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稿件列表 > 辅导个案
在线阅读 期刊目录

还你漂亮的手指甲----小学生因家庭教育引发的焦虑问题个案辅导

一.个案背景

俊俊(化名),男孩,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本地人,活泼好动,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居住,有一个4岁多的弟弟。

二.主要问题

作为俊俊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一次课堂练习中,我在巡视查看学生作业情况时,偶然发现俊俊做完一道练习题后在咬笔头,当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觉得咬笔头不卫生,不是好行为,但偶尔一次也并不是大问题,所以也没有特意对俊俊指出来。之后一段时间,我开始特别留意俊俊是否还有咬笔头的行为,很遗憾,通过持续一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俊俊每天都有咬笔头,不光是数学课,上其他课程的时候也在不自觉地咬笔头。笔盒里的中性签字笔笔头有或深或浅的牙印,一支铅笔更是被咬破皮,还残缺了一块木头。另外,我看到他的手指甲都被咬得光秃秃的,特别是大拇指和食指。看来,俊俊不但咬笔头,还咬手指甲。后来,我跟俊俊的妈妈联系,向她反应了以上情况,俊俊妈妈表示在家里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不是咬笔头,就是咬指甲。做作业时咬,看电视时也咬,甚至闲暇时也咬,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大概两个月。

三.分析诊断

俊俊咬笔头、咬指甲的行为不是偶尔一次为之,而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咬指甲的行为比较频繁,考虑到卫生健康及口腔发育方面的影响,需要老师和家长对于俊俊咬指甲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与积极的支持和干预。

咬指甲、咬笔头是孩子成长中常见的表现,一般来说,轻微的啃咬指甲,例如指甲甲床没有变短或者指甲没有被咬破流血,同时家长没有对这个表现给予特殊关注及负面强化的话,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在小学或者更大一点的年龄段,啃咬指甲的行为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如果孩子啃咬指甲频繁严重,例如指甲甲床变短或者指甲被咬破流血,那么老师和家长就要在咬指甲的表现之外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

鉴于俊俊啃咬指甲的现象已经比较严重了,我决定实施干预。在排除学校、家庭突发与俊俊有关的重大变故之后,我多次跟俊俊的妈妈、爸爸进行详谈,找到了俊俊啃咬指甲背后的原因。俊俊的父母都是小学教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平时对孩子的关注陪伴不少,但是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大相径庭,妈妈崇尚爱和自由,平时会较多地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关注孩子的精神活动,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爸爸崇尚严厉教育,爸爸也非常爱孩子,非常关心孩子,但更多的是物质方面,比如吃没吃饱,穿没穿暖,认为自己做的是为孩子好,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否则就会不满,大声训斥孩子,简单粗暴,美名其曰 “爱之深责之切”。比如吃饭问题,爸爸每次吃饭前都会给俊俊夹各种各样的菜,叫孩子多吃这个多吃那个,孩子说不喜欢吃或者吃不了那么多,爸爸就会说这哪算多啊,一定要吃完,要不然不准离开餐桌,孩子硬着头皮吃下去了,却食之无味,久而久之还出现了厌食的情况。而一旁的妈妈看到此情此景就开始替孩子难受,往往就会出来替孩子辩护,孩子吃饱了不想吃就算了,等他饿了自然就会吃了,这样逼孩子吃,会破坏孩子对吃饭的感受,会更加厌食。俊俊父母之间的感情也不太融洽,虽然没有当着孩子面吵架,但整个家庭的气氛不是那么轻松欢快,再加上还有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也会对小孩的教育指指点点,各说各有理,大家各自坚持自己的教育观点,对孩子的要求不一,导致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俊俊上了三年级以后,学习成绩落后,与同学之间逐渐拉开差距,孩子除了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其他方面也不尽人意,没有特别值得夸赞的地方,整个人不自信,不想参加各种各类的比赛或者兴趣班,怕吃苦,没有上进之心,爱玩电子游戏,房间杂乱不堪也不会整理,经常把弟弟逗哭。

在俊俊上小学之前,孩子开朗活泼,喜欢亲子阅读,在幼儿园也深得小朋友和老师的喜爱。家长唯一不满意的是小孩的吃饭情况。小学一二年级时,学科知识比较简单,成绩也还过得去,到了三年级,同学之间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父母开始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开始着急起来,但是他们的教育观念还是没有统一,两个人好像拉锯战一样,一边是妈妈觉得应该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不强求,看到爸爸命令孩子必须这个必须那个的时候替孩子委屈;一边是爸爸的专制霸道,想起一出是一出,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不乐意或者完成不好,就会被训斥,觉得妈妈太放任宠溺孩子。孩子就是在父母的夹缝中求生存。这种家庭环境的孩子注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四.辅导过程

辅导目标

近期目标:与孩子、孩子家长、科任老师沟通,让孩子改掉啃咬指甲、咬笔头的习惯,尽快让孩子少咬,最后不咬。

长期目标:与孩子家长沟通,家庭特别是夫妻教育观念要尽量达成一致,给孩子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促进孩子自信心的增长,使孩子健康成长。

理论支持

心理学研究显示,这些啃咬动作,能给孩子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属于一种行为退化,能让孩子抑制焦虑、暂时心安。类似吮吸手指、啃咬指甲、扯头发、撞头等重复的自我刺激性行为,代表了神经运动发育阶段和环境影响的相互作用,是一种调节环境刺激的内稳态机制。也就是说,当孩子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有可能通过这样重复性的自我刺激行为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强烈的紧张和焦虑,让孩子内心情绪无法纾解,如不能及时得到情感上的抚慰,不知不觉就用咬东西来释放压力、转移注意力。根据一些专家的观点,啃咬指甲的行为能让孩子感到抚慰和镇静,获得安全感,这可能与他们在母亲子宫里吮咬手指的经历,以及在刚出生时吮吸母亲乳房所获得的强烈安抚有关。当孩子,尤其是幼童,在生活中感到紧张、焦虑时,他们也会不自觉的采用这种自己十分熟悉的方式来自我安慰。也就是说,心理因素,比如压力、焦虑等,的确可能引发孩子啃咬指甲的行为。

干预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寻找替代动作,帮助孩子纾解生活及学习中的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

一天午饭后,我叫上俊俊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告诉他其实咬指甲的现象很常见,不要不好意思,老师并不会因此而责备他。俊俊逐渐放松下来,我跟他继续聊天。

我: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咬指甲吗?

俊俊:不知道。

我:你知道咬指甲有什么不好吗?

俊俊:嗯……不好看……

我:对,咬指甲的坏处还不少呢。指甲缝里有细菌、病毒,吃进身体后人会生病;指甲咬得太厉害,以后长不出新的指甲来,挠痒痒都挠不了。你怕吗?

俊俊:做出惊讶的表情,拼命点头。

我:想改掉这个习惯吗?

俊俊:想。

我:好,老师愿意帮你一起改掉这个习惯,我们一起加油吧!我的方法很简单,每次当你想咬指甲时,你就换一个动作,用手捏鼻子20次,时间长了,你就会忘记咬指甲这件事了。

俊俊:孩子听了很高兴,似乎很相信老师说的话,有信心改掉的样子。

我:老师想跟你做知心朋友,你愿意跟我做朋友吗?

俊俊:愿意。

我:以后如果你遇到了困难或烦心事,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能找老师帮忙,你可以直接找我聊聊天,也可以把你的心事写下来,拿给老师看,好吗?

俊俊:好!俊俊一脸轻松!

我:一言为定!

俊俊:一言为定!

后来的一个月我每周都会找俊俊聊聊天,了解一下他的思想动态及家庭发生一些大事小事。没想到的是俊俊也主动找过我一次。那天早上我一回到办公室,就看到办公桌上放着一张便利贴,上面有一些稚嫩的文字,原来是俊俊给我的留言,大意是:老师,我昨天晚上大哭了一场,爸爸骂我小气,可是我真的不想把积木借给弟弟。午饭后,我和俊俊一起去学校的暗香园散步,一边走一边询问他具体情况。原来昨天俊俊放学回家,发现弟弟在他房间玩积木,还把他原本拼好的“树屋”作品拆掉了,零件散落一地,拼不回去了,他当场崩溃大哭,爸爸知道后,说了弟弟几句不是,就回过头来说哥哥小气,不就是一些积木嘛,家里还有大把积木。可俊俊觉得这个作品是他最心爱的玩具,还是止不住的哭。我带着同理心跟俊俊说,如果换作是老师,自己最心爱的玩具被破坏了,老师也会很伤心痛苦,所以这件事是因为弟弟没有事先征求你的同意就动了你的玩具,你哭你难过是可以理解的,这件事不是你的错。听到老师这么说,俊俊虽然嘴上没说什么,还是低着头,但从他的表情来看,原来的愁眉苦脸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淡定。俊俊回课室后,我马上跟他爸爸沟通了这件事,告诉他也许“树屋”确实是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是其他玩具无法代替的,再加上弟弟没有经过他的同意,放学回来突然看到那个情景,是有可能突然崩溃,孩子不是小题大做,不能给孩子贴标签说他小气。后来爸爸跟孩子说了自己的不妥之处并道歉,还承诺给他买一个同款的新玩具。第二天看到俊俊的时候,他很开心,说爸爸要给他买一个新的“树屋”。

2. 家校协作,强化正向行为。

和家长一起分析了孩子咬指甲行为背后的原因,家长表示认同,也愿意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改变坏习惯。我们统一了如下几个方面:

⑴告知孩子咬指甲可能出现的后果,在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醒一下孩子用捏鼻子替代。不要一看到孩子咬指甲就批评,甚至打骂,会给孩子带来压力,一紧张就更抑制不住去啃指甲。对于孩子来说,压力、家长的过度关注、家长对于孩子啃咬指甲这件事情的否定,都会使得啃咬指甲这件事情被强化和加重,我们要避免这种情况。同时,不要尝试这几种无效或效果不大却有可能伤害孩子的方法:

A.在指甲上抹辣椒、黄连水,让指甲变成辣辣的或者苦苦的。孩子会反感、厌恶在指甲上涂东西这种行为。

B.给孩子戴上护指手套或手指夹板。因为佩戴这些“护具”可能受到同学朋友的关注,让孩子更有压力。

C.给一些因为啃咬指甲而导致可怕后果的图片或视频给孩子看,吓唬恐吓孩子。

⑵帮助家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核心的问题是家长要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纠正孩子咬指甲的行为。父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无助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要改善夫妻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教育观点要统一,包括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成员之间的教育方法和观点不同甚至相反,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很为难,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好的。大人要了解孩子的压力,关注孩子的内在感受,并允许他自由地表达出来。看到孩子的压力并帮助孩子把压力转化或者释放出来,而不是压抑在心里。鼓励孩子如果爸爸妈妈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可以说出来,或者告诉老师,让老师来跟爸爸妈妈沟通。

⑶多用正面鼓励,如果哪天孩子学会了用捏鼻子来替代咬指甲,要及时表扬他。如果孩子从咬5根手指变成咬4根手指,亦或是左手的指甲比右手的指甲保护得好一点等等,只要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鼓励与肯定。多一点耐心和陪伴,少一些苛责和批评。

3. 携手科任老师和班级同学,给与更多包容与关爱。

把俊俊咬指甲的事情、俊俊的家庭情况以及我与他家长的沟通情况都知会了各科任老师,争取老师们的支持和帮助,在发现俊俊有令人不如意的情况时,能采取更温和的方式处理,给与更多包容与关爱。老师们表示非常理解,愿意配合我。老师们多关注同学交往情况,避免同学过度关注俊俊咬手指的行为,如发现同学说笑、嘲笑的话及时制止并疏导。

4.绘本阅读。

利用放学时间,我分别和俊俊一起阅读了跟咬指甲咬手有关的两本绘本。《爱啃指甲的小山羊》,讲的是小山羊因为咬指甲,导致肚子剧痛的故事。《我不再吃手了》,讲的是一个上一年级的小女孩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成功改掉吃手这个坏习惯的故事。通过绘本阅读,俊俊更直观地知道了咬指甲的危害,也增强了戒掉咬指甲的信心。

五.效果评估

俊俊啃咬指甲的心理问题比较轻微,由于及时发现并干预,找出了问题的根源,辅导方法正确有效,几乎没走什么弯路,一周后孩子咬指甲的频次开始减少,半年后很少见到俊俊咬指甲了,在集体活动、写作业时都不咬了,偶尔一个人独处无所事事的时候咬一下。后来也有行为反复的情况,主要还是俊俊的家庭环境没能一次性建设成理想的样子,他的父母虽然在尽力改变,但是这么重大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后来主要由父亲负责孩子的学习辅导,母亲要是有看不惯的地方能做到事后与父亲沟通,在孩子面前保持绝对的一致态度。当然父亲也在改变自己的行事方式,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对待家人的态度逐渐变得温和。俊俊后来在聊天中告诉我,他感觉爸爸和妈妈都更爱自己了,家里的快乐越来越多了。俊俊在学习和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我看到孩子眼里有光了。

六.辅导反思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寻找原因,帮助孩子度过难关。这次俊俊咬指甲的行为发现及时,还没有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解铃还须系铃人,俊俊的父母家人能及时反思并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还孩子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学校都感受到了爱,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治而愈。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一次战争,我们要读懂孩子的需求,接纳他的缺陷。孩子得救,往往就在得到父母理解的那一刻。

 

 

参考文献:

[1]斯蒂文·谢尔弗.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6版)

[2]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最新期刊

相关内容