里,倾听他们的故事,这样可以更多了解孩子及孩子的家庭,对于这些不善于表达的自闭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把阳阳呕吐的事跟阳阳妈妈提起时,她也很迷茫,并让我讲述了阳阳的故事。妈妈说阳阳在康复机构的时候也会吐,但次数少一些,后来越来越多,以为阳阳得了什么病,比如胃病,所以一年前她们带着阳阳经常去看市妇幼最好的儿科专家,专家号难挂,挂了之后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轮到,阳阳又没耐性,等久了还哭闹个不停,引来周围人不满,不过看了很多次,吃了很多药效果不大。眼看好不容易读上小学了,还在试读阶段,呕吐却这样频繁。他们很是着急,听说有一名中医很出名,又带阳阳去看,医生开了一些药,每天煲来喝,喝了几个疗程也没见效。尤其是阳阳喝了中药过一会全都吐出来,加上阳阳的每次哭闹,惹得医生也很苦恼,最后建议他们不要再去了。
教师着急了,山穷水尽疑无路
学校毕竟是集体生活的场所,而一年级入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阳阳的这一行为,做班主任的急在心头,一开始班主任运用行为矫正的理论与方法,对阳阳呕吐这一行为进行矫正。先用条件强化法(代币),从阳阳在意的红花贴入手,规定阳阳如果乱吐两次就扣掉一个红花贴,开始一星期还有点效果,乱吐到地上的次数有所减少,但过一星期后就不明显了,阳阳少在课室吐了,但在室外乱吐的次数反而多了,而且脾气越来越烦躁。班主任和各科任教师共同研讨后,又采用了ABC法则,由班主任制定表格,列出前因、行为、后果(前因就是出现这种行为之前的情况,尤其是导致行为出现的事件;行为是受关注的问题行为;后果是在问题行为出现后随即发生的事情)。从班主任、管理员、科任教师全员合作,记录着阳阳行为发生的ABC,辛辛苦苦记录了半个月,等到老师们分析起来,却又困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专家引领,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我有幸听了台湾一位陈老师的讲座,她是已经有十几年自闭症儿童训练工作的语言治疗师。就在第一天讲座快要结束时,主持人说学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由陈老师现场解答,机会难得,我马上把阳阳呕吐的行为描述了一遍。陈老师也快速的找出相关知识:导致问题行为的原因有本身的障碍,生理、环境、课程、增强物、发展等因素。还给我们看了台湾师范大学张正芬教授一本书的一段话: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主要功能,生理因素,因为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不佳,因此身体不适时,如中耳炎、过敏等,很少直接诉说或寻求安慰,反而以问题行为代言。 陈老师问我这些因素都排除了吗?我回答去医院看过,又用ABC法则观察记录了,没发现什么。最后她建议我回去观察阳阳吃东西时有没有把食物一口吞下去,这在自闭症孩子中有些个案。
回来我跟班主任一起观察才知道,阳阳本身的饮食习惯是急吞急咽,原来他只是吃米饭,后来班主任从营养均衡考虑,要求他把肉和菜也吃光。这样一来,整个吞下去的肉和菜对口腔、食道、肠胃有很大的伤害,又难以消化。由于他不善于表达,不舒服就会走动,严重时导致呕吐。
于是我又在第二天的提问题环节请教如何改变,陈老师给出了建议,如果孩子还小,太严重就需要从咀嚼开始,方法是拿一根绳子一边拴住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建议是牛肉干之类不易嚼烂的东西)一边系在训练老师的手上,这样防止当孩子要整个吞下去时可以拉出来。训练时,老师数次数从少到多。从训练咀嚼到吃饭。
阳阳是一年级的孩子了,最喜欢的事就是吃饭,故我们决定直接从他吃饭入手,先教会他细嚼慢咽,规定每口的咀嚼次数,放慢饮食的速度,慢慢改善肠胃,从而减少呕吐的现象。
训练方法是班主任和阳阳一起面对面吃饭,提前告知并示范每口饭菜要咀嚼十下。第一次训练时阳阳就明白了老师的意图,并按要求去做:班主任吃一口阳阳就勺一口,当饭菜放进嘴里,阳阳开始边含着饭菜边动嘴巴数数,后来发现数数会影响他的咀嚼。所以第二次班主任改为用无声的手语代替有声的唱数,这样效果就好多了,阳阳很认真的看着班主任的手势去控制自己的咀嚼速度和次数。刚开始我们设计班主任打手语数数比较快,训练了三次后就放慢速度,阳阳嘴巴咀嚼两三次班主任才数数一次、逐渐拉长咀嚼的时间和增加次数。阳阳很是认真,并未发现我们的小心思,只是一味的按我们的要求去做,慢慢的咀嚼,嚼碎饭菜再吞,让我们的心里很是激动。
两周后,阳阳的吃饭速度有很明显的改变,由原来的狼吞虎咽吃完不需十分钟变成现在可以每口饭菜慢慢咀嚼后再咽,虽然有时他还是会忍不住嚼十下不够就吞下去,但提醒一次他下一次就会放慢速度。更让人所有人都开心激动的是:阳阳之后的呕吐次数明显减少有时甚至一天都没有出现了。
再到后来,班主任还是利用午饭时间,继续和阳阳面对面吃饭,先用手语数数控制他的吃饭速度,再慢慢延长手语的数数时间,最后慢慢脱离手语的提示,逐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案例反思:
阳阳本身的问题还很多,呕吐行为只是他其中问题之一,不过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明白矫正方法不到位,只是看到不良现象的表面,只从行为产生后的影响因素去矫正行为,并未找到根本起因所在;从进食速度的矫正去改善他自身的机能,提升阳阳本身自我控制能力,从内部本质着手,从而引起外部表现得改变,效果显著。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要认真去发掘他们的根本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案例感想:
人们谈起特殊教育时,常常觉得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
面对目前教育对象的多元化,教育多重的发展障碍儿童时,除具备了这“三心”外,还更需要我们有一双专业的慧眼,认真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在他们不能语言表达时,像对待婴儿一样,用自己的专业去解读他们的各种行为。在种种繁杂的表面现象中,从人的发展、生理、心理各方面找到处理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