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初中生校外突发自伤行为的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及反思
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 潘家琪
摘 要:周末,一位初三男生因与父亲发生矛盾,选择离家出走并实施自伤行为后前往医院,家长在医院联系后向班主任表示拒绝看望孩子。面对该起校外心理危机事件,心理教师通过共情班主任,指导班主任稳定家长情绪,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家访了解事情原委,对自伤学生现场直接干预,成功矫正了学生的不合理信念,修复亲子关系,最终帮助该生与父亲和解,逐渐恢复健康顺利返校毕业。
关键词:自伤行为 心理危机 初中生
一、突发危机,理性分析判断
周六晚上19点37分,我收到班主任董老师发来的微信,“潘老师,我刚刚接到我们班小庞爸爸电话,说他儿子死了。”死了?是我最担心的那个意思吗?!作为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兼德育主任,我以从未有过的紧张心情看完了余下的文字。原来父子俩因为手机问题发生争吵,孩子“自杀”了,现在在第三人民医院(本地的心理医疗机构),父亲觉得孩子在用过分的行为威胁他,感到非常生气,向班主任表示“不要这个儿子了,学校要管的话就给学校吧”。
确定了孩子还活着后,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些,但是脑子里却有很多疑问,“孩子现在跟父亲在一起吗?孩子真的“自杀”了吗?”我将这些疑问向班主任求证,董老师表示小庞爸爸情绪激动,一直重复着各种气话,“让他去死吧!不死的话我给他喝农药,大不了坐10年牢”,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也说不出个什么来,通过父亲只能了解到他是接到了医生的电话说孩子“自杀”了,才知道孩子在医院,但是父亲明确拒绝医生去看孩子。
这些信息让我的心再次紧绷,“父亲至今没有去看过孩子,那么这个孩子现在情况到底如何了?这个医院学生一般是不怎么了解的,而且不在城中心,那他是自己去的医院,还是发生了什么路人送去的?”
这些新的疑问和父亲不同于一般家长的粗暴表现都让我意识到这个突发的危机事件因为太多不确定信息而有可能发生极端的情况,因此我马上与副校长商量干预对策,决定立即采取行动,防止事态恶化。
二、共情班主任,稳定家长情绪
在知道小庞家就在学校附近后,我、班主任、副校长三人急忙赶往学校集合。路上,我向班主任了解小庞信息,班主任表示该生成绩比较差,但是性格活泼,人际关系不错,只知道单亲跟父亲生活,其他家庭信息不清楚。“你一定吓坏了吧,这个电话太突然了,如果是我我也一定懵了,你现在的处理非常好。” 董老师是一位新教师,从未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通过共情从而鼓励班主任进一步采取措施,她找了2个小庞的好朋友与小庞保持联系。同时我告诉她继续耐心接听小庞爸爸的电话,我向她解释这位父亲目前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此时语言上的宣泄,是因为对孩子的行为感到既生气又慌张,需要班主任的倾听来缓解他的焦虑,共情家长的感受从而稳定家长的情绪,提醒家长千万不能打电话去批评孩子。
三、紧急家访,了解事情原委
20点08分,赶到学校后我们通过同学已经知道了孩子正在医院,被医生初步诊断为抑郁症,目前情绪稳定,家长也逐渐冷静。当我们向这位父亲提出要来家访时,他表示自己就在学校对面可以直接过来。小庞爸爸一见到我们便开始倾诉:“都是被手机害的,每天晚上玩游戏……凌晨3、4点我在楼下都能看到他房间灯亮着……我一个人拉扯他真的很不容易……他不同意舅婆搬进来,好好坐着吃饭就哭起来了,有什么好哭的……这次我要来个狠的让他知道威胁我是没有用的!”我们不断肯定他的付出,以降低他的内疚,接着副校长以一个父亲的身份与他交流,我们没想到发生在这个家庭的故事如此让人震惊:小庞的爸爸年轻时坐了7年牢,期间小庞妈妈生下孩子并抚养长大,二人没有结过婚。父亲出狱后,母亲离开孩子组建了新的家庭,几乎不与孩子联系。小庞自此便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没有固定工作,以晚上赌博为生。父亲在家附近有了新的女朋友因此基本不回家过夜,且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手机和游戏便成了孩子晚上的陪伴。近日,年迈的舅婆因为特殊原因需搬来同住,孩子非常抗拒,多次提出不同意,被父亲指责不懂事。周六中午再次因此事发生争吵,下午孩子表示感冒了想去医院买药,并拒绝了父亲的陪同要求,傍晚父亲接到了医生的电话。
我们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主要在父亲身上,复杂的成长经历,冷漠的抚养方式,粗暴的沟通交流,缺失的精神关怀……我们鼓励家长给孩子打电话关心情况,“你不是不管我了吗,我在医院等了你一个小时……你不用来看我的,我明天去台州找姑姑。”
四、直接干预,给予支持温暖
感受到了孩子对父亲的排斥,我示意班主任接过电话,“董老师,对不起,让你担心了,我跟小王、小林在一起,你不用来看我的。”在班主任一再表示担心他想要看看他时,他终于告诉我们他已经离开医院正跟两个同学在店里吃东西,并一再要求班主任一个人过来。
20点20分,我们当场决定一同前往,先由我和班主任前去与孩子交流,副校长与小庞爸爸在店外稍远处等待,就这样我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现场干预。
1. 状态评估。走进店里,三个男生正在玩着手机吃着麻辣烫。小庞,个子高高,微胖,表情平淡,看到我们有点难为情,除了手背上一道道鲜红的划痕,我没有发现其他明显的伤口,孩子的情况比想象的好很多,我的心彻底放下了,我和班主任示意他继续吃。
2. 运用共情、理解、支持等心理技术建立联结。在我们的关心、询问下,小庞说出了真相:“大概9月开始我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待着的时候会情绪低落,晚上睡不着,经常反复听一首歌,后来我跟网友聊天发现我可能也跟对方一样得抑郁症了,但是我不敢去医院,我好几次跟爸爸说过我不舒服,他都没当回事,他一点也不关心我。最近舅婆要住进家里,我感觉自己最后的自由也要没有了,但是他根本不理解我。今天中午我实在太难受了,就自己去了医院。”班主任对孩子的坚强表示了赞赏,我对他能主动就医的行为给予了肯定,也及时纠正了他对网上信息完全信任的错误认知,并表示接下去我们一起面对这个困难,大家都非常关心他。
3. 矫正不合理认知。小庞爸爸非常着急等不及便进了店,当看到儿子手上的伤时,一脸震惊马上脱口而出:“你这是什么意思?!还不如直接捅我呢。”这位不懂如何表达关心的父亲再一次用粗暴的言语伤害了孩子,副校长马上把父亲拉到一旁。“你干嘛来?!你根本就不关心我的死活!”面对孩子的气愤,我提醒他,“你看到你爸爸刚才原地打转了吗?”小庞点点头。“你爸爸看到你的伤他慌了,他一直以为你是在吓他,他是真的不了解抑郁症,他更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你的关心。”小庞低下头沉默了。
4. 与家长交流,推动及时就诊。我让班主任留下继续与孩子交流,并决定把目前的情况跟父亲做个说明,“小庞爸爸,你刚才看到孩子的伤了,孩子的心理生病了,但是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做了很多,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这样的情况,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发现的及时,早点去医院治疗,孩子就可以快点恢复。”父亲耷拉着肩膀,“我刚才真不是故意的,我就是讲习惯了。”“我知道,你其实很担心小庞,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改变跟孩子交流的方式了,千万不能像刚才这样了。”小庞爸爸听完径直走进了店里,再次看到儿子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小庞,跟我回家吧,我们明天一起去台州找姑姑。”21点10分,就这样,我们目送着这对父子离开。最终小庞在父亲、姑姑的陪伴下接受治疗,一个月后回归校园生活,并在同学和老师们的关心、鼓励下,在心理教师的辅导下,笑容又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脸上。
五、本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反思
1.保持敏感,关注易被忽视群体。
班级里有两类学生容易受到班主任的关注,一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类是经常惹是生非的德困生,而像小庞这样单亲家庭的学困生,因为性格开朗、平时遵守纪律很容易被老师忽略。有些父母虽在身边却不能给予孩子正常的关爱,对于家庭孩子有许多说不出口的地方,家庭给予的也许更多的是伤痛。由于缺乏家庭情感的支持,这些学生从小对温暖情感的需求就被外表的坚强所掩饰。在他们看似强大的外表下,是脆弱的情感支撑。因此,班主任应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尤其亲子关系的情况了解清楚,日常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对缺乏家庭情感支持的学生更要多关心交流。
2.加强沟通,引导亲子情感交流。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学校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也都可以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抓手。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家庭情感支持与学生健康成长的关系等教育理论传递给学生家长,除去传统的讲座外我们可以思考那些能真正促使家长反思原有不佳的亲子相处模式并教会家长应用科学的亲子沟通方法的途径,让家长发自内心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3.发挥实效,开展危机预防工作。
校园心理危机工作的重点在于日常预防,学校应通过常规性的心理测验、班主任、心理委员上报、家访、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讲座、心理沙龙、社团活动等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同时,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及心理委员的心理危机知识培训,形成真正具有实效性的上报制度及朋辈辅导制度,使得学生的心理危机能够及时识别、早期干预。
作者:潘家琪
单位:象山县丹城第二中学
联系方式:13968320124
邮编:315700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西街57号象山外国语学校
邮箱:4469143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