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轻扣紧闭的心门 拾起散落的光亮 ——六年级学生母女关系心理辅导案例

        一、个案概况
        (一)基本情况
        L,女,六年级学生,独生女。家住在学校对面小区,妈妈是幼儿园老师,爸爸在家炒股,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她性格内向,没有兴趣爱好,班级里有一个同桌好朋友,与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很少,与其沟通时常常是点点头,或很小声的回应“嗯”,眼神躲避,身体退缩。她的学业表现处于班内中上水平,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课,但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从她出生起,都是妈妈亲自带大,跟妈妈关系很亲密,但是到现在六年级,还需要妈妈早上帮她穿衣服、整理书包,打理好一切出门上学,非常依赖妈妈。
       (二)主要问题
        L从五年级开始出现不来上学,或是到了校门口不肯进校门的情况,一个学期会出现两三次。无论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她的妈妈如何安慰、劝导,都一声不吭,一直啜泣。她会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缩着身体,边哭边抱住一根柱子或者是旁边的栏杆。即使用很大的力气想拉动她,也是很难的,她似乎用尽全力抗拒。最后往往僵持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只能妈妈带回家。在家里待了两三天后,她才正常来校上课。妈妈自述,她曾几次威胁女儿或棍棒相逼,女儿才穿好衣服,肯出门上学。她的妈妈心里也很难受、痛苦,想改变现状。
        二、心理评估与原因分析
        (一)初步心理评估及判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L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标准,L表现出内心难过、害怕、担忧、敏感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她的反应未泛化,局限在拒学和亲子关系上,有明显诱因,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能基本维持正常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从病程标准看,症状出现间断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严重心理问题。
        3.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可以判断,L是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心理辅导的范畴。
        (二)分析L出现该问题的原因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生物学因素、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三个方面,经向L及其妈妈了解,她没有与该问题相关的器质性病变,结合已掌握的资料判断,L产生该心理问题主要是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
L父母亲关系不和谐,如同L母亲说自己就像单亲家庭,她父亲因炒股投资失败精神上受到刺激,对L关爱甚少,并且父母亲管教方式都是粗暴的。L母亲对她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她自己到六年级还需要妈妈帮忙穿衣、整理。L母亲可能把对她父亲的不满情绪(愤怒、怨恨)转移到孩子身上,当L不服从管教时会情绪失控对L棍棒相逼。家庭关系不和谐与父母亲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学校里老师和同学对L都很关爱,经常鼓励、肯定和赞美,同学之间没有发生明显冲突。
       2.心理原因
       L性格内向,胆小,对自我的认识模糊,对自己的评价及他人评价都是持有不确定的认识。L现处于青春早期,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的发展与亲子关系有关。L妈妈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L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事事都替L做出安排,不给她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过于严厉的方式可能会使L屈从自己的意愿,不利于L自我同一性的建立,不知道“我是谁”。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低级的需要被满足后才发展新的需要,L的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高一层次的社交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就无法得到发展。所以她的厌学请假、拒绝交往以及躯体退缩表现等都显示出,她的需要还停留在安全需要。L过度依恋母亲,心理上没断奶,与妈妈的关系过于紧密,父爱缺失,既想脱离长大,又不想分开,这种纠缠的矛盾,让她经常回避与他人的社交。L在遇到困难时,她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蜷缩在桌下,身体锁紧,双手握拳放在胸前保护自己,时刻担心害怕别人伤害她,与他人保持距离。这是一种退行到早期幼儿水平,采用较为原始的方式应付困境,避开面对现实的窘迫和痛苦。L可能内心希望与他人交往,但又偏偏表现出对他人的担忧与恐惧,采用情感隔离的方式避免与他人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很弱。
       三、辅导目标与方案
       (一)辅导目标
       1.短期目标
       (1)L能主动表达自己的心声,想法与情绪感受。L能减少请假情况,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能调节情绪,积极应对,正常上课。L生活自主能力逐步提高,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身心同步成长。
       (2)L妈妈能认识到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看见孩子的心理需要,尝试做出一些理念与行为上的改变。
       2.长期目标
       (1)L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能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L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L爸爸能做出一些积极的改变,给予孩子多一些陪伴、关爱与鼓励。
      (二)辅导方案
       运用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技术,建构解决,发现和扩大L与L妈妈的行为优势,增强她们的自信,打开一条彼此间充满尊重与信任的沟通之路,提高L的情绪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正确看待自我,改善亲子关系;转变L母亲的不良教养理念,学会采用有效、民主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四、主要辅导过程
       (一)唯一的好朋友,搭起沟通的桥梁
       在与L面谈两次后,我意识到L的心门如同上了一把把重重的枷锁,无论我想通过倾听、绘画、游戏、故事等何种方式都无法松动打开。直到我与她唯一的一位好朋友了解情况后,我知道我们关系的建立可能会有转机。L与好朋友已是四年同桌,期间未与他人同桌过,虽然有时候也会有矛盾、摩擦,但是好朋友总是以包容的态度接纳L,是L的贴心人。在好朋友的帮助下,我真诚可信任的形象在L心中慢慢树立起来。
       终于在第三次面谈时,她放下了厚厚的防御外衣,面对我的提问“你对辅导的最大期待是什么”,她慢慢的轻轻的开始诉说。父母亲从她开始懂事起就常常因为炒股争吵,有时候冷战好几天,有时候父亲会暴怒,摔东西辱骂母亲。当她看到或听到父母亲吵架时,她心里就很慌,身体就僵住了。之前没来上学就是因为她醒来就听到他们又在争吵,她就不想离开家,不想去学校。平时稍有不顺她母亲的意思,母亲就会立刻责骂她,反复提旧事,她的内心时常感到难过、委屈、害怕。
       当L抱怨母亲的时候,我运用“应对问句”让L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发的应对策略上。
       师:你母亲叫你起床上学,你说自己不想去,母亲就开始责骂你,并翻旧事数落你什么都做不好,你做了什么让自己度过那个艰难时刻的?
       生:我保持沉默,任由她说,她情绪很差,即使她打我、威胁我,我也没有反抗,我拉住旁边的墙会感到安全。
       师:你没有正面与母亲对抗,感受到了母亲的情绪。除了保持沉默,你觉得做了什么会让你面对父母亲争吵时感觉好受一点?
       生:我就不想说话,发呆,有时候刷手机短视频......
       在接下来的辅导中,我深度同理她的感受,协助她寻找自己已在使用的积极行动策略,引导她看到自身优势,如学业成绩优秀、思维敏捷、照顾别人的感受、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等,重建她对情绪与生活的掌控感。
        (二)积极的学习力,助力改变的推进
       与此同时,与母亲的咨询访谈逐步展开。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母亲在L年幼时就经常事事代劳,L学习生活上的事都在她的掌控之中。随着L年龄的增长,母亲发现越来越难以管教,与丈夫的冲突也越来越频繁和激烈,失控感和无助无力感让她自己也经常深陷暴躁的情绪漩涡。虽然如此,母亲依然有着很强的学习动力,开始学习心理学,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咨询中,我适时运用“评量问句”和“关系问句”来扩大与转移知觉,帮助她朝着自己所欲愿景的方向迈进。
       师:你分享自己学了一些发展心理学知识后,开始理解孩子这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并且尝试更好的倾听、鼓励和支持孩子做一些事情。如果某天早上孩子说不想上学时,你做到不打骂,不责备,不说教的信心有多少?10分是很有信心,1分是完全没有信心。
       母亲:在自我学习之前是2分,现在我感觉是6分吧。
       师:太棒了,学习心理学知识对你管教孩子很有帮助。如果能增加1分,可以做些什么?
       母亲:学会放手,让她自己做,还有夫妻关系好一点,吵架解决不了问题......
       师:如果你和丈夫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谁会最先注意到?谁会很开心你有这些改变?
       母亲:肯定是女儿。我们争吵,受伤的都是她......
       师:看到你为了家庭的和谐,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并且有这么认真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只是常常被我们忽视了。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进一步发掘母亲身上好学的优势,促使她走出自己惯有的立场,启发她从丈夫、女儿的眼光与角度来观察她自己,回答问题,从而激发她更多行动的反思与执行。
       (三)例外的放大镜,重塑亲子的联结
       寻找L与母亲彼此有效沟通的方法、温暖幸福的时刻、积极应对困境的资源、优势,启动身边的支持系统,深究细微变化之处,关注进展的讯号,敏于推进小进展,积极催化“小改变成大改变”的“滚雪球效应”。
       师:当你很乐意上学时,你会发现这天早晨会有什么不一样?
       生:父母亲没有吵架,他们心情都不错,我自己按时醒来,穿喜欢的衣服......
       师:你希望听到他们对你说什么?或是做什么?
       生:一些关心、鼓励的话......
       师:如果他们这样做了,你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感觉自己一整天的心情都会很好。我也会关心他们......
       师:还有什么时候,你感觉和他们一起相处时感到很愉快、放松的?
       生:饭后出去散步、周末一起爬山......
       同样,反过来通过例外问句、奇迹问句与L母亲访谈,探寻她与孩子正面有效的沟通方式方法,强化对孩子的欣赏与关注,学会体察丈夫的情绪情感,改变固有的认知,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积极影响丈夫的行为,就变成了微小变化的正循环。
       五、辅导成效
       经过八次的心理辅导,L已经能主动表达的想法和感受,对待老师、同学的主动问候不再警戒畏缩,比之前放松了很多,身体姿态也更加自然。L对自己的评价更加客观,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短处,对自己的优势部分更有信心,对学业依然保持勤奋努力的状态。在亲子关系上,L看到了母亲身上的积极变化,母亲对自己有了更多的倾听、肯定与鼓励,总是支持自己的选择与决定,精神上备受鼓舞。L也从行动上做出改变:近两个月都没有出现拒学现象,愿意与父母亲沟通,生活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
      L妈妈的家庭教育理念进行了更新,教养方式变得民主,持续的心理学学习让她对孩子的身心特点更了解,应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更加有信心。同时,L妈妈对家庭夫妻和谐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开始付诸行动。
       六、辅导反思
       温暖的人际关系建立,特别是亲子关系,父母亲将协助孩子发展出积极的自尊、毅力以及同伴合作并解决冲突的能力(国家儿童发展科学协会,2007)要想保持长期、良好的亲子关系,“爱得恰当”是唯一的秘诀。溺爱、控制都不是爱,而是伤害。教养中的温暖会增加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和父母之间充满信任的关系会产生一个逐层递进的影响,孩子能凭借这种关系去期待与别人建立一种充满信任的关系,也因此,他们会与他人有更多的配合,最后会促成一种更加温暖的关系的建立。
       亲子关系的精髓,是放手让孩子成为自己,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案例中L拒绝上学、回避交往的表象实为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一方面来源于母亲的溺爱与专制,父爱的缺失,另一方面来自家庭夫妻频繁的冲突,关系的不稳定,为了处理内心的矛盾,L使用退行、隔离等防御机制进行自我保护。为了促进辅导的进程,我运用短期焦点解决技术打开了突破口,发现和挖掘L及其母亲身上已有的资源、优势、目标、行动,建立了充分信任的关系。此外,我还采用了精神分析的视角深入理解L 的身心表现,运用认知疗法调整L母亲的不合理信念,以来访者为中心,强调人的尊严、价值、需要,这种整合式心理咨询技术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的心理成长。
       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会期待辅导老师能让孩子的问题立刻消失,有些辅导老师则希望孩子或家长立刻改变。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产生既然非一日而成,要问题立即消失,有时也如天方夜谭。接受生命的限制,学会等待改变的发生是一个需要勇气与智慧来承担的历程。

 

 

作者姓名:王晓娇
作者简介: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健康A证教师、女童保护讲师、助理社会工作师、椒江区教坛新秀
工作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
通讯地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荣安华府12幢3单元702
手机号码:13666895829
邮箱:1029511466@qq.com
邮编:318000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