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一例神经质青少年拒绝上学的研究报告

                       一例神经质青少年拒绝上学的研究报告

                                                                      ---基于人格类型的干预

                                (陈玉霞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 健康教育研究室)

  摘要:本研究提供了一例神经质青少年拒绝上学个案的心理咨询过程。在本案例中,心理老师根据神经质人格类型的拒绝上学行为的干预模式,通过提升个案的自尊水平及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最终改变了个案的拒绝上学行为。本研究中,基于人格类型的干预模式有效,该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关键词:人格 神经质 拒绝上学 青少年

 

   有研究者认为,人格是拒绝上学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人格类型对拒绝上学行为的影响机制不同[i],提出了基于人格类型的拒绝上学行为的干预模式。研究发现,神经质人格分别通过自尊与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自尊和消极应对的链式中介作用与拒绝上学行为相关,为有效干预神经质人格青少年的拒绝上学行为,需要提升他们自尊水平,培养积极应对方式。

  本研究提供了一例神经质青少年拒绝上学个案的心理咨询过程。心理老师根据神经质人格对拒绝上学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提升个案的自尊水平及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最终改变了个案的拒绝上学行为。

  一、个案信息

  来访原因。H同学,男,13岁,独生子。刚升入初一,H同学就隔三岔五不去学校。起因是数学老师要求严格,对不完成作业的同学在课堂上点名批评。H同学害怕被批评,便不去学校了。由班主任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室。

第一印象。H同学,身高1.60米左右,偏瘦,说话声音比较小,习惯低头,不敢看心理老师,回答问题也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或者用点头摇头代替,提到跟学校相关的事情时,情绪明显焦虑,两只手不停地搓。

  家庭情况。H同学的父亲50多岁,本地户口,小学学历,身体不好,长期无业,吃低保,基本不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母亲,30多岁,外地人,中专学历,在小公司做会计,收入不高,家中一切全靠母亲一人打理。父亲有一个姐姐,年纪很大,经济状况不好,两家往来较少。母亲有个弟弟,条件尚可,住在城郊。H同学从小跟母亲比较亲近,母亲对H同学比较迁就溺爱。

  成长经历。H同学从小成绩不好,容易发脾气,母亲对他提出的要求几乎都会想办法满足。他虽在家里不讲理,到了学校却胆小怕事。小学一二年级,H同学基本能正常上学。到了三年级,作业多,有时没法完成,害怕被老师批评,就开始不想上学。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只好买玩具哄他。到后来养成习惯了,经常都要买了玩具才能去上学。在这期间,母亲找到老师,提出孩子上学方面的困难,希望老师降低对他的要求,老师答应了。到五六年级时,H同学的舅舅看不过去,劝说母亲不要再溺爱他了。于是,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母亲就会求助于舅舅。当时舅舅住在附近,有时间管他。舅舅长得高大,有时会打他。他很怕舅舅,学习稍微认真些。

  朋友关系。H同学朋友比较少,有一个比较好的朋友是小学同学,住在他家楼下。H同学在初中没有固定的朋友,放学回家有时会跟那个小学同学玩。

  二、分析

  H同学具备典型的神经质人格的特点。首先,情绪稳定性差,容易生气发脾气。小时候会为了买零食或跟小朋友抢玩具而大发雷霆,哭闹不止,甚至躺着地上不肯起来。其次,自尊处于较低水平。H同学很在意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担心他们不喜欢自己,有时会因为没受到老师的表扬,回家发脾气。第三,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三年级以后,学习开始吃力,有时完不成作业,就不想上学。

  •   三、咨询要点
  •   根据神经质人格对拒绝上学行为的作用机制,心理老师对H同学的辅导重点是提升自尊水平及改变消极应对方式。个案咨询时长一年多,共41次,咨询设置每周一次(节假日除外),每次40分钟,咨询地点:学校心理咨询室,免费。

    (一)自尊提升

      兴趣爱好的培养可以增加青少年自我价值感,提升自尊。在咨询的初始阶段,心理老师除了了解H同学的家庭、同学关系、在校情况等情况外,着重了解其兴趣爱好。

      通过交谈,心理老师了解到H同学乒乓球打得不错,在学校唯一喜欢的就是体育课。心理老师就乒乓球这个话题跟H同学进行了较多的交流,考虑将将乒乓球作为H同学自尊的一个支撑点。随后,心理老师找到了H同学的体育老师,向其反映了H同学的情况,希望能得到体育老师的协助。在之后的咨询中,H同学提到体育课时,体育老师让他示范打球,并表扬他的乒乓球技术,这让他很开心。学运会时,体育老师指定H同学做队长,带领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参加乒乓球团体赛。H很看重这次比赛,每天课后跟队友一起练球,期待能得奖。第29次咨询,H同学告诉心理老师乒乓球比赛拿了年级二等奖。按照班规,班主任让得奖的同学站到讲台上去接受同学们的掌声鼓励。这是H同学第一次站在班级讲台接受同学们的掌声,对H同学来说是一次成就感和价值感的重要体验。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自我形象的形成,从而促进自尊的发展。在前期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心理老师同时对H同学的人际关系进行工作。在第9次咨询时,H同学提到班上的W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大家都很愿意和他玩。心理老师请他谈谈W同学人缘好的原因。他认为是W同学很大方,也很热心,同学遇到困难他都会帮助。有个同学腿骨折了,W同学就多次背他上下楼。心理老师跟H同学探讨可以从W同学身上学习到什么。H同学思考之后表示可以先学习他大方分享,可以分享零食给同学。H同学下一周就拿了几包辣条回学校去和同学们分享。先是给周围的同学吃,然后其他同学看到了,也加入进来,大家一起吃。同学们边吃边打闹,很开心。H同学表示很喜欢这种大家在一起说笑的感觉。第11—16次咨询主要围绕H同学如何深化同学之间的友谊开展。H同学提到,在学校的文艺汇演时,班上有同学参演节目,班主任派H同学与另几个同学去做志愿者负责后勤工作。H同学干得很积极,被同学和老师表扬了。期间,H同学有一次没有来上学。原因是他在教同学打乒乓球时,班上两个调皮的同学嘲笑了H同学的球技。心理老师就这个问题与H同学做了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的探讨。渐渐的,H同学的人际关系已经有了比较大的改善。H同学分析同学关系变好的原因:主动去找同学说话、参与到同学们的聊天中、不过度关注别人的负面评价、对同学的言语和行为学会从正面角度去理解、热心助人。

      (二)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

      拒绝上学青少年通常采用回避、退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拒绝上学行为本质上是消极应对的结果。本案例中,心理老师通过青少年生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人际、学业进行工作,培养其积极的应对方式。

      在学习方面,H同学成绩一般,学习遇到困难时通常会采用抄作业、不上学等方式。第18次咨询时,H同学聊到了学习方面的一些问题,他认为自己的主要问题是基础不好,还有就是手机的诱惑。心理老师跟H同学讨论了可以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学习成绩,H同学表示可以试试,但是不是很确定自己能否做到。第19次咨询是学期的最后一次咨询,H同学聊到了寒假计划,讨论了作息、写作业、玩手机的时间安排。咨询结束时约定,下学期开学后再继续咨询。第20次咨询时,H同学告诉心理老师,自己完成了寒假作业,班上有同学没有完成,被罚放学后补做。H同学对自己没有被罚很满意,虽然自己也是开学前几天才写完的,还有几道题是回到学校去抄同学的。对于自己能完成作业,H同学的总结就是想玩手机的时候要尽量克制,先写完作业再玩。之后的几次咨询主要围绕作业完成和课堂学习开展。期间,H同学每周有1-2次没完成作业,比之前有进步。晚上睡觉时间也有提早,但有时要到12点才睡,相比之前也有改善。第31次咨询中,H同学表示自己期中考试时生物拿了班上的“进步之星”奖,这是H同学上初中以来拿的第一个奖,H同学很高兴,对学习的信心也增强了。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老师主要是倾听,肯定H同学所做的努力,并帮助H同学看到他努力带来的成效。

      人际关系方面,H同学在面临人际矛盾时要么独自生闷气要么爆发出来,不能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在第29次咨询中,H同学提到,班上的N同学不错。因为在组队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的练习过程中,几个小伙伴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N同学总是出来协调并主动做出让步,让争吵停止。心理老师跟H同学进一步讨论了N同学处理冲突的方式,引发H同学对自己的应对方式的思考。第36次咨询中,H同学说到母亲误会自己玩手机的一件事。原因是晚上H同学在房间里用手机查作业怎么做,而母亲刚好看到H同学在用手机,以为H同学在玩手机,很大声地斥责他“又在玩手机”。H同学听了很生气,按以前地做法,他可能会把书摔掉,但想到心理老师教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深呼吸、离开情绪事件的场地,所以就很大声地说冲母亲喊了一句“我没有”。然后他就冲进洗手间,一边洗澡一边深呼吸,洗了半个小时才出来。这件事让H同学认识到,跟母亲有冲突时,除了吵架,自己也可以尝试其他的方式。H同学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立刻离开冲突发生的地点,然后转移注意力,比如听歌或出去跑步。如果自己控制不住发了脾气,也会试着去跟母亲道歉。平时也会尽量多跟母亲聊聊自己在学校的事情,增加母亲对自己的了解以减少矛盾。

      经过41次咨询,H同学的自尊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自我评价由原来的“什么都不会”变为“有一些可以做得好的事情”,主动加入了学校志愿者协会。H同学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他变得越来越愿意积极思考和面对问题,努力在尝试用新的方式去处理。学习成绩也有进步,已经没有之前的不想上学的念头和行为了。咨询结束时,H同学表示自己会好好学习,考不上高中就去读技校。对于未来,虽然不是很有信心,但自己会努力面对。

      四、讨论

      本研究中,心理老师根据神经质人格对拒绝上学行为的影响机制,将干预的重点放在自尊水平的提升及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上,经过41次的咨询,改变了H同学的拒绝上学行为。

      咨询的初始阶段,心理老师对H同学采取了接纳宽容的态度,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为后面的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鉴于H同学为初一学生,对抽象概念和理论的理解能力有限,心理老师并未跟H同学就自尊和应对方式两个主题进行直接讨论,而是抓住了青少年自尊的重要来源,人际关系、学业表现、特长等方面,通过逐一的处理,达到提升自尊水平及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目的。

      H同学的工作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H同学有比较长的拒绝上学历史,从小学开始已经开始了。其次,H同学的家庭支持不足。父亲基本是缺位的,母亲对他的教养方式也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另外,H同学的社会支持少。其家庭基本处于孤立状态,很少有来自亲友的支持。如果采用常规的干预方法,以亲子关系为工作重心,对H同学的咨询可能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而基于人格类型的干预模式,将重点放在H同学的自尊及应对方式方面,避开了H同学家庭及社会支持不足的短处。

      本研究根据拒绝上学行为的神经质人格的干预模式,通过对H同学自尊水平的提升及积极应对方式的培养,达到了改变其拒绝上学行为的目的。在本研究中,基于人格类型的干预模式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只是对该干预模式的一次探索和实践,基于人格的干预模式的有效性还需更多的研究证实。


     

    [i] 陈玉霞,神经质对拒绝上学行为的影响:自尊及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J].教育导刊:2023(待发表)

     

    陈玉霞: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临床心理学硕士,副研究员。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和治疗工作,精神分析取向。

    通信地址:广州市人民中路394号

    邮编:510180

    电话:18102719608

    电子信箱:junecyx@163.com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