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是她,我的“黑暗心理”元凶 —— 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是她,我的“黑暗心理”元凶—— 重组家庭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                                                  

              龚楠 嘉兴市文贤学校 314000

 

摘要:某初一学生在新生心理普查中显示危机预警,心理教师邀请其来到咨询室。该生来自重组家庭,觉得自己被边缘化,认为自己有“黑暗心理”,因此要做到最坏,是继母让自己产生了这样的心理。教师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修通不合理信念,重建正性核心信念,从而改变不良行为,收获积极情绪体验。同时家校合作,建立起学生的支持系统,让其能获得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撑。经过七次辅导,改善了该生心理状态和亲子关系。

关键词:重组家庭 认知行为疗法 亲子关系

 

一、个案概况

(一)基本情况

       来访者小轩(化名),男,年龄12岁,初一年级学生,学业水平中等。家中父母离异后,父亲再婚育有一儿,与父亲、继母、弟弟、奶奶居住在一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标准总分82分,冲动倾向纬度10分,身体症状纬度12分,恐怖倾向纬度10分,过敏倾向纬度9分,自责倾向纬度9分,孤独倾向纬度9分。

(二)主要问题

        1、来访者自述

      (1)小轩自述继母对他的态度很不好,对他常采取严厉的打骂形式,在与继母相处的过程中他常感到愤怒、难过。奶奶也常对小轩说“你后妈不喜欢你,不会疼你的,她只爱弟弟”。小轩心中逐渐认为父亲、继母和弟弟才是一家人,自己是被边缘化的人,这样的想法已存在五年。

      (2)小轩认为自己有“黑暗心理”,即自己在与他人争抢物品的时候,会产生“宁可毁掉东西,谁都拿不着”的心理。同时认为如果同学拿了自己的东西不还,自己就应该用拳头还回去。他认为“好人流芳百世,坏人遗臭万年”,所以“不想做中间的人,既然现在坏了,就要做到最坏”。而如果没有继母存在的话,自己一定不会产生“黑暗心理”,觉得自己会产生这种“黑暗心理”都是因为继母对他不好。

     (3)在日常生活中,小轩时常感到难过,每次难过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哭,一个人接受所有消极情绪,不与他人交流,同时特别害怕一个人在家,害怕一个人睡。

        2、班主任反馈

        小轩平时容易愤怒、冲动,会因为小事与周围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打架。

二、分析诊断

(一)心理评估

       1、小轩的知、情、意统一,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无明显的逻辑思维混乱,无感知觉异常,并且没有表现出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性。

       2、对照症状学标准,小轩表现出间歇性的情绪低落与压抑,无明确的情感依恋对象。但无睡眠障碍,无注意力分散等症状,只是偶尔想起过往经历的事会陷入消极情绪中,并自我消化。消极情绪持续时间并不长,呈现出间歇性的特征,无显著的身体异常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非器质性疾病所致。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MHT测验结果可以判断小轩为: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辅导范畴。

(二)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家庭结构特殊,父母离异后跟随父亲与继母生活,后来弟弟出生;奶奶常给小轩灌输“继母不爱他”这个观念;平日继母对小轩有责骂行为,母子关系不良;父亲曾因小轩与继母争吵,因此不敢与父亲分享情绪与感受。

       2、心理因素

       存在不合理认知:认为自己是不被爱的,不受欢迎的,是多余的;认为是继母让自己产生了“黑暗心理”;认为自己有“黑暗心理”,自己是坏孩子,所以要做到最坏。

三、辅导目标

(一)具体目标

      倾诉心结,宣泄情绪;发现不合理认知;建立支持系统,获得情感支撑和社会支持;感受家庭温暖。

(二)最终目标

      合理应对消极情绪,建立合理认知,提高人际效能。

四、辅导过程

(一)第一阶段(第1-2次辅导):释放情绪,敲开心扉

       小轩第一次来到辅导室并非主动求助,而是由于他在心理普查中显示高危预警,我邀请其前来。因此第一次辅导我不急于理性切入分析问题,而是利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对小轩充分表达尊重、共情等态度,接纳小轩所表现出来的感受与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的感受与情绪,让小轩感受到被理解,以此来更好地建立良好辅导关系。在辅导室,初始涉及到家庭这个话题时,小轩便抓紧自己的红领巾,但能够平静地叙述。随着话题的深入,小轩把红领巾拧得越来越紧,情绪有了较大波动,再至默默流泪不语。此时我静静等待,没有急着再追问,让他尽情释放压抑已久的情绪。在小轩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后,我通过摄入性谈话收集了小轩各方面资料,并对其心理状况形成初步客观判断。

       为了帮助小轩更好地处理压抑的情绪,第二次辅导时,我搬来了一把空椅子放在他的对面,告诉他“假设今天你回到家,继母就坐在这椅子上,你想对她说什么吗?”,鼓励小轩说出自己想对继母说的话,并把自己的愤怒、难过、委屈宣泄出来。此时的小轩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让长期郁积在心的消极情绪再度被释放,从而获得内心的平衡。随着安全和信任的氛围加强,我充分收集了
相关信息,完成个案概念化(图1)。

                                                                      图1 个案概念化一览

(二)第二阶段(第3-5次辅导):修通信念,冲破“黑暗”

       根据所有了解到的信息分析,从图1可见,小轩的核心信念是“我是不被爱的,我是坏的”,这样的信念继而让他产生了“继母她让我产生了‘黑暗心理’”、“我是坏的,所以我要做到最坏”这样的中间信念即心理策略,由此引发一系列不合理的自动思维。小轩存在较多不合理信念和认知冲突,这让他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和产生不良行为反应。因此,需要澄清小轩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他建立合理认知。

       1、修正自动思维,激活正性行为

       进行认知概念化后,首先要干预他的自动思维。在第二次辅导过程中了解到,小轩对于自己自动思维的不合理有一定的觉察,他将其命名为“黑暗心理”。因此我指导小轩完成三栏表(表1),对不同情境中的非理性自动思维进行更加准确地识别,小轩发现自己的情绪、行为和不合理的自动思维有着密切联系。

       接下来,我和小轩对这些非理性自动思维进行探讨,运用问题清单对非理性自动思维进行辩驳。通过这些问题,小轩开始反思自己的“黑暗心理”是不合理的,是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以寻找替代性想法,最后完成五栏表(表2)来调整小轩的认知,以激活小轩的正性行为。以自动思维“继母对我不好”为例,问题清单如下:

  •    (1)支持继母对我不好的证据是什么?反对这个想法的证据是什么?
  •    (2)有没有别的解释或观点?
  •    (3)我相信继母对我不好,对我有什么影响?改变这个想法会有什么影响?
  •    (4)如果我的家人或朋友也处于同样的情境,我会对他说什么?
  •    (5)我怎么做会对自己更好?

        2、干预中间信念,松动固有规则

        处理好小轩的自动思维后,我便着手干预他的中间信念。小轩认为如果没有继母存在的话,自己一定不会产生“黑暗心理”。同时他认为好人流芳百世,坏人遗臭万年,自己不想做中间的人,既然有“黑暗心理”,现在坏了,就要做到最坏。我通过对话与澄清,让小轩意识到这是他非理性自动思维产生的基础,是他在成长过程中为支持和保护自己而发展出来的心理策略。前者是小轩的假设,把自己不合理思维的产生归咎于继母,归因于继母对自己不好,即归因策略。后者是小轩的规则,通过做出让他人反感、讨厌的举动迫使对方厌弃自己,但对方基于血缘亲情、人伦道德等原因而无法抛弃自己,来反向证明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即自弃策略。然而现在他的补偿策略显然已失效,导致问题的产生,但是补偿策略是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是可以修正和发展的。在这过程中加强了小轩对自己信念的认知,进一步激发了他改变的动机。

       小轩有了强烈的改变意愿后,我运用苏格拉底式提问和认知技术,修正小轩的中间信念。修正小轩外归因补偿策略主要有四个步骤:

  •      (1)确定分析事件:如果没有继母存在的话,自己一定不会产生“黑暗心理”。把这一信念变成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会产生“黑暗心理”?在具体情境下的事件为我与同学争抢物品,我产生了“宁可毁掉,谁也别想拿到”的想法。
  •      (2)讨论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因素:分析发现原因有小轩本人、与我争抢物品的同学、其他同学、老师。
  •      (3)确定各方面因素在其中的权重:本人55%、与我争抢物品的同学35%、其他同学5%、老师5%。
  •      (4)提出新信念:我们会产生非理性自动思维,是由多重因素影响的。

       针对小轩“我是坏的,所以我要做到最坏”的自弃补偿策略,我通过代价-收益分析技术先引导小轩意识到旧观念的代价(略去旧观念的收益分析),启发小轩思考新观念的收益(略去新观念的代价分析),随后对两个观念进行比较,小轩很自然地选择了新观念。部分辅导对话如下:

       辅导老师:如果你坚持这样的观念,你会有什么情绪?

       小轩:我会不开心。

       辅导老师:那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小轩:我会坚持更坏。

       辅导老师:这样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小轩沉默。

       辅导老师:试想一下,你与其他人的关系会变得怎样?

       小轩:变差,大家都讨厌我。

       辅导老师: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

       小轩:会难过的。

       辅导老师:如果你选择另外的想法,比如“就算我是坏的,但是我可以变好”,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3、重建核心信念,化解“黑暗心理”

       在第一阶段小轩的表述中,不难识别小轩的核心信念为“我是不被爱的”、“我是坏的”。由于成长经历,小轩形成并逐渐强化了基本的核心信念。因此,围绕小轩的表述,我引导他完成核心工作表(表3),在寻找旧的核心信念建立或维持的证据,寻找支持新的、积极核心信念的证据,检验旧的核心信念不成立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负性核心信念,巩固正性核心信念。

        为了巩固辅导效果,我给小轩布置了家庭作业:

     (1)监控自动思维,持续记录三栏表,在三栏表的基础上进行辩驳,完成五栏表;

     (2)持续寻找支持新的核心信念的证据。

(三)第三阶段(第6次辅导):探寻支持,构建系统

       小轩由于家庭结构特殊,并没有与家人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不敢把所遭遇的事情与父亲分享,消极情绪无处释放,长期郁积在心。因而,建立小轩的支持系统,让小轩在出现消极情绪的时候能获得一定的社会支持,同时能收获一定的情感支撑。

  •        1、链接教师支持资源,发挥教师抱持作用

       温尼科特认为对来访者的抱持能促进来访者的自我疗愈,这种抱持是温柔而坚定的态度,是为来访者创造的自由与安全空间,是让来访者感到被接纳、被理解、受尊重的能量场[1]。在第一阶段的辅导过程中我就明显观察到小轩的身体不断前倾靠近我,因此,我引导小轩以我本身作为他的支持系统,他可以在每次有不愉快经历时,及时记录并在下一次辅导中与我分享。通过这种方式让小轩记录下刺激事件,记录当下的情绪表现,再与我进行分享,以此让小轩能够合理宣泄内心的消极情绪,而不是独自消化,同时获得来自我的一些支持。

        2、重塑家庭支持系统,加强亲子情感联结

       本案例中,父亲是小轩能感知的社会支持,但重组家庭关系下,父亲与继母因他而产生摩擦,让他难以对父亲言说内心的痛苦。若不及时加强亲子情感联结,这份支持力量最终会消亡。为此,我同小轩父亲开展工作。小轩父亲表示他知道儿子与继母存在矛盾,也想要改善他俩的关系,但对于儿子的一些情绪、行为反应认为是“小孩子的叛逆”。在我告知他小轩的现状,以及他是小轩最重要的外在支持时,其陷入沉默,随后向我诉说自己的难处和“家家难念的经”。我尝试着提供一些建议以重塑小轩的家庭支持系统,从外源来巩固。针对父亲与小轩的情感连接,我建议他关注孩子的变化,并及时给出反馈,对于正向表现多赞美;主动沟通交流,并积极倾听,在沟通交流中多从感受小轩的情绪出发,对小轩的情绪给予反馈,而非进行事件对错的批判。针对继母与小轩的情感连接,我建议父亲可以成为关键纽带,尝试与妻子一起调整现在严厉的教养方式,采取更温和的方式;向妻子传达小轩爱的需求,鼓励妻子用言语表达对孩子的爱。

(四)第四阶段(第7次辅导):分享喜悦,应对未来

       巩固前三阶段的效果,反馈辅导情况。小轩表示自己能够去发现父母爱自己的部分,在主动与父母沟通后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程度都大大提高了,也能够明确感受到他们是爱自己的。虽然偶尔还是会因为一些小事与继母发生冲突,如天冷继母让小轩加衣服,而小轩并不觉得冷,但是也不会像从前一样不喜欢继母了,能理解继母是在关心和爱护自己。我对小轩的新改变给予了肯定,并鼓励他在未来继续坚持,觉察和评价是第一步,还需要日常的行动加以巩固。

五、辅导反思

       爱和沟通,是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连接的纽带与桥梁。重组家庭中的孩子有着强烈的危机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较其他孩子而言,也更缺乏安全感。当孩子产生“所有人都不爱我”这样的想法时,这种危机感也预发强烈,继而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本案例中,小轩的核心信念就是“我是坏的,我是不被爱的”,虽然核心信念不可能马上改变,但只要抓住这个核心,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是有力量支持着自己的,那么他心中的伤痛就能够逐渐被抚平。

 

参考文献:

[1]廖慧洁.构建社会支持 赋能受困学生——遇应激事件后的学生辅导案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19):51-59

 

通讯地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文贤路1310号 嘉兴市文贤学校

邮编:314000

联系人电话:18208128842

邮箱:gongnancy@foxmail.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