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意象火柴在中职生哀伤辅导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本个案因父亲突然离世,他感觉生活压力很大,情绪消极,人生没有目标。心理老师通过主动伸出援手、建立信任关系,运用意向火柴技术完成哀伤辅导,引导他照亮真实的自我,发现生活的希望,重新找到人生价值。

 

       一、个案背景
       小星(化名),男,中职二年级学生,17岁。性格外向,阳光自信,形象高大帅气,人际关系好,积极活跃,一年级时热衷于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志愿服务,二年级时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我作为他的社团指导老师,与该学生关系良好。但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发现小星消失了。打听后才知道,他父亲突然去世了,他请了假回家。两周后小星回到学校,与之前判若两人,整个人状态恍惚,各种集体活动都不参加,丧得像行尸走肉。他的老师同学都向我反映了情况,希望我开导他。
       二、主诉问题
      小星自述觉得生活没有了意义,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只想睡觉,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不想跟其他人一起,也不想当学生会主席了。因为是被动咨询,而且班主任已经跟他做过思想沟通,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来访者一开始并不愿意倾诉。
      三、分析诊断
      本个案由于经历突然丧父而出现放任自流,感觉空虚,缺乏目标和动力,对自我迷茫、对生存失去意义感等由哀伤呈现出的核心议题,属于遭遇丧亲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由于事发突然,受难者一般心理反应特征需要经历麻木期、抑郁期、愤怒期和心理恢复期。对于刚经历丧父之痛的小星来说,表现出性格改变、情感麻木、抑郁、孤独无助等,可能正处在“麻木期”或“抑郁期”。另外,个案为青春期男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丧失父亲可能会对其性格和人生态度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心理辅导策略是对其进行哀伤辅导,完成哀伤辅导的四大基本任务:接受丧失、经历悲伤的痛苦、重新适应环境和自我世界、将情绪活力重新投入其他关系和事业上。[1]由于个案是被动接受咨询,心理防御比较强。而“意象火柴”是一套以火柴作为价值观文字的物质载体,采用完善的引导程序,可以测量个体的价值观系统以及辅助生涯咨询的工具。[2]对于本个案,可以尝试运用“意象火柴”技术破除其心理戒备,并帮助个案认识自我,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

      四、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发现问题,主动伸手
      作为他的社团指导老师和学校心理老师,在发现问题后,我主动给他发了微信,“最近都不见你,想聊聊吗?”隔了半天,他回复:“如果你打算像老班一样跟我讲大道理做思想教育,那就没必要了。”如此看来,他还是对我信任并对心理辅导有些许期待的,但对辅导形式还是有些抗拒,于是我决定打破常规,先让他走出来。“时间地点你定吧,我都可以。”当天中午,在约定时间晚了半小时后,小星还是来了。我们没有在心理辅导室,而是在校园走廊上席地而坐。中午的校园非常静谧,和风习习让人很舒适,这是他选的时间和地点。
      2.第二阶段:接纳丧失,宣泄伤痛
      哀伤辅导的第二步是经历悲伤的痛苦,帮助来访者去表达悲伤,充分地去哀伤。小星在父亲去世后,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表面平静,但拒绝谈论丧失。即便是在与我咨询的前10分钟也是沉默的,他不说话,我也没有问话,只是静静守候在他身旁。“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他们都叫我别想太多。”小星终于打破了沉默,但似乎还在回避。然而悲伤如果一直被压抑,反而会阻碍心理恢复。因此,我试着通过真诚、同理和自我暴露,让他感到不孤单,感到被理解,从而接纳丧失带来的痛苦,在追忆中表达宣泄,进而修复丧失。“其实我也有过相似经历”,我跟他分享了自己去世亲人的遗憾,并告诉他,“我们可以不用总是这么坚强。”
      “中专之前我不是这样的,很自卑很内向的,这一年来我努力转变。可惜,现在全部都崩塌了。”那个原来面无表情的大男孩,眼里突然泛着泪光。他继续倾诉,“我爸是我们家庭支柱,因为妈妈长期卧病在家,弟弟才刚上初中,我又在学校读书。我一直很努力的成长,希望能为我爸分担,但没想到他突然就走了。现在我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压力很大,我快撑不住了。”他终于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想我爸。”说到这,我们心照不宣的沉默,小星似乎进入了属于他和父亲的宁静时刻,在无声的宣泄。小星正在度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但没办法跟家里人倾诉,也没办法告诉朋友,只能自己硬扛。对于不愿意表露自己情绪的来访者,过多的话语其实并不会让他觉得好一点;反而,辅导老师的存在和无言的陪伴,已经能够产生很大的安抚作用。
      3.第三阶段:擦亮火柴,点燃希望
      那次特别的聊天后,我们有了第二次辅导。这一阶段,我要做的是帮助他调整和适应丧失的生活,帮他寻找支撑下去的一点点希望。于是我拿出了一盒意象火柴(春华版)。“这里有很多火柴,你先逐一看看上面的词语。”火柴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看的时候问问自己:这根火柴上所写的东西让我联想到什么?此时,我心中、我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3]小星仔细的摆弄起火柴。

      “看完所有的火柴以后,请在当中挑选出五根火柴,代表你生命中最看重的五样东西,并说明选择的理由。问问自己:为什么我会选这根火柴,而不选其他?” [3]他看着火柴认真思考,反复斟酌。最先拿出来的是“亲情”,他说,“家庭、归属感,我对这方面都很冷漠,可能是因为我出生的家庭给我太少爱了吧。父母可能也有难言之隐,所以我也不想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然后他继续选,拿出“友谊”,他说“最近除了老师你,还有一个好朋友有找我聊天。很多东西家庭给不了我,通过朋友还能勉强拿得到。”接着是“思想”、“健康”,还有“事业”,他解释说,“一开始选金钱,但后来还是选事业吧,有事业就有金钱,很多东西就能解决。有事业还能充实自己的时间,这样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听得出来,小星其实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既有渴望、责任感,也有抱怨,但他正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
      接下来,我让小星将选出的五根火柴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他将事业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了最后。意象火柴最特别的功能是引燃,文字图案燃尽导致的丧失感使得来访者进行更严肃的思考。在游戏最后,我请小星拿起重要性最低的一根火柴,点燃它。“假如,火柴上所写的东西真的从此在你的生命中消失的话,会怎么样?”他划亮了火柴,眼里再次泛着泪光。“原先以为自己没得到什么亲情,但火柴燃尽,我心里还是很难受,很想我爸。然后,我又感觉这是与原生家庭分离的时候了。”我想,此时小星已经将内心的哀伤充分外化,并意识到很多问题是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他要学会与创伤共存、和解。
      接下来的过程,我引导他思考剩下四种价值元素的位置,做出调整,按顺序点燃,逐一体验这些重要元素给自己的力量。五盏星火燃尽,最后静下心来,重新回味和掂量那五样东西在心中的分量。他选出来最重要的是“事业”,他解释说,“与其把心思放在其他问题上,不如放在事业里。我有点上帝视角了,虽然我也不知道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否做到。”我回应道,“我想,你应该慢慢找到支撑自己前行的动力了。虽然适应现状的过程很不容易,但你可以允许自己有做不到的时候。你要相信,这些‘火柴’会照亮你。就像你的名字‘星’,越黑暗的地方,那一点点希望就越明亮。”
       4.第四阶段:重回正轨,搭建新的自己
      第三次辅导,我们谈到未来的计划。小星坚持不再参与社团的工作,我尊重他的决定,允许他辞去了职务,把时间安排到专业学习上来。在此之后,我们保持着联系,他偶尔会向我汇报近况,我也会从其他同学口中了解他的状态。
      一年后,小星毕业,他走出了那段黑暗时期,我又看到了那张阳光灿烂的笑脸。他考上了大学,被他喜欢的专业录取了。又隔了三年,他突然在微信里找我,说想回母校看看老师。他已经进入大四实习期,正努力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忙着考证和工作。我们回忆起在中专时期的往事,他已经坦然面对父亲的去世。他说,“我现在跟妈妈和弟弟一起住,不过现在跟当时情况不一样了。那时候自己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不够,也会给自己很多压力,虽然想得多,但没有能力解决。很幸运,遇到老师你,陪我熬过那段时间,帮助我认识自己。我现在还在慢慢搭建新的自己。”
       五、效果评价
      小星在接受三次心理辅导后,已经完成哀伤辅导的心理任务,个案能够接受父亲去世的实事,表达宣泄了悲伤的痛苦,适应丧失后的生活,并能进一步认识自我,投入到新的关系和事业中。个案自述心理状态良好,其同伴和老师也反馈小星能融入学校生活中。
      六、辅导反思
      1.对青少年进行哀伤辅导的特殊性
      目前,生命教育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是有所开展,但更多关注的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忽视了学生在经历丧失事件的心理困惑。即便是中职阶段的学生,他们对死亡、丧失的感知和思考多是回避的、恐惧的。由于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的限制,青少年面对丧失事件时可能无法处理哀伤,甚至会出现心理危机,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抑郁情绪、无法建立亲密关系等。研究显示,经历丧亲的青少年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援助,有20%到30%会出现心理障碍。但又由于青少年处于自我发展时期,他们可能会拒绝大人的帮助。
      因此,心理辅导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危机,主动伸出援手,有时可能还要灵活处理一些心理辅导的常规“框架”,用尊重、接纳、真诚的态度为孩子表达悲伤提供机会,如:在本个案初次辅导时,我让来访者主动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时间和舒服的地点。此外,在经历哀伤的麻木期,来访者可能不会主动表达,心理辅导老师要善于运用非语言反应给予理解和支持,而非急于开导。
      2.意象火柴作为哀伤辅导工具的尝试
      意象火柴是一种价值观测量和生涯辅导工具,利用火柴上承载的文字意象,按照重要性依次燃烧,依次失去,让人尝试体验失去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的感受,引发人的死亡意念和焦虑,从而对自己的生活意义进行反思。但应用于青少年的哀伤辅导,可能还是一种尝试。
      从本个案来看,首先,意象火柴能够在来访者处于不愿倾诉、情感压抑阶段时,提供一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通过细阅火柴并完成自我内在对话,帮助来访者投入思考,以有效找到具有重要价值的人生成分,并为下一步辅导提供基础。
      第二,在引导程序的最后,是依次燃烧代表不同意义的火柴,这个过程就是要让来访者感受意象的丧失,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反思。应用在哀伤辅导时,这种“丧失感”无疑会叠加。对于本个案,燃烧相当于将来访者压抑的伤痛进行外化,作为一种仪式与父亲真正告别,让来访者更有效的宣泄悲伤,接纳丧失,有助于反思自我和重建新的联系。不过,也可能会刺激来访者加重悲伤,增加出现危机的风险,因此辅导老师需要谨慎把握。
       第三,因为本个案的辅导目标是完成哀伤任务,因此,在意象火柴的引导程序中,我只进行了排序、分类、燃烧的操作就结束了探索。如果时间允许,可以给予更多的陪伴和思考空间,使用“悔步”、“生存相关”、“意象结构化提问”等其他引导策略,帮助来访者有效进行自我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洋, 李珊. 浅析丧失与哀伤辅导[J]. 社会心理科学, 2009(6):3.
[2]房彦第. 火柴意象及不同引导程序对死亡意念和自我察觉的影响[D]. 中山大学, 2010.
[3]程乐华. 价值观测量新工具——意象火柴的实践与原理[C].第五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2011.


获奖情况:本文于2022年获中山市心理辅导个案评选二等奖
通讯地址: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石鼓丹桂路9号,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联系人电话:13823911323
邮箱:569234964@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