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积极赋能 让爱回家——小学单亲学生个案辅导

        “一眼看去,消瘦的身形根本撑不起褪色的白T恤,黝黑的面庞,躲闪的眼神,紧抿的双唇。他战战兢兢看着我,身子不停往门后靠去,又仿佛对我充满好奇,不时抬起头来看我两眼,两只手不知道放哪里才好。”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小万,其瘦削胆怯不安的神情尤在眼前。那是2020年8月开学前的一天下午,本人因城乡联盟支教到新的单位报到,中途接手新班级,从前任班主任简单介绍中,小万这个同学的名字就深深映入我的脑海——这是我从教多年来遇到的第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且身世坎坷,学习困难。带着职业的敏感度我于开学前就专门联系其家长进行了家访。近三年的跟踪干预来看,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

一、个例概述

    小万,男,小学六年级,单亲家庭(父亲早逝),沉默寡言,生性胆小,沉迷网络,学习困难。因母亲在外打工,从小寄居舅舅家,由外婆和舅舅照顾。小时母亲有意送养他人,经常被家人嫌弃。读书后随着年龄增大迷上手机网络和游戏,自此日夜颠倒,不思学习,成绩下滑。其母亲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多年来孩子无处交流抒发内心苦闷,各种困难和疑惑也没有人能及时排解,性格上存在一定缺陷,不敢与同学交流,逃避各种班集体活动。三年级时因为疫情居家上网课,后独立拥有手机沉迷网络,长期睡眠不足,晚餐随意,体质严重下降。四年级时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验,分值达到78分(其中对组成效度量表的10个项目进行合计分值为4,答卷有效),根据测验项目的组成部分统计分析发现该生存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等问题,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干预计划(见表1)。

二、干预目标:

问题指向干预目标干预计划
对人焦虑(害怕与人交流,不愿意交流;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诉求,对亲人唯唯诺诺;没有朋友,遇到事情退缩不前等。)

了解小万的心理困扰,评估相关风险,及时进行危机干预,减轻其焦虑、害怕、无望等痛苦情绪,提供充足的心理支持。

 

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情况,生活环境等;给予理解和关心。
自责倾向(认为父亲去世和自己有关;怕妈妈外婆不喜欢他;成绩不好老师同学讨厌他等。)与小万及其母亲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给予理解和帮助;力所能及改变小万的生活环境,以及对自己的不正确认知。

家校合作,为其改变环境;阅读、活动、学习支持,增强自信。

 

孤独倾向(在家在校不作声,不善与人交流;谈话过程不顺畅,很少回应老师;自我封闭,独来独往等。)通过活动、交流等方式让小万慢慢学会接纳自己,正确对待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能够与人正常沟通,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课堂中给予鼓励,活动中锻炼自信;双向帮助建立联结,提供交友建议。

 

 三、辅导阶段:

        在充分了解小万的情况并进行分析计划后,明确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危机干预,从而降低焦虑不安的情绪困扰,再进行后续的一些心理辅导,帮助其存在的一些其他心理问题。于是本人从四个阶段进行个案辅导,三年来已经初见成效。(见下图)

 

 

 

(一)辅导记录片段

                                                                                             初次“见面”

        “你好,昨天电话里已经介绍过了,我是小万班级新来的老师,班主任。在开学前我想先和你们见个面,主要想认识一下小万,同时也了解一下三年级他的学习情况。”我开门见山地和前来迎接我的小万妈妈说明了家访的意图。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小万的父亲从他三岁左右因病去世,他便随着母亲在奶奶家生活至9岁左右,因家庭矛盾又随母亲回到绍兴老家。由于母亲在老家无房,迫于生计他便寄养在舅舅家。主要生活起居由年迈的外婆照顾,入学以后基本上无人接送辅导,母亲长期住在厂区也无暇顾及,今天我的到来也是请了假特意赶过来的。听到这里,我表达了一定的歉意,为我的到访影响了小万的生活感到抱歉。但是也感到高兴,小万的母亲至少是重视这个孩子的,不像之前了解到“一点都不管孩子”,这中间一定是有原因的。于是我顺势追问:“听说三年级的时候小万沉迷于手机游戏,网课期间的作业都没有完成,成绩下滑得也快,本来基础就是不太好,现在就更困难了。你知道这个情况吗?”小万的妈妈说孩子的成绩他是不怎么了解,给他手机是为了方便平时的联系,因为自己十天半个月才来看他一次,不清楚他怎么会这样子……”于是我顺势把一旁的小万叫到身边对他说:“你好,小万。你可是我们班中第一个见到新老师的同学,是不是很厉害。老师今天来呢就是想认识你一下,我也听说了你的身世,很不容易,但我觉得你很勇敢,今天看到你更觉得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之前李老师说你一天到晚玩手机作业都不交了,有这么回事对吧?”他红着脸默默点了点头。“敢于承认是好孩子,那么我们能不能约定,以后在我的带领下你都能完成作业,不再拖拉了?”“可以,我能做到。”听到他的回答后我又和他约定,平时不要再用手机了,让外婆保管好,到了双休日或者有急事和妈妈联系的时候再用,如果要用手机传作业的话,用好以后马上还给外婆。对于以上提议他勉强表示同意,我知道没有大人的监督他不可能一下子这么自觉,但是今天的家访目的已经基本达成,还是非常不错的。等我离开的时候,小万已经放松很多了,围在妈妈身边看着我,时不时还会对我笑。后来他告诉我,我是第一个主动去他家找他的老师,不告状,不批评,很特别。(干预阶段:第一通过家访,访谈,明确了问题。第一时间掌握了孩子真实的,具体的成长经历,生活境况,等客观情况,为同事口中“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学习困难,沉迷手机”的小万找到了一定的原因。第二通过共情、倾听、真诚接纳等咨询手段让对方基本能接纳“我”,给予情感支持的同时提出了暂时可行的应对方法,并且制定了简单的“学习”计划,和小万一起商量后续的安排。)

                                                                                  他回“家”了

        “老师,小万昨天在玩王者荣耀,他来邀请我了,我没理他——”“老师,小万上课睡着了。”“老师,小万作文没有写。”最近时常能听到学生跟我汇报小万的问题。想来坚持了一个月马上撑不住了,这也正常。趁热打铁,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上课老睡觉,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他支支吾吾的说头疼,又说感冒了。我也没有多说,以此为由联系了他的母亲,告诉她有空带孩子去检查一下身体,本来就面黄肌瘦,最近又瘦下去很多,要提高警惕。慢慢的因为他的身体我和小万的母亲也有了共同的话题,联系也多了起来。学习里,我继续找小万谈话,“昨天几点睡的?作业做好了吗?有什么困难?妈妈有没有回来看你?你有继续玩手机吗……”只要有时间我们都会聊一些家常,一开始他还是支支吾吾不回答,慢慢也习惯了话也多了起来,偶尔还会和我说妈妈傍晚去看过他了。虽然我知道他不可能完全放下手机放下游戏,但是愿意和我说话了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电话那头,我也根据和小万的聊天了解到的情况和他妈妈进行着沟通。我抓住孩子上课睡觉,饮食不好为由劝解她最好能换个近一点的工作,自己带孩子。小时候已经缺少父爱母爱的小万需要妈妈的陪伴,可喜的是,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沟通和联系,小万的妈妈终于决定自己来带孩子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五味成杂,既高兴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同时又担心小万会不会进步到新的不适应中。

       于是五年级第一学期报到的时候我特意跟他去了一趟“新家”,这是我第二次对他进行家访,不同的环境,同样的两个人。不大的房子里分为两部分,外间是起居室,旁边还有一个小灶台,里边是母子两个的卧室,干净整洁,很是温馨。小万的脸上不再有一年前的慌张,还给我倒了一杯说,和我说:“孙老师,和妈妈住在一起我很开心。”我笑着对她妈妈说:“你看,我说得没错吧,孩子需要你。你也需要小万。”(积极赋能阶段:一方面充分挖掘他外在的支持系统,比如母亲的支持,老师同学的帮助,让其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多余”的人。另一方面,挖掘他自身的优点,比如阅历丰富,年级稍长,生活有所改变等,使其心理能量不断增强,负面情绪有所缓解。)

                                                                                    长跑运动员

        最近学校要召开班级运动会,随着同学们自荐和他荐基本上每个项目都“名花有主”了,只有男子1500米项目迟迟定不来,于是我只好亲自出马。经过一番鼓励和忽悠,还是没有人报名。就在大家尴尬之中小万突然抬起头来,伸了下手又放下去了,对上我的目光后犹豫了一下又举起来。“老师,我去吧!我去试试。”安静的教师一下子热闹起来,“小万,你行吗?那么瘦小……”“对呀,你有力气吗?”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看向他。瞅准这个机会我立刻走到小万的身边,或许从体型和体格上来看他确实不适合长跑,但是这是一年多来他第一次主动参加活动啊,这实在是太宝贵了。按耐住心中的欣喜我对着孩子们说:“或许小万体育不是很好,但是他有一个为班级争光的心啊!再说了,结果怎样不重要,只要努力过就行。”他看着我的眼神更加坚定了,小声地说:“我可以的。”这一刻同学们也都表示支持他,那天的长跑比赛,全班同学都在跑道边为小万加油,虽然他因为体力不支无缘奖牌,但那天他怯弱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目光,那一天所有孩子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那一天小万的心走向了我们的怀抱。(自我探索阶段:小万这次主动参加班级比赛,是他自我探索的重要节点。一年多来的家访、谈话、干预、了解、帮助在五年级的上学期有了质的变化,这是他主动融入集体,融入同学的积极表现,自此他和同学老师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脸上也有了笑容,还会主动找我聊天,慢慢接纳了自己。)

(二)干预效果

        随着两年多的跟踪辅导,小万的生活慢慢步入正常,和母亲相处融洽,生活起居也得到了应有的照顾。情绪上他也从焦虑不安自卑中慢慢走出来,能正确认识父亲的离世是疾病的原因,也能基本理解母亲生活的不易。在班级中不再沉默寡言,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讨论的话题。虽然手机游戏还是不能很好控制,但也明白学习是自己现阶段主要的任务,对于自己能胜任的学科有一定的目标,对于学习有困难的科学(如英语)也没有完全放弃。班集体的活动也能积极参加,不再排斥或者畏缩,对于老师同学的称赞和批评能正确面对。不久的将来小万将升入中学学习,坎坷的身世和敏感的心灵势必给青春期带去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也相信随着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规范与深化,将会一直给小万积极赋能,让他健康成长。

四、个案反思

        回顾两年多来的辅导过程,对于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反思,在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今天,学生的心理危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多元,即使是小学生,也是需要重视的群体之一。通过本次的梳理和小结,我觉得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总结如下:

  •   1.积极了解,准确评估
  •        作为老师,对于每一个新认识的学生都要认真,全面的去了解他们,不是主要关注成绩和学校表现即可。一定要通过多种方法尽可能去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课堂观察,他人介绍,访谈,提问,交流等手段才能最大范围筛查特殊学生,然后再一对一进行评估,需要辅助手段的时候要大胆合理使用,对待存在疑惑的学生和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即可。本着这样的原则我在了解小万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试,以此制定计划,这对于今后的辅导工作是事半功倍的。

  •   2.家校合作,齐心协力
  •        学生的心理辅导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小万的情况更是如此,如果能改变他寄人篱下的生活困境,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交流情况,通过日常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及时与其母亲进行沟通,让双方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辅导期间,我也会给其母亲一些指导意见,一起帮助小万树立生活的信心。

  •   3.积极赋能,正确引导
  •        针对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及个人的特点,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比方说小万很自卑,那么就要抓住一切机会给予他信心,肯定他的进步。在进行个人谈话过程中可以运用人本主义的辅导技术,如倾听,共情,给予对方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利用资源趋向的心理辅导技术对学生不断赋能,给他源源提供改变自我的动力。发动任课老师同学甚至是其他身边的人持续给予关心、任课的能力,给辅导学生创造良好的安全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