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跨越严冬,生命终将拔节生长 ——一例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案辅导

                                                              跨越严冬,生命终将拔节生长
                                                            ——一例情绪障碍儿童的个案辅导
                           李妍,西安高新区实验小学,地址:西安高新区西沣辅道80号,邮编:710000
        摘要:儿童情绪障碍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期的以焦虑、激越、恐怖、易激惹、抑郁、强迫、行为异常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情绪障碍,常常以行为障碍为突出表现,例如亲子冲突、情绪冲动、电子产品依赖、自伤、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拒绝上学等。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情绪障碍的病因是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张改善家庭亲子互动方式、学校及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干预。本个案通过打造“家-校-医”多重助人力量,经过多次家校会谈、心理沙盘游戏疏导、学校支持系统重构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了心理和行为的转化。
       关键词:儿童情绪障碍;家校医合作;系统观

       一、案例概况
       小竹是一名五年级的男生,性格敏感,较为孤僻,卫生习惯不好,头发经常油油的、衣服脏脏的,平时走路贴着墙角,与人交流时少有目光接触,在班里朋友很少,有时和同学发生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出现倒地颤抖等过度反应的情况。小竹喜欢画画,在数学学习上有一定的优势,还是个“小书虫”,常常一个人沉浸在电子书的世界里。回顾幼年时期的经历,作为法官的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而爸爸是工程师,平时工作也很忙碌。小竹断奶后,妈妈决定将一岁半的小竹交给姑姑和奶奶在老家抚养,直至三岁才将孩子接回至家中,爸爸和奶奶负责照顾,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只能挤出时间偶尔回家看孩子。
        刚上五年级时,妈妈腾出了更多时间照看小竹,然而,小竹和妈妈的关系随即降至了冰点,行为问题也逐渐爆发。好几次,妈妈都发现小竹在上网课期间悄悄关闭了摄像头,私下玩起手机游戏、看起网络小说。提醒多次无效后,妈妈威胁小竹不好好听课就没收iPad,没想到小竹情绪瞬间爆发,拿起一把水果刀怒不可遏地说道“你不让我玩我就杀死你。”孩子渐渐拒绝上辅导班,不做作业,甚至拒绝上学。父母最初以孩子厌学、沉迷手机为由向心理老师求助,经过心理疏导,小竹的情绪有所好转。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生活上的巨变——奶奶生重病回老家养病了,小竹隐隐感知到即将失去重要的陪伴者,行为变得更加冲动和混乱。在一次和妈妈因写作业发生争执后,小竹默默吞下一管外用药,被紧急送至医院洗胃。
       二、评估分析

       小竹的性格既内向沉默,又冲动暴躁,与幼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根据精神分析理论,人的性格形成期主要在1-3岁,这期间的母婴依恋关系,直接影响着性格形成,尤其是母亲对孩子需求的回应和悉心的照料,能帮助孩子形成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基本信任,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础的安全感来源,有了这份安全感,孩子才能建立稳定的自我价值感。3-6岁是性格扩展期,这一时期父亲角色的加入,为孩子的规则感、秩序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幸的是,小竹同时从父母双方身上都无法汲取正向的心理能量滋养。一方面,小竹的妈妈由于在异地工作,缺乏对孩子的照顾,亲子之间最亲密的情感联结被割断,破坏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进一步影响了自我价值感的形成。更糟糕的是,妈妈在少有的陪伴时间中,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督促孩子学习,给孩子报辅导班,监控使用iPad的情况,因此经常和孩子出现争执。本就缺乏情感滋养的孩子在妈妈对于学习的高期待之下,更加无法感受到关心与爱,人就变成了学习的工具,情感变得更加荒漠化。
       另一方面,奶奶和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宠爱有余、规则不足,和妈妈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也进一步加剧了孩子内在的混乱感。出于对母爱缺失的补偿心理,爸爸和奶奶在生活中对孩子的需求有求必应。小竹在低年级时,曾因恶作剧扎破了邻居的汽车轮胎,爸爸的处理方式是替孩子赔礼道歉,事后缺少了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教育环节。上网课期间,小竹向奶奶索要手机,立场不够坚定的奶奶最终还是向孩子妥协。这些教育方式上的偏差,常使孩子的内心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也错过了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交往技能的重要时机。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应先从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亲子互动方式入手,帮助孩子打造更加安全稳固的支持系统。
三、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走出情绪荒漠
        为了进一步帮助小竹打开内心,我先要尝试和小竹建立信任的关系。“老师最近心情不好,想找人聊聊天,你陪我到校园里散散步吧!”我巧借帮助我排解愁闷为由,试图和小竹拉近距离。我们走到竹韵园,一片圆嫩的竹笋惊喜地冒出了头,我说:“快来认领一颗笋吧!据说竹笋的生长速度快得惊人,我们一起来见证生命的奇迹!”孩子在一片苍翠的竹林一隅,选了一颗孤立在角落的嫩笋,也许这颗笋正是他内心的投影,整个辅导过程也伴随着这颗笋的成长,我就此亲切地称他为小竹。接下来,我引导小竹进行了一次沙盘创作。
        第一次走进辅导室的小竹,眼神闪躲、声音细弱,仿佛犯了错的孩子一般等待大人的“审判”。我让小竹用手触摸沙盘里的沙子,向他介绍了这里是一个绝对安全、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忘记烦恼的地方,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用沙具创作属于自己的世界。小竹渐渐放下防备,顺手拿起了一只“鳄鱼”摆了起来。摆了三个沙具后,小竹告诉我摆好了。我知道这是他还不够信任我的表现,所以无法自由地探索环境。我抱有极大的好奇,不断肯定小竹的想法很有创意,在我的鼓励下,小竹继续开始了创作。
        30分钟后,小竹告诉我沙盘做好了。他向我讲述这是一幅关于“沙漠”主题的捕猎场景。沙盘中部有两只鳄鱼在沙漠上晒太阳,四只沙漠蜥正在觅食。一只大象正准备在水潭里喝水,旁边是一条准备“蛇吞象”的红色蟒蛇。大象后方的恐龙也想吃掉这头大象。沙盘上方一只“虎视眈眈”的老虎正准备捕获前方的犀牛,沙盘中右部有一只正准备外出觅食的豹子。沙盘右下部有两只海洋动物,一直抹香鲸与一只海豚正在水里游来游去,一条龙从海里探出了头。
         从沙盘的初始意向来看,画面中使用的“鳄鱼”、“蜥蜴”、“蛇”、“恐龙”等动物,呈现出小竹内心状态的“原始性”,缺乏生命活力与情感滋养。动物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反应出小竹对世界对关系的认知,就是残酷的竞争。画面中的动物大多形单影只,小竹解释说一个人挺好的,不需要朋友,反映出小竹内心较为孤独,缺乏人际相处的技能及经验。但幸运的是,沙盘中大海里的海豚、龙等动物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疗愈作用,象征着小竹渴望被爱、渴望强大,渴望整合各方力量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些意象都给了咨询师很好的工作方向。
        在小竹的描述中,妈妈就像一个木头人,一个没有温度没有感情的木头人。平时不在家,一旦在家就盯着自己学习、写作业,不允许自己玩iPad,一分钟都不允许,我建议小竹可以和妈妈一起订立契约,小竹非常愤怒地说“她会把契约撕了”。爸爸和奶奶是小竹主要的依恋对象,但小竹非常沮丧地告诉我,“奶奶生了重病,回老家养病了。爸爸最近工作非常忙,有时彻夜不回来,爸爸让我先睡觉。我决定凌晨4点起来写作业,因为这样爸爸睡在我旁边,他就能陪着我了。”这份简单的需求真令人无奈又心疼!在和小竹地交流中,我感受到小竹内心对父母的情感依恋需求非常强烈,但妈妈过度理性,爸爸工作忙碌,无法被满足的情感需求逼迫小竹一个人孤独地承受一切,所以小竹处处表现出对环境和他人的极不信任,缺乏学习动力。我及时将观察所得、原因分析反馈给小竹的父母,并鼓励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做出适度的调整和改变。
        第二阶段:家校会谈,洞悉问题本质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通常与不良的家庭系统有关,为了防止“家长生病,孩子吃药”的现象发生,我们向学生伸出援手的同时意味着我们需要让家长和我们站在一道,一同做出改变,一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我召集小竹的父母进行了几次关键的家校会谈。
        前期会谈时,小竹妈妈一开始非常抗拒承认孩子有心理问题,言谈中频繁出现“我认为”、“我觉得”的思维方式,“我觉得孩子没有那么严重”、“我认为他装病就是想逃避学习”。家长把目光聚焦在作业和手机沉迷两件事上,殊不知正是常年的缺席、对学习的高期待压垮了孩子的神经。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主要做出了三点重要转变。
        第一,父母能放下对学业的执念积极修复关系。早年缺失的情感依恋关系,现在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耐心重新建立起来,也就是要“重新养育”孩子,关系好了,深层的学习动力才会产生。父母花了大量时间纠正孩子的学习态度、电子产品依赖等问题,实际上是“隔靴搔痒”,根本原因是孩子无法从关系中或生活事务中获得满足感,只能在唾手可得的电子产品世界里寻求短暂的满足,所以父母要做的不是禁止,而是努力修复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找到快乐的替代。我们建议小竹的父母务必保证放学后有一人陪伴在孩子身边,任何精美的说教、昂贵的辅导班都不及父母扎扎实实、花费时间的陪伴。平时邀请孩子一起参与生活事务,例如做饭、插花、打扫卫生等,适时肯定孩子的付出。周末为孩子创造和同学一起相处的时间,在同学家吃饭、游戏、看书等等,体验人际交往的快乐。我也从父母的反馈中看到很多可喜的小变化。父母和小竹一起参加亲子营、一起植树,爸爸也为孩子创造很多和同龄人玩耍的机会,接收到关爱的小竹也在慢慢向外释放爱,他会叮嘱父母检查作业时要开着灯,在妈妈心情低落时会给妈妈一个拥抱,还主动在公交车上把座位让给妈妈。
        第二,父母能放下指责和孩子真心沟通。小竹不愿参加辅导班、不想写作业、沉迷电子产品时,孩子是怎么想的,他的痛苦点又在哪里?指责的话只会将孩子推向对立面,发展到无话可谈的地步,家长如果能先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他在玩什么内容、游戏究竟满足了他哪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真的在和他一起面对问题。一次,小竹早上因考试焦虑不愿进校,爸爸鼓励孩子说“你很勇敢,把不想去学校的想法告诉我们”,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并在爸爸的确认下找到了自身的正向资源,最终自己走进了校门。任何细小的沟通,都具有正向的教育意义,小竹爸爸放下了对行为的指责,抓住了这次随机教育的机会。
        第三,父母能放下完美期待和孩子真实相处。家校沟通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在帮助父母处理焦虑情绪,焦虑的背后是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完美期待,期待孩子在父母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前行,一旦偏离轨道就会感到灾难般的失控。一次,小竹付费抄同学作业,父母知道后认为孩子的行为出现了灾难性的倒退,表现得非常急躁。在老师的安抚下,父母逐渐学习一边观察、一边等待,积极和被抄作业的同学父母沟通,将问题交给两个孩子自己解决。同学最终把钱退回,对方家长也在一旁“助攻”,引导孩子认识到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一抄了事,小竹还主动提出下周到同学家玩耍的请求,一次“危机”成功转化为“成长”的契机。所以,当父母发自内心接纳真实的孩子,放下完美的期待,孩子就有了试错的勇气与成长的机会。
        家长变了,孩子就变了。第二次沙盘制作过程中,小竹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以及他创作的作品都“焕然一新”。这次的作品主题为“乡下小院”,小竹面带笑容,神采奕奕地向我讲述着。这是一座古老的庄园,在村子里安静地矗立着,门口有两只狗在等待主人归来。主人乘船出海却遭遇风暴迷失了方向,幸运的是海上灯塔为他指明了方向,帮助他找到了回家的路。这次的沙盘意象的象征意味浓厚,里面出现了很多处治愈因子。风暴象征着孩子内心的冲突及目前面临的困难,灯塔则是来自身边重要他人的指引,意味着孩子在迷茫中已经找到了方向。整个作品营造出平静安宁的氛围,与第一次沙盘的“猎杀”气息形成鲜明对比。按照惯例要分享这周最开心的事,小竹兴冲冲地告诉我,这一周爸爸不加班了,自己再也不用凌晨早起做作业。妈妈也回家陪着他,晚上还给他做了最爱吃的麦当劳鸡肉卷。我顺势夸赞了妈妈手艺真好,小竹自豪地宣称食谱是他给妈妈的,还要送给我一份他的“独门秘方”。第二天上班时,我在办公室地上发现有人从门缝塞进来了一张纸,打开一看,正是小竹手写的鸡肉卷食谱。妈妈跟我私下交流,也在感慨孩子的情绪状态越来越好,约定的打游戏看电视的时间也能很好遵守,时间一到提醒他都立马能停止游戏。我欣慰地想,家长的改变以及老师的关注,给孩子内心注入了能量,孩子已经逐渐走出封闭的自我,有能量进行自我管理并与外界交流了。
        第三阶段:成长曲折,家校医多配合
        一切都在持续向好时,小竹的心灵成长之路上又在悄然酝酿着更大的挑战。回老家养病的奶奶猝然离世,小竹内心刚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支柱又倒塌了一根。那一晚,小竹再次因为电子产品和妈妈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吞下外用皮肤药,被送至医院紧急治疗。小竹当前的情况已经超出学校心理辅导的界限,家长必须要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只有家校医三方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彻底帮助小竹走出心理困境。
        在接受了一个月的专业治疗后,小竹重回课堂。接受专业的精神医疗干预对身心康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青少年来讲,复课后回归课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内心冲突、建立新的认知方式、提供社会情感支持也同样重要。眼前的小竹情绪平和多了,但眼睛里还是流露着忧虑。小竹在我的陪伴下又摆了次沙盘,这次的主题是“孤独的星球”,描绘的是一名宇航员在茫茫宇宙中寻找着生命的迹象。我感知到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便鼓励孩子拉着宇航员的手,闭上眼睛跟着我复述:“你是最勇敢的宇航员,爱你的人从来没有离开,他们有的变成了星星,在天空守望着你;有的在你的身后,默默支持着你,当你抬头或回头时都能看见。”我借用与宇航员的意象对话为小竹注入情绪能量,小竹的眉目也随之舒展开来。
       除了对孩子进行持续的心理疏导,我们还为小竹打造了一张牢固的“家-校-医”支持之网。我们与家长保持着密切的家校沟通,针对家长提出的大大小小的教育困惑给出耐心的指导,嘱咐家长遵医嘱定期带孩子复查。小竹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采取多种方式悉心呵护小竹的健康成长。小竹在生病期间落下了一些功课,当他背不过古诗时,语文老师便悄悄给孩子鼓劲儿:“老师相信凭你的实力,明天一早就背过了。”当他默写不出单词时,英语老师把正确的写法写在旁边,不标注错号和分数。当他数学计算有误时,数学老师利用自习时间一对一讲给他听。除了针对课堂学习的帮扶之外,我和小竹还一起组建了一个“星期四哈哈读书联盟”。小竹喜欢读书,为了帮助他巩固这个健康的爱好,替代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我每周会借给小竹一本儿童读物,鼓励他邀请同伴一起来分享书中有趣的情节。接下来的每个周四,我们时而在春光烂漫的校园角落一起品读,时而在安静的辅导室内放声大笑,我们跟随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冒险、感悟友情、面对离别并汲取能量。在这个过程中,小竹越来越能自如地表达情感,和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小竹爸妈欣喜地告诉我,孩子甚至主动要求家长早点送他来学校,因为他想成为第一个走进教室的学生。
        第四阶段:成长缓慢,用爱灌注希望
        小竹已经重新适应了复课后的学习节奏,成长再次步入正轨。但成长的过程是螺旋式的上升,常常表现为进两步,退一步。临近期末,小竹又产生了不愿上学的想法,小竹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孩子,内心对自己的批评也严重,他无法面对重回课堂后跟不上学业的状况,甚至连最擅长的数学都听不太懂。于是,我将他接进了辅导室。
       小竹带着哭腔控诉,说他再也受不了做不对题、写不出答案的感觉。这段时间的心理治疗,让小竹在课业上落下了一些。但无法接受暂时答不出题的心态背后,是小竹已经在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中,习惯地将自我价值与学业表现对等,“答不出”就是“我不行”。我努力地挖掘孩子身上的正性资源,“能说出这样的担心,说明你内心有一颗优秀的种子。其实你比想象中更强大,因为你已经非常勇敢地面对了人生的一次大考。”小竹迷惑地看着我,我向他讲述了一些名人战胜厄运的故事,并解释道:“真正的强者,不是考试成绩有多优秀,而是能够勇敢从容地面对自己的脆弱、迎接人生的风浪。你因为生病休养了一段时间,换做他人,很有可能就被疾病击垮了,但是你却没有。”小竹若有所思,然后说道:“可我有时真的很想做逃兵,我一点都不勇敢。”我差一点就陷入了“不允许”的思维误区,有时,来自成人的正向激励背后,其实传递出的还是一种“我不接受你现在这个样子”的拒绝。我及时察觉了自己的想法,转而去允许孩子暂时展露脆弱。我拍拍小竹的肩膀,说:“勇敢的人也可以偶尔当逃兵,暂时的逃避是为了积蓄能量,下一次再勇敢出发。”接着,我拿出三张印有名言的正能量卡片,让他贴在书桌前,这是一份暖心的陪伴,也是一种精神的鼓励。
       期末考试前一天,小竹找到我,神色平静地说:“老师您放心,我不害怕了,能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努力过就不后悔。”之后小竹的爸爸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回家后让他请了家教,为自己设定了明确的复习目标。小竹顺手递给我了一副他亲手创作的画作,并向我介绍道:“这是山海经里的神兽,拥有强大的能量。”我问小竹:“这个神兽是谁呢?”小竹俏皮地说:“是我,也是你。”看来,小竹内心的能量已经逐渐蓄满。我不由得感慨,作为心理老师,鼓励孩子坚强的时候也要允许孩子展露脆弱,当孩子的负面感受被充分接纳并允许了后,孩子内心的力量就会扎扎实实地成长起来。
      转眼间,小竹来去我的辅导室已经有半年,在多方力量的托举下,小竹终于完成了情绪的蜕变。放假前,我和小竹又来到了竹韵园。小竹找到了那颗竹笋,如今它已长成挺拔柔韧的竹子,小竹用手抚摸着它,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想,每颗竹子的高矮长势虽有不同,但从来不缺向上生长的能量。待到甘霖滋润大地时,它便会回应生命的召唤,跨越每一次成长的“阻碍”,其势亦如破竹节节高。
四、辅导反思

      面对学生表现出的心理或行为问题,辅导者需要用“系统观”的视角进行预防和干预。第一层系统指症状在孩子,病根在家庭。我们应该清醒而又敏锐地看到厌学问题背后是亲子关系、甚至是整个家庭的互动模式出现了问题,所以辅导者应及时开展家校会谈并给予家庭教育指导,对于严重的家庭系统问题也应及时转介至专业机构进行长程家庭系统治疗。第二层系统指明晰能力边界,汇聚“家-校-医”多重助人力量。对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及时进行转介。但辅导者的工作也并非在学生接受专业医疗干预后就停止了,学生愈后重新回归校园将面临巨大的心理挑战,学校所成立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应协调各科老师继续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灵支持。第三层系统指改变是渐进式的,相信时间的力量。在改变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出现走两步退一步的情况。辅导者不仅要对干预的过程具备清醒的认知,也要及时处理来自自身和家长的焦虑情绪。打破的过程有阵痛,重建的过程很缓慢,但我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课题情况:

       2022年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家校共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CFS232),已结题,

      2022年参与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家校共育有效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XAGH069),已结题。

获奖情况: 
     2020年第五届西安市教师微课大赛个人三等奖、团体二等奖,
     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一等奖
     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
     陕西省第一届中小学、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小学教学设计三等奖
     2020年度西安高新国际学校“名校+”教育联合体“全新教育年度人物”                                                                                                                                                                 

通讯地址:

       西安高新区西沣辅道80号

邮编:

      710000

联系人电话:15229383286

邮箱:472834628@qq.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