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担心 ——一例高中生强迫性思维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担心

                                                                                                   ——一例高中生强迫性思维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李萍(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南宁530021)

摘要:强迫性思维是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这一心理现象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现实压力及过高的自我期望紧密相关,而且通常会伴随着严重的焦虑感。在咨询辅导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会不断陷入某个强迫性想法的循环,当这一想法逐渐淡化时,又会有另一个类似的念头紧随其后,让人无法逃脱。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案例主要采用了焦点解决技术、认知疗法和森田疗法,纠正学生的不合理认知,促进其接纳消极的情绪和想法,减少强迫性思维出现的频次。同时,挖掘强迫性思维背后的原因和心理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使其能够带着症状更加健康、积极地生活。

关键词:强迫性思维;焦虑;森田疗法;接纳

 

       一、案例简介

       小西,一高中女生,成绩优异,自我要求高;体型微胖,衣着整洁,交流过程很少表情变化;对老师有礼貌,比较在意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与班级同学关系融洽。

       从初中开始,小西就时常陷入不必要的担忧之中,对自己缺乏信心,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将事情做好。在生活中,有反复检查的习惯,比如关灯后总会再三确认。进入高中后,这种担忧愈发频繁,为此,她在高二上学期、高三上学期以及下学期都主动预约心理咨询。小西认为,这些不必要的担心都是消极的想法或暗示,想消除这些担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心理问题分析与评估

       (一)心理问题评估

       小西自述常有一些不必要却无法控制的担心,如担心衣服洗得不够干净,担心门没关好,担心听到的负面消息会降临到自己身上等。特别是大考前,对考试有诸多担心,做事小心翼翼,生怕任何一丝小小的差错都会影响她的考试表现。即便是在考试过程中,她也会因为想起对考试的担心而无法集中精力应考。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时常会有一些不必要的担心在头脑里冒出来。这些无法控制的担心让小西感到苦恼,也影响了她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从交流的情况来看,小西表达流畅,思维清晰,对行为症状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助意愿,无幻听、幻视等精神病症状。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疾病,小西的情况属于强迫性思维。

       (二)心理问题分析

       小西之所以陷入强迫性思维的困境,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现实压力

       高中后,学习难度增大,周围优秀的同学变多,小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她对自己的学习和成绩给予了很高期望,渴望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专注于学习。

       2.家庭期望

       从小,爸爸对小西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在小西的印象里,只有小学的一次考试,她离爸爸的要求相差无几。

       3.个性特征

       敏感多虑。小时候,身子弱,常受他人欺负。长大后,在与他人交往时,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引发她丰富的消极联想。自觉得思虑过多,很累,很辛苦。

       情绪起伏少。生活中,很少出现强烈的开心或难过情绪,总是趋于平静。印象最深的一次开心是小学考上理想初中时,可没过多久心情又很快平静下来。

       遇事容易悲观。认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即使当下遇到美好的事物,也难以长久保持。比如虽然看了一场电影很开心,可看完后就会想“电影才两个小时就结束了,开心总是不会长久的”,从而感到遗憾。当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得很好时,会突然不敢相信,有“自己怎么能把事情做得那么好”的想法跳出来。

       自我要求高,做事追求完美。在人际交往中,总希望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在学习上,总希望能心无杂念,百分百专注于学习。同时,也认为别人可以做得比自己好。

 

       三、咨询目标

       针对小西的情况,心理教师主要采用焦点解决技术、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等心理咨询理论技术进行咨询,确定了如下目标:

       (一)正常化内心的消极想法,减少强迫性思维发生的频次。

       (二)探索强迫性思维产生背后的原因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的目标及行动计划。

       (三)接纳自身的消极情绪、想法和个性特点,能带着症状更好地生活。

 

        四、咨询过程

       小西在高二上、高三上和高三下的每一学期,都因频繁受到强迫性思维的困扰主动预约心理咨询,共计咨询 11次,每次时长50分钟,咨询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 阶段一:建立咨访关系,梳理生活经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认为来访者具有自我调节、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建来访者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和谐,因此帮助来访者对其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尤为重要。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产生效果的重要前提。在咨询的初始阶段,无条件关注小西,以接纳的心态聆听,适时共情和开放式提问,如 “在生活和学习中出现了不必要的担心,给你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你也尝试过去解决,能说说你都试过哪些方法吗?”“这些方法效果如何?”“虽然你尝试过去控制,去解决这些担心,可是效果并不理想,这让你很无奈又不知所措,当再次出现类似的担心时,会让你更加着急”,以此创设安全、接纳的氛围,鼓励其充分表达,在表达中逐渐梳理生活中的经验,并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阶段二:顺其自然,缓解症状

       1.运用焦点解决技术,寻找“例外”,发现规律和自身资源。

       当某个不必要的担心频繁出现,小西通常的做法是努力不让自己想起,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担心反而更加强烈和频繁。而来访者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在深入了解强迫性思维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常用的应对方式后,采用焦点解决技术,聚焦于寻找 “例外”,从积极的视角去挖掘小西身上的资源和能力,通过提问“有没有某个时候,你的担心不会反复出现?或者说情况没有那么糟糕?”“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有哪些不同发生了?”进行引导。在逐渐的思考中,小西开始意识到,不必要的担心之所以挥之不去,是因为她过于在意这些担心,试图将它们完全消除;当她没那么在意这些担心,不再将它们当成问题去解决时,这些担心便逐渐淡出她的生活。

       2.运用认知疗法,纠正对消极情绪和想法的错误认知,合理看待自身的个性特点。

       小西的性格敏感,这导致她在某些事件发生后容易产生担心。她错误地认为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会妨碍她的学习,因此她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担心,结果却陷入了强迫性思维的循环。同样,当消极情绪出现时,小西也试图将它们赶走,但这样做反而使消极情绪持续更久。其实,担心和消极情绪是人类情感的一部分,它们的出现是正常的,而且往往具有其积极意义。为此,通过认知疗法,引导小西重新审视消极的情绪和想法,让她明白它们并不是阻碍她学习的障碍,而是她内心世界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状态,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另外,针对小西的个性特点进行深入讨论。例如,小西认为敏感的个性让她在人际交往时过度思虑,给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通过假设问句“假若敏感的性格能给你带来一些益处,那会是什么?”引导其思考。经过深入讨论,小西意识到敏感的个性让她能够敏锐地体察他人的情绪变化,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甚至能对他人的心情感同身受。这种特质不仅能帮助她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还能促使她不断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使沟通更加顺畅。因此,小西开始理解到,敏感这一特点虽然在学习生活中给她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同时也赋予了她许多宝贵的优势,从而让她能更全面、更合理地看待自身的个性特点。

       3.运用森田疗法,促进接纳,减少强迫性思维发生的频次。

        虽然小西了解到消极想法和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但还是苦恼于如何去应对。此时,适时地解释什么是强迫性思维,分享如何运用森田疗法来减少强迫性思维发生的频次。

       老师:你经常有这样的体验,就是头脑里会反复出现一些担忧,即使你知道这些担忧是不必要的,但却很难控制它们。

       小西:是的,这让我感到很苦恼。

       老师: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强迫性思维”。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它,我想向你介绍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叫做“森田疗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如果把“顺其自然,为所当为”运用到你想解决的问题上,你会如何理解?

       小西:当我有了不必要的担心,就顺其自然,想了就让它继续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好。

       小西(停顿了一会儿):可是不控制它,万一它想得更多了怎么办?

       老师:这里的“自然”指的是自然的规律。“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指的是要顺应自然的规律,当下应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就拿你考前出现担心来说,实际上考前对考试有些担心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所以,当这样的担心在头脑里冒出来的时候,尊重并顺应这一规律,告诉自己“有担心很正常,想了就想了,没关系”,不要刻意去控制或压制担心,然后继续去做当下应该做的事情。如果在复习时想起这些担心,又实在担心这些想法会影响到学习,也可以告诉自己换个时间想就好,该复习就继续复习。

       小西:我明白了。

       在小西了解了森田疗法的操作方法后,鼓励她回去后不断尝试。在后续的咨询中,对小西的尝试不断肯定,强化做得好的地方,讨论可改进的地方,继续坚持使用森田疗法。

       (三)阶段三:效果巩固,结束咨询

       1.觉察自身状态,挖掘强迫性思维背后的原因和心理需求,制定行动计划。

       强迫性思维的产生往往和来访学生自身的状态密切相关。为了引导小西进行自我觉察,心理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其实,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在某段时间里会经常反复检查门是否关好,后来我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和自己那段时间工作压力大有关。如果让你回想,你的强迫性思维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变得更加频繁?”通过自省,小西逐渐认识到,强迫性思维往往在学习自我要求提升时变得尤为突出,一般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境:一是大考前,她因对成绩的极度关注,渴望提高学习效率,确保复习无懈可击;二是在学习压力加剧时,付出了努力却未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是与他人相比显得逊色,她便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困境,进而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发现强迫性思维发生的规律后,进一步探讨小西提高学习自我要求的原因,纠正其中的不合理信念,了解背后的心理需求。随后,制定更合理的学习目标,商讨具体的行动计划以更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随着行动方向的明确,小西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缓解。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她对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2.利用隐喻,探讨如何带着症状更好地生活。

       小西首次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是在高二的一次月考前夕。那时,她总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每当听到负面消息,她就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自身联系起来。甚至,当朋友们向她倾诉烦恼时,她也会忧虑那些不幸会降临到自己身上。进入高三一个月后,她又开始害怕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并且还担心负面情绪会干扰到她的学习,于是不断地压制这些恐惧的念头和消极的情绪。高三下学期,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小西又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她希望与一位女生同桌,但过去与该女生同桌时,她频繁地出现了强迫性思维。这让她担心,如果再次同桌,是否还会重复之前的困扰。她总是想着这件事,以致于无法专心学习。

       从小西的咨询经历可知,她的强迫性思维似乎总是难以避免,一个念头淡去后,另一个又会接踵而至。为了帮助她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在高三下学期的心理咨询进入尾声时,利用隐喻引导小西思考如何带着这些症状,更加从容地活在当下。

       老师:回顾我们过去的咨询过程,每次我们都会针对你纠结的某个或某些不必要的担心展开讨论,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我会有一种感觉,就是每一次你都会搬来一车砖,然后经过我们的努力,你终于把这车砖卸掉了,可卸掉之后,等下次再来,你又会搬来一车。

       小西(笑了):对,好像是这样的。

       老师:看起来,这些砖并不会永远消失,它多多少少都会在,而你的生活还在继续。那怎么办好呢?

       小西(思考了一会儿):嗯,我知道了,因为我对高考太在意,所以放大了这些担心。这些担心本来就是存在的、正常的,但我却希望它们能被全部清空,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常理。我把高考看得太重要,以至于希望自己做到尽善尽美,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还不如去接受自己对高考的担心,在这种状态下磨炼自己的能力。

 

       五、咨询效果

       每一学期的咨询结束时,小西都反馈,她的强迫性思维出现的频次明显减少,焦虑情绪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她在学习上能够更加专注。高考的第一天上午,尽管小西到了考场发现忘带准考证,也能够冷静应对,最终在交警的帮助下及时取回准考证,顺利参加了考试。在整个高考过程中,她都能沉稳应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理想大学。据班主任反馈,高考的成绩是小西整个高三阶段考得最好的一次。

 

       六、咨询反思

       在强迫案例的咨询过程中,来访学生的强迫情况常常会反复出现,这不仅会动摇学生恢复的信心,也有可能会让心理教师怀疑咨询的效果。因此,对于此类案例,心理教师一定要“稳”:一是要稳住咨询的目标。心理教师要制定适合的咨询目标,对咨询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咨询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消除强迫症状,而是能减轻和在一定程度上接纳强迫症状,能“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带着症状去更好地生活。二是要稳住自身的情绪。强迫症状的反复易让来访学生焦虑、着急,这也容易引发心理教师的自我怀疑和焦虑,对此,心理教师应对自身的情绪状态有清晰的觉察,不定时地反思咨询的过程。一旦觉察自身情绪受到影响,及时平复和调整自己,为来访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成长空间,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青山路5号南宁市第三中学

邮编:530021

联系人电话:李萍13317613262

邮箱:274628939@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