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在生与死的边缘,探寻生命的意义 ——一例中学生危机干预个案的心理辅导

一、个案概况
     (一)基本情况
       小张,14岁,初二男生,于北京出生。小张体型偏胖,戴着眼镜,面部看起来较深沉。自述人多时会出现手抖、腿抖甚至心脏疼等症状。曾在小学六年级时被医院诊断为焦虑和抑郁状态,一直服药。

       小张现在家庭成员为一家四口,家里有个妹妹6岁,上小学一年级。爸爸是4S店经理,妈妈从事卖药的行业。原来家住北京郊区,为了让小张到市区上学,上小学时搬家。在上小学前小张经常与姥姥姥爷居住在一起。假期两次尝试过吃药自杀,父母并没有发现。前几天尝试过用刀抵在自己脖子上自杀,擦破点皮。小张声称自己就是个废物,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二)班主任和家长反馈
        班主任反映小张在初一时状态挺好的,自从初一下学期以来学习状态逐渐变差,特别害怕上课老师叫他回答问题,跟同学交流也会表现得特别紧张,说话声音极低。小张有学习的动机和努力的行为,能基本完成学校的作业。初一时考试成绩还不错,初二开始成绩下滑。
       妈妈反馈小张心思细腻,平时想得多说得少。在家里很少和爸爸交流,和妈妈关系还可以。过年的时候因为爸爸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小张,小张情绪激动,第一次与爸爸公然对抗。

二、分析与评估
     (一)个性因素
       小张性格内向,心思敏感,在气质类型的测评中是典型的抑郁质。小张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容易受消极暗示,比如,总说自己状态又受药物影响了,在人多的时候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个废物等。小张常常对家人、同学和老师察言观色,谨言慎行,甚至选择朋友都是精心物色。小张总是会考虑别人感受,无意中给自己带来了过多的思想负担,但却很少与人表达。这使得小张在人际交往中产生了焦虑和抑郁情绪。
     (二)家庭因素
       小张自述家庭经济不是很好,这是他自卑的一部分原因。更多的原因来自小张的父亲,父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对小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也对小张在家里不怎么说话的性格感到窝火,经常骂他是个废物,这不仅成为亲子矛盾升级的导火索,更是小张内心深处自卑感的重要来源。小张说特别痛恨自己的父亲,但很少向家里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近期情绪激烈时有种想杀了他的冲动。
       小张说姥爷理解自己,也经常鼓励自己,并且姥爷讲的道理自己能够听进去。感觉姥爷是自己内心最亲近的人,但后来姥爷由于生病住院,很少能看见他,最终于小张四年级时去世。重要他人的离世已是小张内心的重大创伤,而父亲因为怕耽误小张学习,几次阻止小张探望姥爷,更加深了小张与父亲的矛盾。此外,小张爸爸反对他想去当消防员的想法,让小张认为自己的梦想被践踏了。
       亲子关系的长期对立,加上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梦想的破灭引发了小张的无价值感,加重了他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三、辅导目标
        在对小张的初步评估后,我与小张制定了心理辅导的目标,如下:改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支持系统;解除危机状态,找到合适的情绪调节途径;发现生命意义感,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咨询过程

       (一)第一阶段:空椅技术,完成亲人告别,激发动力
        小张说前几天尝试过用刀抵在自己脖子上自杀,擦破点皮。我问他是什么让他没有更进一步,来访者说是因为姥爷。作为小张的重要他人,亲人离世是一个创伤事件,而小张在姥爷去世的时候因为疫情无法亲自送别,内心有太多的情绪没有得到宣泄。
        我利用空椅技术,将椅子放在小张面前代表姥爷,请他表达出想对姥爷说的话。小张在充分表达了对姥爷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爸爸曾经不让他去看望姥爷的不满后,压抑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我的引导下,小张与“空椅姥爷”继续展开对话,小张说如果姥爷在这里,会让他好好学习和生活,将来能有个稳定的工作和好前途。所以小张在初一的时候学习非常的努力,为了考得好成绩曾经连续一周通宵。姥爷虽然过世,却是自己最大的精神支柱。
       (二)第二阶段:沙盘对话,呈现家庭关系,宣泄情绪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系统相互作用的产物,通过来访者在沙盘中摆放家庭成员的位置,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以及家庭成员在这个系统中是如何互动的。
        小张认为自己现在的病是家庭问题所致,为了看到家庭系统对小张造成的影响,我请小张在沙盘里摆出自己的家庭成员。(图1)

                                                                                                                                                              

         离小张最近的就是过世的姥爷,其次是姥姥。小张说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妹妹身上。妹妹6岁活泼调皮,小张说爸爸对妹妹和对自己的态度很不一样,同样的事件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会训斥,而对妹妹就是和言和语,觉得很不公平。我让小张把对爸爸的感受用沙具摆出来,小张用蛇代表攻击。我请小张把对爸爸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来访表达“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但声音微弱,因为他说自己平时不会表达生气。于是我引导小张练习,用能够代表自己内心真正感受的语言力度表达。在练习的过程中,小张和我讲述了对爸爸痛恨的几件事。在这个过程中,小张对爸爸的感受从攻击的蛇,转而到愤怒的龙,最后变成了一只悲伤的鸟。这是小张人生第一次能够有机会去充分地表达出内心压抑的情绪,在得到咨询师的接纳和允许后,小张反而降低了攻击爸爸的冲动,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提及悲伤的感受,小张说自己从小很懂事,家里经济一般,他从小就为家操心,各方面为他们省钱,但是从来没表达过。而爸爸却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仅说他是个废物,还践踏自己想当消防员的梦想。                                     

(三)第三阶段:焦点问句,挖掘生命意义,转换视角
       焦点解决认为,面对问题任何人都不会无所作为,寻求解决问题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反应。咨询师在同理支持来访者的同时,激发来访者看到自己已经在发挥的能量与做到的小成功,以及走过困境的小办法。
        在这一次咨询中,小张提及上周末爸爸喝酒后向自己主动道歉,感到有些意外,对爸爸的恨意降低了很多。我用评量问句让小张评估了对爸爸的不良感受,从之前的10分降低到5或6分。但小张现在仍然有自杀想法,在学校早读的时候就会站在窗户边想活着有什么意义。我共情倾听小张的感受,并通过焦点问句,引导小张转换问题视角,看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寻找可以调解情绪的途径。具体见以下咨询片断。                                  小张:上周末我爸和我道歉了。
师:是因为过年那件事吗?
小张:是的,我挺意外的。以前他总是否定我、批评我。
师:你感觉怎么样?
小张:我觉得很意外。
师:因为以前你觉得他是个不会承认错误的人,对于爸爸来说是不是还挺不容易做到的,是这样吗?
小张:是,他喝了酒和我道歉。
师:爸爸喝酒是代表什么?
小张:可能喝了酒他就敢说话了。
师:所以听起来是爸爸想要和你道歉,借着喝酒壮胆才把这些话说出来的。
小张:是,他说了很多,说那天自己太冲动了,不该骂我打我。
师:听了爸爸这样说,你有回应吗?
小张:没有,我什么都没有说。
师:你听完以后感觉怎么样?
小张:没以前那么愤怒了。
师:如果用0-10分来评估你的愤怒感受。你之前是几分,现在是几分?
小张:之前是10分,现在是5-6分。
师:听起来下降了不少。
小张:是,但还是会想起他对我伤害的那些事。
师:确实,一些伤害的事让人一下子难以释然。
小张:我还是会有自杀的想法。
师:最近你这个自杀的想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小张:今天早读的时候,7点40那会儿。
师:当这个自杀念头到来的时候,你会想什么?
小张:我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
师:当你觉得自己无法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时,你感觉怎么样?
小张:我讨厌这个病。
师:然后呢?
小张:我就想自杀,想找到一个解脱自己的方式。
师:你想要解脱,你会做些什么吗?
小张:我会走到窗户边上,打开窗户。让自己腿下去。
师:当你想要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真的去做。是什么让你没有这样去做?
小张:我想到我的姥爷和妹妹,就觉得不能这样死了。
师: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姥爷和妹妹会如何?
小张:我姥爷在世的话,肯定会很伤心。我妹妹,也许会困惑我不在了,但时间长了就忘了。
师:你姥爷离开这么久了,你忘了吗?
小张:没有,一直记得。
师:姥爷离开你,你从来没有忘记,而且深深地驻扎在你心里。那你怎么就知道妹妹会很快把你忘了?
小张:(思考)……嗯,确实是,她应该也不会忘。
师:我感觉到你身上有一种特别强烈的责任感,即便在这么痛苦的情况下,都想着自己的家人,不愿意放弃自己。
小张:是的,我从小就这样,做什么都想着别人。
师:就像之前你和我说的,你现在都会为家人考虑经济问题,自己省着钱花。在你这样的年龄阶段特别难得。
小张:是的,我会想到别人都想不到的那些。我总是想为家人、朋友做些什么。
师:所以,我能感觉到你身体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强烈的责任感,一种是厌世情绪,两种力量好象在打架。当你厌世情绪出现的时候,责任感也会出现,把你从那种状态里拉回来?
小张:是的,但是厌世情绪有时候也会占了上风。就像上次在家里我吃了过量的药。
师:当厌世情绪侵占你的时候,就在那个时候,你觉得发生什么或什么人出现会有点用?会缓解那样的痛苦的感受?
小张:姥姥过来会缓解一些。


      (四)第四阶段:危机干预,探讨自杀意念,寻找资源
        这一次咨询是小张的突然来访,他感觉自己想死的念头挥之不去。我再次使用咨询师导向沙盘技术引导来访去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来访者在调整改变沙盘的过程能够释放无意识中的能量,使他们内心被积压已久的能量转化到其他的区域,从而促使来访者整体心理系统的平衡,达到自我治愈和成长的效果。
        小张下课来到我的办公室,自述腿软,发抖,胸闷,上课划了自己,坚定地说自己不想活了,下午完全无法坚持上课。我让小张用沙具代表此刻内心的感受,小张用“蜘蛛”代表自己的反感,“蛇”代表愤怒,“蝎子”代表忧虑。用“黑色的桶里有个斧头”代表身体感受:胸闷。用刀代表自杀想法。(图2)   

    

       在我的引导下,请小张围绕这些沙具开始对话,小张自述人生没有意义,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价值感。认为自己学习不好,活着就没有用。我问如果这里出现什么,会让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好一些?小张放了兔子代表乐观,植物代表积极,我引导小张与积极意象进行对话,但最终还是转回到了自杀想法,围绕无价值感,生命没有意义之类的语言循环。我问小张此刻身体的感觉,他用“沙漏”代表想哭但哭不出来的情绪。
        我共情小张的不容易,提及他“好象这么多年来一直压抑着什么”。小张说是“是自卑,跟了他好多年。”小张用“红蛇”代表自卑,认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个失败者,活着没有意义。我问及生活中有没有能够让自己感受到有意义时刻的人。小张用天使代表老师,用笑着的猫代表班里的一个同学,说他们的陪伴会让自己感受好一些。(图3) 

            

        咨询结束时,我让小张评估当下的感受,他从最开始的10分难受降低到7分,自述胸闷的感觉好一些了。离开时我握着小张的手,给他支持和力量,并告诉他天使会一直在。让小张相信自己的智慧,接纳自己目前的状态。
     (五)第五阶段:奇迹问句,建立支持系统,家校联动
        奇迹问句是短期焦点解决的代表问句之一,也是将会谈思路从探讨问题转为思考解决之道的关键问句。一般问法如下:“假如今天晚上,你睡得很香甜。半夜奇迹发生了,你今天的问题解决了。当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有什么不一样,让你知道奇迹发生了?”
        这次咨询,小张最开始还是与我讲述自己的自杀想法和念头,觉得自己没什么留恋的了。上课划自己手腕,并与班级一个厌食症同学交流自杀的方式和途径。但小张随着对奇迹画面的想象和描述,发现能去掉自杀想法念头的是考上好高中,得到家长的认可,虽然当下成绩不理想,但依然渴望得到父亲对自己努力过程的认可。随后,我约谈了小张的爸爸妈妈,并与班主任一起交流了小张的状态。小张父亲在得知小张的内心世界后,承认自己平时情绪太冲动,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表示想要调整但缺乏方法。我建议父母学会共情,接纳孩子,给予他本身的欣赏认同,并支持其梦想发展。
       最后,为了保证小张的安全,我请小张父母签署了生命安全协议书。
    (六)第六阶段:修复关系,探讨生涯梦想,看到希望
       小张告诉我最近和爸爸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这是他人生第一次主动尝试与爸爸说出心里的感受。他自述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计划了有一个月的时间,还提前写了一封信,要爸爸先学会聆听。小张称这次沟通后感觉自己舒服多了,内心的心结彻底打开。小张说自己担心期中考试,自述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只看分数不看自己努力的过程,由此觉得人生没什么意义。我与之谈及人生的意义,小张说自己不想平凡渡过此生,还是想当消防员,喜欢助人。
       对于小张第一次敢于主动与爸爸沟通,我给予了很大的认可,称赞他具有细心、有规划、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点。谈及人生意义,我与之探讨了消防员的梦想对于他的重要性,肯定了他喜欢助人甚至于生命不顾的可贵品质,并探讨了爸爸为何阻碍他梦想的原因,也得到了小张的理解。并与他一起寻找可以替代消防员这个梦想的其他可能性,根据小张的性格特点,他确定了自己未来生涯的方向,心理学和哲学。
        随后,我引导小张绘制他的人际支持系统图(第一位是外班一个女生,第二位是姥爷,第三位爷爷,第四位是老师,有心理老师、班主任和年级主任,第五位是班级两个同学,第六位是妹妹,第七位是奶奶,第八位是妈妈,第九位是爸爸)。小张说妈妈现在对他关注多了,而爸爸也开始有了变化,学会聆听自己。在绘制完以后,小张感受到自己还是拥有很多支持和温暖的人际关系。接着,我让小张把他们的优点列出来,引导小张看到这些支持他的人背后其实折射的是自己的优势和价值,小张点头表示认可。离开咨询室的时候,小张借了两本心理学书,表示想要研读。
   
五、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小张与父亲长期以来的矛盾解决了,开始了与父亲有效沟通的第一步。他在学校里的朋友多了起来,情绪不佳的时候能够主动联系同学倾诉。此外,班主任、年级主任对小张的状态关爱有加,在他梦想的探索道路上也给予了很好的建议。后来,放假了小张没来咨询,父母还带着小张和妹妹外出旅行,增进彼此关系。虽然小张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真正走出抑郁的状态,但相信在小张父母和自己的努力下,小张会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二)辅导反思
       在小张的心理辅导个案中,生命的无价值感表面上是因为学业成绩不良,实际上是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的亲子冲突,造成长期以来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所致,小张对自我多年的不断否定和攻击引发抑郁和焦虑。在辅导的最初阶段,因为小张内向,不善表达情绪的特点,咨询师给予小张充分的情绪宣泄是非常必要的。愤怒的背后是委屈和无力感,当小张呈现出内心的深层情绪后,才可能得以疗愈。这一过程是通过沙盘进行的,沙盘能够很快呈现出来访者无意识的内心世界,而在这一部分应该给予小张更多的时间去体验,但由于学校辅导时间受限,结束得有点匆忙。
       小张因从小常被爸爸批评是“废物”,自我价值感特别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小张用功甚至过度学习,认为取得好成绩才是人生的意义,表面上是为了完成姥爷的遗愿,实则内心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认可。他梦想消防员等助人的职业,哪怕不惜牺牲自己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来访内心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的精神寄托。因为小张认为优秀而闪光的自己才是有价值的,而真正普通的自己是不值得爱的。人本主义提到了绝对价值,指的是我们人作为人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附加任何条件。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赋予的价值是相对价值,也就是说这种价值是有条件的,会随着条件的变化面变化。 比如,只有当我们优秀了才有价值,表现不好就没有价值。如何让孩子认可自己生命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是依附于成绩等外在评价,这一点对于教育者,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琛倩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心理教师  一级教师  
电话:13811909759    邮箱:chichizhizhi@163.com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盆儿胡同58号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春明校区 100054
获奖情况:
曾获北京市心理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最佳微课奖等;
多次主编或参编各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等教材20余册;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论文及课例多次获得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评选一二等奖;
多篇文章发表于《心理与健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国家知名期刊,以及中央新闻单位光明社教育家官微。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