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高三考前心理辅导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编号:JSZJ20125)研究成果。
四“听”画外音 对话考前焦虑
三明教育学院 邱细荣
【摘要】重大考试关联着社会评价标准和现实利益,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和较强的竞争性,随着考试迫近,个体累积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多,内心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呈现。本文结合小轩的个案,运用彩绘画、双人画、改编画、自我画等心理绘画技术,探索如何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重构内在平衡系统、调适考前状态。
【关键词】 高三 考前焦虑 辅导
一、个案概况
小轩是一位高三学生。高考前三个月,他感觉自己脑海里总有两个声音在争论。每天心情烦躁,很想快点完成学习任务,但总是静不下心,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感觉脑海里思维很活跃,一直运转,久了会头晕。很疲倦,但是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还是勉强撑着不敢休息,在低效中坚持。考试成绩下降明显。家人很担心,并带孩子去医院心理科就诊。
二、心理评估和咨询方法
经过初步诊断、鉴别,小轩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排除病理性焦虑,但存在焦虑情绪。联系现实事件,小轩的现状本质上是对即将来临的中考而产生情感反应,隐匿地用情绪和行为表达了自己担心、无助与无力,即考前焦虑。
结合小轩的个性特征,运用彩绘画、双人画、改编画、自我画等心理绘画技术,探索如何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重构内在平衡系统、调适考前状态。
三、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共情焦虑,平复情绪能量
(一)“聆听”彩绘画
任务一:彩绘轿车模型。他特别喜欢高端轿车,喜欢收集相应的车模型。任务单上是最简单的车图形。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邀请他随意涂色,也可以对车进行自由设计、改造。
任务二:彩绘“打坐人”。小轩喜欢哲学,喜欢安静、深入地思考问题。因此,任务单上呈现了一位打坐深思的男性,没有五官。头部后面是环状同心圆,中心的圆较大。腹部和胸腔部位分别有个小圆圈。这幅图能较好地契合他当下的状态——总有两个声音在争吵。
(二)教师辅导
1.颜色共情,宣泄情绪
颜色,可以共情一个人的情绪。虽然在绘画中,颜色与情绪没有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但不同颜色,情绪效果也不同。“打坐人”的颜色非常激烈。人体是偏暗的深棕色,环状同心圆从墨黑色、大红色、明黄色,一环一环。腹部圆圈使用了深蓝色。作品整体呈现出较强的视觉冲击,他取名为《观望》。小轩外在很平静,行为节制,内在情绪却很激烈,他用这些高亮度的颜色表达、呐喊 。后面的分享环节印证了这点,他的言语表达开始多了起来。轿车模型是兴趣点,他投入地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还说如果是立体模型他可以处理得更好。“打坐人”部分,他表达自己涂完颜色很舒服、敞亮,感觉“体内开始空出来”。
因此,个体累积的焦虑情绪没有即使宣泄,不断内耗,自我力量降低,无法聚焦于本就繁重枯燥的学习任务。而随心所欲的彩绘和涂鸦,给学生创设了安全和自由表达的心理空间。这个空间里,可以把自己强烈的、破坏性、攻击性等消极情绪表达和安放,让它承载当下的心灵样态。
2.言语共情,涵容情绪
焦虑情绪不会仅仅在考前表现,很可能在生活、学习、人际等许多方面都体验过焦虑。尽管焦虑经历丰富,可惜并没有发展出良性的应对方式,而是在无效的应对模式中循环,无法抽身。无论是原生家庭早期互动模式的影响,还是自身人格特质的因素,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即焦虑情绪没有被看见、被理解、被尊重、被支持。学生获得的反馈信息更多是评价,例如,“你这样下去会考得更不好”“别人都好好的,为什么到你这就不行”“尽力就好,不要紧张”“考得不好也没有关系”。
因此,与小轩互动中,用心若镜,真诚邀请他一起探索作品要传达什么。教师尽可能地不判断,不评价,不诠释,不说诸如你现在的心灵状态、焦虑程度等言语,涵容心灵。
第二次咨询:梳理焦虑,觉察当下状态的深层缘由
绘画过程也是情绪整理的过程。学生使用意象的语言,隐匿地表达自己的焦虑,感性而非逻辑地处理内在的混沌状态。
(一)“聆听”双人画
教师和学生进行双人涂鸦。学生画一笔,然后老师画一笔,全程不能用言语交流。宛如下棋,你一步我一步地观察、磨合、表达。没有语言的辅助,双方可能产生信息误差,但更能表达出真实的心理信息。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需求,让他多画几笔。在与小轩的涂鸦互动中,逐步形成作品《记录的石头》。
采用双人绘画,一方面继续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联结,另一方面在梳理情绪的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干预,而教师也可以在画的时候,发现积极心理资源,赋予学生能量和心理支持。
(二)教师辅导
1.识别焦虑心理防御机制
面对焦虑,个体会自动化地启用熟悉的防御方式来保护自己。小轩把第一个石头投射成自己,不断降落的水滴则象征困境,所以他的第一反应是保护自己。他用河水阻隔了水滴的攻击。后面石头代表困难,他说困难不需要瓦解与破碎,它们是记录生命的方式。人生长河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石头一样数不清,每个石头都是一种记录。因此,从绘画和分享的信息来看,小轩面对焦虑的防御方式可能是隔离与压抑,把自我压抑在厚重的河水下面,逃避痛苦和害怕。但是,压抑的经验会用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表达,比如两个声音在争吵、打架,内在的冲突总有办法跳出来。小轩脑海里的两个声音,实际上是考前焦虑下的心理防御方式。
每个人都有独特心理平衡系统和防御机制。不同学生,考前焦虑的心理防御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学生强调自己根本不会焦虑,很平静,但并没有真正专注于学习,中考发挥失常。这类学生启用了“反向”防御机制。有些学生故意玩游戏、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他们想强调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没有努力,所以成绩没考好是正常的、应该的。他们用“合理化”的防御方式保护自己的心灵,回避考差的痛苦体验。退行也是常见的防御方式,学生以原始的方式来降低焦虑水平,比如逃学、大哭大闹、像小时候一样依赖父母等等。有些学生会把焦虑投射给别人,把他人的真诚理解为讽刺、挖苦。例如,“我成绩不好,所以老师嘲讽我”“同学很势力,看不起我这样不够优秀的人”“没考好,父母一定会不喜欢我”。投射的防御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人际矛盾,进而加重内心的不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心理防御方式,通过各种行为表现。面对不确定性产生的焦虑,心理防御可以提供短暂的安慰,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它们通过隐匿或不友好的形式,表达自我的焦虑和困境。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防御行为后面的心理信息,识别那些看上去“不正常”、“怪异”行为的心理意义,觉察后面的心理需求。
2.接纳自我的焦虑状态
无助感和无力感是焦虑情绪的重要特征。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我们无法接纳接纳糟糕的、无力的、不如别人甚至有点颓废的自我,不允许自己停下前进的脚步。殊不知,自我攻击是最大的精神内耗,带着委屈、压抑、不甘愿的情绪学习是心理能量的耗竭。
因此,接纳黯淡的自我,允许“我可以很柔弱”“我没法每件事都做好”“我可以考差”“我可以很糟糕”,抚慰内在的那个疲倦的小孩,看到更完整的自己。承认与接纳无助感和无力感,不是放弃与回避,而是帮助自我看见当下的状态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重新调整学习目标。自己与自己和解,自己“放过”自己,减少两种力量的拉扯,缓解内耗,内心会达到新的平衡。
第三次咨询:整合焦虑,重构考试的心灵成长意义
(一)“聆听”改编画
通过绘画进行宣泄、梳理和转化情绪之后,教师邀请小轩把这几次的作品摆放在桌面上。“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如果它会说话,会对你说什么?”“你最想对哪幅作品进行修改?”“如果你想加入一幅画或者某些元素,会是什么?”一个个问题有如剥洋葱,层层深入,引领着小轩整合内心冲突,获得新的视角与感受,发展新的行为策略。
(二)教师引导
考试是一场心灵演练。高考是学生获得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外部评价体系。学生通过这样的外部规则来证明自己的成就,所以特别期待能考出好成绩。高期待衍生的迫切感,加剧了考前焦虑。因此,教师有意识地挖掘小轩的积极资源:“你的洞察力超越了许多同龄人。如你所说,困难不会消失,困难只是记录生命的一种方式。其实,人生也是考试,生活是考场。除了高考,未来还有许多重要考试,它们都是记录生命的方式。”“我感受到,你的思维很敏锐,也很独特,对考试有了新的理解,领悟到它的真谛。的确,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化。”升学考试本质上是一场心灵演练,一场迎接未来人生的演练。成功了,为未来人生积累积极经验;不够成功,能够了解自己在重要考试中的薄弱点,包括知识和心理资源等,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迎考过程,是建构积极自我信念的过程。保持内在成长动力,为以后的个体生活、职业生涯等提供良好的心理资本,发展可持续的学习能力。
第四次咨询:转化焦虑,调整学习行为
释放情绪能量可以获得短暂的放松感,但不一定产生持久的内在改变。转化,意味着引导学生将内在资源尝试变成行为。
(一)“聆听”自我画
绘画“镜中我”。小轩简单勾勒了一个坐着的、绿色的人形模样,周围有很多绿色的小圆圈,没有看到一棵树,却给作品命名为《森林》,令人充满好奇。围绕“如果这棵树会说话,会对你说什么?”“你希望这棵树给你怎样的感觉?”“你希望这棵树如何与你相处?”3个问题,带领小轩做心理建设,在脑海里想象理想的同伴关系状态,并在那种感觉中待一会。
(二)教师辅导
1.允许学习曲线波动
通过描述作品和关联现实,小轩说每当看到同学在学习,便开始焦虑,强迫自己去学习,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或者追不上别人。“我不是见不得别人好,我只是希望和他们一样好。”学习状态不可能时时处在“高峰”,也会有低谷。学习不仅是一场马拉松,也是跳跃的心电图,上上下下地波动。如果一直处于高峰或者低谷,都是一条直线,是没有生命力的象征。就像人们说的:“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就找到了工作,有的人没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保持学习节奏,张弛有度,接纳自己的学习状态,有高峰,有低谷。
2.保持自己的学习节奏
处于焦虑状态的考生,很容易把焦虑投射给他人特别是水平相近的同学。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心理能量耗费在外部事物上,放大天气、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消极影响,把自己“卷”进去,陷入精神内耗。同伴压力是焦虑,也是动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察视角。首先,要学会祝福自己的同学,他们能够抗住压力,专注学习;其次,要对自己说“你也很ok”,其他同学也会焦虑,只是焦虑的表达方式不同,程度不同。再次,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是与同学比较,而是未来的某个目标,把关注点从外在转向内在。觉察自我的节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习的节奏不一样,成功的节奏不一样,就像不同花的花期不同。
四、辅导效果
通过辅导,小轩逐步恢复了内在的心理秩序,而且学会了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焦虑情绪来了,他说自己可以识别,然后尝试画画,心情会慢慢平复。后来他考上了省属重点大学,内心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