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家校医联动下的高中生危机干预案例

“家校医”联动下的一例危机干预典型案例

林琳 (四川省德阳中学校,德阳618000)

 

摘要:后疫情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在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联合牵头的“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的推动下,学校与医院结成“校-医”联盟,开通了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的绿色通道,共同探索了一套“医教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基于“家校医”联动的机制,我校与医院协同干预了十多起危机个案,案例中的小A就是一例在家校医三方联动下转危机为转机的成功案例。通过干预,小A顺利度过危机并成功返校完成学业,进入大学深造。

 

关键字:家校医;三方联动;危机干预;案例

 

近些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2020年,在市教育局和卫健委联合牵头的“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的推动下,我校与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结成“校-医”联盟,开通了心理危机学生转介的绿色通道,共同探索了一套“医教结合”的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协同干预了十多起危机个案,小A就是其中一例危机干预典型案例。

 

一、个案概况

       小 A(化名),女,高三学生。2021年春季学期初,小A在寝室扬言要自杀,班主任联系我处理此事。了解情况后,小A因为连续两堂考试作弊被发现,觉得愧对父亲,产生了自杀想法。当时我用情绪急救的方法作了辅导,并初步评估她的自杀风险,尚未出现自伤自杀行为,为低风险。稳定她的情绪后,她表示能接受并面对学校的处分,回家反思后,第二周回到了学校。

      时隔半年,刚刚步入高三的小A踩碎了一个镜子,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划伤了自己,血流了一地,班主任立马将她带来我的办公室。

      这一次,她跟我深入地讨论了家庭和社会支持。母亲在她一岁多时离家后失联,她与母亲也没有感情。父亲常年出国务工,疫情后再没有回来过。从小是爷爷奶奶照顾她,奶奶患老年痴呆,现在无法跟人正常交流。爷爷务农,收入微薄。她平时住校,周末借宿在爷爷的朋友家。来之前,她一个人去过精神卫生中心,医院初诊评估结果是:可能有严重抑郁症状。这次在班上出现极端行为,主要因为朋友认为她以前大大咧咧的,现在突然这么“丧”,觉得她是在“装”抑郁。本就缺乏家庭支持的她,感觉没人理解自己,认为活着没意义,就有了冲动自伤的行为。

  •  
  • 二、危机干预过程

第一步 稳定情绪,保证安全。

       当班主任将小A带到我办公室时,她双拳紧握,情绪有些激动。班主任简单介绍之后,我心疼的说:“我看到你手上的伤,还在渗血,医务室有碘伏,我帮你清理一下,好吗?”她微微的点点头,嗯了一声,整个人放松了很多。

清理伤口其实只是我当时的一个无意识行为,正好当时的心理辅导室就在医务室旁边,有棉签有碘伏。这是我第二次见她,这一次,我不仅看到了她手上的伤,也看到了她心里的痛。正是这份看见,让小A感受到了关心和理解,卸下了心理防御。

 

第二步 初步评估,立即上报。

       我根据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的自杀自伤评估表,对小A的自杀风险进行了评估。自杀自伤计划有1分,自杀自伤经历(2分,不止1次的反复冲动性自伤),目前现实压力(2分,缺乏家庭支持、高三学业繁重、对未来感到迷茫),目前支持资源(1分,家庭支持很弱,朋友支持良好),临床症状(2分,已有临诊断),得分8分,大于6分,属于高风险对象。[1]小A当前的心理问题已经超出学校心理辅导的范畴。我第一时间和班主任沟通,并嘱咐班主任告知监护人,班主任致电了其父亲,同时建议爷爷带她去医院诊断。我也将情况上报学校分管领导。同时提供了校医共建绿色通道,开具了校-医共建转介单。(见图1)

 

文本框: 图1:校-医共建个案转介单

 

第三步 完成转介,持续关注。

       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将小A转介到医院,医院迅速安排了主任接诊,诊断结果是中度抑郁症,建议她住院治疗。医院跟家长联系,本已准备办手续,小A父亲突然反悔并拒绝让她住院。医院反馈可能是经济原因,因此我跟校领导沟通了她的家庭情况,领导对此很重视并启动了助学金。最后在家-校-医协同下,小A办理住院。

 

第四步 返校高考,辅导跟进。

       小A住院28天后打算返校,但校方担心高三压力太大,建议她休学一年,先回家静养。其父也同意,但小A想回到学校完成学业。班主任顶着巨大的压力询问我什么方式对她而言更好。我说:据我了解,这个孩子的盼头就是能成人、能独立、有价值。她在学校有很多朋友,她也喜欢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学校的社会支持良好。统一想法后,我们决定尊重她的选择,帮助她完成学业。在与校长、学校政教主任、班主任多方沟通后,学校同意其复学。

       2021年10月14日,是小A复学的第一天,她一进教室就开始呕吐,不断抖动膝盖,她说有蚂蚁在爬,她企图控制却控制不了。我每天带她进行正念冥想练习,这对她保持专注和控制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她说在教室坐40分钟太艰难。我请她主动联络各科老师说明情况,若感觉到必须要起身就举手示意,为不影响其他同学,她也坐到靠近后门的地方。回校前两周,她几乎每天都来找我,剪个新发型要来给我看看,今天坚持坐了一节课,晚自习能做完三道题也乐于跟我分享。

       后来,在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商议下,小A决定走高职单招。这块是我的盲区,我通过跟有经验的老师咨询,从微信公众号查找资料,收集相关信息后并微信推送给小A。后来她离开本校,去单招培训学校就读,我还会通过微信时不时的询问她的近况,她遇到难过的事也会主动寻求我的帮助,期间还专门回校来看望我。

 

第五步 家校沟通,共促成长。

       有一天,小A的爷爷及亲友,三位老人一起找到我谈论小A的事情。因为一直以来都是班主任跟家长联系,我主要负责跟医院对接及小A返校后的心理辅导,他们没想到我对于小A的情况如此清楚。谈了2小时,爷爷要离开时,90度弯腰给我鞠躬致谢,我当时手足无措,蹲下来去扶他。

       爷爷的朋友说,小A很久没回家了,爷爷很想她。我当即与小A联系,她同意下午见见爷爷。小A爱美,爷爷知道她一直想要拍艺术照,但之前觉得不正规又花钱,没有同意。那天下午,爷爷主动提出带她去拍艺术照。回来后,小A很开心。

        事后,爷爷请朋友给我写来了感谢信。里面提到:“她所在的一中,有像您这样的专设的专门的专业的心理干预老师,她好幸运哟!您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您和医院的医生的专门沟通,您在校方关于怎样处置小A是否休学的建议以及您之后关照小A坐在靠门边的安排和您对小A每周定期和适时的及时疏导,使小A在出院的较关爱的时间内病情缓解和恢复得比较满意!对您所在的一中这种医校结合的管理制度以及一中领导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心制度表示感谢!”(见图2)

                                                                          图2:感谢信

       最后,小A顺利完成高职单招,就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现在学习上游刃有余,父亲也回到了她的身边,社会支持系统良好。虽然偶尔还是会情绪低落,但这段经历让她获得了突破困境的方法,提高了面对未来的信心。

 

三、家校医三方联动的思考

      小A最后能走出困境,作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我只是其中一环。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予帮助;家长的理解认同,积极配合;班主任老师的方法得当,在班级营造了一个理解包容的氛围,接纳小A返校完成高三学业;医生的及时、细致、专业的反馈和治疗,都是促进小A康复的积极因素。

(一)医教协同度危机

       基于“校-医共建”机制的建立,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能够进行联合诊断与综合干预,使得医院心理治疗与学校心理辅导相得益彰。“校-医共建”个案转介单的使用,使医生在初次接诊来访学生时,能从心理辅导老师对于学生的“背景资料描述”中快速搜集到来访学生的人口学资料,了解学生的重大事件、支持系统和自身特质。浙江省教科院主任庞红卫通过对数起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调研分析发现“几乎每一起中小学生的自杀事件都是遭遇重大事件、缺失支持系统和自身特质三大要素的叠加”。[2]医生从“辅导过程概述”和“当前情况小结”中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大致的了解,节省时间的同时避免出现误诊。医生可通过“医院评估”栏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反馈学生的治疗情况及后续注意事项等,帮助心理老师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辅导跟进工作。转诊转介是一个双向循环流动的过程,不是一次就结束的关系。医院和学校基于心理伦理下的有效沟通,能有效促使危机个案迎来转机。(图3)

                                                                                图3:转诊转介机制

(二)家校合作解难题

       家庭,是心理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支持力量。危机要变为转机,家长的理解认同、配合改变非常重要。这个家长指的不仅仅是父母,而是孩子的重要他人,这个例子中是小A的父亲和爷爷。在此次心理危机处理过程中,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也从回避到重视,之前对心理疾病存在误解,导致转介工作受阻,致使学生没能及时就医。通过医院、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家长理解了疾病存在的意义,配合小A完成了心理治疗以及返校后的心理辅导。

 

(三)三方联动促成长

                                                                    图4:“家校医”三方联动机制

       小A的心理危机干预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离不开家长、学校和医院的三方联动。首先,家长对于学生的真实情况能够做到如实告知,主动寻求学校的支持,听取心理老师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其次,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与班主任及时、有效的沟通,调动小A的社会支持系统并唤醒其功能,使得学校给予经济支持、班级给她温暖怀抱、家庭理解认同疾病,合力助她走出困境。最后,医院方能够在家属拒绝治疗后积极倾听,了解情况并与学校联系,最终借助多方力量,让学生得到有效治疗。医生在小A出院后持续关注,与学校心理老师一起做好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家长、学校、医院能够三方联动,推动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市教育局与市卫健委牵头的“师生关爱6个1行动”中,多次聘请专家对“家校医共建”模式做出详细操作流程介绍,每个学校都有结对医院,并且我校还聘请了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作为学校健康副校长。除此之外,在日常工作中,我校心理老师注重与结对医院保持联系,时常沟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医院方举办的讲座、团体督导活动,促进了转介转诊“绿色通道”的有效畅通。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中小学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工作手册[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

[2] 庞红卫.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实践模式[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8):9-13.

 

注: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研究课题“校医共建师生心理服务模式实践研究”(2021SXJP009)研究成果 ;

 

通讯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世茂璀璨天城小区

邮编:618000

电话:13881080298

邮箱:309923564@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